87.曾家主

翌日, 曾家來人了。

姜恆知道他們一定會來,自己與耿曙進城的一刻,曾家就得到了消息。

只不過沒想到,居然是曾家的當家主親自拜訪。

這位名喚曾鬆的老者, 乃是汁琅與汁琮之父、上上任雍王朝中的老臣。汁琅繼位後, 曾鬆擔任太傅四年, 直到汁琮擔任雍王, 曾鬆才告老, 回到封地, 留下他的長子曾嶸與庶出次子曾宇, 爲王朝效力。

“王子殿下,姜大人, ”曾鬆端詳姜恆, 說,“這一路上辛苦了。”

姜恆風餐露宿,風塵僕僕, 此時就像一名困苦的寒門學子般, 吃盡苦頭,卻依舊掩蓋不住眼裡的那一抹亮色。耿曙則簡單地點了點頭, 親手給曾鬆沏茶。

“還行吧,”姜恆笑道,“算不上辛苦。曾侯有何賜教?”

“不敢當。”曾鬆眯起眼,說道, “姜大人何時回朝?”

姜恆算了下,出來已有四個月, 按理說,要走遍雍國, 花上三年時間也不算多,只是大多區域地廣人稀,沒有去的必要,四個月裡,他踏足的有人聚集之處,已近十之五六。

“快了吧,”姜恆沒有進任何大城,畢竟那些城市,朝廷已掌握了動向,“也許會提前結束,曾侯有什麼需要我帶的話嗎?”

“汗塞夾嶺之地,姜大人去過嗎?”曾鬆又有意無意,望向案上擺在一旁的記事冊,姜恆也大大方方,取過來讓他觀閱。

汗塞夾嶺,也稱作並山走廊,狹長的山脈中間是一道廣闊的平原,乃是塞外最適宜耕種之地,也是另一座大城,衛氏封地灝城的控制範圍。

“沒有,”姜恆說,“這一路上,我給雍王找的麻煩實在太多了,氐人在並山走廊耕作三十餘年,目前相較而言,仍算得上相安無事,不想再去翻舊賬。”

曾鬆認真地看過姜恆的記載,年邁的他目光銳利,說道:“我帶來了一份經商文書,方便姜大人在灝城一帶活動。三十年前,我也想過做這麼一件事,奈何阻力諸多,我又是曾家人,有許多話,不方便在王陛下的面前說。”

界圭擡起頭,嘲諷道:“你不敢說的話,就讓別人替你說,這算盤不也打得太精了?”

灝城是衛家的地盤,姜恆聽曾鬆這麼說,便知道這裡頭一定有貓膩。而界圭正在提醒他,不要當了曾家借刀殺人的那把刀。

曾鬆笑道:“界大人開玩笑了,都是雍國的臣子,有些話,總歸有人得去說。”

一直沉默的耿曙也察覺到了,沉聲道:“你有兩個兒子,還怕話沒人說?”

曾鬆笑了起來,與姜恆對視,姜恆心知肚明,這是一樁交易。曾鬆開門見山,讓他前去調查灝城,翻一翻衛氏的舊賬,

“我記得林胡人有不少遷到了山陰。”姜恆說。

“不錯。”曾鬆知道姜恆在提出交易的條件了,“如今朝廷,是不太待見林胡人的。”

“因爲他們敬酒不吃吃罰酒。”姜恆說。

耿曙欲言又止,姜恆緩緩搖頭,示意先別說話。

曾鬆一笑:“林胡人眼下是最低等的奴隸,這個情況,恐怕十年間難以動搖。”

林胡人被送往各城以後,多充當奴隸活計,朝廷雖有法律嚴禁豢奴,各城中卻仍在暗中買賣,買賣奴隸的,大多是風戎貴族與漢人。

“我要他們不被當成牲口。”姜恆說。

“這很難,姜大人,”曾鬆說,“您得知道,在咱們那位王陛下眼裡,衆生都是牲口,哪一族的人,本質上並無太大區別。”

界圭忽然笑了起來,這話可不是一般人能說的,但曾鬆的身份是三朝老臣,當初在落雁時,他亦敢當着汁琮的面這麼指責他。

姜恆說:“儘量不當作牲口。”

“這要看您能不能說服他們了。”曾鬆想了想,說,“我會盡力照拂,在我權力範圍之內,慢慢地放走一些人,讓他們回故鄉生活,是可以的,只要不引起朝廷的注意。”

姜恆心道這真是一筆大買賣。曾鬆又說:“我要姜大人調查清楚,汗塞地區一帶,年前氐人反叛的問題,並在朝廷上如實彙報。”

姜恆說:“我會盡力,卻要看情況。”

曾鬆欣然點頭,聰明人的對話總是很簡單,輕輕鬆鬆,與姜恆達成交易。姜恆暗忖自己的身份,如今已彷彿成爲了汁琮的特使,這麼走一遭,只不知道要揭開多少內幕。

“小兒生性固執,”曾鬆又朝耿曙說,“有賴王子殿下多照顧了。”

“不客氣。”耿曙答道,知道曾鬆所說,乃是想來放不下心的次子曾宇。

曾宇是個死腦筋的人,對汁琮忠心耿耿,有時更頑固得不知變通。但多少人俱是如此,一生建功立業不易,做好每一件事,已經很難。

姜恆見過曾鬆,與耿曙在山陰短暫逗留後,便離開這座城市,前往他的最後一個目的地灝城。

較之塞北風戎人散落而居不同,氐人佈滿長城外東方的大多區域,村莊與村莊連在一起,這裡也是農耕最發達、物產最爲豐饒之處。汗塞一帶土地肥沃,產出的糧米,則養活了雍國將近七成人口。

“須得易容,”姜恆不打算再用遊醫的身份,朝耿曙說,“我在塞外到處閒逛,已經引起了不少人的警惕,再不換個身份,就怕查不出什麼來。”

耿曙說:“走完這一帶,就得回去了罷?”

這是姜恆最後一處遊歷的區域,如今已經入秋了,半年時限已屆,不能再耽擱下去。

“把這封信送回去,給汁琮。”姜恆朝界圭吩咐道,顯然對他的芥蒂未完全消去,若即若離的。

“用不着我了?”界圭說,“你好狠的心,只有我在身邊的時候,舅舅倒是叫得親熱。用不着我的時候,就把我趕回去了?”

姜恆正色道:“是的。”

耿曙不悅道:“你就去罷!怎麼這麼多話?平日裡見你倒不像話多。”

姜恆說:“回落雁去,等我回來,先前的事,就不與你計較了。”

“成交。”界圭想了想,說,知道姜恆給雙方一個臺階下,不再記恨他了。

耿曙一向不喜歡界圭,緣因太子瀧不喜歡他,界圭還喜歡朝汁琮、姜太后告狀,面對太子瀧時,更沒有半點恭敬。

“他什麼都會朝汁琮說的。”待得界圭離開後,耿曙道。

“我也沒有什麼是不可告人的。”姜恆笑道。

曠野長天,入秋後,天氣比先前更涼爽了,界圭離去後,換耿曙駕車,帶着姜恆離開山陰,往東南方灝城去。

姜恆知道耿曙練完兵,也不回去交接就跑了,朝廷裡肯定又翻了天,但耿曙既執意留下陪他,也不好讓他回去。

沿途的楓樹漸漸地紅了,塞外楓林,又是別有一番景緻。姜恆整理記載,這本冊子上已密密麻麻,寫就了近二十萬字,無論民生,還是國土,從百姓口中打聽到的,自己親眼所見的——哪裡有礦產,哪裡水草肥沃,都詳細記下。

尤其鐵、黃金、鹽礦、地脈火油,對眼下的雍國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界圭離開後,耿曙便接替他的位置,開始燒水,煮茶伺候姜恆,兩人在楓林前支了幾張馬紮,架了個爐。

“我沒見過界圭話這麼多。”耿曙不太高興。

姜恆好笑道:“你不也話多,還說別人話多。”

耿曙自顧自燒水,姜恆還在他的冊子上修修改改,楓林景色如畫,耿曙架起爐子後,便坐着出神。

遠方一聲哨響,耿曙忽然警惕起來。

姜恆擡頭望去,朝耿曙道:“別緊張。”

“風戎人。”耿曙說。

耿曙有不少部下是風戎戰士,雖已混得很熟了,但他不想在這裡暴露身份。姜恆猜到了來者身份,果不其然,還是那夥人,那個叫孟和的風戎貴族。

“啊,”姜恆笑道,“是老朋友了。”

耿曙站起身,姜恆把一路上與他們幾次碰面的事解釋過,這已經是第四回見面。

“孟和?”耿曙說,“名字怎麼像聽過?”

孟和這次換了一身黑色長袍,鬢角垂絛繫着一枚夜明珠,策馬率領十餘人逼近楓林,在楓林前大喊了幾聲,屬下紛紛彎弓搭箭,氣氛登時就緊張起來。

姜恆相信孟和不是來找自己麻煩的,朝耿曙問:“他說什麼?”

“他說樹林裡有熊,”耿曙道,“讓咱們離開這兒。”

姜恆在海閣山上住過,自然知道熊不好惹,馬上就要退走,孟和卻帶着人進楓林裡,包圍了他們,守在他們身前。

耿曙用風戎語朝他說了幾句話,孟和有點意外,點頭回答,姜恆在旁一臉茫然。

耿曙:“我問他怎麼知道咱們在這兒的,他說,他的海東青,發現了咱們的風羽。”

姜恆道:“難怪,這一路上總是碰上他們。”

風羽始終守護在側,平日裡自行覓食,只要不出來示警,耿曙便不怎麼在意,但既然樹林中有熊,風羽爲什麼沒有預警?

耿曙知道自己的身份一定藏不住了,畢竟雍國王子擁有海東青,塞外早就知道,於是索性吹了聲口哨,風羽便從天上降了下來。

孟和也吹了聲口哨,另一隻近乎一模一樣的海東青,也降了下來。兩隻海東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姜恆快分不出來誰是誰了,發現風羽的腿是金色的,而孟和那隻的爪子,則是烏黑的。

孟和朝耿曙行了一禮,又打量姜恆,那禮節尊敬,卻帶着疏離感。

耿曙朝孟和示意不必緊張,抽劍在手,走進樹林深處,姜恆則好奇地跟在他身後,說:“熊來了,最好是躺倒裝死,師父教的。”

耿曙:“什麼亂七八糟的,人沒死,先被熊踩死了,上樹就是,這麼多人呢,不用怕,熊一見就跑了。”

孟和的手下散入楓林,各持弓箭,從四面八方朝着樹林深處靠近。

但很快,姜恆便明白,風羽沒有示警的原因,確實有一隻大熊已經死了。

一隻近人高的黑熊,腿上帶着捕獸夾,想來是附近獵人放置,它踩中後無法覓食,已經餓死在了楓林一側的樹下。不遠處尚有兩隻小熊,不知母親已死,正在樹後打滾嬉戲。

母熊新死不久,身體尚帶着餘溫,小熊想必還有奶喝,喝過後便在林中自得其樂。

185.心頭石95.天下人153.腹背敵52.述職卷160.清明心1.山中闕67.見面禮175.廢紙缸55.蜀錦袍11.火灼痕97.行遊冊168.赴死策72.飛箭雨170.濟水舟82.煉獄火103.沙畔燈38.繞指柔137.教坊司189.太史威69.冬至祭86.眼中釘187.萬世旗36.南征軍40.埋骨地57.烈光劍103.沙畔燈139.容身處164.禁足令90.賣貨郎137.教坊司157.乘風煙133.古椿樹128.寅丁坊41.公孫氏101.雲霄笛122.出質行194.百年策14.三年約160.清明心73.釋嫌酒37.玄武堂199.隱世居87.曾家主102.平邦令196.世間情22.洛陽焰155.不眠夜80.催命符69.冬至祭107.濺血誓195.反叛軍164.禁足令53.募兵令51.花下劍198.江山圖88.摔跤戲31.入世道147.定弦音145.溫柔鄉88.摔跤戲130.浣衣婦120.狂歡會55.蜀錦袍23.透骨釘165.染鬢霜50.負氣言59.鐘山雪113.懷中嘆110.雍廟鍾9.染血琴74.月夜琴27.飼馬奴103.沙畔燈91.同銘緣144.漫山樹120.狂歡會161.鶴音竹97.行遊冊198.江山圖74.月夜琴164.禁足令97.行遊冊197.金玉簪45.故人子55.蜀錦袍32.紫金牒12.天月劍199.隱世居112.碎玉訣104.渡兵船111.銀面具143.踏夜蹄170.濟水舟123.雪山巔88.摔跤戲23.透骨釘109.三胡旗3.登門客146.絕密令115.血月門
185.心頭石95.天下人153.腹背敵52.述職卷160.清明心1.山中闕67.見面禮175.廢紙缸55.蜀錦袍11.火灼痕97.行遊冊168.赴死策72.飛箭雨170.濟水舟82.煉獄火103.沙畔燈38.繞指柔137.教坊司189.太史威69.冬至祭86.眼中釘187.萬世旗36.南征軍40.埋骨地57.烈光劍103.沙畔燈139.容身處164.禁足令90.賣貨郎137.教坊司157.乘風煙133.古椿樹128.寅丁坊41.公孫氏101.雲霄笛122.出質行194.百年策14.三年約160.清明心73.釋嫌酒37.玄武堂199.隱世居87.曾家主102.平邦令196.世間情22.洛陽焰155.不眠夜80.催命符69.冬至祭107.濺血誓195.反叛軍164.禁足令53.募兵令51.花下劍198.江山圖88.摔跤戲31.入世道147.定弦音145.溫柔鄉88.摔跤戲130.浣衣婦120.狂歡會55.蜀錦袍23.透骨釘165.染鬢霜50.負氣言59.鐘山雪113.懷中嘆110.雍廟鍾9.染血琴74.月夜琴27.飼馬奴103.沙畔燈91.同銘緣144.漫山樹120.狂歡會161.鶴音竹97.行遊冊198.江山圖74.月夜琴164.禁足令97.行遊冊197.金玉簪45.故人子55.蜀錦袍32.紫金牒12.天月劍199.隱世居112.碎玉訣104.渡兵船111.銀面具143.踏夜蹄170.濟水舟123.雪山巔88.摔跤戲23.透骨釘109.三胡旗3.登門客146.絕密令115.血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