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染鬢霜

七月流火, 盛夏之夜漫天星斗,濟州城蟬鳴如海。

“恆兒,你不能太相信趙靈。”耿曙沉聲道,雖然如今的他, 已有把握保護姜恆的安全, 但他始終不喜歡太子靈。

“他從來沒有殺過我。”姜恆解釋道, 然則轉念一想, 太子靈是殺過耿曙的, 雖然最後沒殺成。姜恆向來是個直接的人, 從不去做無謂的假設, 譬如當初他若沒有救出耿曙結果如何,又譬如太子靈哪怕知道他與耿曙是兄弟, 是不是仍抱着殺他的心。

但縱觀五國之中, 姜恆幾乎可以肯定,哪怕他從風雪崤關下救走了耿曙,太子靈是唯一不曾明確表示過, 對他們有殺意的儲君了。

“是。”耿曙最後點頭, 說,“哪怕他知道咱們離開雍國, 也不曾害過咱們。”

曾經種種謎團,大多得以被解開,落雁城外前來行刺姜恆的刺客,定是汁琮所派, 再無他人。反而太子靈哪怕在兩軍對峙、雙方賭上國運之際,亦從未起過除掉姜恆的心思。

“他一定有許多話想說。”姜恆最後道。

他有預感, 這次前來濟州,也許將一舉解決所有的問題。設若無法解決, 那麼他與耿曙在這天下,就真正地再無容身之所了,只能再去找個世外桃源,避世隱居。

他的入世旅途從鄭開始,或許也將在鄭結束,冥冥之中,命運之手指引他走過千山萬水,最後依舊回來了濟州城。

“非常抱歉,”孫英在車外馭馬前行,解釋道,“鄭軍一場大戰後,就怕有人認得二位,進宮前請勿露面。”

“怕人來尋仇麼?”耿曙漫不經心道。

孫英說:“雖然勝敗乃兵家常事,畢竟,死的也是活生生的人,總有人放不下,就怕唐突冒犯。”

姜恆本將車簾揭起,聽得此話,只得再放下去。

耿曙:“我怎麼記得,這場戰爭是鄭國先挑起的?”

孫英說:“是啊,打了敗仗,還不許人心有不甘了?”

耿曙說:“習武之人,刀劍無眼,怕打敗仗,就不要打仗。”

孫英笑道:“淼殿下這話說得,誰想打仗呢?”

姜恆沒有開口,只靜靜地聽着。自古成王敗寇,眼下是鄭國輸了,還輸得一敗塗地,如果太子靈贏了,現在雍都落入鄭國手中,汁琮、姜太后、汁綾等人盡數作人犯被押解到濟州,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到了,”孫英彬彬有禮道,“請。”

濟州比起數年前第一次來更壓抑了,夏夜裡層層烏雲壓着,悶熱無比,姜恆在馬車內出了一身汗,宮闈中竟是有寂寥與蒼涼之意。

“姜先生的臥室已收拾好了,”孫英說,“還是原本那間。至於淼殿下……”

耿曙:“我與他住一間。”

“不用帶了。”姜恆回到鄭宮內輕車熟路,環境始終沒變過,當初住了小半年,如今閉着眼睛也認識路,便讓孫英不必再跟着,朝耿曙笑道:“我帶你走走?”

耿曙示意別玩了,先去見人罷。

“我也有話想朝他說。”耿曙道,“我還沒與趙靈好好談過呢,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上上次,耿曙甚至沒能見到趙靈的面,被他捆在關內,等待車裂;上一次,他們在落雁城中匆匆照面,身爲敵人,自然來不及交談。

只沒想到如今竟是陰錯陽差,與這名雍國的宿敵竟在因緣際會之下,不得不放下前嫌,暫時聯手對抗汁琮。

“他是個隨和的人,”姜恆想了想,說,“也是個謙虛的人,至少看上去謙虛。”

姜恆牽着耿曙的手,與他十指交扣,兩人穿過前廊,姜恆忽然知道那蒼涼感是怎麼來的了——鄭宮內少了許多人。原本值班的侍衛,減少了將近六成。

“怎麼連書房附近都沒人巡邏了?”姜恆疑惑道。

“因爲沒錢了。”書房內傳來太子靈的聲音,說道,“請進。”

姜恆在門外一停,耿曙卻拉着他,徑直走進書房內。太子靈已在四個月前繼任,如今一身紫衣金繡的王袍,雖着便服,亦戴封王的簡易冠冕,容貌比數年前成熟了些,鬢角染上少許霜白,眸子依舊清亮有神,朝耿曙與姜恆望來,做了個“請”的手勢。

“先生於鄭國而言,已不是外人。”太子靈溫和謙恭之態一如往昔,“聶將軍也請隨意,就當在家裡一般了。”

耿曙點了點頭,坐下,他確實看得出姜恆很自在,甚至比在雍宮還要自在,見面甚至與太子靈免了任何寒暄,就像相識多年的知己。

確實認識有些年頭了,姜恆曾與太子靈爲友,又曾爲敵,敵人與朋友,他們的關係隨時都在變化,猶如陰陽輪轉,只有一件事未曾改變。

雙方之間的某種默契。

姜恆與汁琮、與趙靈都曾有亦敵亦友般的默契,感受到這難得默契始終存在時,姜恆心情還是很愉快的。

“怎麼會沒錢呢?”姜恆倒是無所謂,徑自走到一側去倒茶水,自己招待自己,太子靈身邊就連個貼身跟的人也沒有了。

“打仗花光了罷。”耿曙冷漠地說。

“是啊。”太子靈說,“被你殺掉了近三萬人,要撫卹,要照顧他們的妻兒,今年國內收成又不好,收不上來多少稅。”

姜恆遞給耿曙茶,鄭茶入口有股苦澀感,回味後卻泛起陣陣甘甜。

他觀察太子靈片刻,發現他瘦了也憔悴了,尤其手臂上裹着戴孝的麻布。

“不熱嗎?”姜恆說,“大夏天的穿這麼多。”

耿曙:“……”

鄭都本來就悶熱,姜恆恨不得只穿單衣短褲,見太子靈穿着一身王袍,只覺更熱了。

“這不是因爲你們來麼?”太子靈無奈道,“想着今夜能到,便先預備穿着,免得先見上一面,封王見朝臣,總不能披個袍子,就出來見客罷?”

姜恆只覺十分好笑,太子靈又道:“這王袍我也穿不慣,每天上朝就夠受的了,告罪片刻。”

太子靈轉到屏風後去換衣服,耿曙原本有許多話想說,來了這麼一出,反而無從開口了,同時明白到姜恆對他的評價,是個“隨和的人”。

“我還沒朝聶將軍告罪呢。”太子靈在屏風後脫衣服,人影映着,說道。

“不打緊。”耿曙卻很豁達,“兩國交兵,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人的殘忍。我能理解。”

姜恆喝着茶,翻了下太子靈那王案上的文書,乃是賑災事宜,底下又墊着鄭王死後的國事後續,以及一大堆朝臣的奏章。

“……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要道歉。”太子靈繫上腰帶走出,穿了一件薄薄的亞麻袍,內裡勻稱身材與文人的肌肉,以及白皙肌膚若隱若現。

“當初若知道你倆是兄弟,”太子靈示意姜恆朝一邊讓讓,跪在王案前,朝耿曙認真道,“我是不會殺你的,哪怕姜恆落在雍國手中,我最初的想法,也是拿你換回他來。只是他回來了,你們的爹又殺了我爹,我必須報仇。”

“那是自然,”耿曙答道,“換我我也會報仇。”

太子靈朝耿曙一拜,正色道:“我就相信聶將軍能理解。”

耿曙問:“現在呢?”

“現在,我們之間依舊有着血仇。”太子靈答道,“現如今,我們有着共同的敵人,不能因仇恨遮蔽了雙目,必須先以大局爲重,解決此困境後,再行商議不遲。”

耿曙淡淡地“嗯”了一聲。

假設太子靈以姜恆當藉口來回答,也許耿曙還不會相信他,但既然這麼說了,耿曙便不再懷疑,上一輩的血仇已成定局,這一悲劇延伸到了他們的身上,必須最終有個了結。

在這之前,他們仍可以暫時合作。

這件事於耿曙而言,便算揭過了,他清楚自己的表態,也代表了姜恆。

“你的朝政文書簡直一團糟,”姜恆翻了兩頁,說,“門客都去哪兒了?沒人給你批註?”

“都被你們殺光了。”太子靈淡淡道,“他們保護我渡過潼關那夜,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忘。”

姜恆:“……”

鄭國潰不成軍,逃離落雁之時又被曾宇率軍追殺,隨太子靈出征的門客們俱多少會點武藝,危難之時,拼死拖住了雍軍追擊的前鋒。

而門客衆以血肉之軀,面對身穿重甲的騎兵,哪怕武藝再強也難逃屠殺,最終太子靈的車轅被染成了紫黑色,六百門客,歸國時尚餘四十七人。

回到國內後,太子靈收斂死去的門客,遣重金予餘下之人,讓他們各回故鄉。

太子靈輕描淡寫,姜恆卻能想象當時的境況是何等慘烈,潼關雪夜裡,太子靈在孫英護送之下逃得生天,身後則是五百餘具葬身大雪的屍體,他們或被亂箭射死,或被雍軍的長刀刺穿胸膛,從此死在了他鄉。

“但我不後悔,”太子靈又隨口道,“總歸有這麼一戰,不是死在宗廟裡,就是死在潼關前。”

現在,太子靈活着回來了,他沒有救下樑國,而汁琮已成爲最大的危機,他遲早會來的,鄭國遠征落雁慘敗後,元氣大傷,汁琮若越過崤關,想必鄭國將全城誓死一戰,亡國則以,再無他念。

“我看現在也好不到哪兒去,”姜恆翻了幾頁奏摺,說道,“一個不當心,你還是得死在宗廟裡。”

太子靈說:“能死在自己家裡,總比死在潼關好。”

“怎麼了?”耿曙朝姜恆問,見姜恆皺眉。

“太多麻煩了。”姜恆沒想到,一場大戰,竟是讓鄭國的問題變得如此嚴重。

太子靈倒也不瞞他們,說:“車將軍犧牲,今歲二月,父王薨後,國內公卿對此戰非常不滿。”

“看出來了。”姜恆坐到耿曙身邊,開始讀羣臣抨擊鄭王靈的文章。

“軍費虧空甚劇,”太子靈說,“只有龍於將軍是站在我這邊的,目前他守着崤關。”

耿曙說:“給他變個法,你變法不是最會的麼?”

“那更是死路一條了。”姜恆哭笑不得道。

鄭國與雍國根本是兩回事,雍國汁家王權獨一無二,要推行變法,尚且面對諸多阻力,太子靈朝中利益盤根錯節,更因戰敗而威望跌到了谷底,一旦強行變法,只會激起反叛。

“姜恆,你替我處理下政務罷?”太子靈問,“夜深了,先歇下,生意的事,明天咱們再細細地談。”

姜恆說:“行吧,也只能死馬當成活馬醫了。”

“來日方長,”太子靈說,“還有許多話慢慢地與你們說,不急在一時。”

耿曙便替姜恆收起奏卷,揚眉示意走了,回去睡了。姜恆正要告辭時,太子靈忽然想起一事,問道:“對了,你記得當初那個服侍你的趙起嗎?”

姜恆當然記得,這些年裡他從未忘記過趙起,那是自己最孤獨的一段時光,趙起陪伴在他身旁,時間雖很短暫,卻猶如家人。

“我正想找他呢。”姜恆本想說如果他在宮裡,不妨讓他依舊過來。

太子靈卻道:“說來奇怪,自打你離開後,趙起也不見了。”

“啊?”姜恆莫名其妙。

太子靈一樣地疑惑,說:“我派人去四下尋找,本以爲他不告而別,結果在潯西找到了他。更奇怪的是,他竟對那段時間裡的事,半點也不記得了,堅稱自己離開皇陵之後,便從未到過國都……猶如瘋了一般。”

姜恆:“……”

太子靈道:“我便不勉強他,沒有再傳喚他入宮,你若……”

“不必了,”耿曙已大致猜到內情,說道,“天意如此,不可勉強。”

姜恆疑惑之心更甚,懷疑趙起是因爲生病發燒,忘了什麼事,但太子靈既已將他安頓妥當,便也不再勉強。

5.誡子鞭52.述職卷38.繞指柔194.百年策106.兵家術152.鐵招幡108.舐犢情62.不速客114.桃花殿76.雍國律112.碎玉訣48.階下囚128.寅丁坊193.越人劍161.鶴音竹198.江山圖108.舐犢情61.汀丘宮171.東來屍161.鶴音竹135.桃源班95.天下人44.和談議187.萬世旗46.蝕骨毒65.待客茶184.脫繮獸17.兵庫景185.心頭石87.曾家主11.火灼痕43.對弈局33.人皮面154.穿喉刃173.卜運籤176.汁家人56.霜公主125.江州城125.江州城175.廢紙缸47.迴天丹70.梅花鏢16.星玉珏79.金璽印20.屠蘇酒42.盲眼藥47.迴天丹124.沉江舟187.萬世旗171.東來屍102.平邦令121.臨別曲142.培花術145.溫柔鄉162.出鞘劍110.雍廟鍾66.攻心計16.星玉珏143.踏夜蹄147.定弦音130.浣衣婦7.春日牆191.行軍報81.風戎人84.林胡謠146.絕密令146.絕密令157.乘風煙38.繞指柔145.溫柔鄉115.血月門67.見面禮128.寅丁坊84.林胡謠138.驚天雷190.五國會167.殿前爭166.榻下禮107.濺血誓103.沙畔燈68.父子怨94.三重面195.反叛軍84.林胡謠112.碎玉訣140.武陵侯67.見面禮71.離宮行39.三人言8.百家書96.奉劍閣150.繡畫屏3.登門客102.平邦令73.釋嫌酒192.新年夜33.人皮面156.訴悲歌99.變法錄21.黃布包
5.誡子鞭52.述職卷38.繞指柔194.百年策106.兵家術152.鐵招幡108.舐犢情62.不速客114.桃花殿76.雍國律112.碎玉訣48.階下囚128.寅丁坊193.越人劍161.鶴音竹198.江山圖108.舐犢情61.汀丘宮171.東來屍161.鶴音竹135.桃源班95.天下人44.和談議187.萬世旗46.蝕骨毒65.待客茶184.脫繮獸17.兵庫景185.心頭石87.曾家主11.火灼痕43.對弈局33.人皮面154.穿喉刃173.卜運籤176.汁家人56.霜公主125.江州城125.江州城175.廢紙缸47.迴天丹70.梅花鏢16.星玉珏79.金璽印20.屠蘇酒42.盲眼藥47.迴天丹124.沉江舟187.萬世旗171.東來屍102.平邦令121.臨別曲142.培花術145.溫柔鄉162.出鞘劍110.雍廟鍾66.攻心計16.星玉珏143.踏夜蹄147.定弦音130.浣衣婦7.春日牆191.行軍報81.風戎人84.林胡謠146.絕密令146.絕密令157.乘風煙38.繞指柔145.溫柔鄉115.血月門67.見面禮128.寅丁坊84.林胡謠138.驚天雷190.五國會167.殿前爭166.榻下禮107.濺血誓103.沙畔燈68.父子怨94.三重面195.反叛軍84.林胡謠112.碎玉訣140.武陵侯67.見面禮71.離宮行39.三人言8.百家書96.奉劍閣150.繡畫屏3.登門客102.平邦令73.釋嫌酒192.新年夜33.人皮面156.訴悲歌99.變法錄21.黃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