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紫金牒

三天後, 姜恆睡醒時,發現牀頭疊放着羅宣下山去取回來的冬衣。

這天正是下元節,傍晚時分,姜恆到得高臺上, 只見羅宣在點一盞紙燈, 點亮以後, 紙燈搖搖晃晃, 被風送了出去。

“下元節了, ”姜恆說, “你在給項師伯放燈嗎?”

羅宣與姜恆都換上了新衣裳, 羅宣回頭看了姜恆一眼,問:“要給你哥也放一盞麼?”

姜恆問:“可以嗎?”

“那裡有紙, ”羅宣說, “自己做一盞罷。”

姜恆答道:“我不會。”

羅宣只得教他,兩人坐到側欄前,湊在一起糊紙燈。

“什麼都不會, ”羅宣說, “蠢貨。”

“是啊。”姜恆有點難過地說,看羅宣靈巧的手指, 將竹篾穿在一起,做出一個燈來。入夜時,羅宣點燈,姜恆提着, 兩人放走了第二盞燈。

“回去罷,”羅宣說, “天冷了,不要哭。真想哭的話, 別出聲,煩。”

姜恆一想到耿曙,便難過起來,明白羅宣亦是在笨拙地安慰他,只得忍着淚。回首往事,不知不覺,已十個月過去了,許多事就像一場夢,彷彿哪一天醒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他們依舊在洛陽的王宮中。

羅宣擡起一手,在姜恆肩上拍了拍,姜恆終於再忍不住,嗚咽起來,望向遠方,那盞遠遠飄向燦爛星河的紙燈。

雍都,落雁城。

下元節滿城燈火,城外沙洲處,河畔站滿了悼念亡人的雍國百姓。

人們將浮燈放在水上,燈火順流而下,意爲懷念已故親人。亦有人將飛燈放往天際,意爲尋找在南征之戰中,下落不明的家人。

已故之人燈浮水面,生死未知之人,則燈火在天,照亮了兩道回家的路。

太子瀧與耿曙站在河畔,耿曙提着飛燈,太子瀧晃亮了火折,點燃了燈。

太子瀧說:“恆兒如果看見這盞燈,就會回來了。”

耿曙沒有說話,沉默地看着這五光十色之景,璀璨的燈火從風戎人的神山巨擎綿延而來,河流淌出風海,延向黑暗的遠方,猶如那條傳說裡分開了生與死的滔滔河流“忘川”。

界圭雙膝跪在下游岸邊,捧着兩盞燈,遠遠的,耿曙只看見了其中一盞,寫着“炆”字。

界圭將它們小心地放在河面上。

耿曙轉過頭,也放開了手裡的飛燈,燈上寫着“恆”字。

燈慢慢地升上天空,很快融入在漫天的星火之中,匯入了銀河般從天到地,再從地到天的光流。

耿曙轉身,沉默地走着,走向被下元節的燈火所點綴的雍都。

太子瀧緊跟其後,及至兩人翻身上馬,朝着雍都馳去。

天氣愈發涼了下來,下元節的第二天,汁琮帶領王族來到宗廟前,祭祀列祖列宗,將耿曙納入王室。

從今往後,耿曙就是雍國的王子了。

宗廟裡,除卻多了耿曙的紫金牒,汁琮又加印了一枚,上書“耿恆”二字,供奉在列位先王的紫金牒前。耿曙看了一眼,上一代人中,依次是汁琅、汁琮、汁綾三兄妹。而汁琅的名牌一側,則是“姜晴”。汁琅與姜晴名字之下,又有一塊牌,上書“汁炆”。

那是汁琅的遺腹子,據說也夭折了,卻從未聽宮中人提起過。

“當年我們與你父親情同手足,”汁琮離開宗廟前,又朝耿曙說,“從今往後,你與恆兒,就是我兒,雍國仍會將尋找恆兒的下落作爲第一要務。但我兒,聚散離別,都是天定,就像天際的白雲一般,你不可悲痛過甚,一切俱是未知。”

耿曙點了點頭,也改了稱呼,說:“是,父王。”

雍都入冬,北方大地再次下起了小雪。

落雁城皇宮中,太子瀧比耿曙小了一歲,時年十四,每天被太傅摁在宮裡讀書。汁琮雖然疼愛這親生兒,管教也甚嚴厲,起初讓耿曙陪着太子瀧唸書,卻意外地發現,落雁城中,汁氏所藏兵書,耿曙竟是全讀過了。

“何處讀的?”這對汁琮而言,簡直是意外之喜,“你認識字?”

“恆兒教我的。”耿曙在兵室內以長杆推動沙盤上的兵員,演練包圍落雁城,汁琮的士兵全被困在了城內,輸了。

太子瀧登時驚呼一聲,望向耿曙眼中,充滿了崇拜。

“好。”汁琮想起來了,先前耿曙與姜恆,確實在王都待了好些年頭。

耿曙說:“王都的藏卷都被燒光了,空了我默摹一份罷。”

“好!太好了!”汁琮被義子打敗,不僅沒有半點惱羞成怒,反而催促耿曙,讓他快點寫出來。

這年冬季,耿曙便與太子瀧對坐,耿曙摹兵略,太子瀧讀諸子百家。

太子瀧不似姜恆般聰明,更沒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到得十三四歲上學的,都是姜恆七歲時便熟記的文章。但哪怕如此,仍得到了太傅讚不絕口的誇獎。

耿曙謄下了一卷又一卷的王都之書,對他而言,更令他感興趣的,卻是上一任雍王,那因病死在深宮中的汁琅留下的一些記錄——父親生前的至交好友,親近更在汁琮之上,被寄託了雍國所有希望的太子琅。

汁琅生前不像酷愛習武的汁琮般健壯,極少帶兵打仗,只能坐鎮落雁城指揮軍務,而哪怕如此,通過對汁琅生前的行軍佈置,耿曙仍感覺到,他是一個不世出的天才。只可惜,死得太早了。

“哥,教我學劍。”有一天,太子瀧說。

“你想學什麼?”耿曙已不似曾經那般排斥太子瀧,偶爾會答他幾句話。

太子瀧頓時有點受寵若驚,耿曙看着他,忽然嘆了口氣。

太子瀧馬上道:“什麼都行!父王不讓我學……只跟着界圭,斷斷續續地學過一點。哥,你當真願意教我?”

耿曙與太子瀧都戴着各自的玉玦,此前太子瀧不止一次朝汁琮提過,想跟隨耿曙習武,而汁琮對此的回答是“聶海會守護你,你用不着學,讀好你自己的書,纔是要務”。

“教。”耿曙合上書卷,淡淡道,“先學劍罷。”

冬日陽光燦爛,御花園裡,太子瀧與耿曙各自手持木劍,開始比畫。耿曙竟是將父親傳下的劍法,慢慢地教給太子瀧。

太子瀧笑道:“太好了,爹總是不讓我學武,哥你多教我點吧。”

耿曙忽道:“父王說得對,教你是因爲,這些日子裡,我總在想,若我當年願意督促恆兒練武,他也許就不會死。”

太子瀧沉默,近三個月裡,耿曙沒有再提那個素未謀面的姜恆,太子瀧以爲這位不苟言笑的兄長,已經從悲痛裡走了出來。

但他冷不防這麼一句,讓太子瀧不禁生出了少許妒忌之心。

耿曙坐下休息時,出神地看着遠處的藍天。

“讀書,習武,不是爲了好玩。就像父王說的,你的天命,是終結這大爭之世。”耿曙答道,“我的天命,則是保護你。天下才不會再有人像我與恆兒一般,經受生離死別。”

太子瀧點頭,答道:“是,哥,你說得對。”

這是耿曙數月來,第一次朝太子瀧說這麼多話。

“人力有時而窮。”耿曙又疲憊地道,“武藝再強,也有辦不到的事,不能把希望全放在我的身上。”

太子瀧把手放在耿曙的背後,摸了摸,耿曙卻已起身,說:“再練一會兒,活動筋骨,便回去唸書。”

天地一指,萬物一馬,馳騁不息,眨眼間便是數年。

滄山紅葉凋零,漫山白雪過後,春來時桃花綻放。

數個年頭後的春天,桃花飛過,掠過姜恆的面容。

他手持一把長劍,與羅宣在院中練武,羅宣不僅毒術天下無雙,武藝也十分了得。姜恆最初怎麼努力,結果都是被他一招打翻在地。經過了四年的苦練,已能在羅宣手底下走過三招。

姜恆長大了,他已長到快與羅宣差不多高,與他的眉毛齊平。稚嫩的面容變得沉穩,五官亦多了一股英氣。雖依舊眉清目秀,卻已是美男子一名。

他的身上有股乾淨的少年人氣息,就像長海畔廣闊的天際,雖不常笑,眼裡卻帶着欣然與從容之意,彷彿遭受的苦難從來沒有發生過。

羅宣則依舊是那模樣,四年的光陰未曾雕琢他的容顏,唯一留下的痕跡,就是手臂上,毒鱗的蔓延,已到了臂彎處。

“想什麼?”羅宣道,“又走神?”

羅宣一劍過去,帶着掠過臉龐的勁風,姜恆一式反身,後退,剎那蹬上一步外的桃花樹,在樹幹上奔跑、旋身。

“接我一招!”姜恆身體旋轉,帶着木劍,當頭劈下。

羅宣只是輕巧讓了半步,姜恆便險些頭朝下,摔在地上。

緊接着羅宣側身,橫過大腿,接住姜恆,膝蓋抵着他的胸膛,讓他站穩。

姜恆:“……”

羅宣:“花裡胡哨,成天就自創怪招。”

姜恆每天都被羅宣摁着打,羅宣顯然對這名小徒弟的武學天賦極度失望。

“來日若真有下山那天,”羅宣同情地說,“千萬不要隨便出手,否則你的小命,活不過三天。”

姜恆心道哪有這麼危險?還不是因爲你太強。

“暗器練了麼?”羅宣又問。

姜恆點點頭,當着羅宣的面,演練甩手箭。這一招是羅宣教給他的,唯一的保命招數,既然拼劍拼不過高手,總得有一式絕殺。於是羅宣不厭其煩,讓他反反覆覆、日日月月年年地練同一招,目標很簡單,拈一把飛刀,脫手投擲,扔到五步、十步、二十步外的樹上標記點。

滄山桃林中,每一棵樹都繪好了靶,姜恆練這簡單的同一招,練了足足四年,在羅宣的指導下,動擲,靜擲,十把飛刀,已能中靶九刀。

羅宣則依舊還是不太放心。

這時,鬆華進了桃林。

“去殿裡,”鬆華簡短地說,“有事。”

姜恆:“先生出關了麼?”

自打拜師後那天起,鬼先生便閉關足足四年,鬆華的“有事”,還能有什麼事?一定是鬼先生出來了!

其間姜恆問過羅宣,鬼先生在修什麼功法,羅宣也不知道,畢竟海閣內的秘密實在太多了,窮其一生,也無法完全瞭解海閣。

姜恆馬上收起飛刀,與羅宣前去大殿,然而到得大殿內,姜恆卻充滿了疑惑。

他們看見了一名素未謀面的青年。

那男人長髮披散,頭頂插着一枚木簪,身着修身白袍,身前擺了一把琴。

男人面如凝玉,眉若黛雲,看模樣不過而立之年,手指修長白皙,端坐於殿內主案後,隨手撥弄幾下琴絃,響起叮咚聲。

“姜恆長大了,”男人的聲音儒雅、清澈,眼裡帶着笑意,“四年裡學得如何?羅宣欺負你了不曾?”

姜恆:“你……你是誰?”

“該教的都教了。”羅宣上前一步,稍躬身,回頭朝姜恆,眼裡帶着看傻子的神色。

“先生?!”姜恆已經徹底傻了,驚道,“可是先生不是,不是……”

“先生不是個老頭兒?”鬼先生忽而笑了起來,說,“先生確實是老頭兒,現在也是。”

“您……”姜恆說,“易容了嗎?”

鬼先生端詳姜恆,顯然覺得十分有趣,再看羅宣,揚眉。

羅宣點了點頭。

鬼先生便道:“明日便開始考校你功課,看看你學到了幾成。”

羅宣雖名義上是姜恆的師父,心裡卻很清楚,真正收徒的人乃是鬼先生,而羅宣不過是負起了教導之責。

返老還童了?姜恆仍處於震撼之中,退出殿外時,還茫然看着羅宣。

羅宣卻一臉不樂意,說:“你那什麼眼神?”

姜恆說:“咱們門派裡,有這功法麼?不就不老不死了?”

羅宣答道:“我不知道,我又不修這門功夫。你想學?”

返老還童,也即意味着,天下不知有多少怕老怕死之人,從此將改變一生。但姜恆細想之後,覺得也許要做到鬼先生這般,也不那麼容易。

“天命有常,”姜恆說,“生死都是命中註定的……我看還是不能強求。”

羅宣隨手摸了摸自己臂彎,答道:“是啊,想得到與天地同壽的仙力,就要當個跳脫紅塵的孤人。明天開始,先生要考校功課了,看你四年都學了什麼,你悠着點兒,別丟我的人。”

姜恆笑了起來,說:“不會的。”

這四年裡,他已經將能學的都學了,雖然面朝浩瀚大海般的海閣藏書室,依舊生出望洋興嘆之心,但羅宣告訴他,師父說過,用海閣內的一分所學,可治一國,三分所學,可治天下。

若盡數學成呢?姜恆不禁問。

“不知道,”羅宣答道,“從來沒有人盡數學成。”

171.東來屍122.出質行62.不速客141.晉廷臣187.萬世旗38.繞指柔186.歸山虎77.越地桃86.眼中釘110.雍廟鍾171.東來屍187.萬世旗174.定身穴169.七夕節137.教坊司167.殿前爭161.鶴音竹150.繡畫屏55.蜀錦袍134.馬車伕29.落雁城17.兵庫景148.琴鳴殿31.入世道37.玄武堂89.禁酒令110.雍廟鍾110.雍廟鍾175.廢紙缸48.階下囚193.越人劍65.待客茶7.春日牆24.鬼先生58.將軍府37.玄武堂94.三重面24.鬼先生36.南征軍84.林胡謠119.紅繩穗148.琴鳴殿7.春日牆1.山中闕121.臨別曲164.禁足令71.離宮行169.七夕節142.培花術45.故人子58.將軍府81.風戎人194.百年策144.漫山樹17.兵庫景156.訴悲歌102.平邦令142.培花術166.榻下禮32.紫金牒191.行軍報65.待客茶40.埋骨地96.奉劍閣100.誘敵餌166.榻下禮21.黃布包161.鶴音竹1.山中闕96.奉劍閣2.三國使13.黑劍訣146.絕密令104.渡兵船46.蝕骨毒128.寅丁坊152.鐵招幡106.兵家術172.神秘客62.不速客116.固城牆18.太史官182.安陽雨140.武陵侯156.訴悲歌93.凍羊羹167.殿前爭153.腹背敵107.濺血誓165.染鬢霜55.蜀錦袍32.紫金牒180.秋葉環47.迴天丹4.逃生子104.渡兵船84.林胡謠171.東來屍171.東來屍2.三國使
171.東來屍122.出質行62.不速客141.晉廷臣187.萬世旗38.繞指柔186.歸山虎77.越地桃86.眼中釘110.雍廟鍾171.東來屍187.萬世旗174.定身穴169.七夕節137.教坊司167.殿前爭161.鶴音竹150.繡畫屏55.蜀錦袍134.馬車伕29.落雁城17.兵庫景148.琴鳴殿31.入世道37.玄武堂89.禁酒令110.雍廟鍾110.雍廟鍾175.廢紙缸48.階下囚193.越人劍65.待客茶7.春日牆24.鬼先生58.將軍府37.玄武堂94.三重面24.鬼先生36.南征軍84.林胡謠119.紅繩穗148.琴鳴殿7.春日牆1.山中闕121.臨別曲164.禁足令71.離宮行169.七夕節142.培花術45.故人子58.將軍府81.風戎人194.百年策144.漫山樹17.兵庫景156.訴悲歌102.平邦令142.培花術166.榻下禮32.紫金牒191.行軍報65.待客茶40.埋骨地96.奉劍閣100.誘敵餌166.榻下禮21.黃布包161.鶴音竹1.山中闕96.奉劍閣2.三國使13.黑劍訣146.絕密令104.渡兵船46.蝕骨毒128.寅丁坊152.鐵招幡106.兵家術172.神秘客62.不速客116.固城牆18.太史官182.安陽雨140.武陵侯156.訴悲歌93.凍羊羹167.殿前爭153.腹背敵107.濺血誓165.染鬢霜55.蜀錦袍32.紫金牒180.秋葉環47.迴天丹4.逃生子104.渡兵船84.林胡謠171.東來屍171.東來屍2.三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