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古椿樹

立春一到, 滿城的桃花就像約好的一般,開得繽紛燦爛。郢國的宗廟在城北一棵二十人合抱的古樹前,傳說那古樹乃是上古帝王親手所栽,莊子稱其爲“椿”。宗廟內供奉有郢、鄭與曾經的隨、越二國祖先神靈。

之後郢國伐隨, 鄭國滅越, 四國剩下了兩國。

姜恆通曉史蹟, 知道這四國都出自一脈, 郢與鄭更是兄弟二人的封地, 然而晉天子建朝六百年後, 如今的郢與鄭已交戰不休。

兄弟出自一家, 一代兩代,百子千孫, 其後血緣漸淡, 利益爭鬥使然,最終已成陌路人,開枝散葉的家族, 最終仍不免如此。姜恆想到雍國的汁琅與汁琮, 如果那個汁炆還活着,也許這一代還能與汁瀧好好相處, 再過三五十年、兩三百年後,大家的後人可就難說了。

熊耒正式開始了他的養生修煉,臉上帶着兩個黑眼圈,出得宗廟時, 站都站不穩了,依舊特地朝姜恆走來, 問:“太史昨天晚上……沒什麼事吧?”

姜恆一臉詫異,端詳熊耒, 算算時間,今天開始齋戒,頂多也是缺一頓早飯的事,又不是不讓你吃東西,怎麼整個人就萎靡得這麼厲害?不應該啊。

“陛下……沒事嗎?”比起自己,姜恆反而更擔心熊耒。

“我很好,很好。”熊耒扶着王車御輦,說道,“這不是想到要連續四十九天清心寡慾嘛,就趁着開始前,好好地……放縱了一把……”

姜恆:“……………………”

熊耒一連三日深居宮中,無事不出,先是狠狠地提前連吃三天,又瘋狂縱慾,把後宮牌子全翻了一遍,壓根無心過問姜恆,連刺客的事,也是今天早上聽項餘轉述後才知道的,當即出了滿背冷汗,祭祀過後,特地將姜恆叫來,問長問短,噓寒問暖了一番。

“你大可不要擔心!”熊耒說,“本王已囑咐項餘,他以全家性命作保,一定爲你查出兇手來歷與下落。”

姜恆大驚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給王陛下與項將軍添了麻煩,心裡早已過意不去。”

熊耒安撫地拍拍姜恆肩膀,又說:“得空你還是過來,將功法先……”

姜恆早就想到這點,正色道:“如果先授予王陛下,陛下一定會偷練。”

熊耒被說中心事,當即一臉尷尬,只得作罷,說:“那你可不要亂走動,在刺客捉到前,就好好待着罷。”

南方大國,竟是有刺客能潛入宮中,下手殺一個客人,風聲走漏之後,太子安與朝臣都覺臉上實在掛不住,是以狠狠地斥責了項餘一番。熊耒驟然得到這個消息,心中還未想清楚,疑神疑鬼的,也不好倉促下結論,只能寬慰一番姜恆,這才作罷。

除此之外,姜恆還注意到了另一件事——他所看見的祭祀全程裡,熊耒沒有與太子安說一句話。熊耒與郢左相交談,太子則與他的一衆東宮幕僚閒聊,時間到了,太子上前去請熊耒,熊耒便在王室前頭率先走進宗廟。

進宗廟後父子二人有沒有交流,姜恆不知道,出來時,熊耒也沒有搭理太子。

這是非常罕見的事,在雍國絕不可能發生,只要汁瀧在場的時候,汁琮的注意力便會集中在他的身上,哪怕與臣子閒聊,視線大多數時候也會跟隨着自己的兒子。就像耿曙的目光時時跟着自己一般……

但這個時候耿曙的眼神,不耐煩簡直溢於言表,看得出在說“好了?可以走了嗎?”。

項餘來了,這幾天裡,他簡直忙得不可開交,晚上睡在王宮,家已經有好幾日沒回去過了。

“關於刺客的身份,”項餘臉色凝重,說,“兩位有線索了嗎?”

“沒有。”耿曙沉聲道。

姜恆說:“項將軍怎麼能立下這麼重的承諾?太令我於心不安了。”

項餘擺手道:“保護我們的客人,是郢國的責任,姜太史沒有生氣,已是照顧我了。否則一國顏面何存?”

項餘還有不少想問的,又看了眼遠處,只見太子安朝他使了個眼色。

“難得今天桃花開得正好,”項餘做了個“請”的動作,說,“咱們邊走邊說罷。”

姜恆拉了拉耿曙的衣袖,對此耿曙還是心中有數的,虛僞的應酬他不想參加,但刺客身份,卻是關乎姜恆安危的大事。

昨夜姜恆與耿曙也在翻來覆去地討論,姬霜、趙靈,一切都有可能,就連素未謀面的樑,甚至藏身郢地的、長陵君生前的遺部死士都沒有放過,但排除來排除去,姜恆總下不了定論。

春風盈野,桃花燦爛,項餘在一處空曠地上盤膝坐了下來,侍衛上前攤開鋪毯,擡過矮案,三人便席地而坐。又有侍從擺上小菜與春酒,姜恆哭笑不得道:“來了郢國後,到哪兒都有吃的。”

“內子做的點心,”項餘說,“知道我們今天要賞花,便着人送來了。”

“不見嫂子,”姜恆說,“怎麼也不帶着出門?”

項餘答道:“他們出城踏青去了。”

耿曙打了個呵欠,望着遠處的巨樹,忽想起往事,說:“那就是‘椿’?”

姜恆也聽說過這棵巨樹,說:“多少年了?”

“不清楚。”項餘仍在憂慮,心事重重,說,“傳說郢國沒有人,知道這棵樹的歲數。”

“上古有大椿者……”姜恆朝耿曙說。

“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耿曙當然記得,當年在潯東練劍時,他便聽姜恆誦讀過這一段,椿就像預兆着人間的枯榮興衰一般,維繫着南方大地的血脈。

“你覺得會是誰?”項餘朝耿曙說,“憑直覺說說。”

耿曙依舊答道:“不知道,屍體被你帶走了,我還以爲你會給我一個答案。”

項餘說:“沒有任何蛛絲馬跡,我們只能查到是一名習武之人,甚至沒有交過手,連門派也無從知曉。”

姜恆說:“什麼地方的人,總能看出來點端倪罷?”

“像鄭人,又像樑人。”項餘皺眉道,“面部有風霜痕跡,皮膚乾燥,平日裡像是在過苦日子。”

項餘靜了一會兒,又說:“那夜還有一名刺客,替你們補上了一劍。”

“對。”耿曙淡淡道。

姜恆沒有看見最後趕來的界圭,睜眼時只見一道人影。他問耿曙,耿曙告訴他了,卻讓他誰也不要說。

“據說他戴着一副銀面具?”項餘疑惑道。

耿曙點了點頭,項餘又道:“是雍國派來暗中保護你們的罷?”

耿曙正思考是否回答他時,姜恆卻覺得在這個問題上不能瞞他,畢竟別人將身家性命都押上去了。

“實不相瞞,”姜恆說,“那是我在雍國的朋友。只是不知爲什麼,會千里迢迢,跟來了郢地。”

“或許是得到了消息。”這與項餘的推測一致,說道,“既然是雍國來保護你們的,刺客就理應不會是雍人所派。”

“那倒不見得。”耿曙隨口道。

這話剛出口,耿曙馬上就知道不該說,與項餘臉色同時一變。

姜恆卻覺得十分好笑,說:“朝廷還有誰想殺我不成?”

耿曙現出不自然的表情,說:“你推行變法,得罪的人太多了,我又怎麼知道?”

這時候,太子安摒開羣臣,朝他們走了過來,姜恆與項餘正要起身行禮,耿曙卻依舊坐着,太子安忙示意剛坐好,不用起來了。

太子安一來,氣氛便嚴肅了許多。

“姜太史。”太子安忽然道。

“是,殿下。”姜恆依舊是那無所謂的模樣,反正天塌下來也有耿曙擋着,他是真的不怎麼覺得自己魚在砧板,命在頃刻。

太子安一改先前倨傲態度,親切笑道:“我得與你確認一件事,你總不會覺得刺客是我派的,對不對?”

姜恆哈哈大笑,說:“怎麼可能?殿下真要這麼作想,也不會讓我……也不會讓聶海爲您帶兵打仗了。”

姜恆注意到項餘在身邊,畢竟耿曙的身份還是“聶海”,這事大家不說破,哪怕項餘心中猜到,也不便明說。

“不會是你,”耿曙說,“殺我們對你有什麼好處?”

太子安說:“那麼能不能請教姜太史,初來那夜……您朝我父王聊了些什麼?”

姜恆馬上感覺到,事情也許沒有這麼簡單,熊耒一定強橫介入了,說不定還責備了太子一番。

項餘於是識趣起身,藉故迴避。耿曙倒很清楚王室的相處,說道:“怎麼?你爹罵你了?”

太子安無可奈何,嘆了口氣,說:“父王勒令我,一定要在一個月內,找出兇手。畢竟……姜太史對他來說,很重要。”

姜恆頓時就猜到了一個可怕的念頭,這兩父子之間,正在互相猜忌,結合今天祭祀看見的場面,郢王說不定正懷疑親兒子不想讓他長生不老,而下手殺他的引路人。

“也沒什麼,”姜恆說,“討論了一點……關於如何延年益壽的養生之事。”

太子安幾乎是馬上就懂了,打量姜恆良久,點了點頭,大家都是聰明人,太子安立刻改了話頭,說:“殿……聶小哥,那件事,您考慮得如何了?”

太子安所言,自然是出兵伐樑,郢國朝雍要來嵩縣這塊地,熊耒盯上玉衡山的礦,太子安需要的卻是駐紮其上的兩萬雍軍,這將是他不小的助力。

“遲些給你答覆。”耿曙說,“這才幾天,急什麼?我點頭,你現在就能發兵?”

太子安希望能在春季出兵,他現在迫切地要建立軍功,以鞏固繼承人的地位,眼下郢王對他的態度不冷不熱,外加又來了另一個麻煩。雖然他也不大相信世上真有什麼長生不死的仙術,可是萬一呢?

萬一他父親永遠也不會死,那麼最後死的一定是他。

“項餘!”太子安被耿曙刺了句,有點不舒服,但耿曙也是王子,他惹不起,只得準備離開。項餘便回來,護送他們回宮去。

“這些天裡,”項餘朝二人說,“兩位還是不要出宮了,至少在我們抓到刺客之前。”

耿曙正色道:“能抓住?”

姜恆其實有點想親自去作餌,也許就能破開這個局。

“抓不住也得抓住。”項餘眉頭深鎖,答道,轉念一想,說:“在宮中無聊,過幾天,我便將桃源傳進宮來,想聽戲的話……”

“什麼?”姜恆馬上問,“什麼桃源?”

“戲班,”項餘答道,“桃源,姜大人那夜聽的戲。”

姜恆馬上想起了,臨離開落雁城時,界圭扔給他的那塊木牌,於是點了點頭。

耿曙對看戲本來也沒太大興趣:“查你的案子罷。”

168.赴死策151.油紙包166.榻下禮195.反叛軍85.離手炭34.紅塵路30.求生願44.和談議158.回家路125.江州城49.南逃路111.銀面具126.琉璃席65.待客茶26.楓林村63.驛館會131.朱雀宮154.穿喉刃137.教坊司67.見面禮16.星玉珏157.乘風煙192.新年夜138.驚天雷136.塵封事48.階下囚153.腹背敵65.待客茶184.脫繮獸13.黑劍訣150.繡畫屏84.林胡謠72.飛箭雨131.朱雀宮140.武陵侯57.烈光劍132.羊毫筆62.不速客196.世間情58.將軍府106.兵家術158.回家路124.沉江舟89.禁酒令174.定身穴64.天子軍185.心頭石127.長生術140.武陵侯166.榻下禮35.海東青145.溫柔鄉76.雍國律151.油紙包32.紫金牒90.賣貨郎101.雲霄笛57.烈光劍139.容身處186.歸山虎116.固城牆33.人皮面134.馬車伕174.定身穴144.漫山樹198.江山圖65.待客茶36.南征軍138.驚天雷64.天子軍148.琴鳴殿143.踏夜蹄92.衛氏兵113.懷中嘆186.歸山虎195.反叛軍156.訴悲歌51.花下劍139.容身處28.照月匕3.登門客57.烈光劍128.寅丁坊130.浣衣婦92.衛氏兵13.黑劍訣136.塵封事92.衛氏兵114.桃花殿24.鬼先生102.平邦令81.風戎人134.馬車伕189.太史威126.琉璃席42.盲眼藥182.安陽雨110.雍廟鍾99.變法錄24.鬼先生
168.赴死策151.油紙包166.榻下禮195.反叛軍85.離手炭34.紅塵路30.求生願44.和談議158.回家路125.江州城49.南逃路111.銀面具126.琉璃席65.待客茶26.楓林村63.驛館會131.朱雀宮154.穿喉刃137.教坊司67.見面禮16.星玉珏157.乘風煙192.新年夜138.驚天雷136.塵封事48.階下囚153.腹背敵65.待客茶184.脫繮獸13.黑劍訣150.繡畫屏84.林胡謠72.飛箭雨131.朱雀宮140.武陵侯57.烈光劍132.羊毫筆62.不速客196.世間情58.將軍府106.兵家術158.回家路124.沉江舟89.禁酒令174.定身穴64.天子軍185.心頭石127.長生術140.武陵侯166.榻下禮35.海東青145.溫柔鄉76.雍國律151.油紙包32.紫金牒90.賣貨郎101.雲霄笛57.烈光劍139.容身處186.歸山虎116.固城牆33.人皮面134.馬車伕174.定身穴144.漫山樹198.江山圖65.待客茶36.南征軍138.驚天雷64.天子軍148.琴鳴殿143.踏夜蹄92.衛氏兵113.懷中嘆186.歸山虎195.反叛軍156.訴悲歌51.花下劍139.容身處28.照月匕3.登門客57.烈光劍128.寅丁坊130.浣衣婦92.衛氏兵13.黑劍訣136.塵封事92.衛氏兵114.桃花殿24.鬼先生102.平邦令81.風戎人134.馬車伕189.太史威126.琉璃席42.盲眼藥182.安陽雨110.雍廟鍾99.變法錄24.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