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

荊北跟司馬懿的晉國接壤,同時司馬懿又在汝南、洛陽分別陳集重兵。使得手上兵力不足十萬的趙雲爲了防備司馬懿突然襲擊無法再分兵繼續追擊諸葛瑾,而且荊北的大部分城池趙雲都要派兵去接管,趙雲將整個荊北納入蜀國的控制之下後在他手裡可用的兵馬不足六萬。

吳軍的戰鬥力不堪一擊早就耳聞了,沒想到趙雲攻擊的速度這麼快,沒到一個月的時間便奪回上庸四郡。而且將荊北納入蜀國的版圖。我手裡捏着趙雲催要援軍接管城池的文書對董允說道:“沒想到吳軍這麼不經打,孫權搞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全面進攻,讓我們誤以爲蜀國有被顛覆的危險緊張的不得了,沒想到趙雲十來萬軍隊對上諸葛瑾二十多萬軍隊。不到半個月便解決了戰鬥,使我們戰鬥力太強呢?還是吳軍太遜呢?”

董允回答說:“蜀國的軍隊有兩個不同的系統,一個是地方守備部隊戰鬥力一般;另外的一個是野戰部隊全部是身經百戰的精兵。我蜀國的精兵多出自岐山大營,岐山大營內的軍隊是爲了對抗魏國設立的,裡面的士兵基本上是兩三年經驗的老兵,戰鬥力非比尋常。而且魏延將軍的白虎軍團經歷跟西域各國的戰役又跟匈奴人在玉門關大戰數月,戰鬥力比孱弱的吳軍自然強上不止一星半點。”

“現在的關鍵不是吹噓我們的戰士有多牛唄,關鍵在於給趙雲將軍一批援軍。由於長期都是精兵政策我們蜀國的常備軍隊不是很多,現在形勢一片大好,如果不趁勝追擊給諸葛瑾以喘息之機讓他跟陸遜合流。那就麻煩了,畢竟螞蟻多了也會咬人的。秦川不是有正在訓練的四十萬大軍嗎?要不?”蔣琬說道。

“不行朕決不能將才訓練了一個月的新兵派上戰場,這是謀殺。四十萬新兵如果現在派上戰場只能有一個作用那麼就是充當炮灰或者運輸後勤補給,呆在後方看家護院。那麼朕何必浪費時間訓練四十萬廢物出來了!朕要的是四十萬精兵,要不從其他地方挪挪。”我說道。

“陛下,有些難辦。司馬懿建立晉國之後大肆擴軍。函谷關王平將軍的軍隊跟佔據弘龍的馬岱將軍的大軍不能輕動,必須防備司馬懿突然對我們發起進攻。因爲實力暴漲的司馬懿有威脅我們的實力。如果真的需要軍隊就從困住秦川的平北將軍張嶷率八萬大軍裡面抽調五萬大軍。四十萬新兵即使戰鬥力再差經過一個月的訓練跟三萬老兵的配合一定可以講皇甫秀繼續困在那裡吧。”鄧艾建議說道。

從秦川調五萬大軍援助趙雲?我考慮了一會便答應了鄧艾的提議,讓董允帶着五萬大軍去支援趙雲。同時董允還有另外一個任務就是重新清理荊北的吏治將荊北的官員全部換成信得過的人,徹底的將荊北控制起來。

姜維帶着孟獲、念山、劉靖、閻芝、費觀共十一萬大軍進駐永安之後,令閻芝率領一萬人留守永安繼續南下進攻夷陵。十萬大軍沿小道快速的向夷陵,從高空往下看就如同一條在山嶺間蜿蜒前行的蚯蚓無法窺視其虛實。夷陵到永安不足百里,姜維手上有大半是常年呆在深山老林的外族軍隊所以推進的速度很快不到一天的時間便趕到了夷陵城外。

朱熊回答夷陵日夜焦慮蜀軍什麼時候會發情攻擊,並且派水師監視永安的動向。當他得知姜維大軍抵達永安的時候以爲姜維會在永安呆上一日纔回繼續發起進攻,可是沒想到姜維來的這麼快。但是他參加過當年的夷陵之戰因此依葫蘆畫瓢的按照當年陸遜的部署規劃夷陵的防線,鎮南將軍朱熊也就是他自己駐守夷陵,爲本營,防線:振威將軍孫壹守秭歸,建武將軍李桓、郎將劉柯等守巫山、巴山、興山等地,安東中郎將孫鄱守夷道,將軍宋姜守枝江,建威將軍徐帆守當陽,緩德將軍顧濟則守南岸公安。

可惜朱熊的對手不是劉備,而他自己已不是陸遜。當年的夷陵之戰有着吳國全國的兵力跟武將參與,而他依虎畫貓生搬硬套當年套路,卻沒有考慮自己的實力。聽完斥候詳細的彙報朱熊擺開的陣勢姜維不由覺得好笑,他自然自語道:如果是陸遜來恐怕會有贏得希望,朱熊!哼今天我讓變成狗熊。

秭歸是整個夷陵之戰的突出點,最先也是最容易被攻佔的地方。朱熊在秭歸駐紮了兩萬重兵,守將孫壹是孫權的侄子。孫壹坐到振威將軍的位子倒並不是無能之輩,而是憑藉軍功從小兵一步步爬上來的。姜維如果硬攻秭歸短期內是無法突破的,即使大軍一擁而上強攻也只是兩敗俱傷損失慘重。但是自從夷陵之戰劉備戰敗病死白帝,劉靖就冥思苦想如何能夠快速的突破夷陵對吳國本土發起進攻。在諸葛亮主政下蜀國跟吳國結盟,劉靖趁着這個機會將大量的斥候滲透到秭歸、夷陵、夷道、西陵等地收集這些地方的情報收買當地的縣令和太守都尉等官員。在吳國挑起戰爭之前夷陵一帶的吳國大小官員已經被劉靖收買的差不多了。

在姜維大軍抵達秭歸之前,劉靖已經派幾個白毦兵前往秭歸的太守府對秭歸太守下令處死孫壹。姜維大軍兵臨城下,由於夷陵之戰結下的樑子秭歸的城牆修的也非常壯觀,秭歸太守帶着十幾個貼身護衛跟孫壹登上城樓觀望姜維的軍勢。秭歸太守指着遠方一點對孫壹說道:“建威將軍,怎麼陸遜大都督在姜維的軍隊裡面呢?”孫壹聽秭歸太守的話大吃一驚便湊上前去,朝秭歸太守指着的方向望去,秭歸太守趁機指揮自己的侍衛將孫壹推下城樓,秭歸太守見孫壹被推下城樓摔死之後,下令給暗藏在城門的手下讓他們打開秭歸的城門放姜維大軍入城。

劉靖見孫壹已經死了,便下令三千白毦兵向秭歸城衝去。同時姜維趁着秭歸城門大開指揮軍隊殺進城去,對來不及反應的吳軍分割包圍然後不留俘虜全部消滅。秭歸的太守、都尉等拿了劉靖的好處官員都一臉諂媚的出城迎接姜維大軍入城,姜維理都不理他們對費觀說了一句:“今天爲了錢背叛孫權,明天也會出賣我們。等下找個合適的機會將他們處理了!”出於對吳國的仇恨姜維沒有留下一個俘虜,因此在戰役的後半部分受到了吳軍的拼死抵抗但是佔據優勢兵力的姜維付出不到一千人的傷亡就全殲了秭歸的吳軍,同時姜維還收到秭歸太守被負隅頑抗的吳兵縱火燒燬幾個勸降的秭歸官員爲蜀國殉國。

姜維不用一天的時間佔領了秭歸,朱熊做夢沒想到新城一戰吳軍不堪一擊讓趙雲順利的收回了上庸四郡,同時趙雲趁吳國後方空虛佔領了襄陽。趙雲的大軍進駐襄陽之後,樊城、新野、噔城、棗陽等城池望風而降向趙雲遞來降表表示願意歸附。襄陽一帶秦嶺以北的荊州北部地區是吳國用交州跟蜀國交換過來的,諸葛瑾依靠武力纔將他們壓服,諸葛瑾兵敗一退千里退往赤壁佈防希望憑藉赤壁天險上演赤壁之戰的輝煌。荊北各郡縣對吳國這個新主子沒什麼感情因此紛紛投降趙雲。趙雲進駐襄陽的第五天除了宛城還處於吳軍控制之下其餘各郡縣的長官殺死吳軍派去接手的官員向趙雲投降。

隊。不到半個月便解決了戰鬥,使我們戰鬥力太強呢?還是吳軍太遜呢?”

姜維不用一天的時間便佔領了秭歸,朱熊做夢也沒有想到秭歸是怎麼失守的。拿下秭歸的姜維並沒有閒着,但是他並沒有立即進攻夷陵,雖然劉靖、費觀強烈要求攻擊夷陵但是被姜維否決了。姜維讓念山率領三萬本部兵馬去掃蕩巫山、巴山、興山等地,讓費觀率領兩萬蜀軍過河進攻夷道,拿下夷道之後繼續攻擊公安。跟江陵的陸遜隔岸相對,讓陸遜接到朱熊的求援之後不敢分兵救援。

有了劉靖安排的內應幫助費觀非常順利的攻佔了夷道、公安。而念山率領善於叢林作戰的族人也將朱熊側翼的軍隊消滅乾淨。姜維留下五千人防守秭歸,帶着餘下的軍隊跟念山的軍隊夾擊朱熊。朱熊學習陸遜的佈局將兵力分散結果被姜維各個擊破,姜維一路快速突破以優勢兵力清掃攔路的吳軍,等姜維兵臨城下的時候朱熊只剩下三萬大軍彙集在夷陵了。面對念山、姜維的合圍,朱熊失去繼續作戰的勇氣拋下夷陵的軍隊獨自逃回建鄴去了。夷陵城內頓時羣龍無首,但是迫於姜維殺俘威名沒有一個吳兵敢拋下武器出城投降。

姜維知道是自己殺戮過重使他們不敢投降,於是親自走到夷陵城下對城內的吳兵喊道:“如果你們願意放下武器投降,讓出夷陵城。我們沒有多餘的時間來照看俘虜,因此本大將軍給你們每一個人五兩銀子的盤纏當你們回家的路費。第一個願意拿路費的可以獲得馬匹一匹,白銀二十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面對金錢的誘惑自然有不怕死的,第一個出城投降的吳兵拿着姜維親手交給他的馬匹跟銀兩向揚州的家奔馳而去,接着越來越多的吳兵拿着遣散費回家。誰也不會想要姜維居然只花了從那些叛國的吳國官員家中抄來的十幾萬兩白銀就白白得買下了夷陵。如果此事傳出去還不讓三國各國百姓笑掉大牙,當然被嘲笑的依然是吳國。

當年陸遜用來防備劉備建立的防線就這樣的被姜維輕易的攻破,費觀率領一萬五千蜀軍佔據公安跟陸遜隔河相望,姜維攻破夷陵之後留下必要的守軍之外率領六萬大軍向江陵進發。同時遷移到五溪的匈奴偰羅部也趕到五溪,礙於手中兵力不足的姜維對五溪王偰羅下令讓他率領三萬匈奴兵一起征伐江陵。同時姜維用飛鴿傳書跟趙雲取得聯繫,在得到長安將會有五萬大軍增援的情況下,趙雲讓魏延率領兩萬人留守襄陽,自己親率四萬大軍南下江陵與姜維合擊陸遜。

江陵已經成爲一座孤城,北面有趙雲的四萬大軍南下,西面有姜維的六萬大軍以及偰羅的三萬匈奴兵聯手來攻,河對面至少將會有費觀的一萬軍隊會對江陵發起進攻。陸遜不是朱熊那樣的草包,也不像諸葛瑾那麼中庸。陸遜防守江陵手裡擁有自己親自訓練的十五萬精銳,而趙雲、姜維、費觀三路加起來可以用來進攻他的軍隊也不過十萬。因此陸遜打算主動出擊,陸遜將吳國水師的主力帶到江陵,陸遜召見水師的統帥橫海將軍淩統,陸遜對淩統說道:“現在蜀軍三路向我們發起攻擊,但是他們的三路大軍並不協同。只要我們將這三路大軍解決了,那麼蜀國從本土調集軍隊再次組織進攻起碼是半個月後的事情,這個半個與的時間足夠我將失地收復使局勢回到開戰前,現在我需要你替我完成兩個很重要的任務。”

淩統問道:“全憑大都督吩咐,末將萬死不辭。”

“本都督希望橫海將軍利用水師過河將對岸的蜀軍消滅,同時收復兩座失去的城池;另外再將五萬大軍運到姜維的後方,並且率領他們在姜維對江陵發起攻擊的時候本都督前後夾擊吃掉姜維這支蜀軍。同時消滅費觀跟姜維這可是大功一件到時候我一定會向陛下替你請功!保舉你做橫海都督統帥我們吳國所有的水師。”陸遜說道。

“大都督這個計劃是不是太冒險了,萬一在我們夾擊姜維的時候,趙雲率領大軍突然出現我們豈不是功敗垂成。是不是分出一支軍隊監視或者用來抵抗趙雲的增援吧。”淩統擔心的說道。

淩統對作戰計劃質疑讓陸遜非常生氣,但是整個計劃實施淩統還佔有很大的分量,於是陸遜耐着性子解釋道:“從襄陽到江陵至少要三天的路程,而從江陵到夷陵一天就可以趕到了。而橫海將軍率領水師出其不意攻下公案需要的時間也就是一天,我們現在出兵襲擊姜維,姜維一定沒有防備,而且姜維現在已經率軍出發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便會趕到這裡。如果你率水師裝載五萬大軍現在起程出發,當姜維離江陵還有一半的路程的時候你可以趕到他的後方,然後本都督在率領八萬大軍在江陵城外阻截姜維。兩軍對峙拖上個三五個小時,的五萬大軍應該可以趕到戰場了吧。我們前後夾擊十三萬大軍對付六萬蜀軍,二個打一個全殲姜維的軍隊一天的時間足夠了吧。消滅的姜維,我們返回江陵趙雲也要兩天之後才能趕到。倒是我們在用同樣的方法,大將軍不是說蜀軍的戰鬥力強嗎。本都督就不相信,三比一的兵力優勢還累不死着老頭!”

陸遜的計劃是將淩統忽悠了個夠,但是事情他真的能料事如神嗎?姜維以三千白毦兵爲先鋒率領六萬大軍向江陵進發,同時他後面還跟着偰羅率領的三萬匈奴大軍。從草原遷徙到五溪的五溪王偰羅率領的軍隊全是騎兵,但是由於一路上都是山路因此偰羅的軍隊落後姜維大軍半天路程。而趙雲早兩天就跟姜維取得了聯繫,還有麾下的大部分的部隊是騎兵,他們雙人一馬照顧沒有馬的士兵,趕路的速度也不慢。從襄陽趕到江陵只用了一天半。趙雲抵達江陵的三十里的郊外的時候非常小心。他派出許多斥候清除陸遜派出的一批有一批的斥候,同時派出信使翻過大山尋找姜維大軍的蹤跡。

趙雲率軍潛伏在江陵城外等候着姜維大軍的到來,趙雲在焦急的等待着。突然監視江陵的密探前來稟報江陵城內走出兩支軍隊,一支軍隊有五萬人直奔碼頭水師,另外一支有八萬人,行進的方向是夷陵。趙雲立即猜到了陸遜的意圖,而且才相信陸遜一定親自率軍去攻擊姜維。於是趙雲讓馬忠率領一萬步兵穿戴好事先準備好的吳兵的衣服裝作宛城被攻破討回來的殘兵。

當陸遜大軍出發後不久,馬忠扛着殘破的戰旗,帶着一羣看上去被打趴下的穿着吳軍服飾的士兵出現在江陵城下。馬忠對江陵城牆的武將喊道:“我是監軍秦鬆,快開城門讓我進去。”陸遜爲了伏擊姜維將江陵城的大將全部帶走了,此時江陵做主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偏將。聽到馬忠冒充監軍秦鬆叫門,由於陸遜在臨走時沒有交待這個偏將一時間也不知道怎麼決定。

馬忠見城樓上的守將沒喲反應便出言威脅道:“我是監軍秦鬆,是皇帝派去監視諸葛瑾那個老匹夫的。你們如果不放我進城到時候我向皇帝進言將你們全部殺頭。”秦鬆在吳國的地位就跟後世的秦檜差不多,很受孫權重用,但是是一個錙銖必較的主,誰得罪他都沒有好果子吃。就連大將軍諸葛瑾也多次被秦鬆陷害。馬忠冒充秦鬆出言威脅,正中守城偏將的軟肋。在馬忠的罵罵咧咧中這個偏將打開了城門,看着出城門迎接的一臉死豬樣的偏將,馬忠心裡不由的好笑。秦鬆這個吳國大奸臣的名頭還是很好用啊,用來對付這些小角色簡直就是手到擒來。

馬忠帶着這一萬僞裝的敗兵走到偏將面前對他說道:“秦鬆那個王八蛋我不認識他,我叫馬忠,蜀國的鎮東將軍!要是你有機會見到秦鬆別忘了替我向他問好!”

這個偏將意識到中計了於是剛想大聲喊道:“敵襲!蜀軍!”可是立即被馬忠身後的孟鷹敲暈了,馬忠指揮這一萬人佔領城門,同時趙雲也率領三萬騎兵衝了出來,城門被奪大軍壓境。看着城下帥旗上大大的趙字,江陵的吳軍猜到了這次領軍的是風頭最勁的蜀軍老將趙雲。聽過趙雲渾身是膽,截江救阿斗、長阪坡救主故事的吳兵都紛紛放下武器投降了,還有不少花癡的吳兵跑下城牆走到趙雲面前磕頭問安。念戰咕嘟道:”不就是一個長的帥一點點的老帥哥嘛,用不了這麼激動吧。”

孟鷹對念戰說道:”沒想到我們順平王這麼有魅力,雖然八十好幾了!但是威風不減當年啊,很多人都是聽着趙雲的故事長大的。荊州這個地方時趙雲成就威名的地方,很多人都將他當偶像有什麼奇怪的!在我們南中還有不少人將趙雲當偶像了。”

趙雲可沒功夫理會孟鷹跟念戰這兩個小子在說什麼,他見江陵城的吳軍衝着他的名義投降了。他讓馬忠率領一萬步兵接管江陵保持原狀不要將城上的旗幟換走,同時客氣的對待投降的俘虜。交待玩這些之後趙雲率着三萬騎兵尾隨陸遜的大軍。

正如陸遜事先計算好的那樣,在夷陵跟江陵一半的距離上姜維的大軍跟陸遜的大軍相遇了。同時淩統的水師運載着五萬吳兵成功的再姜維的後方登陸,淩統率領五萬大軍向姜維的部隊發起追擊的時候,偰羅的偵騎發現了淩統的行蹤。偰羅非常奇怪的說道:“我的前面怎麼有五萬吳軍了,姜維的大軍哪裡呢?難道被消滅呢?”偰羅的疑問沒有人能替他解答,偰羅率領三萬大軍尾隨在淩統的後面看看這支不向蜀國城池進攻反而往回走的軍隊向幹什麼。

如果誰在夷陵至江陵的上空一定發現很好笑的一幕。姜維的六萬大軍進攻江陵在半路被陸遜率領八萬大軍給截住了,陸遜的後面有趙雲率領三萬騎兵,而陸遜的老巢也被趙雲抄了;淩統按照陸遜的計劃率領五萬大軍在姜維的後方登陸準備跟陸遜聯手夾擊姜維,而淩統後面又有偰羅率領的五萬精銳匈奴騎兵。一場包圍與反包圍的好戲即將上演。

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八十五章 鯨吞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十四章 伐魏—2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一百三十二章 魏吳聯姻第一百零六章 重逢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五十八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1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八十七章 意外的援軍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一百六十章 聖戰—1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1)第十章 算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四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八十一章 犯大漢天威殺!(2)第一百零九章 上庸城內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十一章 變局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諸葛病危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五十章 和談—2第八十七章 意外的援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而實之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角再現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六十八章 西域疑雲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陣法大全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我也穿越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四章 北伐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十一章 變局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二十九章 強攻長安—6 (改)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角再現第四十四章 薑還是老的辣—2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
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八十五章 鯨吞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十四章 伐魏—2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一百三十二章 魏吳聯姻第一百零六章 重逢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一百四十章 于吉再現第五十八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1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八十七章 意外的援軍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一百六十章 聖戰—1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1)第十章 算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四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八十一章 犯大漢天威殺!(2)第一百零九章 上庸城內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十一章 變局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諸葛病危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五十章 和談—2第八十七章 意外的援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而實之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角再現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六十八章 西域疑雲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陣法大全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我也穿越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四章 北伐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十一章 變局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二十九章 強攻長安—6 (改)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角再現第四十四章 薑還是老的辣—2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