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伐魏—2

諸葛亮到了漢中後立馬聚集衆將商議軍情,諸葛亮說:“現在局勢利於我蜀軍,我們趁要司馬懿不在長安,搶先攻取冀城、臨渭,隴道一通便可跨渭水,連接北山攻守兼備勝局大定。”

衆將說:丞相所言極是,我等聽令就是。諸葛亮對王平、張巍說:“王平、張嶷聽令,老夫命你二人率三萬大軍攻取冀城,十日之內不勝軍法從是。王平、張嶷說:”末將領命,若十日不勝末將願提頭來見。”

諸葛亮對這二人說:“二位有這個心老夫甚感欣慰啊,兵貴神速我們要趁魏軍沒有準備之前,幾路大軍同時進攻魏國幾座城池,讓長安的魏軍無法判斷我軍的主要攻擊方向,而無法增援。”

諸葛亮接着說:“廖化、張翼兩位將軍率三萬大軍攻取臨渭,岐山大營到冀城、臨渭距離相近,你們必須在十日內拿下臨渭,否則軍法從事。姜維率三萬騎兵爲先鋒攻取陳倉。你們三路大軍若誰先拿下城池老夫許他頭功,老夫將率其餘衆將以及剩餘兵馬接應姜維,最後陳兵五丈原引魏軍主力決戰。”

接到諸葛亮軍令的將領等諸葛亮說完之後,便立即趕赴岐山大營調兵去了。

建興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天已經大亮。冀城內外一片寂靜。平時早應開啓的城門,現在還緊閉着。城牆上肅立着上萬的士卒,緊緊的握着手中的武器,用警惕的眼光看着城下不遠處的蜀軍。

王平指着城牆上的士卒對張巍說:“這上萬的士卒中有不少人剛被徵調的民夫,雖然裝的很像要是真打起來,一個回合的衝鋒,沒準全脾氣了。”張嶷說:“只要衝進冀城,沒準全潰散了,跟農民打仗,沒意思,勝之不武啊。”王平笑道:“看來着頭功我們是拿定了,要不我們現在攻城?”

張嶷回頭看了下蜀軍的士卒說:“士兵們也趕了三天的路了,現在人困馬乏,也沒有攻城器,先緩緩吧先吃飯讓士兵們好好休息,然後造雲梯撞車,明日攻城,你看怎麼樣。”王平說:“我看行,這三天爲了趕路士兵們沒吃過一頓飽飯了,反正還有七天的時間,不急就讓城上的那些孫子在多活一天。”

聽完王平的話,張嶷對副將說:“傳令下去,就地紮營把這小小的冀城圍起來。埋鍋造飯讓兄弟們好好的吃頓熱乎的。”副將領命而去。

當蜀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冀城府衙內亂成一團,對是守還是降爭論不休。冀城縣令鄭基生氣的大聲吼道:“都什麼時候了,吵什麼啊。我決定向蜀軍投降,爲官一方就要保百姓平安,我鄭基不管將來是蜀漢得了天下還是曹魏得了天下只要不危害我冀城百姓,誰是我的主公多無所謂。”

冀城縣丞夏侯玄說:“大人你這是叛國,誅心之言,我要密奏皇上滅你九族。”鄭基更加生氣的說:“夏侯玄忍你很久了,你仗着皇族的身份在冀城魚肉百姓,平日看在夏侯淵將軍的面子不跟你追究,你還真以爲你這跟夏侯淵將軍稍微沾點親的人真的是什麼皇族啊。”

夏侯玄生氣的說:“反了你來人將這個亂臣賊子拉出去砍了。”這時候冀城的都尉帶着一羣侍衛走了進來,夏侯玄一把拉過都尉說:“你來的正好,他想投降蜀軍,把他拉出去砍了,到時候我向皇上爲你請功保舉你做冀城縣令。”都尉一把推開夏侯玄的手,接着旁邊的侍衛抽出手中的劍架在夏侯玄的脖子上。

都尉笑着對夏侯玄說:“縣丞大人得罪了,我的家小都在冀城,我可不想全家爲曹氏盡忠,只好拿你的人頭做投名狀拉。”然後都尉對鄭基說:“大人,我們已經控制了整個冀城,你看什麼時候向蜀軍獻城了。”鄭基說:“宜早不宜遲,馬上去吧,把這個傢伙也帶上,如果蜀軍不相信我們是真心投降便殺了他作投名狀。”

令兵跑進王平和張嶷的大帳,王平說:“報,什麼報,沒見我們正在吃飯嗎quot;。“報,兩位將軍,冀城城門大開,有一隊魏軍押着一個人正向我軍走來。”傳令兵喘了口氣繼續說道。張嶷聽傳令兵說完後說道:“居然敢出來早死,走去瞧瞧。”說來拉着還在扒飯的王平往外走去。

望着對面走來的魏軍,王平對身邊的人問道:“你們說,冀城的魏軍想幹什麼啊,讓我吃頓飯都不安心,若是想開打了,老子非屠城不可。”張嶷笑着說:“你敢屠城,我敢肯定丞相會滅你九族,我看八成是冀城的魏軍要投降獻城了。”王平聽完哈哈大笑說:“看來這頭功,我們是拿定了。”

冀城縣令鄭基一行人走到蜀軍陣前,冀城都尉出來喊話:“蜀軍可是那位上將領軍啊,可否出面與我家縣令一敘啊。”王平、張嶷相視一眼後,張巍拍馬而出說:“我蜀軍大將王平、張嶷,我乃張嶷。今日蜀魏開戰,你我各位其主,不知冀城縣令有何指教啊。”

鄭基越衆而出說到:“指教不敢當,爲避免冀城百姓免遭戰火,我等願意獻上城池,並獻上投名狀冀城縣丞夏侯玄,他是夏侯淵的族親,我願殺之一表我心。”說完抽取刀將夏侯玄頭砍下,半跪獻於張嶷。張嶷說:“既然縣令如此深明大義,那好我大軍進城後秋毫不犯,絕不擾民。我將修書與丞相,仍命你爲冀城縣令,造福冀城百姓。”冀城一行人聽完張嶷的話都向他跪謝。

接着王平派人進冀城接管城池,張嶷當着鄭基的面修書給諸葛亮把剛纔所說的話全寫進信中,交由鄭基確認後派人送給諸葛亮。

諸葛亮的纔到上珪的時候便收到張嶷寫來的書信。諸葛亮看完書信後非常高興,對衆將說:“我三路大軍現已經有王平一路捷報傳來,看來此次北伐有望了。”楊儀稱讚說:“這是都是丞相知人善用,指揮得當啊的。丞相的功勞最大啊。”

諸葛亮對楊儀的話不置之一詞,只是撫須長笑然後對李豐說:“立即修書給張嶷、王平,命張嶷率一萬五千蜀軍留守冀城。王平率一萬五千蜀軍和冀城所有魏軍將領以及一萬投降過來魏軍進攻臨徑,策應陛下的進軍,鄭基繼續爲冀城縣令,明天修書勸降臨渭、臨徑兩地的太守,若成功記他一大功,傳令姜維叫他加快行軍在老夫到達前拿下陳倉。”

長史李豐領命而去。諸葛亮說:“諸位,我們也要加快速度,趁許昌還沒接到消息反映過來前拿下長安,至少也要在長安有所準備前,與衆將會師於長安城下。爲實現漢室復興加油吧。”“什麼,王平他們已經拿下了冀城。”廖化聽完傳令兵傳來的消息吃驚的說%B@?翼說:“冀城的魏軍這麼沒出息,還沒打就投降了,這好事我怎麼沒遇到了。”

廖化說:“是啊,還有五天,五天要是拿不下臨渭就要吃軍法了。老張有什麼好注意嗎?”廖化、張翼思來想去都沒想到好的計謀在五日之內拿下臨渭。最後張翼說:“實在不行,也只能用這招了。”廖化無奈的說:“就用這招吧。”。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第一把二十二章 決戰(1)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三十三章 強攻長安 終章(1)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四十九章 和談—1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十七章 伐魏—5第十六章 伐魏—4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十三章 伐魏—1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四十六章 丞相的決斷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一百零六章 重逢第九十五章 最終的勝利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三十三章 強攻長安 終章(1)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十九章 兵臨城下—2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1)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四章 北伐第一把二十二章 決戰(1)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四章 北伐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第三十一章 強攻長安—8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十三章 伐魏—1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第十章 算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一百四十二張 招賢令第三十三章 強攻長安 終章(1)第四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八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一百三十六章 太平青領道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七章 成都風雲—3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第一把二十二章 決戰(1)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三十三章 強攻長安 終章(1)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四十九章 和談—1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十七章 伐魏—5第十六章 伐魏—4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十三章 伐魏—1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四十六章 丞相的決斷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一百零六章 重逢第九十五章 最終的勝利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三十三章 強攻長安 終章(1)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十九章 兵臨城下—2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1)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四章 北伐第一把二十二章 決戰(1)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四章 北伐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第三十一章 強攻長安—8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十三章 伐魏—1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第十章 算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一百四十二張 招賢令第三十三章 強攻長安 終章(1)第四章 北伐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八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一百三十六章 太平青領道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七章 成都風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