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五)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也是一個風險巨大的決定,退一萬步說,答應下來,可其中的變數太大,不可確定因素太多,一旦出現偏差,不光這裡三千多人要完蛋,連帶參加會戰的其餘部隊,不知要死多少人。

就在他們猶豫之時,蔣介石的電報又到了,這次不再是讓他們考慮了,而是直接命令堅守十二天。蔣介石的話很客氣鼓勵他們發揚黨軍傳統,不怕犧牲;同時提醒他們,他們是整個會戰的樞紐,對整個會戰至關重要,他們必須發揮十二分的能力確保此次會戰成功。

短短几個小時蔣介石的態度驟然改變,前一封電報還有徵詢意見的意思,後一封電報卻完全不同,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莊繼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直覺告訴他蔣介石那裡肯定出現了新的情況。

的確,不過不是蔣介石的司令部出現新情況,而是廣州出現新情況,[***]將蔣介石立爲新右派代表後,就開始想法削弱蔣介石的勢力,限制蔣介石力量的發展,如果這個行動在北伐之初還不那麼急迫的話,那麼現在北伐戰爭已經取得巨大進展,作爲總司令的蔣介石在普通百姓中的聲望也越發高漲,因此限制蔣介石的呼聲也就越發急迫。

北伐前線的戰事絲毫瞞不過廣州的國民政斧和國民黨中央,武昌城下,蔣介石指揮的攻城失敗,劉峙謊報軍情,這兩件事給蔣介石的威望造成一定影響,廣州的部分中央委員藉機提出迎汪復職,這個主張一提出來就受到[***]和國民黨左派的歡迎,張靜江有些控制不住,便悄悄電告蔣介石,當陳立夫把電報交給蔣介石後,蔣介石腦中迅速盤算,只有勝利,一個特別大的勝利,才能重新將他的威望推向高峰,才能堵住迎汪復職的風潮。於是蔣介石改弦更張,轉而支持加侖的方案,並立刻電告莊繼華堅守牛行車站十二天。

“這下好了,我們不用在費腦筋了。”蔣介石替莊繼華作了決定,莊繼華也就沒得選擇:“命令連以上幹部到團部開會。”

“文革,我們真要在這裡堅守?”薛嶽遲疑中帶着希望。熊綬雲卻沒有問,而是轉身就去傳達命令,他接到命令就知道莊繼華肯定要執行,不會有其他決定。

“命令就是命令,不管是否正確,都必須執行;薛團長,軍隊不是地方,可以商量,可以明煮,軍隊的命令是強制姓的;”莊繼華斬釘截鐵的說,隨後見薛嶽眼中還有些不服,便有說道:“比如說你吧,命令衝鋒,士兵卻說,敵人的機槍還在叫,衝上去會死的,要求你先把機槍打掉,這能行嗎?”

薛嶽苦苦一笑:“媽的,看來這百多斤要交代在這裡了。傳令兵!”言中毫無信心,莊繼華搖搖頭:“薛嶽團長,你要是以這種心態指揮戰鬥,那你肯定活不到戰役結束,你要考慮怎麼樣既能完成任務,又能活下去。”

等傳令兵走後,房間裡暫時陷入沉靜,熊綬雲也回來了,他猶豫很久纔開口問:“文革,你認爲我們真能守上十二天?”

“我不知道,我只是盡全力完成任務,至於能不能完成十二天的任務,得看大家,首先是你們兩位。”沒有下級軍官在場的情況下,莊繼華一般都是實話實說。

“要想守住,我們首先要解決兩個問題,”薛嶽說:“糧食和彈藥,我們的彈藥只夠三天的,糧食除了每個士兵身上的,沒有其他的了。”

北伐前的規定,每個士兵隨身攜帶三天口糧三個基數的彈藥,這點東西肯定不夠十二天戰鬥用的。

“糧食和彈藥都還有些,攻克牛行車站時,我們在車站倉庫發現一些大米,百多斤裝的麻袋有一百多包,大約有萬多斤,彈藥除了繳獲的兩個團的彈藥外,倉庫裡也有一些彈藥,不過不多,主要的還是我們自己繳獲的。”熊綬雲補充道。

“哦,還有糧食。”莊繼華有些意外,薛嶽說到糧食和彈藥的時候,他對彈藥還不算擔心,畢竟有兩個多團的彈藥被他留下了,真正擔心的是糧食,沒想到熊綬雲居然給了他一個驚喜。

“早就封存了,剛開始要向你報告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而你平常從不管這些事,忙來忙去就給忘記了,要不是薛團長說起,我先還想不起來。”熊綬雲有些愁寥的說。

莊繼華這纔想起,平時清點繳獲什麼的都是熊綬雲在管,他只簽字。

“待會你去清查一下,到底有多少,這一定要算清楚。”

一萬多斤,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可是三千人也只能吃幾天,糧食還是不夠,可一時之間又上那去找糧食呢。

這是誰也沒辦法解決的問題。

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留在那,時間到了總有辦法的。

“諸位還記得,軍校大門上的那副對聯嗎?”會議一開始,莊繼華就問了個戰場以外的問題。

“報告副師長,記得!”立刻有人站起來回答道。

莊繼華點點頭然後問那些沒有開口的人:“你們呢?”

“記得!”這次回答整齊而有力:“升官發財請走旁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

“對,升官發財,貪生怕死,不要進黃埔,黃埔的同學都要有爲革命去死的準備,”莊繼華神色嚴肅的看看參加會議的人,這些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一期、二期、三期。

“今天,就在剛纔,我接到總司令,也就是我們的校長的命令,他命令我們在這裡堅守十二天。”

莊繼華說完之後,注意的看看下面,從他們的神情上可以看出意外,但卻沒有人交頭接耳,或許現在開會就已經讓他們意識到情況發生了重大變故。

“總司令不再接應我們突圍,而是讓我們堅守牛行車站,說明總司令在策劃一個大會戰,在這個會戰中,我們的位置至關重要,將決定整個戰局的發展。同學們,現在是實踐我們入校誓言的時候了,十二天!我們必須守在這裡十二天!就算還剩下一個人,也必須象根釘子一樣紮在這裡!”莊繼華一拳砸在桌上,怒聲狂吼。

“守住牛行,實踐誓言!”熊綬雲大步踏出,振臂高呼。

“決不退縮,誓死血戰!”宋雄夫唰地站起來大聲叫道。

“守住牛行,血戰到底!”更多的人站起來。

莊繼華示意大家坐下,然後才說:“現在距離天亮還有點時間,大家抓緊時間寫遺書吧,十二天後,活着的人負責把陣亡戰友的遺書送回家。”

莊繼華說這話時眼睛有些溼潤,兩個團的軍官,最年長的算是薛嶽的參謀長席怒平,也才三十三歲,其他的幾乎全是二十多的年青人,這一戰之後,這些人中能有一半的人活下來就算老天開眼了。

一夜之間,所有的部署全部改變,黎明前,北伐軍總司令部發出一道道電文,整個江西的北伐軍開始按照新的計劃展開行動。

南線的賴世璜抽調熊式輝的第一師爲前鋒,從南豐殺向南城;佔領吉安的一軍三個師,以衛立煌師爲左翼直奔崇仁、以顧祝同爲右翼衝向宜黃;南路贛軍大部被抽調反攻南昌了,留守的楊池生等部本就是廣東敗軍,根本擋不住北伐軍的三路齊攻,亂紛紛退向撫州,迭電南昌增援。

中路的朱培德開始強攻樟樹,同時在贛江北岸展開第二軍,由魯滌平率領向高安發起進攻;自此鄧如琢抽空西線的後果顯露無疑,朱培德很快攻克樟樹,向奉城前進,魯滌平則克服高安,向西山進攻,中線孫軍一遍混亂連電請求增援。鄧如琢幾乎同時接到西、南兩線求援有些手忙腳亂,最後乾脆自己帶着蔣鎮臣等人去了南線,把整個西線交給鄭俊彥。鄭俊彥留下唐福生等人守南昌,把第十師派到豐城和西山,而他自己卻還在牛行車站,他準備解決牛行車站的莊繼華後再去西線。

長江上的孫傳芳佈置好圈套,正等着李宗仁跳進來,沒成想後者卻忽然失蹤了,到處找不到他,六天後他忽然出現在箬溪,聚殲了曾經吃過莊繼華大虧的謝鴻勳,2萬孫軍覆滅,隨後乘勝攻克德安,威逼南潯線。

一場決定江西乃至北伐命運的大戰拉開帷幕,而處於大戰中心的牛行車站在開始時卻是那樣平靜,莊繼華爲了守上十二天,臨時決定騙騙鄭俊彥,兩人開始了“和平”談判。

(未完待續)

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七)第一節 返川(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三節 魅影(六)第六節 懲韓(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六)第十節 風雲(一)第二節 沙基(三)第三節 重起(十)第十節 風雲(六)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八節 特使(十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七)第二節 策劃(三)第七節 閃電(十五)第一節 法幣(一)第三十二節 挽留(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三節 聚才(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九節 轉機(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四節 視察(二)第八節 刺廖(一)第二節 川軍(一)第八節 九變(三)第三節 太行行(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一節 奪軍(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五節 雲集(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一)第四十八節 傷懷(六)第三節 魅影(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四)第一節 奪軍(十四)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一)第四節 視察(二)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十節 虎嘯(六)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五節 雲集(六)第八節 九變(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三節 巧取(六)第一節 遏制(一)第一節 諜影(二)第八節 天火(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四)第五節 謀功(三)第五節 調整(一)第十節 虎嘯(三)第六節 救亡(八)第四十九節 別離(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四節 謀殺(一)第五節 雲集(九)第五十一節 遭遇戰(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九節 倒胡驅許(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八節 刺廖(七)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五節 雲集(八)第五節 雲集(七)第三節 戰鼓(四)第三節 結盟(二)第三節 結盟(五)第四節 戰鼓(二)第一節 奪軍(十)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一節 陰謀(十)第十五節 脫困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四)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三節 彙報
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七)第一節 返川(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三節 魅影(六)第六節 懲韓(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六)第十節 風雲(一)第二節 沙基(三)第三節 重起(十)第十節 風雲(六)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八節 特使(十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七)第二節 策劃(三)第七節 閃電(十五)第一節 法幣(一)第三十二節 挽留(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三節 聚才(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九節 轉機(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四節 視察(二)第八節 刺廖(一)第二節 川軍(一)第八節 九變(三)第三節 太行行(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一節 奪軍(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五節 雲集(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一)第四十八節 傷懷(六)第三節 魅影(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四)第一節 奪軍(十四)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一)第四節 視察(二)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十節 虎嘯(六)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五節 雲集(六)第八節 九變(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三節 巧取(六)第一節 遏制(一)第一節 諜影(二)第八節 天火(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四)第五節 謀功(三)第五節 調整(一)第十節 虎嘯(三)第六節 救亡(八)第四十九節 別離(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四節 謀殺(一)第五節 雲集(九)第五十一節 遭遇戰(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九節 倒胡驅許(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八節 刺廖(七)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五節 雲集(八)第五節 雲集(七)第三節 戰鼓(四)第三節 結盟(二)第三節 結盟(五)第四節 戰鼓(二)第一節 奪軍(十)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一節 陰謀(十)第十五節 脫困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四)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三節 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