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

“伊犁、阿山地區的叛亂與貴國有沒有關係?是不是貴國在背後支持?”王寵惠沒有繞圈子,而是直截了當好的問潘友新。

潘友新平靜而肯定的答道:“沒有,我國政斧早就宣佈,蘇聯政斧承認疆省是貴多領土,新蘇條約已經作廢,蘇聯政斧一直遵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我不知道貴國爲何認爲疆省動亂與我國有光?”

王寵惠目光緊盯着他,好一會才淡淡的說:“在疆省叛亂中,有貴[***]人蔘加,叛亂分子所持武器多爲貴國製造,此外,在叛亂髮生之前,貴國駐伊犁領事館領事與叛亂首領阿巴索夫、艾力汗?吐烈、阿奇木伯克見面,這如何解釋?此外,阿山地區的叛亂髮現有蒙古軍人蔘加,這又該如何解釋?”

潘友新還是那樣平靜,他無所謂的聳聳肩:“這我不知道,我國曾經在疆省駐軍,蘇新條約廢除後,我[***]隊已經撤回國了,他們的物資曾經被盜,也可能是他們偷的吧,您知道那裡的牧民很多都是小偷。”

這句話讓平靜的王寵惠失態了,他狠狠的咬緊牙關,從事外交工作幾十年,除了曰本人外,這是他見過的最無恥的。

潘友新根本無所謂,只是平靜的望着王寵惠:“我也得到我國政斧的通報,我國政斧對疆省出現的情況非常關注,莫洛托夫同志告訴我,我國政斧願意協助貴國平息疆省事態,以便集中力量抗擊曰本帝國主義。”

王寵惠忍下一口氣點點頭,不冷不熱的說:“我會將貴國的好意轉告委員長和楊主席。”

潘友新笑了笑便告辭了,潘友新當然清楚疆省叛亂的內情,蘇聯內務部部長貝利亞正坐鎮阿拉木圖,親自指揮伊犁革命,伊犁起義的軍事政治幹部絕大部分在蘇聯受過訓,爲了增強起義部隊的實力,蘇聯還從哈薩克調了六千多人進入中國,全部武器都由蘇聯提供。斯大林這次是下決心要在疆省給蔣介石一個教訓。

王寵惠冷冷的看着潘友新背影消失在門口,然後才抓起電話向黃山別墅報告,接電話的是陳布雷,陳布雷讓他立刻趕到黃山別墅,蔣介石要召開關於疆省問題的會議。

這是個小範圍會議,蔣介石最近經常召開這樣的小範圍會議,參加會議的一般是與會議有關部門長官以及蔣介石的主要幕僚。

王寵惠趕到黃山別墅後才發現,今天參加會議的多了一個人,美國顧問魏德邁也赫然在坐,魏德邁對參加這個會議非常爲難,疆省叛亂很顯然有蘇俄的影子,既然如此,就牽涉到美國的兩個盟友,在國內沒有進一步指示前,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當王寵惠彙報了召見潘友新的情況後,蔣介石的神色很平靜,看不出他的情緒變化,陳誠接着報告了他擬定採取的措施。

林蔚心中嘆口氣,他對莊繼華更加佩服,春節前,洪君器到黃山彙報工作時,向蔣介石報告了,莊繼華提出在疆省至少保留十萬軍隊,特別提醒將第一軍留在疆省,但蔣介石擔心入蒙作戰兵力不足,沒有聽,如果現在第一軍在迪化,整個局勢便完全不同。

王寵惠和陳誠報告結束後,蔣介石沉凝着慢慢開口道:“疆省叛亂是在蘇俄指使下,以分裂我國爲目的的叛亂,對這場叛亂,國民政斧政斧絕不能退縮,堅決平叛。”

蔣介石的第一句話便給會議定了基調,武力鎮壓,沒有談判。蔣介石停頓下說:“辭修,立刻向疆省增兵,僅僅抽調第一軍還不夠,必須施以雷霆手段,空軍第七師立刻調往疆省,周至柔,疆省機場狀況能不能滿足?”

錢大鈞回到侍從室後,周至柔出任空軍司令。周至柔站起來答道:“疆省叛亂髮生後,學生查詢了疆省的機場狀況,疆省的機場狀況還可以,迪化附近有三個大型機場,哈密地區有四個,北疆的阿山地區有一個,伊寧有一個,足以容納第七師全部飛機,但,疆省的飛行油料不足。”

疆省的機場在中央還沒進入疆省便開始修建,抗戰之初,中蘇蜜月期間,在蘇俄幫助下,在迪化修建了好幾個機場,不過這些機場偏小,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工作人員撤離,中央政斧接手,蔣介石下令停建了迪蘭鐵路,但疆省的機場卻沒有停工,反而加大了規模。

在蘇德戰爭之初,蘇俄依舊在疆省有駐軍,哈密、伊犁、迪化是重點,隨着蘇曰戰爭爆發,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後,蘇俄從疆省撤走了全部軍隊,中央軍趁機進入疆省,開始逼盛世才離開疆省,所以疆省的機場狀況比較好。

“這個事,辭修,你督促下洪君器,儘快將油料送到疆省,”蔣介石對陳誠說:“王部長,明天向蘇俄提出外交照會,內容就是抗議蘇俄支持疆省叛亂,分裂中國,照會擬定好後交給我看。另外,讓胡適孔祥熙,通報美國政斧,要求美國政斧能支持我們反擊蘇俄的侵略。”

魏德邁有些不安了,蔣介石的話裡標明,中國政斧已經認定這是蘇俄指使的,中蘇關係勢必產生重大矛盾,甚至不排除爆發戰爭的可能,這對正在進行的反法西斯戰爭將產生重大影響,華盛頓將如何應對呢?如果蔣介石要求美軍作出配合,最簡單的是調動美援物資,自己是支持還是反對?

“魏德邁將軍,我希望您能向羅斯福總統報告,關於疆省的叛亂的真實情況,支持我們的平叛行動。”

沒等魏德邁想清楚,蔣介石便已經逼問過來,魏德邁迅速思考,很快便得出想出對策:“委員長先生,我很樂意這樣作,不過,我希望貴國能提供更多的證據,來證明蘇俄確實插手了疆省叛亂,如此,我便更能說服總統和參謀長聯席會議,您也清楚,副總統華萊士先生正在莫斯科訪問,我相信斯大林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魏德邁說得很委婉,意思卻是很清楚的,目前證明蘇俄指使的證據不足,另外也暗示,在羅斯福的眼中,蘇俄在目前對美國非常重要,美國不可能在現階段爲中國利益而犧牲美國利益,當前最重要的是消滅德國和曰本。

陳誠臉色一沉,皺眉問道:“魏德邁將軍,難道穿着蘇俄制服的軍人,還有蘇式坦克和飛機都不能證明嗎?另外蒙古軍人也參與了阿山地區的叛亂,這些都還不夠嗎?”

魏德邁點點頭:“是的,陳將軍,這些證據不足以證明蘇聯參與其中,穿軍裝的軍人,中蘇邊境肯定很容易搞到這樣的軍裝,至於坦克,我認爲還是不足以證明蘇聯直接參與了,據我所知,蘇聯曾經向盛世才提供過不少武器裝備,其中就有個裝甲旅。”

蔣介石的臉色越發陰沉,可魏德邁現在也顧不上了,他不能在得到美國政斧指示之前便向蔣介石作出承諾,他必須給自己,給美國政斧留出時間。

“委員長先生,我認爲,應該收集更多的證據,另外,如果蘇俄真的參與了,那麼最好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至於叛亂,”魏德邁沉凝下說:“我認爲可以調兵平叛,但最好不要影響正在進行的平津會戰,如果能把平叛的時間放在平津會戰之後最好。”

辦公室內陷入沉默中,魏德邁的態度讓蔣介石和陳誠非常失望,甚至可以說完全出乎他們預料,宋美齡這時站起來衝魏德邁一笑:“將軍,同意您的觀點,我們現在的證據還不足以證明蘇俄人真正參與了,介石,我和魏德邁將軍有些事情要談,你們繼續開會吧。”

魏德邁當然清楚,宋美齡這是要將他帶出會議,好讓蔣介石他們作進一步安排,不過現在這個時候,正是他需要的。他立刻站起來,陪着宋美齡離開會議室。

等魏德邁出門後,林蔚才嘆口氣:“看來我們無法指望美國了,委員長,我看我們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平叛。”

“不能什麼都指望美國人,”蔣介石輕蔑的哼了聲:“斯大林以爲他抓了好機會,我們正被曰本人纏住,無法分兵增援疆省,可是他錯了,我們現在有力量平定疆省的叛亂。”

“命令馬鴻逵,迪蘭鐵路甘肅段歸他保護,務必保證迪蘭鐵路完好。”蔣介石牙關咬得緊緊的,從廣州到現在,他已經忍了二十年了,這一次他不想再忍了:“電告朱紹良,現在最重要不是派兵平定叛亂,而是保護好迪蘭鐵路,這是我們運兵運物資的大動脈,疆省段由他負責保護。”

蔣介石的雙手交叉,手指輕輕釦了會才接着說:“疆省成立平叛指揮部,由第八戰區代理司令胡宗南擔任總指揮,疆省省主席朱紹良負責襄助,胡宗南立刻到迪化組建平叛指揮部,劉文輝擔任副總指揮。”

衆人倒吸口涼氣,蔣介石這次是真下決心了,連延安都不管了,胡宗南一調走,包圍延安的部隊怎麼辦呢?

蔣介石邊想邊說:“在胡宗南在疆省期間,陝西部隊暫時由天水行營主任李宗仁直接指揮。”

“部隊方面,”蔣介石沉凝下,擡頭後便斷然下令:“抽調第一軍第一師和七十八師,四十二軍全軍,騎兵第3軍,新編第九軍,暫編十五師,…”

陳誠默默的記下,他感到蔣介石還是沒有喪失理智,這些部隊中除了第一師和七十八師裝備精良外,四十二軍算是整編過的部隊,裝備全部爲渝城造,其餘部隊大都是二流半部隊。他在心裡輕輕鬆口氣,可蔣介石又開口了。

“再從江南抽調第2軍,立刻空運迪化。”

陳誠愣住了,第2軍不是土木系,但第2軍是江南戰區主力之一,國民黨軍按照裝備可以分爲六類,美械、半美械、渝城造、半渝城造、全械(即每個士兵都有槍,每個排至少一挺輕機槍)、普通(民團級,疆省省軍大都歸此類)第2軍是黃埔起家部隊第一師發展而來,是第一批整編爲美械軍的部隊,在江南戰區也是頭等主力,這樣的部隊調到疆省平叛……。

蔣介石似乎看出了陳誠的遲疑,便毫不客氣的說:“斯大林在德黑蘭的陰謀被揭露後,在疆省挑起事變,目的就是插手疆省,或者在疆省造成割據之勢,目的是爲了蒙古和東北。現在蘇軍還沒有直接參戰,一旦我們平叛順利,蘇軍蒙軍會不會直接參戰?這次我們要以雷霆萬均之勢,一舉蕩平,不給斯大林任何機會。”

陳誠立刻點頭解釋:“委員長英明,不過,委員長,從江南戰區調兵倒沒什麼,只是第八戰區調的部隊是不是太多,如果[***]要配合蘇俄,…。”

蔣介石冷笑下:“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好了,我正求之不得。把疆省的問題通報莊文革,告訴他,對[***]要警惕。”

林蔚完全贊成蔣介石的部署,疆省問題複雜,民族衆多,不能僅僅看到現在,必須將蘇聯因素考慮進去,重兵彈壓看上費勁,實際卻是最穩妥的。他不認爲延安會配合蘇俄,MZD沒這樣蠢,八路軍新四軍主力還在莊繼華手中拽着,一旦出現那種狀況,就算莊繼華再支持國共合作,也只能對八路軍新四軍下手了,當然這還不算政治上的失分。

“委員長說得對,我看我們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向延安發起一場政治宣傳攻勢。”林蔚從前段時間莊繼華抓住斯大林陰謀,對延安發起的進攻,所取得的戰果非常佩服,這場攻勢讓[***]手忙腳亂,國民黨得分巨大,現在這個更好的機會,豈能放過。

蔣介石點頭露出笑容:“蔚文說得好,這個機會不能放過,這事交給陳立夫和賀衷寒去作,用政治攻勢逼[***]與政斧合作。”

平津會戰激烈,疆省叛亂連連,渝城也不安靜。國共兩黨就黨禁問題你來我往,GCD指責國民黨[***],破壞抗曰統一戰線,拖延明煮改革;國民黨指責[***]沒有誠意,暗地裡頑固抱着顛覆政斧的陰謀。雙方都在打宣傳牌,都不讓步。

國民黨承諾的明煮改革試驗,渝城地區的明煮選舉,也因爲渝城參政會遲遲不能制定出選舉辦法,也無法進行,各明煮黨派漸漸失去耐心。

蔣介石要借這次疆省叛亂,將這些聲音都打壓下去,發動新一輪宣傳進攻,將民衆的支持重新聚集到政斧身邊。

(未完待續)

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四節 陰雲(三)第四節 陰雲(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十節 暗棋(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四)第二節 交易(一)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九節 局勢第二節 沙基(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八節 轉折(十)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三節 魅影(五)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三節 會戰(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九節 溧水反擊(一)第十節 風雲(十二)第二十八節 舒心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七)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第二節 沙基(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五節 突擊(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五節 積聚(九)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十一節 大捷(六)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一節 蟄伏(三)第二節 初戰(八)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七節 閃電(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九)第三節 調整(二)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四)第三節 會戰(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四節 視察(四)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二節 交易(一)第七節 曙光(九)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一)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五節 反擊(四)第五節 曙光(一)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二節 報紙第五節 突擊(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一)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一節 出兵(四)第五節 突擊(八)第八節 轉折(三)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三節 魅影(一)第十四節 圍殲第二節 重建(四)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十四節 家宴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二十五節 雲聚(四)第一節 遏制(六)第一節 戰局(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一)第二節 策劃(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第二節 投敵(一)第六節 突破(七)第五節 反擊(八)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三節 戰鼓(一)第二節 交易(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三節 狙擊(二)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三節 會戰(十二)
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四節 陰雲(三)第四節 陰雲(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十節 暗棋(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四)第二節 交易(一)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九節 局勢第二節 沙基(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八節 轉折(十)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三節 魅影(五)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三節 會戰(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九節 溧水反擊(一)第十節 風雲(十二)第二十八節 舒心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七)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第二節 沙基(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五節 突擊(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五節 積聚(九)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十一節 大捷(六)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一節 蟄伏(三)第二節 初戰(八)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七節 閃電(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九)第三節 調整(二)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四)第三節 會戰(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四節 視察(四)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二節 交易(一)第七節 曙光(九)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一)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五節 反擊(四)第五節 曙光(一)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二節 報紙第五節 突擊(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一)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一節 出兵(四)第五節 突擊(八)第八節 轉折(三)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三節 魅影(一)第十四節 圍殲第二節 重建(四)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十四節 家宴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二十五節 雲聚(四)第一節 遏制(六)第一節 戰局(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一)第二節 策劃(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第二節 投敵(一)第六節 突破(七)第五節 反擊(八)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三節 戰鼓(一)第二節 交易(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三節 狙擊(二)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三節 會戰(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