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宋戈非常喜歡這首詩,每當念起這首詩時,他便被詩內的那種悲壯,同仇敵愾,戰士中的那種相互依賴所感染,眼前出現士兵們在廝殺中互相掩護,生死與共的場景,這時候他便感到自己不是軍人而是詩人。

兩個連開始撞擊大門,曰本守在山丘上,望遠鏡內,宋戈看到他的士兵攻擊很英勇,但曰本人的表現也同樣頑強,每次中國士兵衝到半山腰時,山坡上的手榴彈便雨點般落下,他的士兵又被迫退下去。

“集中兵力首先拿下尖帽山,命令炮兵連,集中轟擊尖帽山!”宋戈放下望遠鏡便下令道,他清楚要擊破小鬼子的伏擊,必須首先拿下尖帽山和燕翅嶺,伏擊圈內的師主力也一定會向這兩座山發動進攻,只有攻克這兩座山,才能擊破曰軍的伏擊圈,才能轉守爲攻。

裝甲師的裝備與普通陸軍師不一樣,普通的整編師大都仿照渝城編制,每個團有個炮兵連,裝備120mm口徑迫擊炮和240mm迫擊炮,三七這戰防炮;但裝甲師不同,裝甲師的機動能力強,拖曳能力更強,所以取消了三七戰防炮,裝備了兩門美製75mm輕型榴彈炮,反坦克武器主要是第二代火箭筒:II型火箭筒。

炮兵連早已搶佔陣地,接到命令後,立刻向尖帽山開炮,就在這時,尖帽山方向響起猛烈爆炸,一團團煙霧在山上升起。

“報告!師長在喊話!”通訊兵跑來,宋戈幾步便走到通訊車前,拿起話筒便喊:“我是宋戈!我是宋戈!”

報話機裡傳來李明駿急促的叫聲:“宋戈,你的部隊在伏擊圈外,你們的位置極其重要!小鬼子很頑強,你立刻派出一支部隊迂迴繞道,從後面捅小鬼子的屁股。”

“明白!明白!我讓豹子橋去!”

“好,就是他,告訴豹子橋,我給他,三個小時,三個小時內,必須迂迴到位!”

說完李明駿中斷了無線電話,宋戈轉身便將豹子橋叫來,豹子橋是廣西人,與別的廣西人不同,這小子個頭雖小,但卻非常強壯敦實,他的連隊曾經兩次獲得全軍優秀連隊,是他的團中戰鬥力最強的連隊,一般情況下,宋戈只要將這支連隊投入戰鬥,便無往不利。

“豹子,”在豹子橋過來的時間裡,宋戈已經找到一條迂迴路線,他指着這條路對豹子橋說:“你們從這邊繞過去,襲擊這裡,明白沒有?”

豹子橋看了會地圖,然後搖頭:“團長,額不去那裡,額去這裡。”

豹子橋的口音帶有明顯的粵南口音,從黃埔軍校畢業時,正好趕上組建第一機械化集團軍,他便沒有回桂軍,而是加入了第一機械化集團軍。

此刻他的手指點在等高線最高的老君臺上,老君臺是這附近最高的制高點,這裡肯定是曰軍重點防禦地區。

宋戈皺眉看了看:“你怎麼過去?這要多走十多裡,你怎麼保證不會被鬼子發現?”

“不被鬼子發現恐怕很難,”豹子橋黑黝黝的臉上有些不以爲然:“現在整個戰線到處在激戰,小鬼子不可能那麼周密,總有空子,我只要鑽進去,便能靠近老君臺。”

“你們一個連,能攻下老君臺?”宋戈心裡在琢磨,一旦攻下老君臺,必然造成曰軍的極大混亂,動搖曰軍整個包圍圈,可豹子橋畢竟只有一個連,老君臺的守軍絕不會少於一箇中隊,兵力對比上豹子橋並不佔優勢,他們就算攻下來,能不能守住也是個問題。

“放心吧,團長,小鬼子已經不行了。”豹子橋顯得很有信心,宋戈也不再多說什麼了:“好吧,你立刻出發,記住動作要快。”

豹子橋什麼話也沒說,向宋戈敬了個禮轉身邊走。宋戈下令增調一個連,繼續強攻尖帽山。此刻尖帽山上火光沖天,爆炸持續不斷,硝煙將整個山頭籠罩,忽然從右翼傳來猛烈的槍聲,宋戈抓起望遠鏡望去,一羣曰軍士兵從山腳摸過來,被佈置在外圍的裝甲車發現,雙方隨即展開激戰。

在意識到自己部隊在戰鬥中的地位後,宋戈便猜到鬼子一定不會對他放任不管,任憑他在外圍活動,策應師主力突圍,所以在佔領兩側山頭,還將他的裝甲車佈置在四周,將幾個可能被曰軍滲透的要點監視起來。

這股曰軍顯然注意到這些監視的裝甲車,他們沒有從那幾個要點出來,而是從山腳處繞過來,可在他們靠近突前裝甲車時,被後面的裝甲車發現。

裝甲車防禦陣形是一輛頂在前面,在側後七八米的地方,佈置另外兩輛,構成一個正三角防禦陣形,不過在這個狹窄的山道上,無法構成標準的防禦陣形,變成了兩輛在前面,一輛在後面的倒三角形。

三輛裝甲車的重機槍噴射出彈雨將偷襲曰軍死死壓在地上,士兵從各個角落衝出來,在裝甲車的掩護下向曰軍發動反擊,在中國士兵的兇猛反擊下,曰軍抵擋不住,紛紛後退,山頭也傳來激烈槍聲,另一股曰軍對山頭髮動了襲擊。

宋戈卻像沒聽見這激烈的槍聲,小鬼子這不過是偷襲搔擾,伏擊圈內,師主力正進行兇猛反擊,尖帽山的硝煙便是證明,小鬼子抽不出更多的兵力來對付他。

尖帽山的爆炸聲稍弱,這邊的炮兵連隨即開炮,爆炸再度響起,灰色人羣開始向山頭涌去,山上的曰軍還擊火力薄弱,灰色人羣漸漸爬上山腰,炮火轟擊依舊沒有停。

右側傳來的槍聲開始稀疏並漸漸遠去,山頭的槍聲卻變得更激烈了,爆炸連連,槍聲不斷。宋戈卻依舊不擔心,他的目光緊盯在尖帽山,灰色人潮已經衝上山頭,山頭的曰軍正拼命掙扎,從山後又涌上來一羣曰軍,雙方在山頭展開一場激戰。

經過半個小時的激戰,李明駿總算穩住陣腳了。公路附近的山坡上,剛剛經歷了一場激戰,幾百名曰軍從山上衝下來,企圖切斷公路,此舉受到中國士兵的頑強抵抗,在最危險的時候,防空營將他們的十二門高射炮和二十挺高射機槍實施平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一舉切斷了曰軍後續部隊,公路上,包括炊事兵在內的所有士兵都艹槍進行反擊,最終將衝上公路的曰軍全部殲滅。

隨後防空營將高射炮調轉炮口向尖帽山轟擊,師重炮團依舊爲蜈蚣嶺提供火力支持,蜈蚣嶺上的戰鬥依舊非常激烈,在短短的時間內,前衛團已經發動兩次進攻,可惜的是兩次進攻都被打下來了,現在正在組織第三次進攻。

進攻不僅僅是在首尾兩端,對公路兩側山頭的進攻也在繼續,打垮曰軍對公路的進攻後,李明駿趁機反攻,將靠近公路的兩個小山丘奪下。工兵團的士兵協助炮兵團將幾門歪倒的重炮扳起來,結果其中三門還能使用。

魚,進了網裡,在網裡翻騰,要麼是魚死,要麼是網破;中島康健悲哀的發現,他織成的這張網好像不夠牢靠,有破的可能。

他如同木雕般站在塊岩石旁邊,半個身子伸出岩石,望遠鏡始終沒有離開尖帽山,中[***]隊內外夾攻強攻尖帽山,尖帽山防禦部隊損失慘重,石村被迫放棄衝下公路的打算,將兵力用來支援尖帽山,同時對伏擊圈外的中[***]隊展開襲擊。

儘管已經想到了支那軍隊的頑強,可關東軍的虛弱卻超乎想象,整整三個師團,五萬兵力,圍攻不足兩萬的支那軍,居然步步受挫,現在支那軍居然隱隱有反守爲攻之勢,包圍圈有被擊破的可能。

“報告!石村師團長來電,尖帽山失守,支那軍正在向燕翅山進攻,石村君請求戰術指導。”

中島康健轉身抓起電話衝着話筒便叫開了:“石村師團長,尖帽山的重要姓你不是不清楚,我沒有多餘的部隊調給你!必須奪回尖帽山!聽清楚!必須奪回尖帽山!奪回尖帽山!”

電話剛剛放下,通訊課長跑步送來張電報,中島康健接過來一看,眼前一黑,差點暈過去,電報是關東軍司令部來的,岡部直三郎通報他,東線支那軍新一軍已經渡過圖們江,正沿圖們江西進,岡部直三郎給他兩天時間,兩天後必須南撤朝鮮。

中島康健氣得差點將電報撕碎,他不知道朝鮮方面軍在做什麼,岡部直三郎事先調了十萬兵力進入朝鮮,爲什麼在支那軍逼近圖們江時,東線卻依舊沒有守軍?就這樣任憑支那軍渡江?任憑支那軍沿江西進,威脅整個關東軍後路。

“命令174師團和183師團相機撤出戰鬥,儘快南下,過河。”中島康健咬牙切齒,非常不甘心的下達了命令。這兩個師團負責阻擊支那軍四十九集團軍和第一機械化集團軍主力,承受了極大壓力,而且是最靠北的部隊,必須儘快南下,否則就有可能被切斷在江北。

中島康健擡眼繼續觀察正在激戰的戰場,斷然下令停止進攻轉入防禦,對部隊進行調整,消耗支那軍的火力。

隨着這道命令,曰軍全線轉入防禦,李明駿稍稍鬆口氣,他也下令除了蜈蚣嶺和燕翅山外,其餘方向轉入防禦,命令工兵清理道路,各級軍官整頓部隊。

無論是中島康健還是李明駿都沒有退出戰鬥或突圍撤退的打算,雙方都清楚,這只是喘口氣,激戰纔剛剛開始。

(未完待續)

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六)第十節 虎嘯(九)第十節 風雲(三)第九節 魅影(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一節 辦學(三)第十節 偵察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二)第七節 風波(十)第五節 曙光(四)第三節 戰鼓(十四)第十一節 圈套第一節 蟄伏(十)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九節 轉機(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三節 重起(八)第一節 蟄伏(七)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一節 突破(九)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四)第四節 戰鼓(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六十二節 偷樑換柱第一節 辦學(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二節 投敵(九)第十三節 冷遇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三節 狙擊(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五節 盟國(四)第三十三節 整軍(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第三節 魅影(二)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一節 辦學(一)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二)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七節 生機(三)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二節 重建(四)第七十五節 東方式謙虛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五節 積聚(十)第三節 狙擊(四)第五節 反攻(八)第七節 曙光(九)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八節 九變(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三節 聚才(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七節 上書第十節 餘波(一)第三節 別動隊(二)第二節 策劃(十)第六節 救亡(一)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三節 會戰(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八)第五節 積聚(一)第一節 陰謀(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四)第八節 天火(七)第一節 奪軍(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八)第八節 轉折(十四)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二節 策劃(五)第三十九節 變第七節 閃電(十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十節 虎嘯(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一節 上海風波(七)第八節 天火(十)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九節 號角(五)第五節 號角(九)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
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六)第十節 虎嘯(九)第十節 風雲(三)第九節 魅影(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一節 辦學(三)第十節 偵察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二)第七節 風波(十)第五節 曙光(四)第三節 戰鼓(十四)第十一節 圈套第一節 蟄伏(十)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九節 轉機(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三節 重起(八)第一節 蟄伏(七)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一節 突破(九)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四)第四節 戰鼓(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六十二節 偷樑換柱第一節 辦學(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二節 投敵(九)第十三節 冷遇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三節 狙擊(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五節 盟國(四)第三十三節 整軍(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第三節 魅影(二)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一節 辦學(一)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二)第六十三節 協調會第七節 生機(三)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二節 重建(四)第七十五節 東方式謙虛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五節 積聚(十)第三節 狙擊(四)第五節 反攻(八)第七節 曙光(九)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八節 九變(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三節 聚才(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七節 上書第十節 餘波(一)第三節 別動隊(二)第二節 策劃(十)第六節 救亡(一)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三節 會戰(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八)第五節 積聚(一)第一節 陰謀(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四)第八節 天火(七)第一節 奪軍(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八)第八節 轉折(十四)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二節 策劃(五)第三十九節 變第七節 閃電(十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十節 虎嘯(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一節 上海風波(七)第八節 天火(十)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九節 號角(五)第五節 號角(九)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