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冷遇

拖的方式很簡單,把重開海關與沙基事件處理和停關賠償掛鉤,英國人不願在這些問題上讓步,於是談判就無休止的進行下去。

“有這麼多?”朱培德感到意外,國民政斧財政狀況一直不好,一次能拿出兩百萬的情況少之又少。

“這還多,我估計再過幾個月,我們恐怕就有上千萬。”宋子文笑悠悠的說:“主要是進出口公司的收入高,而且由於香港罷工,原香港的轉口貿易轉移到廣州,交易量增加了,商稅也就隨之增加。現在部分美國、曰本都把公司從香港搬到廣州,如果罷工持續下去,貿易額還會持續增長,商稅還會進一步增加。”

“哦,沒想到罷工還有這種好處,怎麼會呢?”譚延愷感到很意外,他一向不喜歡工農運動,每次罷工駐地的商戶就向他抱怨,稅收也隨之減少,從來沒聽說罷工還能賺錢。

“策略對頭,”宋子文簡單的解釋了句,隨後笑着問:“這進出口公司是誰想出來的,夠損的。你看陳部長現在見英國人,那臉揚得,眼睛都要到頭頂上去了。”

汪精衛噗哧一笑,朱培德哈哈大笑,蔣介石很嚴肅的臉也忍不住樂了,衆人笑成一堆。

陳友仁笑着說:“當初我也沒想到,這事除了經濟好處還有政治好處,現在是他們着急我不着急,大家慢慢談,談上七八年,等我們有實力了,就不談了。”

衆人又是一陣大笑,汪精衛笑着說:“陳部長當初你還不同意,要當君子,沒想到吧,這還是一招奇招。”

“對,對,是奇招,我是宋襄公打的是堂堂之戰,我說介石,你這學生可真夠厲害的,怎麼樣借給我用用。”

“借給你?等他把2萬川軍整頓完了再說吧。”蔣介石當然知道這主意是莊繼華出的,其他人卻是才知道,原來這主意又是那個莊繼華出的,熊克武不由搖搖頭,這蔣介石運氣就是好,手下怎麼出了這麼個奇才,整編中的事情他也知道,也對莊繼華的胸襟氣度所折服,至少他知道要換他的話,暗殺這事他是怎麼也不會放過的。

財政沒有問題,蔣介石自然信心大增,現在的國民政斧可不同於第一次東征的樣子,蘇俄援助的槍械已經運到,五百萬軍費也到賬,各部士氣高昂,可正在他摩拳擦掌擬定作戰計劃時,軍校裡出了意外。

其實這意外也不是什麼大事,主要是莫斯科的中山大學魅力太大,不但搶了黃埔軍校的生源,還讓軍校已畢業和沒畢業的學生也萌發跳槽的念頭。

部分準備報考,相當部分學生轉而報考中大去了。現在的廣州革命氣氛非常濃厚,蘇俄在廣州的威信空前高漲,青年們以虔誠的目光看向西方,無不夢想着去世界聞名的洪都朝拜,去求取真經,於是莫斯科中山大學招生的消息一經傳出,位於中央黨部的報名點立刻人滿爲患,黃埔兩次血戰積累的聲名被輕易沖垮,大批准備報考黃埔四期的青年轉而報考中大,更讓人驚奇的是考中大居然成了廣州青年中最時髦的事。

不但外面的青年如此,居然還有三百多黃埔學生也報名了,其中相當部分是一二期的畢業生,這讓蔣介石大光其火。

“娘西匹,他們要幹什麼,”蔣介石在政治部怒罵,周主任在一旁苦笑,他也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都走了,部隊還要不要。十七個團長都找不出來,走光了,部隊我一個人帶,娘西匹,”蔣介石在桌上重重一拍:“一個都不許去,娘西匹。”

沉默一會,周主任勸解道:“一個都不許去恐怕也不好,反正三期學生也沒畢業,可以同意他們去,一二期的不準去,這樣你看好不好?”

“不行,你不是不知道,現在幹部奇缺,部隊將來越打越大,每一個人都是有用的。”蔣介石怒氣不減,他完全沒想到,一個莫斯科就把軍校學生的心攪亂了,他首次感到[***]發展太快。

沉默良久,蔣介石怒氣漸熄,他看看周主任,理解他的難處:“恩來,三期中…算了,就照你說的辦,三期學生可以考,一二期不準去,東征在即,正是用人之時,豈能臨陣脫逃。”他本想說,你們[***]黨員身份的可以去,不過話到嘴邊又改口了。

蔣介石說完之後,又惱怒的罵聲娘西匹甩手離開,周主任鬱悶不已,這樣也好,對上對下,對內對外都算有個交代。回過神來,周主任又趕緊追出去,把新編團的人事計劃交給蔣介石,請他審批。

蔣介石回到辦公室細看周主任擬定的任命,感到有些不對,這金佛莊、季方都是[***]員,怎麼都去了一團,還有劉堯宸和嚴鳳儀也都在三團,蔣介石提筆欲改,隨後又放下,拿出莊繼華報上來的名單,看了看一團和三團的幹部名單,沒什麼奇怪的,大都是國民黨員,於是他揮筆修改,二團團長改爲劉堯宸,四團團長改爲金佛莊。

各軍自我整編,進展當然很快,不到一週,番號全改,黨軍改爲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有蔣介石出任軍長,汪精衛擔任黨代表,周主任依然擔任政治部主任;建國湘軍改編爲國民革命第二軍,譚延愷爲軍長魯滌平任副軍長,嶽森任參謀長,黨代表暫缺,[***]人李富春擔任政治部主任(26年升爲黨代表);建國滇軍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三軍,朱培德擔任軍長,參謀長黃實,黨代表爲[***]員朱克靖;建國粵軍第一軍改編爲國民革命第四軍,軍長李濟深,副軍長陳可鈺,參謀長鄧演存,黨代表暫缺,政治部主任麥朝樞;第五軍的番號留給了福軍李福林所部,福軍本是廣州幫會成員組成,軍隊戰鬥力不強,組織更是散漫,可封閉姓卻很強,整編進度緩慢。至此廣東的大部分軍隊整編完畢,剩下的還有程潛所部湘軍,谷正倫的黔軍,原許崇智部下的部分粵軍,如張和旅、餘鷹揚團等暫時沒有整編。

隨後蔣介石又單獨對第一軍進行了整編,主要是調換軍官和序列,原黨軍第一師師長還是何應欽,黨代表還是周EN來兼政治部主任,下轄兩個旅:第一旅旅長錢大均(轄三團,團長分別是錢大均兼,劉堯宸,胡宗南),第二旅旅長蔣鼎文(轄三個團蔣鼎文兼、陳繼承、金佛莊);第二師師長王懋功,下轄兩個旅第三旅旅長劉峙(轄三團朱棠、孫元良、惠東昇),第四旅旅長顧祝同(轄三個團顧祝同兼,羅爲雄,蕭毅肅(原川軍留用));第三師師長譚曙卿,下轄兩個旅第五旅旅長衛立煌(轄三團衛立煌兼,塗斯宗,展順虎(杜撰,川軍留用。)),第六旅旅長徐庭瑤(徐庭瑤兼,柳思變(杜撰,川軍留用)),其中第六旅暫爲兩個團。

整編結束後,第二期黃埔生正式畢業,他們大都擔任連排級幹部,一期畢業生如關麟徵、黃維、宋希廉這些在第一次東征中立過功的一期學生則升任營級幹部,胡宗南和孫元良率先升爲團長,蔣先雲也擔任了劉堯宸團的黨代表,陳賡則擔任軍警衛營的連長。

現在讓蔣介石頭疼的是莊繼華往那裡放,論功勞莊繼華最大,至於才幹…,還需要證明嗎?按蔣介石原先的主意是要讓莊繼華去三師擔任旅長的,他對第三師的戰鬥力不放心,莊繼華擅長練兵,胡宗南、宋希廉無一不是吸取他的練兵模式,把士兵練得個個象狼似的。譚曙卿是個舊式軍官,對新式練兵不太懂,靠他恐怕很難。

可王柏齡一番話讓蔣介石改變了主意,他現在不想讓莊繼華去帶兵了,讓他帶兵,這次東征肯定立功,至少蔣介石認爲,因爲這次出征兵強馬壯,想失敗,很難。

清新樹倒猢猻散,別人都有着落了,莊繼華的任命還沒來,蔣先雲等人都感到奇怪,不過他們也不知道爲什麼,蔣先雲很緊張,不知道是不是蔣介石看出了他的暗招,但這又不能問,只好悶在心裡。

隊部人跡漸少,最後只剩下莊繼華,喻培棣以及少數幾個低級軍官看着剩下的幾千淘汰下來的士兵,這些士兵將組建成工程部隊。莊繼華把關押的軍官也放出來,現在不再擔心他們攪亂了,他擺了幾桌酒請他們吃飯。

“我知道你們心裡有怨氣,這我理解,畢竟我關了你們這麼久,不過你們也知道我爲什麼關你們,既然如此,把這碗酒喝了,我們就算扯平。”

莊繼華說完一揚脖把碗裡的酒一口喝乾,喻培棣已接到任命,他將擔任這支將整編爲工程部隊的主官,如果換到整編以前,他肯定心有不甘,不過現在感到這也許是個不錯的安排。現在他看到莊繼華如此做派,感到也有必要說兩句。

“你們做過的事情自己清楚,這個結果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文革不再追究,是他胸襟開闊,待人寬厚;這一點我不如他,至少我做不到。將心比心,換你們誰能做到?”喻培棣拿眼掃視全場,本還有些憤憤不平的軍官們與他的目光相撞時,都不由自主的躲開了。

喻培棣也把酒喝乾,然後把碗往地下一砸,大聲說道:“這碗酒喝了,一切都過去了,以後誰再敢生事端,我一定不饒他,親手斃了他。”

一個臉上有疤的軍官從人羣中走出來,他也端着一碗酒:“莊長官,我本以爲是活到頭了,可沒想到居然還能活下去,閒話我沒有,只說一句此恩必報。”說完大口喝乾碗中酒,然後把碗一扔,抱拳道:“告辭。”轉身就走。

“回來,”莊繼華輕呵一聲,那人轉身看着莊繼華,莊繼華慢慢走到他身前問道:“你去哪?回四川?”軍官點點頭。

“山高路遠,你怎麼回去?”莊繼華又問。

“江湖人,那裡都有朋友。”軍官直直的答道。喻培棣知道這人是湯子模的部下,原是袍哥世家出身,爲人極講義氣,十六歲就在父兄帶領下參加保路運動,其父在二次革命中陣亡,他與他哥又回到袍哥中,護國戰爭爆發後,兄弟倆本着報仇的心思加入湯子模的部隊,從那以後就一直在湯子模部隊中征戰,討賊戰爭失敗,哥哥陣亡,他隨部隊走到廣州。

莊繼華摸出三十大洋,塞到他的手裡:“拿着,這不是我給的,是國民政斧給的遣散費。”

“願意走的,我不強留,國民政斧規定遣散費是三十塊大洋;但我希望你們留下來,至少賺足路費再走,三十塊大洋是走不回四川的。”莊繼華轉身又對還在考慮的軍官們說道。

“國民政斧中的官若都象莊長官,我肯定不走。”有人冷冷的說道。

“嘿嘿,我可不是什麼好人。”莊繼華嘿嘿笑道:“國民政斧中比我好的人多了,我呢,也就是個平常人,在這亂世中只想保住姓命的小人物。”

這話有點沉重,衆人一陣沉默,雖然莊繼華再三勸,但大部分人還是拿遣散費走人。莊繼華心中嘆息,這些人其實大都是血姓漢子,這樣走了,可惜了。

隨着被拘押軍官的遣散,清新整軍也宣告基本結束,隨後莊繼華接到命令,剩下事務移交喻培棣,他回衛戍司令部繼續擔任情報科長,這道任命不但讓黃埔繫上下,也讓很多關注黃埔系的將領意外,莊繼華費盡心力整編川軍成功,爲蔣介石立下殊功,最後自己卻落得兩手空空,一時間黃埔系內外關餘莊繼華的流言四起。

(未完待續)

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七節 風波(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三節 議戰(二)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九節 號角(一)第二節 交易(四)第一節 突破(二)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三節 會戰(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五)第二節 投敵(三)第一節 挽弓(十一)第十四節 圍殲第九節 魅影(五)第一節 返川(四)第七十四節 解惑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七節 閃電(十七)第二節 起航(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五節 突擊(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二節 交易(六)第一節 辦學(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一)第五節 雲集(四)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十節 餘波(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七)第八節 南京,南京(一)第六節 救亡(九)第三節 會戰(九)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五節 反擊(四)第四節 視察(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五)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一節 奪軍(十)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五節 盟國(六)第四節 酒會(二)第八節 刺廖(九)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十節 風雲(七)第二節 沙基(四)第五節 調整(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八節 轉折(五)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四十六節 旁觀(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八節 轉折(二)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八)第二十六節 視察(一)第一節 戰局(四)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一)第六節 和約(五)第二節 投敵(八)第三節 狙擊(四)第七節 閃電(六)第三節 巧取(五)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五節 曙光(四)第十一節 酒話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九節 號角(三)第一節 突破(三)第五節 “異心”(三)第三節 會戰(十七)第五節 反擊(四)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八節 天火(十)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四)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三節 狙擊(七)
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七節 風波(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三節 議戰(二)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九節 號角(一)第二節 交易(四)第一節 突破(二)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三節 會戰(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五)第二節 投敵(三)第一節 挽弓(十一)第十四節 圍殲第九節 魅影(五)第一節 返川(四)第七十四節 解惑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七節 閃電(十七)第二節 起航(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五節 突擊(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二節 交易(六)第一節 辦學(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一)第五節 雲集(四)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十節 餘波(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七)第八節 南京,南京(一)第六節 救亡(九)第三節 會戰(九)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五節 反擊(四)第四節 視察(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五)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一節 奪軍(十)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五節 盟國(六)第四節 酒會(二)第八節 刺廖(九)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十節 風雲(七)第二節 沙基(四)第五節 調整(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八節 轉折(五)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四十六節 旁觀(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八節 轉折(二)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八)第二十六節 視察(一)第一節 戰局(四)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一)第六節 和約(五)第二節 投敵(八)第三節 狙擊(四)第七節 閃電(六)第三節 巧取(五)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五節 曙光(四)第十一節 酒話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九節 號角(三)第一節 突破(三)第五節 “異心”(三)第三節 會戰(十七)第五節 反擊(四)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八節 天火(十)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四)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三節 狙擊(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