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春雨(二)

太上皇趙佶的病遠比想象的嚴重,十幾名御醫集體診斷的結果是——中風,目前病人身不能動,口不能言,雖然沒有人說病情壞到什麼程度,趙桓從那些人的臉上,分明看到了什麼。

父皇又睡了過去,偶爾清醒一下,就像曇花一現,趙桓看得出,父親想說什麼,可就是沒有辦法說出來。妃嬪們在輕聲啜泣,內侍宮女噤若寒蟬,趙桓一直陰沉着臉,又悲又急,心中的邪火無從發泄,轉身幾步出來,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候在殿外的一干皇子皇孫帝姬駙馬,呼啦啦圍上來,肅王趙樞急忙問道:“皇兄,父皇到底怎麼樣了?”

趙桓張張嘴,心中苦澀,忽然不知道說些什麼,旁邊的裴誼接過來說道:“回大王的話,太上皇病得不輕呢!”

莘王趙植說道:“皇兄,我們想進去看看父皇行嗎?”

這時候,皇位大定,殿內的太上皇再沒有影響朝政的能力,這些兄弟大多忠心擁戴他這位皇帝,當沒有利益衝突存在的時候,真正回覆到天家稀缺的親情。趙桓不再是皇帝,只是家中的長子,他們都是他的兄弟,骨肉相連的兄弟。

“再等等看吧!”趙桓嘆一口氣說道,“父皇剛剛睡了,就不要打擾他老人家了。這幾天,父皇身邊不能沒有人,我們輪流進去照顧。十二弟,你那邊的事情怎麼樣了?”

趙植一愣,馬上了然,回道:“主要的工作都已經完成了,依照慣例,留下一些小活,如果需要,三兩天就能結束的。”

趙植負責着太上皇陵寢的修建工程,所謂的慣例就是說,人沒死工程是不能完工的,否則就像盼着人死一樣。

這時,急匆匆趕過來的宰執們上前見禮,趙桓道:“從今天開始,朕就住在這裡了,沒什麼事情不要來煩朕。”

說完,也不理會他們,再度進入大殿。

整整二十幾天,白天就在偏殿與宰執們議政,晚上就宿在大殿龍榻之旁,趙桓不是在爲了所謂的身後聲名做這些,他是真的想爲父皇做點事情,哪怕喂點湯水,擦擦臉也是好的。轉眼十五年過去了,他也是十幾個孩子的父親,現在才能明白:兒子爲父母做多少事情都是天經地義的,因爲即使你做的再多,恐怕遠不及父母曾經爲你做過的十分之一。他早已經長大了,正在做着祖輩不曾做過的輝煌偉業,父親在,也不需要做什麼,沒事的時候父子二人說說話,享受一下長輩的關愛,多好的感覺啊!如果父親不在了,唉……

趙諶回來了,衣服沒有換,臉上滿是汗水,氣喘吁吁,看起來走得很急!殿內的燈火很亮,兒子的眼睛更亮;趙諶本是監軍使,卻帶着兵殺到了前面,愣是把自己送進了敵人事先佈置好的陷阱,萬幸吳璘、王德拼死援救纔沒有發生不測,應該是有所處分的,宰執們也議過,趙桓未作任何表示。這孩子哪都好就是缺少些英氣果敢,趙桓可不想將剛剛變得勇敢的兒子又打回原形,即使處分,不痛不癢的批評幾句也就算了。

也是奇怪,按照趙諶的脾性來說,他應該有點做錯事情的覺悟,該有點改悔的表現纔是,怎麼會是這個樣子?

趙諶將手巾投溼了,小心翼翼地疊好放在趙佶的額頭之上,垂手站在趙桓身邊說道:“離京的時候,皇爺爺還好好的,怎麼現在就變成這樣了呢?”

聲音哽咽,眼淚就下來了。

“已經好多了,或許沒有大礙了。”趙桓也是酸酸的,“回府沒有,看過恪兒沒有?”

大婚一年之後,趙諶就有了兒子,取名叫趙恪。燕哥很賢淑,夫妻很和睦,婚前的陰霾一掃而空,趙桓對這樣的結果非常滿意。

“沒有!”

“坐吧!”趙桓欣慰地說道,“前天還看過恪兒,小傢伙很壯實,似乎比你小時候還聰明些,已經會叫皇爺爺了。燕哥也一定能做個好妻子,朕就放心了。”

趙諶擡眼看看父皇,說道:“父親,您這麼沒日沒夜地熬,恪千萬要注意身體啊!皇爺爺病在牀上,雖然不能說話,肯定不希望您也病倒的。兒子今夜留下,您回宮休息吧!”

許多人勸過趙桓,他都沒有答應,今天,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兒子回來了,他突然安心不少,心裡暢快了許多,原來從來沒有這樣的感覺,也是怪事!難道,這就是衰老的表現?難道,他真的老了?他對自己的兒子是滿意的,只是不知道父皇對自己是否滿意呢?

剛到福寧殿,聶山迎面而來。

金國那邊傳來消息,金國國論忽魯勃極烈完顏宗磐正在醞釀一場政事變革,第一個舉措就是裁撤都元帥府,按照大宋的模式成立樞密院,樞密使的人選卻並不是完顏宗翰,而是另有其人。金國政局,隱有不穩的趨勢。

趙桓沉吟片刻,說道:“傳信給第五風,把局勢搞亂,越亂越好。”

聶山慢吞吞地退出去,趙桓又把他叫回來:“幸遠,座一座再走不遲!”

聶山很詫異,今天官家呼字而不名,不知是何用意?

心狠手辣的聶山也老了,原本高大的身軀變得很臃腫,趙桓溫和地說道:“幸遠公今年有六十三歲了吧?”

聶山躬身回答道:“陛下竟還記得臣的年齡,臣,臣粉身碎骨無以報陛下天恩。”

“朕曾經跟你說過,絕不讓爲國做事的人沒了下場,你做的事情朕都記在心裡,沒有升你做宰執是不是不服氣啊?”

聶山的大黑臉漲得通紅:“臣原來有過,現在沒有了。”

“噢?”趙桓想不到他會這樣回答,“不要拘束,今天就我們君臣二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也難得有這樣的機會。”

“臣老了,有些根本不敢想也想不到的事情,幾天的功夫竟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東西擺在面前,臣愚魯就是這樣還是不能明白啊!像威遠大將軍炮,火槍、蒸汽機等,臣不明白這些;還有什麼大學、軍校、議政院,更是亙古沒有的事情,臣知道自己不不了什麼,當然就做不得宰執。就是開封府這攤子事情,臣做的也不好。就在臣的眼皮底下,竟有刺客意欲行刺聖駕,陛下屢次深陷不測,臣還哪有臉再有非分之想?臣老了,該是年輕人爲國出力的時候,只想趁着身子骨還能動彈,回到家鄉,安度晚年,伏請陛下恩准。”聶山越說越鎮定淡然,真有那麼一點看破紅塵的意思。

趙桓道:“這是真心話,也不枉我們君臣一場。你要辭職回鄉,朕明白你的心,但是你也要體諒朕的心。張叔夜、趙鼎等老臣先後辭世,臣心裡不是滋味,你也不要急着回鄉,到時候朕再賜你一處宅院,兩邊都住住,也可以時常進來陪朕說說話。你放心,流光閣裡給你留着位置。”

聶山匍匐在地,痛哭起來。

趙桓攙扶着蒼老的聶山,將他送到殿外。開封府尹是個關鍵的位置,要有人接替;“風花雪月”組織要從開封府分離出來,要不要併到樞密院那邊去還要再考慮考慮。第五風,金國?金國難道真的會大亂?不管怎樣,都要未雨綢繆纔是。

“來人!”

邵成章小跑着過來:“小的伺候陛下!”

“傳旨給樞密院,調捧日軍團都指揮使岳飛回京述職!”趙桓已經考慮清楚,如果金國方面有異動,就要乘機出兵北上,拿下燕京。而此次行動最合適的指揮官就是岳飛,那個在另外一個時空,壯志未酬,怒髮衝冠的岳飛。

大宋出兵交趾,開發宋唐二州,再戰吐蕃,全力穩定後方,金國方面也沒有閒着,出兵漠北草原,也是懷着同樣的心思,先穩定後院,再南向與大宋爭奪天下。戰爭斷斷續續打了四五年,大宋天武軍都指揮使、被南人封爲軍神的種無傷,小白臉種無傷令金國吃盡了苦頭,開始戰鬥非常不順,損兵折將;後來宗磐調集重兵,以完顏宗弼爲大將,全力出擊,這才挽回些許顏面,逼迫種無傷退軍,拿下了漠北曹沅五分之三的領土,大半的人口。

除了蒙兀室韋的土地與人口,金國還意外地收穫了一位無敵猛將,說來令人慚愧,此人既不是女真人,也不是奚族、契丹人,反而是南人,他的名字就是第五風。此人身份令人膩歪,長相看着不爽,怎麼看都是一個廢物,可偏偏就是他,征伐高麗立下頭功,再戰漠北,又是出盡了風頭,怎不令女真英雄活活氣煞?

起初幾戰,第五風小有斬獲,聲名鵲起;漸漸地越來越了不起,到了最後,宋軍見到堪稱烏合之衆的天雄軍,望風而逃,實在是把他威風得不行了。與第五風交情不錯的蒲察斜哥看出了苗頭,率領以漢人和漢化的契丹人組成的天順軍跟在第五風后面,揀了不少便宜,綜合一算,嚇人一大跳,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損失,取得了非常大的戰果,雖然比不得風口Lang尖上的第五風,比別人那是強得太多了。有些聰明人,恨不得抽自己嘴巴子,怎麼就沒有早想到這一點,難道跟在後面撿便宜都不會?

第七章 血光(五)第十五章 觀潮道可道,非長道第三章 涼州(三)序一 風流第八章 遇刺(一)第三章 入局第六章 曙光(三)第六章 曙光(五)外篇 望燕雲(七)第八章 對壘(四)第六章 屠龍(一)第六章 秦淮(二)第二章 魂傷(二)第七章 日高見(二)第五章 江寧(二)第十章 驚心(二)第八章 宋州(五)第四章 親征(二)第九章 逐鹿(二)第一章 盟好(一)第一章 夜花(二)第七章 戰火(一)第三章 出山(一)第三章 太聰明(三)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八章 常日(二)第十一章 流花第十一章 救駕(一)第十二章 柱國(二)第六章 交趾(四)第二章 天威(二)第七章 色魔第十章 決斷(一)第一章 心路(三)第九章 逐鹿(二)外篇 照夜白(四)第九章 銀行(一)第八章 無主(二)第六章 交趾(一)第一章 盟好(一)第九章 生根第六章 曙光(五)外篇 破陣鉞(三)外篇 陽關曲(一)第七章 和談(一)第八章 兒山城(四)第七章 光復(一)第一章 蕭牆(二)第七章 和談(一)第三章 武威(四)第十三章 手足第三章 捧日(一)第六章 曙光(一)第五章 縱橫(一)第二章 春雨(一)第九章 銀行(二)第五章 縱橫(三)第五章 打援(二)第十章 承極(二)第七章 和談(一)第六章 武尊第二章 春雨(六)外篇 破陣鉞(三)第一章 蕭牆(二)第十二章 海戰(一)第四章 升龍(二)第三章 武威(二)外篇 望燕雲(三)第四章 風化(一)第二章 護花(一)第七章 日高見(一)第九章 生根第七章 血光(二)第四章 廟算(二)外篇 望燕雲(一)第三章 巨匠(二)第四章 升龍(四)第四章 廟算(一)第六章 屠龍(一)第十二章 追捕第七章 戰火(三)第九章 太歲(三)第十章 小町王(二)第六章 交趾(一)第四章 平安京(一)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二)第四章 升龍(六)第十章 小町王(一)第八章 宋州(七)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二章 天威(三)第十章 承極(一)外篇 照夜白(二)第九章 日出(一)第七章 光復(一)第六章 震動(二)第十章 小町王(一)第五章 江寧(一)第八章 對壘(五)
第七章 血光(五)第十五章 觀潮道可道,非長道第三章 涼州(三)序一 風流第八章 遇刺(一)第三章 入局第六章 曙光(三)第六章 曙光(五)外篇 望燕雲(七)第八章 對壘(四)第六章 屠龍(一)第六章 秦淮(二)第二章 魂傷(二)第七章 日高見(二)第五章 江寧(二)第十章 驚心(二)第八章 宋州(五)第四章 親征(二)第九章 逐鹿(二)第一章 盟好(一)第一章 夜花(二)第七章 戰火(一)第三章 出山(一)第三章 太聰明(三)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八章 常日(二)第十一章 流花第十一章 救駕(一)第十二章 柱國(二)第六章 交趾(四)第二章 天威(二)第七章 色魔第十章 決斷(一)第一章 心路(三)第九章 逐鹿(二)外篇 照夜白(四)第九章 銀行(一)第八章 無主(二)第六章 交趾(一)第一章 盟好(一)第九章 生根第六章 曙光(五)外篇 破陣鉞(三)外篇 陽關曲(一)第七章 和談(一)第八章 兒山城(四)第七章 光復(一)第一章 蕭牆(二)第七章 和談(一)第三章 武威(四)第十三章 手足第三章 捧日(一)第六章 曙光(一)第五章 縱橫(一)第二章 春雨(一)第九章 銀行(二)第五章 縱橫(三)第五章 打援(二)第十章 承極(二)第七章 和談(一)第六章 武尊第二章 春雨(六)外篇 破陣鉞(三)第一章 蕭牆(二)第十二章 海戰(一)第四章 升龍(二)第三章 武威(二)外篇 望燕雲(三)第四章 風化(一)第二章 護花(一)第七章 日高見(一)第九章 生根第七章 血光(二)第四章 廟算(二)外篇 望燕雲(一)第三章 巨匠(二)第四章 升龍(四)第四章 廟算(一)第六章 屠龍(一)第十二章 追捕第七章 戰火(三)第九章 太歲(三)第十章 小町王(二)第六章 交趾(一)第四章 平安京(一)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二)第四章 升龍(六)第十章 小町王(一)第八章 宋州(七)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二章 天威(三)第十章 承極(一)外篇 照夜白(二)第九章 日出(一)第七章 光復(一)第六章 震動(二)第十章 小町王(一)第五章 江寧(一)第八章 對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