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訓誡

我是二貨…早就上傳了,可忘了發佈了……

由火道人與鬼谷瞎子一起研究的,在炮藥中特別填料,青陽城一聲信炮驚天動地,巨響轉瞬橫掃四方,敵人的號角、驅役的喊叫盡數被掩蓋。可怕的大響聲中,一個白袍人身背巨大戰刀,翻身自城頭躍下。

宋陽落地、不停步,在跨過護城河後又向前走了一陣,一直來到城頭弓弩的射程邊緣才停住,接下龍雀戳立身旁,負手遙望遠處正被驅趕着、奔跑着的大羣奴隸。

繼宋陽之後,羅冠也縱躍而下,大宗師手中擎着一面高高大旗,雙臂用力將旗杆深深插入泥土,風捲過大旗獵獵展開,‘常春’兩個大字龍飛鳳舞。

驅役纔剛剛開始,奴隸們距離青陽尚遠,但羅冠手中的旗幟異常高大,足夠讓所有人看清楚。就算不識字也沒關係,大宗師聲音悠長致遠、字字清晰傳告四方:常春侯在此。

常春侯,如此重要的人物竟然脫離了堡壘掩護,只帶了一個人,暴露在敵人陣前……番軍主帥立刻傳令:“車弩絞弦,射殺!”

不管跳下來的到底是不是常春侯,殺掉他總歸不會錯的,而現在驅役已經開始,番兵陣前大片地方都被奴隸覆蓋,騎兵派不過去,普通的弓弩或投繩都夠不到,投石臂精度有限肯定打不到人,能用的就只有隨軍而來的重型車弩。

距離實在太遠了,直線射殺絕無可能,何況前面還有無數奴隸弩箭無法穿越,只有高揚弩車機頭讓箭矢做拋物投射,這一來也會大大影響精度。番子準備車弩,奴隸們則繼續被驅趕着前衝,他們都是南理人,無一例外的全都聽說過宋陽的事蹟,遙遙見到這位南理最神奇的侯爺獨立於城外,奴隸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絲希望……或許常春侯有辦法能救了我們?

可惜,宋陽一開口,就直接澆熄了大家的希望:“青陽重地,抗敵前線,不容靠近半步,我之所在、青陽弓弩所及,越半步則殺無赦,無論誰。”

龍雀衝兇猛勁力把宋陽的聲音托起,直衝雲霄,響亮而生冷,就那麼硬邦邦地敲進奴隸心中。

隨着宋陽的說話,青陽西城上猛地傳來一片蠻人示威時發出的嘯叫,之前接管城頭的山溪蠻、石頭佬盡數現身,也不怕危險,全都跳上箭垛,目光裡混着興奮與殘忍,死死地盯住正如潮水般涌來的南理百姓。

現在雙方還距離遙遠,被驅趕的奴隸們的視線落到城頭時已經模糊了許多,但大蠻的身形、裝束與矮小的南理士兵迥然相異,不難辨認。

“番子驅逐南理人自相殘殺,引以爲樂,青陽城可在戰火中付之一炬,卻不能因‘驅役’陷落,若真如此,便是南理世界的奇恥大辱。”從說法到做法全都明明白白,西城由大蠻把守,免去了青陽士兵屠戮同胞之苦,也斷掉了城下百姓不切實際的奢望。即便不是青陽、沒有大蠻,換做天下任何一座城池,面對驅役都會痛下殺手。

隨後沉沉一嘆,宋陽的語氣變得低沉了:“前進是死,後退仍是死,沒有活路,我救不了你們…能做的僅在於此!”說着,他擡手用力一揮。

城中得了他的訊號,又是一聲炮號響亮,旋即驚人一幕陡現:一匹匹巨大白縞從城頭鋪落而下,轉眼之間青黑冰冷的青陽城染盡皁白,還有城頭上的戰士們用力揮手,一把把白色紙錢,如大雪翻飛,前後不過幾乎呼吸的功夫裡,紙錢隨風飄灑於天地之間。

這是一場送行啊,西陲重鎮,舉城齊哀。

宋陽與羅冠本就是一身白衫,此刻兩個都從懷中取出一方白布,纏裹於額頭,宋陽聲音朗朗,重複道:“我能做的僅止於此……今日爲你們披麻戴孝,南理鄉親,宋陽同胞,來生還有相見之日!

說着,宋陽真就屈膝餘地,對着他要送行的大羣奴隸,恭恭敬敬地叩了四頭。就在此刻忽然弦鳴低沉、破空尖銳,番子的車弩終於準備完畢,第一撥齊射而至。

車弩這種大傢伙攜帶不便,番子這次帶了百餘架來已經是驚人之舉了,其中半數留在正西,一次齊射,五十多支巨箭呼嘯,自空中劃出淬厲之弧、越過衆人頭頂,向着宋陽所在之處狠狠紮下。

羅冠目中精光暴漲,擡頭盯住飛行中的巨弩,隨即眼內精芒寂滅,佇立原地一動不動。羅冠的任務就是保護宋陽安全,以箭稱絕的大宗師眼力何其了得,張望片刻便確定這些箭矢無一能命中宋陽和自己,不必去理會。

而面對箭雨無動於衷,依舊認認真真完成叩頭的宋陽……這番情景落在正漸漸跑近的奴隸眼中,又何嘗不是一重震撼!

一根根長箭落地,真就無一命中,歪歪歪斜斜地插於宋陽身邊,卻在奴隸引出了一片驚呼聲。

宋陽起身、再開口,仍是那前半句:“我能做的僅止於此……但求我刀中惡靈,屠番殺狗,爲你們報仇雪恨!”

此時城中第三聲炮號響起,扎扎機括嘶聲中,西城吊橋落下、城門大開,一支三千人的隊伍昂首闊步急行而出。戰士們都做一身素縞,白布裹於盔甲之外、長戈掛白櫻、戰刀纏雪穗,堅盾也塗刷銀漆。

三千南理兵卒出城列隊於宋陽身後,擺出了衝鋒的陣勢,隨後吊橋升起、城門再度關閉。

孝中戰士,只去不回。

戰士們的背上都負了一個沉重包袱,隨着帶隊長官的號令,士兵把背後的包袱奮力拋向前方,旋即金鐵之響大作,包括落地散開,或刀或劍。

刀劍落地同時,自番子陣中的第二輪車弩又告發射,巨箭行空蕩起的嘯叫催魂奪魄。這一次羅冠不再靜立,咆哮一聲連震長弓!

此刻青陽城前已經不再是孤零零的兩個人和一面大旗,在宋陽周圍還集結了三千孝卒,陣勢排開偌大一片,任由巨弩飛過來的話必有損傷,金光綻裂長箭接踵,離弦急射狙擊車弩。

宋陽依舊不爲所動,伸手指向地上散落的兵器,朗聲對着前方的‘驅役’大軍說道:“送別禮物,喜歡就拿去。但請記得一重:沙場之中,當兇刃在手,便是勇武戰士、便是兇猛大兵!”

莫名其妙的一句話,宋陽卻不解釋什麼,甚至都不再理會‘驅役’,他竟轉回身背向奴隸、面對着三千佇立於自己背後的孝兵,語氣平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人人都應愛惜自己、珍惜性命。但在性命之上,另還有一份貴重之物。”

說着,宋陽俯身,五指如鉤自地面抓起一把了泥土,伸手亮給戰士們看:“百多年中,南理苦難不休,瑤亂、壯患、蠻禍接踵不停,內憂從未止歇;番狗不斷欺凌、燕賊虎視眈眈、十萬洪荒中惡鬼伺機,外患日日來襲……可即便如此,南理還是傲立中土。”

“同樣環境,換成吐蕃、換成大燕、換成草原狼子,這天下還有哪一族能夠建國、能夠堅持百多年非但沒有頹敗潦倒反而蒸蒸日上?如今宋陽與在場諸位何其有幸、何其有幸我們有如此了得的先祖,能人所不能、成人所難成的南理先祖。”

“先祖已逝,但始終不曾走遠,這座旁人眼中的荒蠻國度,卻是他們拼搏畢生、汗血灌溉的榮光之域,他們捨不得離開的。”

“先祖何在?身化大地、血溉沃土,兒孫腳下的寸寸泥土,便是父母祖宗的根根脊樑,”宋陽抓着泥土的手高高舉起,聲音微微顫抖:“先祖骨血,盡…藏…於…此!”

“沒有這沃土,何來秋天的金色豐收;沒有先祖用骨頭撐開的自由天地,就算我們有命,又該去哪裡活…沒有這片天地,就算我們有命又該去哪裡活!”

“太古神仙的開天斧能斷裂天地,卻斬不斷先祖與南理的重重淵源,因你我的父輩、祖輩,早已和這泥土、這國家融化一處!黃土之下,埋藏着先祖遺骸;而南理兩字,便是先祖榮光!”

“沒了南理,便沒了先祖;沒了祖宗,還說什麼性命?番狗若來,我便殺。我死之時,血灑故土、屍埋家鄉,一朝風雨回來便化作春泥、化作兒孫之福;但是番狗有什麼?只有客死異鄉、曝屍荒野!”

“今日兒郎,終也會變成‘先祖’,孩子們記不得你我的名字、記不得你我具體做過什麼、殺過幾賊人,沒關係不重要,他們知道腳下的泥土藏了先祖的骨血,如今你、我,便是將來那‘先祖’中的一滴血。代代如是、便因如此,南理兒孫當得永繼,千秋萬載,不敗於天地。”

“皮囊可敗,魂魄卻長存,來日幽冥重見,好兄弟要記得給我引薦你家的先祖,我當和你一起對老人家磕頭、告訴老人家:孩兒盡力了。再聽先祖笑一聲‘好小子’,足矣!”

對孝兵的戒訓,聲音卻依舊響亮、傳遍四方,即便最遠處的吐蕃主陣都清晰可聞。

宋陽說完,重新轉回身面對‘驅役’,此刻雙方距離已近,跑在前列的奴隸們甚至已經能看清宋陽的面目了。

奴隸們看到,宋陽竟然對他們露出了一個笑容,無比認真的語氣:“誓斬番旗,煩請讓路。”

八字過後,他的笑容遽然猙獰,聲震如雷高聲斷喝:“南理好兒郎何在?”

身後三千孝兵齊聲吼喝:“在此!”

宋陽卻不滿意,提高聲音再問:“南理好兒郎何在?”

孝兵聲嘶力竭:“在此!”

不止孝兵,青陽城中也振起沖天大吼,同樣兩字‘在此’,喝應前鋒軍馬。

宋陽面容扭曲,雙手攥拳狠狠跳起、跺腳,仍是那一句幾化狂嘯的嘶吼:“南理好兒郎何在啊!”但這一問過後,他便不再等旁人回答,翻手抄起身邊的龍雀寶刀,巨大的刀鋒遙遙指向番子的中軍帥旗,一詞一頓,全部修爲隨大吼爆發,字字轟若驚雷:“番旗不倒…我不還…好兒郎…隨我來!”

轟轟烈烈的喝應聲,三千孝兵舉盾橫戈,於漫天飛舞的陰錢中、追隨宋陽發動衝鋒,正直迎上正鋪天蓋地而來的‘驅役’大軍,而衝在最前的宋陽,卻把寶刀倒擎、不肯把鋒銳衝着奴隸們,狂奔中口中反覆着疾呼:“求路!借過!求路!”

全城披麻、全軍掛孝,常春侯城前拜祭將死之人,三千孝兵擲出兵刃做‘離別之禮’,對孝兵的戰前鼓舞……可從始至終,宋陽也沒勸奴隸們一句:大家莫攻城.

刀劍就在地上,想要就能拿,拿起之後究竟是做一個吐蕃的陣頭卒還是南理的好兒郎,宋陽不問、不勸、不管,他之所求只有兩個字:借過。

借一條路,讓他去斬斷番賊王旗!

如宋陽所求,他借到了一條路;如宋陽所願,他不止借來了一條路,還借來了無數條人命!

百姓被驅役、衝城,甚至還心甘情願地拿起木棒、長梯,不外是心存僥倖,盼着守軍大發慈悲能放他們進去。

可眼前的重孝之城、空中的紛紛紙錢……明明白白地告訴所有奴隸四個字:已死之人。

沒活路了,最後的選擇也只剩下:該怎麼死?

是哭號着去衝擊自家的城池、讓親者痛仇者快、讓番子拍手歡笑;還是拼出這副皮囊,來日去到幽冥、換先祖一聲稱讚。

再簡單不過的選擇了。

可是自古以來‘驅役’都極少會有譁變、逆衝的情形出現,會如此當然不是奴隸腦筋死板、連個如此簡單的選擇都會選錯,真正的原因在於:害怕。

‘驅役’的關鍵就在於要讓奴隸們真正恐懼、打從心底畏懼那些虎狼士兵,情緒是一種很複雜的東西,若真被恐嚇住、當恐懼蔓延自人羣中開來時,神仙也無救。

血性被恐懼壓住,心中又始終存了一絲僥倖,以爲攻城還可能有一線生機,又怎麼可能譁變。

今天被番子驅趕的數萬百姓和以前中土戰史上有過的無數次‘驅役’並沒什麼不同,慌亂無措、情緒激動……但他們遇到了一座給同胞披麻戴孝的城;聽到了一段有關先祖榮光的戒訓;迎上了一夥明明已經對立卻還不肯傷害同族、明知不可能卻仍誓死發動逆襲、誓死斬斷敵人王旗的南理悍卒。

面對驅役還敢領兵出城的、分發給奴隸們刀劍卻不提要求的、明知必死仍要逆襲衝陣的宋陽。

貴爲王侯,尚且生死不吝,只求殺敵報效先祖……性命真就那麼重要麼?

三千孝兵發動衝鋒,面前數萬奴隸立刻向着兩旁散去,給赴死的戰士們讓出了一條大路,即便後方的番子如何放箭鎮壓也阻止不住,而接下來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不止讓路,還有譁變。

以先祖之名的譁變。

第87章 高原第61章 車伕第31章 實話第88章 任性第56章 **第65章 小事第5章 大鬧第43章 半步第47章 飯桶第79章 耳毒第37章 官馬第25章 騎射第163章 終點第57章 好禮第41章 香蕉第51章 刺客第37章 亡國第67章 無言第39章 邪魔第83章 見鬼第68章 問天第36章 跑了第41章 香蕉第82章 玄數第2章 神話第65章 堅持第167章 海嘯、機括、龍雀第60章 奉陪第137章 找死第71章 護法第47章 飯桶第72章 一文第53章 空明第39章 舊賬第85章 陪葬第16章 請客第31章 親戚第117章 檑木第76章 駭聞第150章 入口第135章 孤島第56章 **第30章 失蹤第55章 好茶第23章 大怒第66章 神蹟第18章 追屍第56章 宗師第40章 頭槌第137章 找死第16章 摸瓜第87章 亂花第25章 風月第128章 異象第61章 車伕第13章 撩人第72章 一文第67章 籠鬥第39章 舊賬第23章 送羊第3章 血色第80章 臉皮第19章 報恩第32章 躁動第78章 賭鬥第66章 神蹟第74章 衝鋒第3章 紅瑤第7章 景泰第35章 同樂第43章 猛禽第76章 駭聞第45章 必勝第80章 手心第59章 滾燙第65章 堅持第33章 徒弟第25章 龍雀第90章 幫兇第14章 名嘴第28章 破關第83章 笑容第76章 駭聞第34章 恩怨第32章 躁動第35章 機會第6章 利器第150章 入口第101章 援兵第1章 一年第61章 徵兆第75章 入魔第41章 起勢第59章 唸書第83章 見鬼第101章 援兵第31章 笛聲第30章 逆勢第46章 獻藝第110章 信物
第87章 高原第61章 車伕第31章 實話第88章 任性第56章 **第65章 小事第5章 大鬧第43章 半步第47章 飯桶第79章 耳毒第37章 官馬第25章 騎射第163章 終點第57章 好禮第41章 香蕉第51章 刺客第37章 亡國第67章 無言第39章 邪魔第83章 見鬼第68章 問天第36章 跑了第41章 香蕉第82章 玄數第2章 神話第65章 堅持第167章 海嘯、機括、龍雀第60章 奉陪第137章 找死第71章 護法第47章 飯桶第72章 一文第53章 空明第39章 舊賬第85章 陪葬第16章 請客第31章 親戚第117章 檑木第76章 駭聞第150章 入口第135章 孤島第56章 **第30章 失蹤第55章 好茶第23章 大怒第66章 神蹟第18章 追屍第56章 宗師第40章 頭槌第137章 找死第16章 摸瓜第87章 亂花第25章 風月第128章 異象第61章 車伕第13章 撩人第72章 一文第67章 籠鬥第39章 舊賬第23章 送羊第3章 血色第80章 臉皮第19章 報恩第32章 躁動第78章 賭鬥第66章 神蹟第74章 衝鋒第3章 紅瑤第7章 景泰第35章 同樂第43章 猛禽第76章 駭聞第45章 必勝第80章 手心第59章 滾燙第65章 堅持第33章 徒弟第25章 龍雀第90章 幫兇第14章 名嘴第28章 破關第83章 笑容第76章 駭聞第34章 恩怨第32章 躁動第35章 機會第6章 利器第150章 入口第101章 援兵第1章 一年第61章 徵兆第75章 入魔第41章 起勢第59章 唸書第83章 見鬼第101章 援兵第31章 笛聲第30章 逆勢第46章 獻藝第110章 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