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培養

一言而出,欲言又止!

法正斜眼望着伸手拉扯着自己繡臂的諸葛亮,眼珠沉了沉,片刻後好似想到了啥,面上忽然笑了笑,遂不在說。

“孝直,孔明,你們這是……”

見狀,這一刻不僅上首漢中王劉備愕然,連一側國字臉的劉巴也驚愣了。

你們二人這是在幹嘛?

演雙簧?

半響後。

軍師將軍諸葛亮面色肅然,目光朝着劉備隱隱眨了眨,好似有話說卻又欲言又止……

看罷,劉備心念急轉,想了片刻笑着道:“孝直,子初你等也先暫時退下吧,回去好好想想我軍應該如何應對羌胡的來襲。”

“明日大殿議事!”

“諾!”

一席話落,諸臣拱手而立,沉聲道。

下一秒,數人緩緩離開,而諸葛亮則揮扇仿若閒庭闊步的行進於最後,遠遠望着諸臣已經離開書房很遠,才忽然折步而回!

“亮拜見主公。”

“孔明啊,你可是有何妙策?”

“看剛剛孝直的神情,他已是有所謀劃,你卻是拉住了他,是想單獨對我說些什麼?”

望着折返回來的諸葛亮,劉備面色淡然,絲毫沒有意外的神情,彷彿早有預料般,面露喜色,沉聲道。

“嗯……”

“主公也看出來了孝直有良策?”

愣了半響,諸葛亮摺扇說着。

“孝直足智多謀,去歲漢中一役我軍能夠大破曹賊,全賴其謀!”

“料想小小的羌胡也決計難不倒孝直的。”

說完,劉備臉上堅錚,面色也對法正升起一絲自信。

很顯然,法正便仿若他的精神支柱!

事實上。

法正與諸葛亮跟荀彧、郭嘉很類似。

荀彧是曹操早年的關鍵決策人物。

如若沒有荀彧大肆爲曹操舉賢任能,穩定後方、掌控中樞,他又豈能安然的對外征戰而絲毫不擔憂後方有變?

這一點,諸葛亮同樣有荀彧的影子。

漢中大戰,劉備於前線大敗夏侯淵,後又與曹操相持陽平關兩年有餘,在這段時間裡,他也是沒有爲軍糧發愁。

史書所載的“足食足兵矣”,短短數字足以說明諸葛亮的功績。

換成郭嘉郭奉孝,則是曹操早年的心腹謀臣之一,幾乎逢戰必帶,每一戰都能給曹操鼓舞士氣。

以正史來說,郭嘉對於曹操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出謀劃策。

實際上,單純以出謀劃策來論,郭嘉未必比得上荀攸、賈詡之衆,甚至就算是程昱、劉曄也能與他不相上下!

可郭嘉卻有曹營上下都沒有的優點。

那就是親待。

誰人能有曹操對郭嘉的親善?

這就是他的優勢。

郭嘉善於揣摩曹操心思,不僅如此還能從一條條決策中選出最符合己軍中當下實施的謀略。

別看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可細細揣摩帝王心術,這往往是評判一位謀臣能不能得君王親善、器重的關鍵所在。

後面郭嘉與曹操的君臣關係不也得到了認證麼?

赤壁兵敗,曹操爲何心生感嘆,言郭奉孝若在,孤不至大敗?

這一點,不是能力的體現,恰恰是地位,或者說是心裡重視的因素。

賈詡、荀彧這等良臣,豈會看不出東征的危局?

賈詡亦是勸阻了,可卻無法阻止!

這就說明在曹操的內心裡,他高度還不夠……

同樣的歷史依舊繼續發生了。

夷陵兵敗,諸葛亮也彷彿曹操附身了般,大加感嘆着,言法孝直若在,必能勸阻主上東征,就算無法勸阻,也不至慘敗!

爲何諸葛亮會如此說明?

難道是他不自信,覺得自身不如法正?

這些當然都不是。

恰恰是心裡地位,高度的問題……

這無關能力的體現。

諸葛亮從出山起,便一直是劉備軍中的中樞所在,核心人物。

他是萬萬不可或缺的!

劉備對他也極爲器重、信任,這是毋庸置疑的。

從後來的白帝託孤,便可看出一二。

可從法正半道歸順以後,劉備內心對他的依賴也一如曹操對郭嘉那樣了。

諸葛亮沒勸阻劉備東征麼?

那劉備堅決的決心,勸住了麼?

那爲什麼事後諸葛亮會認爲,法正能勸住?

別說什麼“事後諸葛亮”,這就是一種內心高度問題。

能力高,並不一定受重視。

能力低,也不一定沒有出頭之日!

最典型的莫過於司馬懿,能力也算全能吧?

可曹操時期,出頭了麼?

黃皓有啥能力,可後期卻依然是小人得志、在朝中呼風喚雨、禍國殃民。

回到荀彧,論起重要性,十個郭嘉都比不上一個荀彧,可論起親疏程度,那就是反過來的!

諸葛亮與法正也是同樣的道理。

自古以來,臣子受不受老闆親待,能力遠沒有揣摩心思重要。

“主公所說極是矣!”

話落,諸葛亮也揮扇面帶笑容讚揚着,隨後才道:“孝直的確算無遺策,小小羌胡難不倒他,但亮以爲,主公應該還是該給後輩機會。”

“後輩?”

“孔明,啥意……?”

盡顯疑慮的臉上愣了半響,忽然反應過來,面露喜色,說着:“孔明,你莫非說的是平兒?”

“然也!”

聽罷,諸葛亮同樣抱以笑容,微笑着點頭。

“確實如此!”

“前段時日龐令明不幸犯下重罪,平兒未免羣臣、百姓們說閒話,議論我大漢律法以權謀私,毫無公正力,自覺以自身官爵抵罪,讓主公將其貶爲庶人。”

“可平兒的能力想必主公也發掘了。”

“長時間的讓他是庶人之身,很多核心事件他就算想參與,可也有心無力也!”

說到這,諸葛亮目光卓絕,彷彿極爲雪亮般,又沉聲說着:“不僅如此,如今雖然雲長依然還坐鎮於荊襄之地,可終歸一日,這大位還是需要有人繼承的。”

“可縱觀我軍以來,二代之中出類拔萃,能夠獨當一面者,目前唯有平兒,畢竟他跟隨着雲長厲兵秣馬、南征北戰十餘載,身經百戰之身對於戰陣經驗也豐富得多。”

“反觀其他人,大都還是雛鳥,都還需歷練一番,可我軍目前最缺的就是時間。”

一席話音,緩緩落罷。

一時,漢中王劉備也不由斜靠於王位上,細細思索着這席話。

眼見他還在沉思着,諸葛亮笑着繼續說道:“所以,以亮之見,此次羌胡大舉犯境,雖說是我大漢之危,可利用好了也未嘗不是一次轉機。”

“一次不僅僅是平兒脫胎換骨,重新官復原職的機會,也將是我軍插足涼州之地的契機。”

此話落下,劉備權衡片刻,不由沉聲道:“孔明,你的意思是我軍可藉此次機會將軍威拓展到涼州一帶,爲北伐做準備?”

“正是如此。”

聽聞,諸葛亮面露肯定之意。

“只是,據文長的信中所述,此次羌胡來者不善矣!”

“我軍目前還處於實力恢復期,漢中戰果還未完全消化,貿然與此等強敵交戰,恐怕會讓曹軍坐享其成。”

此時,劉備也不由手持着面前案几上的一封信箋憂心忡忡的說着,面露擔憂之色。

說罷,階下諸葛亮面露笑意,不由沉聲道:“主公不必如此憂慮!”

“羌胡雖兵力雄厚,可依亮來看,不過是一羣烏合之衆,滅之易爾!”

“目前亮與孝直都已有破敵良策,只是我等都還是需要平兒表現立功,讓他趁早重新恢復職位,並且更進一步,所以此次我們都會保持沉默,徹底讓給平兒表現。”

這席話,諸葛亮滿面笑容,說得自信無比!

這一刻,在他所展現出的眼裡面,當真好似是未將胡人放在眼裡。

“孔明,你認爲平兒當真能想出絕佳的破敵良策麼?”

“畢竟羌人久居涼地,自小便好勇鬥狠,戰力強悍,我軍如若強拼敵軍顯然正中曹軍下懷,此舉並不是明智之舉!”

“很顯然,曹軍勸服羌人犯境,其用心居心險惡,目的便是爲消耗我軍實力。”

一席席話語,無不充斥着劉備的心絃,擔憂、焦慮,不自信。

“主公,你難道不相信平兒的能力麼?”

“這倒不是。”

“雖說平兒這大半年來確實戰功赫赫、功勳卓著,可年紀還是太過年幼,我還是擔憂他會心生自傲之心,以爲羌胡的戰力與吳軍一樣那麼不堪,反而力主硬拼。”

“此舉並不是我軍所願也!”

一時,劉備低聲細語着,面上還透露着縷縷憂慮。

年輕,纔是最讓人容易衝動的年紀。

這一點,劉備可謂是最清楚了。

曾經的他,也年過二旬的年紀,在任安喜縣令時,因討不到好處而心生憤慨之心,鞭笞了督郵。

正是經歷過,劉備此時也才擔憂將此事全權交給關平負責,會出大事!

聞言,諸葛亮揮扇笑着:“主公還請放寬心,亮以爲平兒不會如此不知好歹的,會率軍前去與羌人硬拼。”

“如若他只知硬拼的話,那麼去歲荊襄如此危亡的一戰,恐怕他也不會反敗爲勝、戰而勝之了!”

“當然了,此次戰役事關社稷安危,半點也馬虎不得,亮與孝直等諸臣也不會完全不管不顧,也會於暗中指點平兒的。”

說到這裡,他面上笑意越發濃厚:“經歷此戰,不僅能讓平兒官復原職不說,亦能讓其成長更爲迅速。”

“大兵團作戰,這種機會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說到最後,諸葛亮言語也是鄭重而堅定。

話音落下,劉備緊繃的面色也終於長吐口氣,盡掃憂慮,答應了下來。

“好!”

“此次孤也賭一把,將大漢社稷託付與關平一試。”

“如若此次他能以最小的代價擊潰來犯羌賊,那日後便讓平兒接替雲長繼續坐鎮荊州。”

話音落下,漢中王劉備也不由面色坦然,拳掌緊緊握着,面上盡顯英貴之氣。

此次,通過諸葛亮的勸說,他好似也想通了,將關平作爲興復漢室的二代領頭人物來培養。

正所謂“英雄遲暮”。

雖然此時,五虎上將皆還健在,可光輝歲月總歸會隨着歲月的流逝而遠去。

可興復漢室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培養人才是註定的……

此刻,劉備不由想的更深遠,喃喃細語着:“恐怕日後,這三足鼎立的紛爭,將會使一場人才爭奪戰的比拼。”

這一點,此時他絲毫不懷疑!

隨着老將逐漸落寞,那興起的二代將領,誰又能作爲領頭羊呢?

誰又能擔負起國家間的重任呢?

這是作爲君王必須要考慮的。

“主公所言非虛!”

“三足鼎立當中,我軍勢力興起最晚,根基相比曹吳,也是最爲薄弱的,人才儲備相比他們差距亦是極爲明顯。”

“目前來說,我軍相比他們還是能佔據優勢,可當某一天歲月凋零,我等都老去了呢?”

“漢室誰來興復?”

“大漢江山誰又能挑起大梁,進行守護?”

一席話語間,諸葛亮與此同時,也與劉備攀談着未來之事,連迫在眉睫的戰亂都拋之腦後了。

事實上。

軍師將軍諸葛亮思路不錯。

羌胡雖一時犯境,戰力強盛,難以匹敵,可終歸只是皮蘚之疾,不足爲慮!

反觀天下未來的格局纔是最重要的。

未來大漢的儲備軍纔是最值得重視的。

二人徐徐攀談着。

……

關府。

客房內。

此時,一間偌大的房中,寬越數丈有餘的房中富麗堂皇,而一間大房中也分散均勻着一些若隱若現的小房間。

只不過。

這一部分小房間佔地面積不大罷了!

至於客房中心兩側,則分別伺立着一架架案几。

目前,各處案几面前數人相視而坐!

左邊,則是以年長的龐德、劉伽以及鄧艾正襟危坐着。

右面,纔是以關興、張苞爲首,其次趙統、趙廣二兄弟等衆跪坐着。

主位上。

此時,關平一身戎裝,緊緊屹立上方,眼神環視着下方。

沉吟約莫半響,劉伽才陡然忍不住,不由面色嚴肅,拱手高聲道:“啓稟少將軍,你這是讓我等急急忙忙的趕回來,可是有什麼要事麼?”

此話剛落。

其餘人等皆各自調轉眼神,將目光一致對視着關平,看其有什麼需要說的!

“少將軍,有緊急軍情麼?”

片刻功夫,龐德堅錚的臉依舊面色嚴肅,拱手相問着。

“嗯……”

聽罷,主位之上的關平面上隱約間彷彿抽搐了下,遂沉吟了片刻,才輕聲說着:“漢中方面恐怕是有變故,只是我也不太確定究竟有何事,純靠猜的。”

自從今日大街上眼見着來世匆忙的哨騎。

關平當時便心生疑慮!

什麼事能夠讓哨騎如此慌張?

隨後頭腦冷靜片刻回府思索片刻,便聯想到斥候是從北部所來以後,他便陡然敏銳的意識到了,可能是漢中方面出事了。

不然,豈能讓魏延如此大費周章?

須知,魏延被立爲鎮遠將軍都督漢中,可是放下豪言的,曹將率衆來襲爲其吞併之,曹操親自來攻,爲其抵擋之!

以他的性子,如若不是真的緊急事件,豈會求援成都?

沉吟了半響,鄧艾眼神微動,頭腦若有所思,隨即說着:“艾記得魏將軍秉性頗爲自傲,他目前既然求援漢王了,那想必漢中的局勢當真就不容樂觀了!”

“只是目前少將軍卻還是一介白身,無法參與朝會,不然便能趁機請戰立功了。”

話說到這,一旁的龐德卻是默默低下了頭。

他這一刻是當真有些羞愧。

畢竟,關平的官爵怎麼下去的,他最清楚不過了!

爲了保住自己,甘願自身代替受罰。

這樣的將軍豈不能受擁戴?

要說以前的龐德,其實對關平更多的是知遇之恩,一種不歧視自己爲降將的胸懷。

現在的他,已經是在心底發誓,這一生便忠於關平,爲其流盡最後一滴血也在所不惜!

“唉。”

“大兄可惜了。”

哀嘆一聲,關興面露苦笑,嘆息着。

“是也,是也!”

說罷,張苞、趙統等衆也是出言附和着。

位居首位,眼見着他們都暗暗嘆息着,關平不由振作起來,面露笑意揮手道:“苞弟、二郎,你們不用如此愁眉不展!”

“此事爲兄一點都不後悔。”

“官爵算什麼?不過是名利而已、浮雲罷了!”

“難道這些身外之物還能有令明將軍重要?”

“用縣侯、雜號將軍卻換來龐將軍的性命,爲兄覺得很值,因爲以龐將軍的武勇,日後必定能在我軍北伐時大放異彩,建功立業。”

一席席話音緩緩落定。

此刻的關平面色極爲堅毅、嚴肅,言語也是堅錚無比!

言語間充斥着總總振奮之聲!

讓房中的衆人聽了都不由極爲提神。

聽了半響,最爲年幼的趙廣不由豎着大拇指道:“姐夫果真心繫漢室,無時無刻不以大漢利益着想,弟十分敬佩!”

說完此話,趙廣也是笑的天真無邪,那十多歲的面容也仿若童真般的微笑。

“少將軍過譽了!”

“德不值得如此誇讚。”

這一刻,聽聞着這一席席話,一側的龐德更是感觸頗深,眼神觸動,臉上也隱約間暗藏着淚痕,沉聲道。

“令明將軍不必謙虛。”

“你等既是爲我麾下大將,那便是我的弟兄,與你們親若兄弟,這是爲將者應當做的。”

說着,關平又笑道:“你們知曉我最敬佩主公的哪一點麼?”

此話落下,房中衆人都不由透露着驚詫的目光斜眼望着。

見狀,沉吟半響,才緩緩說着:“我最欣賞的便是主公的平易近人!”

“平易近人?”

“是的,主公爲何人格魅力如此強呢?”

“按理說,早年主公顛沛流離,要兵沒兵,要將唯有父親、三叔,岳父等寥寥數人,可曾經的天下諸侯陶謙、公孫瓚之流,又如袁本初、曹孟德都敬重主公數分。”

“爲什麼?”

說到這,關平面上笑容越發濃厚,滿含笑意道:“這便是親和力,主公待人隨和,不僅與父親、三叔恩若兄弟,與曹營中人更是折戟相交,有着無與倫比的人緣,這難道不值得我等學習麼?”

一記話語,仿若振奮劑般灑在衆人心頭。

一時,衆人心上也頓時火熱起來!

張苞首先大喜着:“是也,是也,兄長所言不錯!”

“嗯……大兄分析不錯。”

“姐夫可謂是人生導師了。”

短短功夫。

關興、鄧艾,趙統等衆都一致歡愉的讚揚着。

說着,關平卻未忘記正事,面色陡然一變,便從滿臉笑意的神色變幻到一臉的鄭重之色,沉聲道:“玩笑也開的差不多了,你們也差不多緩過來了吧?”

“那接下來我們便切入正題了。”

說完,鄧艾、龐德等衆也是面容一肅,細細思索着。

“我軍目前由鎮遠將軍魏延提軍三萬餘固守漢中全境,其實力也可謂是兵強馬壯了,至少相比起初遭逢大敗的關中精銳強得太多。”

這席話,關平可不是吹噓,而是事實如此!

原本,漢中大戰,曹軍損兵折將,損失最爲慘重的便是以夏侯淵、張合率領的關中軍。

兵將折損大半不說!

襄樊戰役,關雲長水淹七軍,威震中原。

魏王曹操又從長安提軍東進救援。

時至今日,關中目前還殘存着的大多是郡兵以及夾雜着一些新徵召的新軍。

至於戰鬥力……

真正能稱爲精銳的也唯有張合、郭淮僥倖於漢中所保全的一支勁旅。

也正是因爲有着這支精銳,才威懾着漢中魏延只得無奈固守各處棧道,大肆建造防禦,而不敢輕舉妄動!

想着這些,關平也不由有些頭疼了,蹙眉道:“難道是曹軍翻越秦嶺,侵犯漢中境內了?”

“可這也不對啊,曹軍關中軍力實力並不見得強於我軍,就算出其不意襲擊,以魏將軍手中的軍力反擊也是輕而易舉之事,完全不可能匆忙的派遣哨騎趕回求援啊!”

“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一席話音而落,不僅關平陷入沉思,一向頭腦靈活的鄧艾亦是面露疑惑,遲遲深思不已。

“出何事了呢?”

想了好半響,龐德忽然一拍大腿,連忙厲聲道:“難道是……?”

第一百八十九章 怒火第一百九十九章 荊南變天時第三百四十八章 吾破十餘萬羌寇如探囊取物爾第四百一十七章 兩位名將?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第二百七十二章 刀神第一百一十六章 荊州變故(三)第二百十八章 蓋世神威第五十三章 制定策略第四百八十三章 克復中原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力斬王雙第一百九十二章 殲其一部第四十章 “自信”的夏侯楙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三百八十九章 郭淮入河西第四百一十七章 兩位名將?第三百七十五章 馴良駒第二百五十一章 烈士暮年第一百九十五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三百四十五章 關興逞威第八十三章 計議起兵第四百零四章 這纔是我的北伐將略第四百章 北伐將起第一百九十一章 鄧艾的應對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二百九十三章 朝會議策第五章 龐德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通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一百五十七章 敗第一百七十一章 掛帥第三百二十二章 猜測第一百零十章 士仁,吾誓殺汝!第三百六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二百六十三章 小關張第二百十五章 以夷制夷,區域自治第三章 古書激活第三百零一章 黃家有女初長成第一百九十一章 鄧艾的應對第三百零四章 北上第四十一章 鄧艾,取首勝第六十九章 回軍路線第二百十二章 撫蠻之策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一百四十六章 雞冠嶺第三百九十四章 山林隱士第十章 攻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控局第十三章 內亂第二十七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一百二十五章 斷聯繫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二百九十九章 軍事基地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二十四章 李基的逃生旅程第三百九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二十一章 刺殺第一百六十三章 拒絕第二百七十四章 以爵抵罪第四百四十二章 戰事後的調整第四百四十章 民心所向第兩百五十五章 士家覆滅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二百零四章 落幕的武聖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四十七章 詐降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服老,不行矣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技重施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兵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第一百零四章 難道,你以爲只有你會算計?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涼州雖大,卻任由馳騁第兩百零一章 震懾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四百零四章 這纔是我的北伐將略第二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戰略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第三百八十五章 用兵,不同尋常爾第二十九章 解謀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四百六十六章 令吳人聞風喪膽第三百八十七章 覆滅之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一百十九章 以城換子(第三更)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八十六章 病重
第一百八十九章 怒火第一百九十九章 荊南變天時第三百四十八章 吾破十餘萬羌寇如探囊取物爾第四百一十七章 兩位名將?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第二百七十二章 刀神第一百一十六章 荊州變故(三)第二百十八章 蓋世神威第五十三章 制定策略第四百八十三章 克復中原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力斬王雙第一百九十二章 殲其一部第四十章 “自信”的夏侯楙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三百八十九章 郭淮入河西第四百一十七章 兩位名將?第三百七十五章 馴良駒第二百五十一章 烈士暮年第一百九十五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三百四十五章 關興逞威第八十三章 計議起兵第四百零四章 這纔是我的北伐將略第四百章 北伐將起第一百九十一章 鄧艾的應對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二百九十三章 朝會議策第五章 龐德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通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一百五十七章 敗第一百七十一章 掛帥第三百二十二章 猜測第一百零十章 士仁,吾誓殺汝!第三百六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二百六十三章 小關張第二百十五章 以夷制夷,區域自治第三章 古書激活第三百零一章 黃家有女初長成第一百九十一章 鄧艾的應對第三百零四章 北上第四十一章 鄧艾,取首勝第六十九章 回軍路線第二百十二章 撫蠻之策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一百四十六章 雞冠嶺第三百九十四章 山林隱士第十章 攻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控局第十三章 內亂第二十七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一百二十五章 斷聯繫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二百九十九章 軍事基地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二十四章 李基的逃生旅程第三百九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二十一章 刺殺第一百六十三章 拒絕第二百七十四章 以爵抵罪第四百四十二章 戰事後的調整第四百四十章 民心所向第兩百五十五章 士家覆滅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二百零四章 落幕的武聖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四十七章 詐降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服老,不行矣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技重施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兵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第一百零四章 難道,你以爲只有你會算計?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涼州雖大,卻任由馳騁第兩百零一章 震懾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四百零四章 這纔是我的北伐將略第二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戰略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第三百八十五章 用兵,不同尋常爾第二十九章 解謀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四百六十六章 令吳人聞風喪膽第三百八十七章 覆滅之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一百十九章 以城換子(第三更)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八十六章 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