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刀神

黃承彥!!!

苦思冥想半響,關平腦海裡緩緩想到此人。

也是!

有這麼一位極其受器重的女婿在,依這些百家老古董的心思,如此強大的資源又豈會不用?

沉吟片刻,不過關平在此事上卻是異常的堅決,高聲道:“叔父,嬸嬸,恕平無禮了!”

“平兒受父帥教誨,此生願望便是攻滅曹賊,助主公興復漢室。”

“至於其餘的,平不想過多摻和!”

開玩笑,讓百家滲透軍中。

那不是傻了就是腦子進水了。

須知,先秦時期的百家勢力可謂是極其龐大,幾乎每一家都有數之不盡的莊客、農戶,這也導致了就算是割據各地的王國都不敢輕易得罪各大家族。

百家勢力強盛,造成的後果是什麼?

眼裡沒有絲毫的忠君愛國觀念。

似韓非子、李斯等人爲了施展自身抱負,絲毫處不顧及自己的國家,而是遠走他鄉,反而帶領強敵攻伐故國。

關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若他答應了,以百家滲透的能力,荊州軍必定撐不過兩三年便將土崩瓦解!

軍隊也會被逐步蠶食。

眼見着他一臉的決然之色,從旁的諸葛亮面露笑意,輕搖羽扇、面容輕笑,仿若極爲大氣,絲毫不慌張

“看來平兒果真長大了,有自己的思維了。”

說罷,諸葛亮輕笑着,緩緩道。

其實他早就在意料之中,知道以關平的性格,又豈會答應此事。

別說關平了,就是他自己也不可能答應。

受百家制衡,這可不是諸葛亮的風格。

大權獨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名留青史這纔是促使諸葛亮投奔弱勢力劉備的原因所在。

不然,要是他不爲這一切,歸順曹操順其自然的助其統一天下便可,何須逆天而行?

只不過。

他妻子畢竟是墨家的,雖然心裡不願,可也要照顧黃月英,以及岳父黃承彥的心思。

不得不說,諸葛亮想的挺全面的!

話落,諸葛亮遂面向黃月英,輕聲細語道:“夫人,既然賢侄不願,那我們也彆強求了吧。”

“嗯。”

聞言,她應了一聲,遂也不在繼續勸說。

畢竟,墨家鉅子所擔當的是傳承。

關平自身都不願意,就算勉強繼承了,墨家也不會走太遠。

不過,關平雖是拒絕,可尋思一番,倒也並未做絕,心想日後改良各類器械還需要求助黃月英,便躬身說道:“嬸嬸,恕侄兒身份特殊,無法答應這則請求。”

“不過侄兒倒是有一人選,此人奇巧天工,極擅長髮明、改良各類器械,對機關術一道極其精通,而且他也品行俱佳,些許他應是能勝任嬸嬸所說的墨家鉅子一位。”

一邊想着,一邊緩緩說道。

這一刻,他腦海裡則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一道虛影。

此人,定可勝任墨家鉅子。

“何人?”

“平兒你才思敏捷的想法已是令嬸嬸我欽佩不已,你都如此推崇之人想必更是有通天之能。”

一席話音落下,黃月英陡然便面露大喜之色。

她現在便想面見此人親眼考察。

可惜下一秒關平的回答卻令她失望不已。

“嬸嬸。”

“目前恐怕侄兒並不能讓他前來相見。”

“這是爲何?”

“因爲此人乃關中扶風人士。”

這席話語過後,眼見着黃月英神色略顯黯淡,關平滿面笑容,不由安慰着:“不過嬸嬸不用擔心,攻略關中、還於舊都,是主公與法尚書、叔父等一致制定的戰略方向。”

“等待我軍下次北伐之際,便將直取關涼二州。”

“嬸嬸不必憂慮,等我軍還於舊都之際,侄兒必定將此人找尋來面見嬸嬸。”

一言而落!

關平面色堅錚,抱拳肯定道。

聽罷,黃月英杏眼凝了凝關平的面色,見他如此自信,神色也不自覺間露出絲絲笑容,輕笑着:“好,平兒可不要忘記你我的約定!”

“嗯,一言爲定。”

望着二人盟誓,一旁諸葛亮卻是笑而不語,輕搖羽扇。

說罷以後,關平遂又懷內內取出一張圖紙,雙手遞給諸葛亮,拱手道:“叔父,嬸嬸你們看看,這柄刀如若仿製出來,威力可否比斬馬刀更具備殺傷力?”

緊隨着,諸葛夫婦又緊緊凝視着圖紙上所畫的一柄長刀,刀柄極長、刀身同樣長度很長的刀。

“平兒,這是斬馬刀的改良版?”

盯凝看了半響,諸葛亮不由深吸口氣,凝眉相問着。

今日,關平真的是給了他太多驚喜。

他自詡博學多才,可目前圖紙上所畫的以往卻並未見識過。

關平,真的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嗯。”

不過,他應了一聲,遂輕笑着:“叔父,你所說不錯,這柄長刀的確是由斬馬刀演變而來的。”

“這柄刀名爲陌刀,也是入蜀之際所遇見的那位神秘老者告知。”

這一刻,關平忽然喜歡上了這種感覺。

那種別人懷疑自身穿越的身份時候,便拿“神秘”老者搪塞。

“陌刀?”

一時,諸葛夫婦不由狐疑起來,暗自唏噓着。

這柄刀,他們以往還真的聞所未聞。

如此來說,這柄刀壓根不存在,如今這圖紙上的肯定就是關平自身所描繪出來的!

此時,諸葛亮內心好奇心也是大起,暗自沉思着關平究竟還隱藏着什麼手段。

陌刀。

唐之四刀之一。

不過,雖是後世的產物,可關平也不敢保證這柄刀便真的能取代目前所流行所用的斬馬刀,故此他還是請教着諸葛亮。

畢竟,陌刀實際上在後世的網絡中被極度誇大,被吹成了無敵長刀,對付騎士猶如砍瓜切菜般!

可在關平穿越,于軍旅中經歷過大大小小數十戰以後,他便對深深開始鄙視了這種吊打騎兵的說法。

首先,陌刀是一種長刀,而且重量不俗,唐軍當中能選中成爲陌刀軍中一員的無不是身負數百斤之力的大力士,並且征戰時身軀上還要披着一具具重量不俗的重甲。

可以說陌刀軍的一身裝備,至少都是百餘斤。

如此重量,雖然全副武裝可以抵擋騎士衝擊。

可那又如何?

喪失了機動性的步卒,何談吊打騎士?

騎士又不是傻子,豈會傻乎乎的撞上來硬拼?

真正來說,騎士對付陌刀軍的最佳方案是以輕騎襲擾,於外圍進行騎射消耗,待其精疲力竭時方纔是衝陣的機會。

其次,後世很多大肆吹陌刀軍戰無不勝的,也大都是圍繞着李承業手持陌刀砍瓜切菜的論點來闡述。

可致命問題就在這裡。

李承業武勇難擋,他手持陌刀無敵。

難道每一位軍士都有這種勇力?或者說都是李承業?

就在關平胡思亂想期間,諸葛亮細細觀看沉思半響,才緩緩說着:“平兒,這柄陌刀可以改良,據我的觀察下,鋒利程度應該還是遠遠在斬馬刀之上的。”

“至少這柄刀使用方面更爲靈活,拋除了斬馬刀的一些缺陷。”

“這柄刀打造出來,的確能改善我軍的戰力,也有利於日後我方對付曹賊麾下騎士。”

半響功夫,諸葛亮倒也並未誇大,客觀的將陌刀的情況給一一列舉出來。

當然不僅僅是優勢,亦有劣勢。

雖說他以前的確未接觸過陌刀,可畢竟天縱奇才,短短功夫便以斬馬刀爲模板而接收了陌刀的所有消息。

並從其中看出了陌刀弊端。

說完,諸葛亮才說道:“這柄刀可打造,只是不知平兒需要打造多少?”

“叔父,先打造五百柄吧。”

“先適用一下,如若適合在大力推廣軍中。”

聽罷,諸葛亮細細沉吟一番,才說着:“五百柄麼?”

“那好。”

“平兒,我給你推薦一人,你攜帶着圖紙前去尋找他,他應該能在你返回荊州時將之打造好。”

“叔父,是誰?”

“一員極爲熟悉刀的神人。”

話落,此刻諸葛亮也不由面露笑容,侃侃介紹着:“此人刀法極其強悍,刀法各種路數都瞭然於胸!”

“據我所瞭解到的信息,此人年輕時曾一人一刀挑戰天下豪傑,皆大獲全勝,也因此稱霸天下一時,。”

說到這,他不由話鋒一轉,語氣中透露着不解,悠悠道:“不過現如今卻是隱居於成都以外的青山深處,不在涉足市外市儈之地!”

“針對隱居此事,蜀中也有許許多多的說法,有說他是由於性情孤僻而隱居,當然也有說是他刀法無敵於巴蜀,天下無一人是其對手,故而生出了一種無敵的寂寞感,導致他隱居山林。”

“更有甚者,也有說是他曾在挑戰各路豪傑時因慘敗而顏面盡失,爲了躲避世人目光而竄入深山苦修,爲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重出……”

說道一半,諸葛亮遂也不再說,面帶微笑着:“關乎此人,各式各樣的說法都有,我也不在細與你說。”

“現在爲叔告訴你,此人幾乎是嗜刀如命,由於自身刀法強悍,故而隱居的近些年也打造改良出一些新式刀以及一些新式的東西……”

“總之來說,此人是一員很強的工匠,更是一員極擅長打造刀的匠師。”

“平兒,這柄陌刀如若交給此人打造,應該還能更進一步,他應該還能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

一席話落。

細細品嚐着諸葛亮的話語片刻,關平不由面露疑惑之色,輕聲道:“可叔父,你剛剛不是說此人隱居山林,性情孤僻麼?”

“侄兒與他素昧平生,貿然前去找尋,恐怕他並不願出手相助矣!”

話到最後,他緩緩說出自身擔憂。

“呵呵。”

聽聞,諸葛亮呵笑一聲,遂笑着道:“平兒無礙!”

“爲叔與此人曾經有過數面之緣,交情也還算不錯,這樣我修書一封你帶上,我想他看在我的面上,應該是會答應幫助打造的。”

“另一方面,他也極喜歡刀,更別說平兒你的這柄陌刀了,他肯定更會感興趣。”

一席話語落定。

關平好似想到了什麼,遂道:“叔父,此人姓甚名誰呢?”

“蒲元,字景茴。”

“蒲元?夢三國的……”

“嗯?”

“平兒你說什麼,什麼夢三國?”

一時間,諸葛亮滿面狐疑,高聲問着。

不過此時關平卻是立即捂住了嘴,懊惱不已!

他剛剛實在是太沖動了,竟然說了不該說的話語。

夢三國能說麼?

這可是後世消遣的一款網絡遊戲,蒲元便出現在這裡面。

關平在聽見這名字以後,才陡然失態了!

“嗯,叔父沒事。”

“侄兒想說,昨晚做了一夢,夢見曹賊、吳賊相繼篡漢,與我大漢呈三國鼎立之勢呢。”

這席話音出落,諸葛夫婦二人才不在疑慮。

這事以後。

關平又相繼提出了木牛流馬的原理。

“叔父,巴蜀之地崇山峻嶺,四周閉塞,我軍日後想要北伐,是極其困難的!”

“不論其他,就單單說糧草,就無法大規模的運出八百里秦川之地,如若要強行運出,那也將需要發動大規模的人力物力前去揹負。”

“這對於我方爭奪關中是極爲不利的!”

“因爲針對於此,曹賊一方必將會採取守勢,拖垮我軍糧道,糧道一斷,我軍就算前線取得再大優勢,也唯有退兵一途,而導致北伐功虧一簣!”

一言而出!

此刻諸葛亮面色也頓時憂慮起來。

關平所言的確讓他感同身受。

巴蜀出關中,最困難的並不是怕打不過,而是蜀中特有的山川地理阻礙。

實際上,也的確如此!

後期諸葛亮六出祁山時,哪一次北伐前線不都是大佔優勢,可在一段時間以後卻由於後續糧草無法跟進,只能選擇撤軍。

經過數次激戰以後,曹魏也從中看出了端倪,知曉蜀軍糧道是軟肋。

故而五丈原之戰時,司馬懿也據守堅城,嚴令各部禁止出戰。

寥寥想了半響,此時的諸葛亮已經是對關平另眼相看了,不由輕笑着:“平兒,這個木牛流馬的構思挺好,我與你嬸嬸也會於閒暇時間多加研究的。”

“平兒聰慧也!”

話落,關平並未言語,只是一如既往的笑着。

他只是沒說而已,元戎連弩、木牛流馬都是諸葛亮的傑作,只是他提前引出了而已。

第八十九章 赤壁古寨第一百二十一章 控局第二百十一章 痛苦中死去第四百七十七章 享最高榮譽第三百六十九章 吾有一策破強端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四百三十五章 曹仁的決策第二百五十二章 毒士之策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八十三章 計議起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涼州雖大,卻任由馳騁第三百六十三章 魔高一尺第七十一章 憤怒的黃鬚兒第一百二十五章 斷聯繫第二百二十八章 火龍虐廣鬱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二百十六章 武勇攝蠻軍第三百九十九章 三足鼎立第二百五十七章 李嚴的小心思第四百四十章 民心所向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涼之謀第四百零六章 石陽反擊戰第二百六十章 反目成仇第八十章 嫁禍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一百章 徐晃,行動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一百零八章 走公安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九十八章 鑿冰第二百四十一章 武舉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一百九十五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二百二十四章 奪權(補更)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蠻入侵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一百三十章 回軍第三百十二章 堅守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三百零四章 北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輕取陰平地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四章 軍令狀第三百十五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五十三章 制定策略第三十四章 隆中對的“漏洞”第二十八章 衝突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二百五十四章 混亂了第十一章 亂像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手筆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四百二十九章 策略調整第六十九章 回軍路線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二百四十一章 武舉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第四百七十六章 遺言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三章 古書激活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二十九章 解謀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三百六十四章 固執己見第九十七章 湘關米,事件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四十七章 詐降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四百二十九章 策略調整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第五十五章 夏侯楙,顫抖吧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會戰開始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三百三十八章 漢胡不兩立第一百八十四章 餃子第三百十二章 堅守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二百三十章 放你走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漢正統第四百四十八章 桃園情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一百八十二章 睥睨萬軍
第八十九章 赤壁古寨第一百二十一章 控局第二百十一章 痛苦中死去第四百七十七章 享最高榮譽第三百六十九章 吾有一策破強端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四百三十五章 曹仁的決策第二百五十二章 毒士之策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八十三章 計議起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涼州雖大,卻任由馳騁第三百六十三章 魔高一尺第七十一章 憤怒的黃鬚兒第一百二十五章 斷聯繫第二百二十八章 火龍虐廣鬱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二百十六章 武勇攝蠻軍第三百九十九章 三足鼎立第二百五十七章 李嚴的小心思第四百四十章 民心所向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涼之謀第四百零六章 石陽反擊戰第二百六十章 反目成仇第八十章 嫁禍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一百章 徐晃,行動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一百零八章 走公安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九十八章 鑿冰第二百四十一章 武舉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一百九十五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二百二十四章 奪權(補更)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蠻入侵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一百三十章 回軍第三百十二章 堅守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三百零四章 北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輕取陰平地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四章 軍令狀第三百十五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五十三章 制定策略第三十四章 隆中對的“漏洞”第二十八章 衝突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二百五十四章 混亂了第十一章 亂像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手筆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四百二十九章 策略調整第六十九章 回軍路線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二百四十一章 武舉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第四百七十六章 遺言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三章 古書激活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二十九章 解謀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三百六十四章 固執己見第九十七章 湘關米,事件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四十七章 詐降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四百二十九章 策略調整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第五十五章 夏侯楙,顫抖吧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會戰開始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三百三十八章 漢胡不兩立第一百八十四章 餃子第三百十二章 堅守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二百三十章 放你走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漢正統第四百四十八章 桃園情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一百八十二章 睥睨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