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

“先生辯才果真巧舌如簧,令本將佩服!”

停頓良久,關平面露笑容,向其拱手行禮着。

禮畢以後,他忽然面色一變,厲聲高喝着:“先生所言,恕本將不敢苟同。”

“漢中王自然是以興復漢室,忠於天下爲己任,可如今天子卻被國賊圈養於許都而不能決斷國之重事。”

“吾主作爲漢室帝胄,此刻自然要擔負起懲奸除惡、覆滅國賊,讓大漢重獲新生的責任。”

說到這,關平面色亦是愈發冷淡,凌厲的目光緊緊直視着袁徽,高聲道:“所謂事急從權,如今正值亂世,正值興復漢室的關鍵時期,吾主也爲天子皇叔,自然擁有臨機決斷權,亦可代替天子封賞百官,加封地方行政官員。”

“可孫權他是何人?他有何權利上表士燮爲左將軍?世人皆知天子被國賊所控制壓根沒有自主權,士燮之職名爲大漢朝廷所封,實際上乃是國賊曹操所賜!”

言語落罷,關平陡然大怒,厲聲訓斥着:“先生,吾只強調一點,請轉告士燮,讓其自去左將軍一職,此乃逆賊曹操、孫權所立之事。”

“吾主漢中王不認,大漢朝廷,大漢天子亦不承認!”

此言一落,關平遂不再言,沉默不語。

只不過。

他這席話音出落,便可太關鍵了。

先前,袁徽以漢軍的仁義切入,如若貴軍要侵略交州,那便是不顧黎民百姓的死活,是要激起民憤的!

可關平這番話,卻直接借勢從大義上駁倒了袁徽,讓其有口難辯。

畢竟,現在的確還是大漢天下,名義上亦還是天子主政,除非曹操現在立即篡位登基,然後以新朝的名義加封士燮的官職,就如原史上的曹丕稱帝加封孫權吳王一般。

此舉性質便不一樣,他所代表的便不是大漢藩王,而是隸屬於曹魏的藩王。

這一刻,袁徽聞言,背脊直冒冷汗發涼,面露大驚之色。

關平此人,的確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他沒想到,自己已經借勢用仁義賭住漢軍侵犯交州的行動,可對方卻直截了當的拿出了天子大義押了下來。

袁徽能夠想象,如若此次士燮不遵從關平提議自去將軍位,恐怕漢軍便能傳遍各地,視士燮爲逆賊,視爲國賊曹操的羽翼,而發兵攻略交州只爲清除大漢的威脅。

如此,交州民衆也不會再聯合交州軍共同抵抗漢軍,至少他們也是大漢子民,一旦抵擋了漢軍,那便形同叛逆,反而給了漢軍剿滅他們的口實。

此刻,袁徽連連冒汗,頭腦一直涌動沉思起來。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際,關平此刻面色一舒,滿面笑容,道:“當然,如若士燮識時務,退去了國賊所封之職,那他便是漢室忠臣。”

“本將相信吾主絕不會虧待忠臣的,到時他必定會以大漢天子的名義,重新加封士燮爲交州牧,讓其名正言順的爲大漢鎮守南端。”

“先生,此舉何樂而不爲呢?”

一席言語。

關平也深諳恩威並施的道理,而是打壓過後再給一顆甜棗安撫。

話音落定。

此刻袁徽老謀深算,哪還不知道關平的打算?

可以想象,一旦士燮退去孫權所表將軍職位,便相當於公開告知江東,他不再依附孫吳,而如若在接受劉備的冊封,便徹徹底底的倒向了漢軍。

“此事事關重大,徽一介使者尚不能做主,還須遣人回返交趾啓稟士將軍以做定奪!”

“只是還希望少將軍能夠寬限些時日。”

沉吟半響,眼見着關平一臉堅毅決然的神色,袁徽心下也沉了數分,但也不敢輕易做決定,只得拱手喃喃請聲着。

聞言,關平露出淡淡笑容,神色和藹,輕聲道:“哈哈,先生既然要稟告汝主,那本將理當寬限時日,不過現在貴軍也並未結交我軍,雙方也並未談妥達成協議,那便表明貴軍還是在率先侵犯我軍境內。”

“如此說,我軍還是有抵禦貴軍的權利。”

說到這,關平面上笑意越發濃厚,眼神目不轉睛的緊緊直視着袁徽,似笑非笑着:“先生,你說是也不是?”

一席話落,袁徽陡然面色大驚,連忙接話道:“少將軍,你豈是要率衆攻伐我軍?”

“呵呵!”

“先生此言差矣,貴軍有結交我軍的心思,本將自然也不是擅自攻伐朋友之人,本將可以承諾,至少在我等雙方未談妥之前,我軍不會再動刀兵,引起戰火。”

呵笑一句,關平面帶笑容說着,然後又道:“本將既然表態了,不知貴軍在荊州邊境的士徽所部,可否暫停停軍呢?”

“理當如此。”

“吾也會將此事回報,料想使君也會暫停停止軍事行動。”

一席話落,二人暫時達成一致,關平遂安排親衛將劉伽引領袁徽一衆向城中館邑歇息。

等待交州使者離去半響,陳式才緩緩從屏風後面跨步走出。

剛剛走到關平身旁,他便面容輕笑,喃喃道:“少將軍,看來此次你不僅想要徹底破壞孫吳與士家的聯繫,還要讓他們徹底反目成仇啊,哈哈!”

關平與袁徽的談話他已經在屏風後清楚的聽聞,故而此時也細細一想,便猜測出了他的打算。

“哈哈!”

“既然陳將軍猜出了平的計劃,那你可否參謀參謀,我軍想要一舉殲滅駐軍蒼梧的數千吳軍,應當如何部署?”

聽罷,關平見陳式若有所思,遂也大笑一聲,和盤托出自身的謀劃。

他便是要利用此次與士燮的和談之機,趁機將入交州的吳軍進皆殲滅,以此打擊江東方面的軍事實力。

並且,另一方面他爲了拖士燮下水,剛纔也特意承諾雙方在和談期間,皆停止一切軍事行動。

試想想,如若漢軍此次殲滅數千吳軍而交州軍在從旁作壁上觀,不進行援助,那以孫權的秉性豈不會對士燮恨之入骨?

如此,自然便能分化兩者間的聯繫。

而江南之地,也就江東與荊州兩家獨大,士燮沒有了孫權的依附,那他也只能選擇全心全意交好荊州。

不然,憑藉地廣人稀的交州,又豈會是兩家的對手?

隨着關平徐徐相問,陳式沉吟半響,喃喃道:“少將軍,式覺得滅吳軍之前,應當先琢磨琢磨如若交州軍暫停進攻,他們會屯軍何處。”

“畢竟,自從吳軍入交州以後,便佔據了蒼梧郡接連士燮,此次他們也在封陽一帶對我軍桂陽以西的重鎮謝沐城俯視眈眈。”

頓了頓,陳式思緒如潮涌,喃喃深思着:“以式的看法,此次就算士燮暫停軍事行動,他們應該也不會完全信任我方,也將屯軍浦關緊守蒼梧與南海郡的關隘,與黃將軍所部主力相對峙。”

“不過,式建議我軍率部東進,不應當直接大張旗鼓從鬱林東進蒼梧,如此動靜太大,一旦讓吳軍有了防備,那此戰便難以達到突襲效果!”

“至少以作戰來看,入交州的吳將步騭以及呂岱都不是等閒之輩,興許他們也在暗中謀劃設伏等待着我們主動抓進去呢。”

話音落下,關平也若有所思,面露恍然的神色,眼神微動,思索半響道:“陳將軍,你覺得我方留守一將繼續屯駐榕江,然後大肆在城頭豎立將旗,營造出一副大軍依舊集結於此與交州使者和談的跡象。”

“可暗中我等卻讓軍士扮作普通漁民的身份趁夜渡過鋼水入零陵,然後秘密分批向謝沐城集結,到時候再削減謝沐的守備軍力,吸引吳軍來取!”

“如此如此………陳將軍以爲如何?”

一席話落。

陳式喃喃低吟一番,好似也在暗中權衡着是否可行!

“少將軍,此策甚妙。”

“只要我軍能夠保證行軍動向不被察覺,料想成功機率將會極大。”

“不過………”

說到此處,陳式卻忽然話鋒一轉,遂拱手道:“不過,此策卻需要黃將軍與我等相結合,至少要配合默契才能誘吳軍來攻。”

“要是配合不行,恐怕也會出現端倪,吳軍應該不會上當。”

此時,一邊沉吟,一邊思索,陳式也喃喃說着。

“這倒是。”

“不過事不宜遲,我等先行動吧!”

“實在不行便放棄全殲吳軍的想法。”

話落,關平沉吟一番,也喃喃做了決定,不過下一秒他卻是露出決然的神色,拳掌緊握,厲聲道:“不過,此戰務必要將吳軍勢力徹底肅清,趕出交州境內。”

“我軍既然想要代替吳軍驅使士家,那交州之地便絕不容許有其他勢力出現。”

此話堅錚有力,極爲響徹,也算是表達了關平的決心。

實際上,關平其實內心更想一舉攻略交州,直接覆滅士家統治的!

畢竟,雖然交州之地原始森林居多,也面臨着地廣人稀的局面,可只要能夠加以開發,再喬遷人口充實。

假以時日,交州自然也能成爲穩固的後方所在。

只不過。

如今卻是礙於己方實力有限,除了必要的重鎮需要屯駐兵力防禦吳曹兩方以外,剩餘的機動兵力也不足以攻取整個交州。

士燮能盤踞交州數十載,不僅是軍事實力方面不容小覷,交州士民自然也是民心所向。

須知,吳軍入交州已經十餘載,卻依舊並未對士燮產生威脅。

由此可以想象,士家在交州的地位是極爲根深蒂固的!

這也是近日所來,受總總原因的限制,關平也改變了最初的想法覆滅士家集團,而是改爲驅逐孫吳勢力,據蒼梧一郡而讓士燮依附,繼而控制交趾數郡。

關平此刻也想通了,取交州也需步步爲營,於境內豎立威信,才能逐步蠶食,最終奪取交州,想要一舉拿下,那隻能是打腫臉充胖子,壓根是不現實的!

畢竟,能鼎力亂世而不倒的,沒有一人是傻子,現實也自是現實,不能以遊戲數據來衡量。

這是不智!

沉吟半響,關平遂面色陡然嚴肅,遂高聲道:“陳將軍,此次由平率水陸兵馬五千悄然前往謝沐城。”

“至於你便率蠻軍三千繼續屯軍於此,大豎旗幟,迷惑敵軍。”

“諾。”

本來,陳式想提議由他率衆奔往的,不過話到嘴邊卻發現關平一臉的自信之色,他便咽回去了,然後拱手應諾。

等待陳式離去,關平才徐徐走出府外,擡首望着空中白雲,喃喃自語着:“此戰,吾必將再敗吳軍,徹底打疼孫吳,讓孫權不敢再窺視荊州。”

這一次,關平是真的不厭其煩了!

從去歲冬十月開始,孫權先是派遣呂蒙率吳軍主力襲取荊州,鏖戰數月而被擊破,最終被迫無奈求和。

可求和不過一月不至,孫權又命南部的吳將步騭攜交州軍兵臨荊州邊境而俯視眈眈,做出一副隨時都要攻入荊州的趨勢。

這一刻,關平已經逐步意識到,如若不徹底將孫吳勢力打疼,那己方將會無休止的受到襲擾。

如此,後方不穩,又何談北伐?

喃喃想着,他拳掌也不自覺間緊握起來,臉色逐漸堅毅。

………

蒼梧郡。

封陽城。

軍府。

此時,主位之上,一員身席儒服長袍、面色剛毅,年過三旬的中年壯漢正襟危坐着,正緩緩與下方諸將商討着。

細細觀之,此人正是得知消息,緊急從龍編城逃離而出的吳將步騭。

他逃出以後,便當機立斷迅速奔往封陽,匯合己方主力所在。

“右將軍,此次全琮將軍暗中幫助您逃脫,你還繼續讓他隱藏在士燮身旁,他會不會被識破身份呢?”

此刻,下首一身戎裝,身長八尺的呂岱不由面露憂色,拱手喃喃相問着。

聞言,步騭沉吟半響,遂面色淡然,喃喃道:“應該不會,此次本來本將是打算讓他一同撤離,不過他卻說他還是依舊得士燮信任,願繼續隱藏在從旁,興許以後還有大用。”

“本將也看他如此信誓旦旦,也就答應了下來。”

說到這,他也不由面色一沉,不確定道:“不過,全琮將軍也爲了計劃的隱秘性,他也與本將演了一出苦肉計。”

“想要騙過士燮諸衆應不是難事吧?”

此時,步騭卻也不敢確定,只得喃喃想着。

不過,半響功夫,他神情也堅定了下來,不在繼續憂慮。

此策反正已經實施,如若全琮當真暴露,那也只能是命苦吧………

想到這,此時步騭也不由轉移了話題,朗聲道:“定公,如今謝沐城情況如何了?”

“我軍屯軍此處威脅桂陽許久,可有機會侵入桂陽境內?”

一席話落。

呂岱望着他的臉色,遂也不在糾結此事,便回首彙報起來。

第二百零七章 襄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郭淮入河西第四百八十四章 遷都第二十章 李基的決絕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二百八十七章 漢中狼煙起第五章 龐德第二百十九章 交州動向第二章 名將第四百四十八章 桃園情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八十三章 計議起兵第四百一十二章 俯視關中第三百九十二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一百二十三章 輿論導向第一百八十二章 睥睨萬軍第一百零九章 公安之變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四百三十七章 劉備的悲慼第四百七十八章 三路齊出第三百二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十六章 武勇攝蠻軍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不能殺第二百九十五章 奇策第三百五十七章 夏侯楙的動作第七十九章 東吳變故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二百六十八章 大發明家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二百九十五章 奇策第二百四十一章 武舉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四百三十八章 以守爲攻第一百三十八章 勇戰(二)爲偉大祖國慶生,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六章 拜訪孔明第八十六章 病重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路擊之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二百六十五章 開導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四百四十二章 戰事後的調整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二百十七章 宴會第二百五十三章 塞胡紛爭第四百零三章 關平的大局觀第九十八章 鑿冰第四百零三章 關平的大局觀第三百零四章 北上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四十四章 匯合第二百五十九章 兄弟情深第兩百零一章 震懾第二百八十三章第二十五章 震驚的曹仁第四百四十二章 戰事後的調整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二百一十章 親斬士仁第四百章 北伐將起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蠻掠三郡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擊戰法初逞威第四百零二章 先打掉文聘再說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你二百二十章 士家的小算盤(求訂閱)第一百零九章 公安之變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戰略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二百二十九章 吳軍要殺我?第一百七十一章 掛帥第二百七十九章 西羌王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已至尾聲第三百五十一章 徹裡吉的轉變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兵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四百八十二章 悲歌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二百六十一章 蜀漢二代初長成第一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九十一章 逼戰第三章 古書激活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六十九章 回軍路線第一百三十九章 少將軍,真天人也第三百七十五章 馴良駒第五十四章 作亂
第二百零七章 襄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郭淮入河西第四百八十四章 遷都第二十章 李基的決絕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二百八十七章 漢中狼煙起第五章 龐德第二百十九章 交州動向第二章 名將第四百四十八章 桃園情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八十三章 計議起兵第四百一十二章 俯視關中第三百九十二章 算無遺策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一百二十三章 輿論導向第一百八十二章 睥睨萬軍第一百零九章 公安之變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四百三十七章 劉備的悲慼第四百七十八章 三路齊出第三百二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十六章 武勇攝蠻軍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不能殺第二百九十五章 奇策第三百五十七章 夏侯楙的動作第七十九章 東吳變故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二百六十八章 大發明家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二百九十五章 奇策第二百四十一章 武舉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四百三十八章 以守爲攻第一百三十八章 勇戰(二)爲偉大祖國慶生,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六章 拜訪孔明第八十六章 病重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路擊之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二百六十五章 開導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四百四十二章 戰事後的調整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二百十七章 宴會第二百五十三章 塞胡紛爭第四百零三章 關平的大局觀第九十八章 鑿冰第四百零三章 關平的大局觀第三百零四章 北上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四十四章 匯合第二百五十九章 兄弟情深第兩百零一章 震懾第二百八十三章第二十五章 震驚的曹仁第四百四十二章 戰事後的調整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二百一十章 親斬士仁第四百章 北伐將起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蠻掠三郡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擊戰法初逞威第四百零二章 先打掉文聘再說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你二百二十章 士家的小算盤(求訂閱)第一百零九章 公安之變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戰略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二百二十九章 吳軍要殺我?第一百七十一章 掛帥第二百七十九章 西羌王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已至尾聲第三百五十一章 徹裡吉的轉變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兵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四百八十二章 悲歌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二百六十一章 蜀漢二代初長成第一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九十一章 逼戰第三章 古書激活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六十九章 回軍路線第一百三十九章 少將軍,真天人也第三百七十五章 馴良駒第五十四章 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