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一)

p:雪峰書計劃月十一日上傳,即下星期一正式上傳,感謝大家支持。票票越多越好,收藏越多越好,點擊越多越好。請大家支持,雪峰這裡先說謝謝了。

橋蕤次日出戰,正迎上曹操率領的大隊人馬。

橋蕤拍馬出戰,陳蘭、雷薄壓住陣腳。曹操陣夏侯惇出馬。

橋蕤舞刀大罵:“大膽逆賊,竟然敢犯我疆界,還不下馬投降?”

夏侯惇被逗得“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用長槍遙指橋蕤道:“你有多大本事,敢這裡大言不慚?你那主子,驕奢淫逸、貪婪卑劣,是個地地道道的小人,竟然敢狂妄稱帝,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現大漢丞相率大軍到此,還不下馬歸降,待何時?如若不降,大軍直進,而等皆爲飛灰。”

橋蕤大怒道:“休要猖狂,吃我一刀。”說罷,拍馬來戰夏侯惇,戰不三合,被夏侯惇一槍刺死,淮南兵馬大亂。曹操梢鞭一指,衆軍一擁而上,陳蘭、雷薄抵擋不住,帶頭先走,曹軍大勝,斬首無算。

呂虔見淮南兵馬畏懼曹軍之威,向曹操建議道:“丞相,現淮南兵馬心膽俱喪,如果不趁此機會,併力攻打,若是待他回過氣來,少不得一場苦戰。”

曹操深以爲然,下令衆軍全力攻打張勳。張勳抵擋不住,敗退回壽春。

袁術見衆軍大敗,又聽說劉表、劉備、孫策大軍都到,方信楊大將有先見之明,慌忙問計。

楊大將沉吟良久道:“眼下我軍敗,兵無戰心,不可再戰。壽春水旱連年,災荒不斷,偏生此地人煙稠密,糧秣缺乏。現如今又動刀兵。騷擾於百姓,民心生怨,曹操兵至,我軍難以拒敵。不如留一軍堅守壽春,不和敵人交戰;待其兵糧耗,必然生變。陛下暫且統率御林軍渡淮,一來籌備糧草,二來暫避其鋒銳。以待時機,大事可定。”

袁術沉吟良久,見衆人想不出好的辦法,於是留楊大將、李豐、樂就、樑剛、陳紀、陳蘭、雷薄七人,分兵十萬,堅守壽春;其餘將卒並庫藏金玉寶貝,數收拾過淮去了。同時派大將紀靈,率五萬人馬,堅守合淝。

楊大將待袁術離開後,立刻下令拆除所有宮室、圍牆,用於修建、加固城牆。同時下令將壽春周圍三十里內所有樹木全部砍伐,所有石頭全部移走,所有居民全部遷移,所有水源全部投毒,所有能夠徵集的糧食全部帶走,不能帶走的全部燒燬。所有村落一律廢棄,能拆的都拆走,不能拆的全都焚燬。他要實行堅壁清野的策略。

李豐、樂就、樑剛、陳紀、陳蘭、雷薄人嚴格執行了楊大將的每一道命令,用的手段十分激烈,一時間哭聲四起。有固土難離者,輕壯年一律斬殺,老人則留荒野,任其自生自滅。

曹操和孫、劉之軍會合後,所過之處,但見焦土屍骸,不見一粒糧食,不由得心憂慮。

張繡偷偷的對劉備道:“主公,袁術軍,必然有精通戰陣之人。如此狠毒的計策,一般人是想不出來的,有些人即使想出來,他也不敢使用。這個計策損人不利己,可以用絕戶之計來形容。壽春經此一役,沒有三五年時間,怕是恢復不過來了。”

劉備微微一笑,有些陰險的道:“曹操損失越大,對我們的好處也越大。如你所說,即使打下了壽春,曹賊怕也得不到什麼。而且我觀此城城高壕深,急切間難以攻下。況且城守軍達十萬之衆,有民數十萬,我等聯軍不過三十萬,難啊……”

張繡微微一笑,一臉幸災樂禍之意道:“曹賊戰不能勝,退恐人笑,呵呵,難啊。”

劉備看了一眼左右,見沒有什麼人,這才低聲笑道:“待曹操損兵折將,攻下壽春之後,必然和孫策發生衝突,我再挑逗一下蔡瑁,不怕他們不打起來,到時候我二弟兵出宛城,攻掠豫州,則豫州爲我基業。然後入西川,攻兗州,北拒呂布,南聯孫策,天下可定,漢室可興,方不負堂堂七尺身軀。”

張繡也被劉備描述的場景弄得激動非常,恨不得早日功成。

孫策顯得有些焦慮,他沒有想到,袁術手下居然有如此人才,居然將壽春守得如同鐵捅般相似。他和劉備、曹操、劉表他們不能比,人家地處原,手下兵多將廣,人口稠密,不像自己的老巢江東,人口稀少,還有門閥掣肘,手下的將士可以說死一個,少一個。

太史慈見城池堅固,心憂慮,漏夜對孫策道:“袁術留兵十萬之衆堅守此城,實力遠我軍之上,此行怕是要無功而返。如果硬要攻城,必然打損士卒,對江東來說得不償失。還請主公三思。”

孫策沉吟良久道:“要擔心也是曹操擔心,他如果不消滅袁術,天下誰還把他手裡那個皇帝放眼裡?他要挾天子,令諸侯,必須保證皇帝的威儀。可現,一個稱帝,一個稱王,他都沒有辦法,他的政令又有什麼用呢?曹操眼裡,這場戰爭,政治意義遠遠大於軍事意義。”

太史慈微微苦笑道:“可交戰之時,我軍士卒必然折損……”

孫策冷冷的道:“就當練兵了。這麼難得的機會,上哪裡去找?我們今後還要進軍原,怎麼能不攻打城池呢,如果沒有經驗,一樣要損失士卒,還不如藉此機會,好好訓練一下。”

太史慈默然無語,正要退出,孫策突然道:“讓兒郎們小心些,安全第一,至於城池,哼,讓曹操當主力去吧。”

太史慈明白孫策的心意,微微點頭,起身去了。

次日,曹操大會羣雄,商議已定,由曹操領一軍攻打北面,劉備攻打南面,蔡瑁攻打東面,孫策攻打西面。四路大軍一同出發,軍旗遍野,殺氣騰騰。

楊大將早就有所準備,他派李豐率兵一萬五千守衛東門,樂就率兵七千守衛南門,樑剛率軍一萬五千守衛西門,陳紀率軍二萬守衛北門,他自己和陳蘭、雷薄率領四萬人馬於城策應,同時令小將十員,率兵三千,城往來巡視,維持治安,如有騷亂,立斬不赦。同時徵城青壯上城,輔佐守城。

蔡瑁素來高傲,根本沒有把淮南兵馬放眼裡,他令族弟蔡爲第一隊統領,務必一戰成功。

蔡也不推辭,親自擂鼓助威。李豐見荊州士兵如同螞蟻一般,密密麻麻的衝了上來,不由得啞然失笑,左右有湊趣的親兵詢問道:“將軍爲何發笑?”

李豐大笑道:“我笑對方陣都是無能之輩,如此這般,豈不是給我軍做靶子?”隨即吩咐弓箭手準備。

狗剩是襄陽人,他因爲家裡揭不開鍋了,這才當的兵。其實亂世當兵也沒什麼不好,起碼比普通百姓的生活要有保障得多。但百姓也有百姓的好處,雖然不如當兵的生活穩定,不如他們風光,但無論城頭上飄的是誰家的旗幟,都和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該納糧納糧,該交租交租,生活還繼續,不像當兵的,得提着腦袋過活。

狗剩現開始羨慕平日裡,自己不屑一顧的農民了。起碼,他們絕對不會像自己這樣危險。他左手拿着一面打磨得還算光滑的木盾,右手抓着一把腰刀。身上穿着一件荊州軍的制式裝備——只能遮擋前身的皮甲。跟着人流,或許應該說被人流帶動着向前衝去。不過對面的敵人看上去很好對付,因爲他們沒有一丁點的動靜,大概被自己這些人嚇傻了吧!可是自己身邊的那些老兵爲什麼一臉驚懼之色呢?

李豐看到荊州軍已到一箭之地,冷冷的喝道:“弓箭手,三輪拋射。”頓時,天空被黑壓壓的箭陣籠罩。

正衝鋒的狗剩突然感覺到對面一下子變黑了,隨即耳朵似乎傳來了“崩”的一聲,他的心臟隨即像停止了一般難受,天啊,對面的是什麼?像馬蜂一樣密集……還沒有等他想什麼,一支箭便射穿了他的頭顱。

荊州軍頓時亂了套,所有的人都四散奔逃。幾十架雲梯也被扔到了地上,沒人理會。聰明的用盾牌遮掩着背後,狼狽逃竄,自相踐踏,傷者無數。

李豐看着荊州兵潰敗之速,不由得愕然而立,不知道說什麼好。他還是高估了敵人的力量,早知道這樣,他應該讓人做好準備,好好追殺一番纔是。恨恨的看了一眼城外的潰兵,他狠狠的唾了一口。

蔡看到手下兵卒兵敗如山倒,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且羞且怒,親自抄刀斬殺數人,方纔鎮住了擺兵。他冷冷的巡視了一番,發現軍皆有怯色,不有的發狠道:“你們都給我衝,不勝都斬。”

蔡瑁身邊一將越衆而出道:“將軍,讓我指揮部隊攻城吧。”

蔡瑁見蔡交戰不利,心正惱火,看到有人要出戰,分明是看不起自己的族弟,火氣大,回頭一看,卻是魏延魏長。

魏延自從袁紹兵敗之後,和李嚴投奔劉表。劉表待二人甚厚,但因爲二人投,不知心腹,終究沒有委任兵權。這次討伐袁術,魏延隨軍聽用,見蔡無能,趁機要求出戰,不想觸了蔡瑁的黴頭。

蔡瑁冷冷的看了一眼魏延道:“賊兵勢大,你不是對手。還是一旁呆着吧。”

魏延臉色一變道:“將軍未讓我一試,如何知道我不是對手?給我一萬人馬,我可以爲將軍攻下此城門。”

蔡瑁大怒,心道:“好大的口氣,如果讓你得了勢,哪裡還有我等容身之地?”冷冷的看着魏延道:“你如果不勝,該當如何?”

魏延見蔡瑁有應允之意,立刻道:“如不勝,甘當軍令。”

蔡瑁點頭道:“口說無憑,你可敢立軍令狀?”

魏延心微微一動,但對自己極有自信,也不多說,點頭道:“有何不敢?”

二人當即立下軍令狀,蔡瑁於是調撥蔡敗軍及各營兵痞,湊足一萬。交由魏延帶領。

魏延大怒,但無可奈何,只好整軍訓話道:“你們給我聽着,我現是這隻部隊的高軍事長官,你們從現起,只有一個任務,那就是服從,服從,再服從。聞鼓不進者,殺;聞金不退者,殺;聞令不行者,殺;臨戰怯敵者,殺;無故後退者,殺;畏懼不前者,殺……”隨即令身邊親兵三百人爲監督,如有違反,立斬不饒。衆軍無不肅懼。

魏延當即令衆人出戰,以一個千人隊爲先,隨即兩千弓箭手掩護。發聲喊,衆人發起衝鋒。

李豐見城下士兵再次攻了上來,立刻指揮弓箭手射擊,兩軍弓手對射,互有損傷。淮南軍佔據地利,稍占上風。不過荊州軍馬被嚴刑所逼,盾牌的遮蔽下,還是衝到了城下,立起了雲梯。

李豐立刻吩咐衆人用石頭砸,用金汁澆,用滾油燒。荊州軍馬損失慘重。

魏延見衆軍皆有畏縮之意,不由得大怒,親自上前,斬殺了兩個避退的將領。指揮衆軍作戰。

荊州軍後退無路,只好併力向前,淮南兵沒有想到敵人如此強悍,一時間到有些手足無措。

李豐眉頭一皺,吩咐士兵讓開一處,放進數百荊州兵,隨即準備好的淮南兵一擁而上,圍殺敵人。

魏延見手下兵卒被圍,不由得心頭火發,正要親自攻城,忽然大陣鳴金。魏延猶豫不決,奈何蔡瑁派人催促,只好指揮衆人撤退,自己率千人,親自斷後。城上兵卒,多有撤不下來的。

李豐見荊州軍馬撤退時井井有條,絲毫不亂,不由得讚道:“果然是大將之才。”想到明日守城之事,心不由得十分憂慮。

魏延退回大營,氣勢洶洶的衝進了大帳。蔡瑁正與衆人備說今日之事,見魏延闖入,不由得一愣。

魏延怒道:“我軍已經登上城頭,只需片刻,城牆必然落如我軍之手,爲什麼要這個時候撤退?致使我軍前功棄,千餘將士的血白流?”

蔡瑁大怒,居然敢衝着我吼叫,有心整治魏延,但又考慮到魏延畢竟登上城樓,是大勝,不好見責,耐着性子回道:“曹丞相、孫策和劉備三路人馬無功而返,我孤軍難立,自然要撤軍。”

魏延恨道:“大丈夫世,手下雄兵數萬,怎麼能因爲別人後退而放棄呢?”

蔡瑁大怒,斥道:“我爲一軍統帥,尚且小心謹慎,你一個副手,何敢如此?”

衆將見不是頭,紛紛起身,勸開二人。魏延含恨而退。

蔡瑁恨聲道:“我等大將,尚自謙讓,他一個袁紹的舊將,居然敢這裡支吾,難道欺我荊州無人嗎?”衆人又是一番開導。副將聘素知魏延之勇,派人帶美酒、肉食到魏延營帳,暗撫慰魏延。

衆人又勸了蔡瑁一回,也自散了。

第131章 利字當頭第164章 要像拿破崙學習第8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41章 雛鷹第93章 武器制勝論第72章 烽煙滾滾第92章 家大業大也犯愁第100章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73章 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一)第32章 京亂第61章 拒婚雪峰第一次答讀者問及飛將後續情節 批露第95章 感情這東西,有的時候真的很難說第141章 雛鷹第132章 你們不累嗎?第174章 曙光第31章 太史慈和魯肅(上)第47章 雍、司攻略(二)第7章 發展第19章 相爭第27章 隕落第149章 兩大強國的目的第170章 和郊狼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第24章 鄴城第74章 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二)第29章 商議第51章 雍、司攻略(六)第176章 脣槍舌劍,爭一線生機第130章 大秦帝國第165章 序曲第29章 商議第160章 殘酷第129章 歸一第87章 前進,和時間賽跑第22章 無敵第5章 築基第17章 背盟第156章 誰說必須做羔羊?第7章 發展第36章 變革第121章 最後一戰?!(四)第139章 聰明人做聰明事第123章 最後一戰?!(六)第39章 幽州之戰(二)第34章 徐州之戰第25章 緩和熹平六年大漢鮮卑之戰第49章 雍、司攻略(四)第155章 屠殺?要俘虜有什麼用?第37章 霹靂車和水軍第78章 無衣第114章 我用不到,別人也別想用第178章 令人糊塗的調整第17章 背盟第77章 形勢明朗中第88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35章 暗箭傳說第45章 春夢了無痕第3章 出山第2章 兵戈第19章 相爭第47章 雍、司攻略(二)第4章 大勢第106章 戰?!不戰?!第91章 喜悅還是憂慮第8章 黃巾第162章 戰鬥第60章 后妃之爭第141章 雛鷹第6章 狼騎第50章 雍、司攻略(五)第80章 一個朝代的終結第29章 商議第18章 悲哀第170章 和郊狼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04章 小樣,誰怕誰啊,你咋兒不退?第124章 最後一戰?!(七)第16章 鏖戰第1章 我,呂布?!第21章 豪氣第152章 戰雲密佈,烽火連天第94章 政治婚姻也罷,有美女就成第26章 連環第110章 悲歌(三)第153章 冷兵器時期的閃電戰第43章 幽州之戰(六)第127章 最後一戰(十)第52章 雍、司攻略(七)第88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22章 無敵第90章 誰說曹操好欺負第27章 隕落第55章 徐州之戰(二)第177章 迴歸,混亂的局面第56章 徐州之戰(三)第73章 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一)第3章 出山第43章 幽州之戰(六)第142章 海上生活初體驗第122章 最後一戰!?(五)
第131章 利字當頭第164章 要像拿破崙學習第8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41章 雛鷹第93章 武器制勝論第72章 烽煙滾滾第92章 家大業大也犯愁第100章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73章 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一)第32章 京亂第61章 拒婚雪峰第一次答讀者問及飛將後續情節 批露第95章 感情這東西,有的時候真的很難說第141章 雛鷹第132章 你們不累嗎?第174章 曙光第31章 太史慈和魯肅(上)第47章 雍、司攻略(二)第7章 發展第19章 相爭第27章 隕落第149章 兩大強國的目的第170章 和郊狼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第24章 鄴城第74章 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二)第29章 商議第51章 雍、司攻略(六)第176章 脣槍舌劍,爭一線生機第130章 大秦帝國第165章 序曲第29章 商議第160章 殘酷第129章 歸一第87章 前進,和時間賽跑第22章 無敵第5章 築基第17章 背盟第156章 誰說必須做羔羊?第7章 發展第36章 變革第121章 最後一戰?!(四)第139章 聰明人做聰明事第123章 最後一戰?!(六)第39章 幽州之戰(二)第34章 徐州之戰第25章 緩和熹平六年大漢鮮卑之戰第49章 雍、司攻略(四)第155章 屠殺?要俘虜有什麼用?第37章 霹靂車和水軍第78章 無衣第114章 我用不到,別人也別想用第178章 令人糊塗的調整第17章 背盟第77章 形勢明朗中第88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35章 暗箭傳說第45章 春夢了無痕第3章 出山第2章 兵戈第19章 相爭第47章 雍、司攻略(二)第4章 大勢第106章 戰?!不戰?!第91章 喜悅還是憂慮第8章 黃巾第162章 戰鬥第60章 后妃之爭第141章 雛鷹第6章 狼騎第50章 雍、司攻略(五)第80章 一個朝代的終結第29章 商議第18章 悲哀第170章 和郊狼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04章 小樣,誰怕誰啊,你咋兒不退?第124章 最後一戰?!(七)第16章 鏖戰第1章 我,呂布?!第21章 豪氣第152章 戰雲密佈,烽火連天第94章 政治婚姻也罷,有美女就成第26章 連環第110章 悲歌(三)第153章 冷兵器時期的閃電戰第43章 幽州之戰(六)第127章 最後一戰(十)第52章 雍、司攻略(七)第88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22章 無敵第90章 誰說曹操好欺負第27章 隕落第55章 徐州之戰(二)第177章 迴歸,混亂的局面第56章 徐州之戰(三)第73章 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一)第3章 出山第43章 幽州之戰(六)第142章 海上生活初體驗第122章 最後一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