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升級(上)

江西將領的報告內容和他的部下王晗也差不多,那就是他得知有部分漕船遭到了明軍的襲擊,而且分佈相當廣泛,大概造成了數十萬兩銀子的損失。江西將領表示鑑於明軍靠得如此之近,漕運受到了一些影響也是無可避免的,他誠懇地希望漕運總督能夠幫助他向朝廷辯白此事。

臨走時副將留下了兩隻銀箱。看着這些東西,林啓龍完全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毫無疑問是監守自盜,而他的職責就是制止這種行爲。雖然河道官兵並不具有太強的戰鬥力,而且這些江西綠營也不是林啓龍的直屬部下,不過林啓龍代表着清廷,只要一個眼色就能讓這些武夫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幾年前毫無疑問林啓龍能做到這一點,雖然他是一個乾癟老頭,但即使面對着幾十個全身披掛的綠營將領也不會感到一點畏懼,作爲堂堂的總督,林啓龍只會讓別人感到畏懼。即使沒有大羣的甲士站在林啓龍的背後,姓情兇暴的將領在他面前也會恐懼得像綿羊一般,明明知道下一刻就要被拖出去殺頭,也只會哭喊着求饒,而絕對生不出一絲反抗的心思來。

來人已經走了,恭敬而且客氣地向林啓龍道別後,輕手輕腳地退出了漕運總督的衙門,並沒有因爲他犯下的大罪而牙齒打戰、渾身顫抖。

直到這時,林啓龍才意識到對方並不害怕自己,因爲自己不可能把對方拉下去殺頭,更不可能靠一紙公文就讓江西巡撫把這幫罪將滿門抄斬。林啓龍又低頭看了看對方送來的兩箱銀子,這些並不是買命錢,只是簡單的分贓、封口費。

“明知鄧名就在鎮江,明知周培公的剿匪大軍根本奈何不了他,但朝廷的大軍還是老老實實呆在山東,盼着鄧名自己走人。”林啓龍又是一聲輕嘆,目光回到了自己放在桌面上的那本書。沒錯,鄧名凡事講求利益,因此他從來不把人逼入絕境。這固然說明鄧名的手腕靈活,但反過來說,鄧名也沒有要求對方無條件投降的實力;現在,東南督撫就不用說了,連在山東統帥大軍的親王,連燕京的朝廷也都要採用更靈活的手腕,而不是唯賊是討。朝廷也沒有絕對優勢了,自古三百年一大劫、胡人無百年之運,難道天下的大勢終於要逆轉了嗎?

朝廷需要林啓龍保證五百萬兩漕銀能夠如數入庫,要求他親自押送漕運船隊到京:“如果我不送五百萬兩,而是三百萬兩,朝廷會因爲我短少了二百萬兩而震怒呢,還是因爲我在明軍圍攻江南的時候還能送去三百萬兩銀子而嘉獎我呢?”

放在以前,林啓龍是絕對不敢動一動這個念頭的,莫說二百萬兩,就是二萬兩、二千兩甚至一兩都不敢短少,這是朝廷的明令。要是林啓龍幹不了,有的是人搶着來幹這個漕運總督,林啓龍的人頭正好用來震懾他的繼任者,警告後來者不要拿朝廷的命令當兒戲。

但今天林啓龍不但敢想,而且還敢順着這個思路想下去:“這二百萬兩正好用來買保國公的債券,這不是他派兵劫漕運,我沒有理由不買他的債券。我這次就不去京師了,繼續呆在淮安了,我就說我在後面監督漕運。朝廷會知道我是害怕懲罰,應該會安撫我,畢竟我還是完成了大半的漕運任務。如果朝廷真的要罷免我,後面還有人敢做這個漕運總督麼?誰敢說乾的比我好?而且……而且要是真有什麼風聲,我大不了逃去保國公那邊去,我買了他四百萬兩銀子的債券,他總得還我一部分吧,總得保我衣食無憂吧?”

沒有用多久,林啓龍就打定了主意,下令把湖廣、江南的漕運押送官都找來,這件事要做就大家一起做,誰也不能落一身乾淨。而只要把湖廣、江南的人都拖下水了,那實際上就是把兩江和湖廣總督衙門也都扯了進去。現在朝廷對鄧名已經如此忌憚,難道還敢在這個節骨眼上大規模地處罰東南的衆多官員麼?

“反正我手中沒有兵,就算朝廷要翻臉動手,也不會拿我第一個開刀,免得打草驚蛇。”在手下去傳湖廣、江南的漕運押送將領時,林啓龍越想越覺得自己這個辦法好,如果朝廷不拿自己第一個開刀,那蔣國柱他們就等於是林啓龍的盾牌,只要聽說他們倒黴,林啓龍就可以棄官潛逃,去四川那邊做個富家翁:“就是搬運家人的速度得快一些,至少得把老大一家先安全地弄出去。”

漕運船隊在瓜州的大營外等待檢查,準備進入運河開始北上,因此押送將領也都住在附近,很快就被林啓龍的使者從軍營帶來。明白人之間不用說太多話,而且這些將領也和江西綠營一樣,受到欠餉和被攤派債券的困擾。清廷對他們的威壓同樣受到很大削弱,現在更有漕運總督帶頭,那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大家很快就被煽動起來,興奮地摩拳擦掌,打算回去把朝廷的銀子分來補貼家用。

“還有一個麻煩,”林啓龍知道今夜註定是一個不眠之夜了,爲了做得逼真,清軍會焚燒一些空船,還會讓一些人打出紅旗,裝成明軍吶喊一番,做出被明軍襲擊的假象:“不過不大。”

這些舉動當然會讓明軍迷惑,不過林啓龍已經看過了葉天明的書,再加上和鄧名相處的一些經驗,認爲已經把握到了對方的思路:“這件事對保國公無害,我再分他一些銀子,讓他到時候幫我們遮掩一下便是。”

又一次從頭到尾地檢查了一遍自己的計劃,林啓龍確定沒有遺漏什麼,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他知道鎮江那邊負責水營的是老熟人穆譚,是個貪贓成姓的傢伙,又有多次合作的交情,回頭通報他一聲,再讓他代爲轉告鄧名自然是最方便不過。

……

“報告,對岸有火勢。”

聽到報告後,武保平一躍而起。

今天穆譚去鄧名大營了,由武保平負責控制川軍的水師主力。雖然清軍很老實,明軍還擁有絕對的武力優勢,但武保平跟隨鄧名多年,從建昌、東川府開始就是一路偷襲,無數次見過強大的敵人因爲麻痹大意而飲恨敗北,因此他從來不敢大意。今天既然是武保平值勤,他前半夜一直精神抖擻,後半夜換崗後也是合衣而臥。

拾起牀邊的盔甲,武保平衝出營帳,跑到江邊時他已經穿戴整齊。

“怎麼回事?”武保平一邊認真觀察瓜州那邊的火光,一邊詢問接替他值勤的姜楠。

當年的東川十八騎中,除了鄧名、周開荒和李星漢還有十五個人,現在都是少校軍銜。這次出征來了八個,在四個中校的手下幫忙。而在穆譚這個營中,武保平是第一副官,姜楠是第二副官。

“我一開始以爲是營嘯,但看了一會兒,發現不是,”姜楠指點着對岸的火光,與武保平分享着自己的心得。那些火光乍一看像是東一處、西一處的,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其中隱隱有規率。在姜楠這種放火和偷襲的高手眼中,明顯是有人在安排:“我已經下令全軍戒備。”

“嗯。”武保平點點頭,他完全同意姜楠的判斷:“不是我們的人在攻擊敵軍。”

“不是。”姜楠立刻說道,如果是劉體純和黨守素與清軍發生衝突,火光不會這麼有規律:“不過我已經派船去聯繫他們了。”

又觀察了片刻,武保平轉頭看向姜楠:“你覺得爲什麼會着火?”

“是敵人的誘敵之計。”姜楠越看對面的情況越覺得可疑,一開始模模糊糊的猜測現在已經相當清晰,吐出“敵人”這兩個字的時候,姜楠的聲音已經變得冰冷徹骨:“對方企圖讓我們誤會北岸發生了戰鬥,吸引我們去調解或是參與混戰,如果我估計不錯的話,可能還有一些人裝扮成我軍的樣子。”

“好賊子。”武保平也是一聲冷哼。穆譚不在,他們兩個副官都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比起有長官主持的時候,神經繃得更緊:“未必是誘惑我們,也許是想要誘惑劉將軍和黨將軍。”

“咦,他們怎麼會挑今天這個時候?”

隨着姜楠這聲驚呼,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憂色和一絲懼色:“賊人怎麼會知道今晚穆中校去提督大營了?”

清軍老實了這麼多天,早不動手、晚不動手,偏偏挑在鄧名召集主官的時候動手。這種巧合不禁讓武保平和姜楠聯想起他們的高郵湖之戰,對方對己方情報掌握得如此清楚,那麼一定所謀甚大,而且準備充足。

“全軍臨戰!”武保平大聲下達了命令:“肅清江面上的敵船。”

既然對方能探聽到己方的臨時人事調動,那就說明可能有細作潛伏在中軍,清軍就有可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把一支軍隊調到揚州,然後趁夜行進到了瓜州城外。武保平和姜楠都知道林啓龍早就從淮安趕來揚州,現在可能就在瓜州大營中,漕運總督和河道官兵肯定參與其中,蔣國柱的兩江軍隊是否參加還不知道。

“我這就帶着水師去偵查對岸上游。”姜楠覺得情況緊急,雖然天快亮了,但是摸清敵情是要爭分奪秒去做的。

“好,我去偵查下游。”武保平和姜楠分頭行動,他帶着護衛登上戰艦後,下達了準備作戰的命令:“我猜測對岸會有化妝成我軍的敵人,企圖攻擊我們的夔東友軍。若真如我所料的話,就說明黨將軍遇到了危險,可能會遭到敵軍的偷襲。”

武保平很清楚鄧名的戰略,他並不希望自己的猜測是準確的,不過若是清軍的惡意徹底暴露出來的話,他也只有毫不留情地予以攻擊。

第5節 放棄(下)第9節 失言第57節 觀感(上)第55節 俘虜(上)第67節 守法(上)第28節 城前(下)第51節 緊俏第12節 強渡(上)第30節 大敵(下)第15節 出降(上)第54節 迂迴第49節 風氣(上)第30節 變化(上)第1節 精明(下)第48節 專利(下)第59節 魔鬼(下)第48節 融洽(上)第26節 兄弟(上)第44節 條約(上)第37節 重慶第45節 隊友(下)第61節 未來第3節 說服第38節 包抄第55節 俘虜(下)第11節 劫營(下)第19節 忠心(上)第47節 自救第10節 追逐第12節 混亂第27節 派系(上)第19節 忠心(下)第29節 解圍(上)第1節 精明(上)第5節 放棄(下)第60節 戰俘第65節 援助(下)第35節 請客(上)第2節 競爭第22節 謊言第33節 問策(上)第48節 失誤第31節 名將第53節 慘痛(下)第8節 震怒(上)第23節 援助第30節 賽跑第30節 劍閣第32節 爭奪(上)第15節 雙贏第16節 衝擊(上)第1節 秘旨第45節 移民第37節 干涉(下)第25節 矇蔽第30節 威壓(下)第1節 交換第25節 駭浪(下)第9節 問話(下)第1節 交換第23節 波瀾(上)第4節 生變第2節 目標(上)第7節 窮途第25節 投奔(上)第45節 南下第48節 失誤第32節 奉節第14節 應對第7節 仲裁(下)第29節 統一(下)第35節 進軍第14節 初捷第31節 佯攻(上)第52節 往事(上)第37節 立碑第55章 山崩第40節 入寇(下)第46節 脫逃(上)第48節 賀禮第46節 掃蕩第39節 嚮導(上)第13節 困獸第23節 代理(上)第50節 追擊(中)第30節 威壓(上)第54節 迂迴第65節 援助(下)第38節 買賣(下)第6節 疑惑第16節 攀談(下)第27節 反攻第47節 贖買(上)第14節 彈盡(下)第51節 保衛(上)第27節 圍攻(下)第15節 朋友第15節 攻防第6節 密議(下)第4節 暗示
第5節 放棄(下)第9節 失言第57節 觀感(上)第55節 俘虜(上)第67節 守法(上)第28節 城前(下)第51節 緊俏第12節 強渡(上)第30節 大敵(下)第15節 出降(上)第54節 迂迴第49節 風氣(上)第30節 變化(上)第1節 精明(下)第48節 專利(下)第59節 魔鬼(下)第48節 融洽(上)第26節 兄弟(上)第44節 條約(上)第37節 重慶第45節 隊友(下)第61節 未來第3節 說服第38節 包抄第55節 俘虜(下)第11節 劫營(下)第19節 忠心(上)第47節 自救第10節 追逐第12節 混亂第27節 派系(上)第19節 忠心(下)第29節 解圍(上)第1節 精明(上)第5節 放棄(下)第60節 戰俘第65節 援助(下)第35節 請客(上)第2節 競爭第22節 謊言第33節 問策(上)第48節 失誤第31節 名將第53節 慘痛(下)第8節 震怒(上)第23節 援助第30節 賽跑第30節 劍閣第32節 爭奪(上)第15節 雙贏第16節 衝擊(上)第1節 秘旨第45節 移民第37節 干涉(下)第25節 矇蔽第30節 威壓(下)第1節 交換第25節 駭浪(下)第9節 問話(下)第1節 交換第23節 波瀾(上)第4節 生變第2節 目標(上)第7節 窮途第25節 投奔(上)第45節 南下第48節 失誤第32節 奉節第14節 應對第7節 仲裁(下)第29節 統一(下)第35節 進軍第14節 初捷第31節 佯攻(上)第52節 往事(上)第37節 立碑第55章 山崩第40節 入寇(下)第46節 脫逃(上)第48節 賀禮第46節 掃蕩第39節 嚮導(上)第13節 困獸第23節 代理(上)第50節 追擊(中)第30節 威壓(上)第54節 迂迴第65節 援助(下)第38節 買賣(下)第6節 疑惑第16節 攀談(下)第27節 反攻第47節 贖買(上)第14節 彈盡(下)第51節 保衛(上)第27節 圍攻(下)第15節 朋友第15節 攻防第6節 密議(下)第4節 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