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節 往事(上)

伐清sodu

成都,四川巡撫衙門剛剛開張,除了一個負責打掃衛生的,還沒有其他工作人員,甚至連巡撫人選都還沒有。鄧名陪着鞏焴來巡查了一番這個巡撫衙門,向對方問道:“鞏老先生覺得這衙門如何?”

鞏焴看着這樁比知府衙門還要小得多的建築物,搖了搖頭:“這分明就是一個院子。”

“有好幾間房呢,再說巡撫衙門又不會有多大,要大院子幹什麼?現在都府的房價是越來越貴了。”爲了省錢,巡撫衙門甚至不在春熙路上——在成都南邊找了個間小宅子,掛了個牌匾就是巡撫衙門的地址了。

現在成都的知府衙門不小,不過那是歷史遺留問題,鄧名也就默認了,而且也不是劉晉戈一家在用。稅務局和提刑衙門也住在裡面,秦修採和賀道寧總想搬出來,但由於沒有足夠威風的新衙門所以遲遲沒有成行。

鄧名認爲衙門是辦公場所,所以巡撫衙門沒有給官員的住宅區、沒有庭院,一下子就節省了大量的面積。而且巡撫衙門一樣沒有司法和收稅權,自然不需要太多的辦公室,也不需要公堂等附屬設施,最後覺得這麼一個院子就盛下了。

除了功用問題外,更關鍵的原因是巡撫衙門現在沒有主人。劉晉戈的知府衙門不願意出一大筆錢爲巡撫衙門購地並進行裝潢,他表示如果要出錢那敘州也不能置身度外,應該盡到下級機構的責任;可敘州方面不同意,稱既然巡撫衙門設在成都,那花費理應成都知府衙門獨自承擔。現在只需要掏一個小院子的錢,成都知府衙門上下都很滿意,成都議會也很滿意(帝國議會又解散了,但成都議會的持續召開時間越來越長,已經有變成常設的跡象)。

熊蘭的銀行系統肯定不會給巡撫衙門出錢,而秦修採的稅務系統也是一樣,接着設立巡撫衙門的東風,秦修採成功說服大家不再反對給省稅務局單獨設一個辦公地點——稅務局在春熙路上買了一大塊地,打算把上面原本的鋪子都推平了,蓋一片新辦公地點,而原來知府衙門院裡的老房子可以留給成都府稅務用——買地、蓋房子、裝潢,稅務局的新辦公樓預算是二十多萬。

“這宅子花了三百元,”鄧名告訴鞏焴,正因爲只有這麼點錢,劉晉戈才慷慨地表示這筆錢就不用敘州分攤了,在巡撫衙門成立前,成都知府衙門還願意承擔那個打掃衛生的人的工錢,也算是知府衙門對上級機構的一片孝心了:“我覺得挺好,而且有裡外四間屋子,打掃乾淨、糊上窗戶、再擺上桌椅就能開張,都不用折騰。”

暫時看來,四川巡撫衙門的工作就是計算稅務局收的稅裡的省稅數量,確定該如何花費,然後指示稅務局撥給地方政府,也就是成都或敘州的知府衙門,並監督他們花費。因此一間算賬的屋是少不了的,一個巡撫自己的辦公室,一個幕僚公用的屋子,再加上一個客廳和茶水房。

“如果將來要添加人員,也不用擔心地方。”現在四川的軍權根本不在巡撫衙門手裡,各亭也都是知府衙門的下屬,不過將來的事情不好說,因此鄧名自掏腰包把隔壁兩個院子也都買下來了,還加上再遠一些的大段荒地。萬一將來巡撫衙門有需要的話,還可以從鄧名手裡把土地買走加蓋房子。巡撫衙門設在這裡,將來土地升值的潛力還是有的,鄧名這也算是利用內幕消息進行投資。

“如果沒有好的人選,這個巡撫我可以先兼起來。”鄧名最後說了一聲,這個巡撫的位置沒有心腹願意來,而如果隨便指派一個毫無資歷的人又不合適。思來想去,鄧名覺得自己兼任還是個很好的辦法,畢竟現在四川巡撫的大部分傳統權力就在他手裡。

說完這句話後,鄧名、鞏焴和幾個衛士就向門外走去,因爲這個小宅子實在也沒有什麼好看的,出門前鄧名還囑咐了那個看院子的大爺一聲:“走時別忘了鎖門。”

“是。”這個大爺是剛從浙江移民來的,出門打點零工補貼下兒子的家用,剛被一臉神秘的知府衙門官員找去,詢問他願意不願意給巡撫衙門看院子,還每個月給一百二的工錢時,老頭差點幸福地昏過去——給巡撫老爺當門房,還是門房頭,這種好事竟然會落到他一個無親無故的人身上,這是什麼運氣?

事實證明他的運氣還真不怎麼樣,看到這個宅子後,大爺的心裡那是一片瓦涼啊,要不是確實知道佈置任務的人是成都衙門的官吏,他真懷疑遇上騙子了。親手把“四川巡撫衙門”的牌匾在門前掛了起來,但偶爾從門前路過的行人也並沒有因此投給這個宅子多少注意力,可能他們都認爲這只是個鬧劇吧——有個閒的沒事做的傢伙在這個僻靜地方給自家門上掛了個大招牌,而成都知府衙門或是不知道,或是根本懶得管,就和他們這些路過的行人一樣。

今天大名鼎鼎的保國公來轉悠了一圈,還發表了一些關於這個衙門的指示,對大爺來說這大概是他找到這份工作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了,他打算等今天下班回家後,要和兒子們好好唸叨、唸叨此事。

最近兩天鄧名帶着鞏焴在成都各個衙門裡轉了轉,還很客氣地詢問對方有什麼改良意見,鞏焴也很誠實地告訴鄧名他什麼想法都沒有——如果四川的組織結構是從原來大明官府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那鞏焴說不定還能提一些修改意見,但現在除了沿襲“知府、提刑”這樣的名稱外,四川的官府和鞏焴所知的傳統官府沒有一點兒相似之處,到現在爲止鞏焴連裡面的互相制衡、合作的運行原理還沒有琢磨清楚,哪裡可能提什麼改進意見?

離開了巡撫衙門後,鄧名就回到了常備軍統帥部,這裡是他在成都的主要停留地點,就算將來兼任了四川巡撫,估計鄧名還是會選擇在這裡辦公。以前鄧名也經常呆在成都知府衙門裡面,因爲那裡有好幾個結構,想找誰都方便;可現在知府衙門裡亂哄哄的不適合工作,除了秦修採的稅務外,賀道寧的提刑衙門也忙着準備搬家——巡撫衙門宣佈建立後,賀道寧和秦修採一樣藉着這個良機把自己的衙門也提高到省級高度,雖然賀道寧沒有稅務局那麼有錢,但有他提刑衙門就有主心骨。聽說提刑衙門升級爲省級後,劉晉戈慷慨地表示願意出錢幫賀道寧修衙門,敘州知府衙門和提刑衙門聯合發來的賀信上也表示願意分擔一部分費用,成都議會和敘州議會都很痛快的批准了撥款——賀道寧手裡還握着一個判人“違憲”的大棒子呢,那個沒有巡撫的巡撫衙門誰都敢踩上一腳,但卻沒有人願意招惹提刑衙門。

“鞏老先生應該對吳三桂有些瞭解吧?”鄧名問道。

“吳賊……”鞏焴哼了一聲,反問道:“國公爲何有此一問。”

剛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鄧名對吳三桂是非常忌憚的,因爲這個人的名氣太大了,不過穿越四年多了,鄧名發現自己對吳三桂的原有印象和現實差距實在不小。

首先是軍事實力,鄧名感覺對方似乎也不如自己一開始想象得那麼強大,劉體純多次表示吳三桂不是特別厲害,如果沒有滿清那李自成絕不會輸給他;而趙天霸也說,吳三桂曾經被劉文秀多次擊敗,逼得狼狽後退,要不是劉文秀在保寧大意早就把他趕出陝西了。鄧名本人也感覺吳三桂顯得相當保守,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無所作爲,只有吳三桂討伐水西時還表現亮眼,他的迅速勝利讓鄧名和李定國都心生警惕,但之後吳三桂又故態復萌,趴在貴陽一動不動,放過了攻打雲南的最好時機。

其次就是吳三桂的名聲,在鄧名前世的印象裡,吳三桂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但現在居然口碑相當不錯,擁護明朝的人都認爲吳三桂降清有不得已的苦衷,而且還一直沒有與明軍嫡系交戰過,就是攻打雲南也可以認爲是處於他對流寇根深蒂固的厭惡。清廷那邊更不用說,吳三桂簡直就是忠義的代表,而這樣一個忠義老將向清廷投誠,更昭顯了清廷的天命。

在士人、軍官乃至底層百姓中,吳三桂的形象都非常之好,在昆明的時候,李定國也曾對鄧名私下表示,他認爲吳三桂和反正前的姜鑲、金生恆一樣,屬於可以拉攏的對象。

而在文安之、朱舜水這些人的眼中,吳三桂甚至比反正前的姜鑲、金生恆他們還要好得多,因爲吳三桂沒有像姜鑲那樣降過闖,或是和金生恆一樣攻擊過朝廷嫡系部隊,說明他內心深處對明朝的感情更重,而且能扛住來自清廷的壓力,不去做那些違背本心的事。

第35節 請客(上)第3節 壓力(下)第37節 回返第16節 衝擊(上)第37節 重慶第22節 退讓(上)第35節 會面(上)第16節 攀談(上)第35節 面談第43節 徵兵第36節 分攤(上)第24節 怒潮(上)第52節 往事(下)第36節 方向(上)第36節 修路第4節 棟樑第34節 糊塗(上)第56節 待遇(下)第1節 秘旨第15節 出降(上)第53節 擒賊第48節 專利(上)第36節 否決第48節 失誤第27節 派系(上)第2節 賞罰第33節 固執第56節 蠱惑第16節 攀談(下)第22節 退讓(上)第6節 親征(上)第13節 困獸第66節 加入(下)第4節 平衡第6節 密議(下)第8節 升級(下)第12節 圍困(上)第28節 城前(下)第6節 魯王第35節 面談第1節 交換第19節 忠心(上)第55節 報紙(下)第11節 兩全(上)第6節 事變(上)第20節 相逢第53節 烈焰第50節 誤判(上)第49節 副手(下)第28節 借刀第14節 彈盡(上)第56節 蠱惑第54節 投機(下)第27節 憧憬第58節 遺孤第15節 出降(上)第68節 混亂(上)第23節 波瀾(下)第60節 算盤(上)第17節 堅壁第12節 圍困(上)第53節 慘痛(上)第32節 才能(下)第9節 授權(下)第6節 勇士第62節 蠢動(上)第6節 密議(上)第8節 震怒(上)第28節 欠條第18節 對手第40節 打賭第56節 蠱惑第5節 密信第49節 副手(上)第23節 瓷器第23節 臨陣第26節 兄弟(上)第51節 夢想(下)第10節 負責(上)第13節 債務第39節 大捷第46節 戰備(上)第16節 龍騎(下)第28節 借刀第27節 反攻第45節 南下第38節 整訓(下)第5節 重整(下)第5節 重整(上)第40節 登陸第44節 失蹤第18節 詔書(上)第3節 信號(上)第1節 精明(上)第10節 追逐第16節 龍騎(上)第2節 抵x制第48節 融洽(下)第38節 牽制(上)第2節 競爭
第35節 請客(上)第3節 壓力(下)第37節 回返第16節 衝擊(上)第37節 重慶第22節 退讓(上)第35節 會面(上)第16節 攀談(上)第35節 面談第43節 徵兵第36節 分攤(上)第24節 怒潮(上)第52節 往事(下)第36節 方向(上)第36節 修路第4節 棟樑第34節 糊塗(上)第56節 待遇(下)第1節 秘旨第15節 出降(上)第53節 擒賊第48節 專利(上)第36節 否決第48節 失誤第27節 派系(上)第2節 賞罰第33節 固執第56節 蠱惑第16節 攀談(下)第22節 退讓(上)第6節 親征(上)第13節 困獸第66節 加入(下)第4節 平衡第6節 密議(下)第8節 升級(下)第12節 圍困(上)第28節 城前(下)第6節 魯王第35節 面談第1節 交換第19節 忠心(上)第55節 報紙(下)第11節 兩全(上)第6節 事變(上)第20節 相逢第53節 烈焰第50節 誤判(上)第49節 副手(下)第28節 借刀第14節 彈盡(上)第56節 蠱惑第54節 投機(下)第27節 憧憬第58節 遺孤第15節 出降(上)第68節 混亂(上)第23節 波瀾(下)第60節 算盤(上)第17節 堅壁第12節 圍困(上)第53節 慘痛(上)第32節 才能(下)第9節 授權(下)第6節 勇士第62節 蠢動(上)第6節 密議(上)第8節 震怒(上)第28節 欠條第18節 對手第40節 打賭第56節 蠱惑第5節 密信第49節 副手(上)第23節 瓷器第23節 臨陣第26節 兄弟(上)第51節 夢想(下)第10節 負責(上)第13節 債務第39節 大捷第46節 戰備(上)第16節 龍騎(下)第28節 借刀第27節 反攻第45節 南下第38節 整訓(下)第5節 重整(下)第5節 重整(上)第40節 登陸第44節 失蹤第18節 詔書(上)第3節 信號(上)第1節 精明(上)第10節 追逐第16節 龍騎(上)第2節 抵x制第48節 融洽(下)第38節 牽制(上)第2節 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