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 威壓(下)

李國英一直站在重慶城樓上,身邊站着他的標營軍官和衛士,看到鋪天蓋地而來的川西水師後,這些標營官兵都張口結舌,戰慄不已。就算是川陝總督本人,此時藏在袖口下的手指也因爲緊張而變得僵硬。

陝西的造船能力不強,多年以來主要是造一些木排、舟楫,在嘉陵江上運輸輜重。至於戰艦也沒有特殊的設計,只是相對較大、較結實而已——對於四川的明、清兩軍來說,運輸船一樣可以當作戰艦使用,反正雙方的主要交戰模式就是跳幫,連弓箭和撞擊戰都比較少。嘉陵江的清軍水師一直是以水平相當的袁宗第部爲假想敵的,李國英因爲資金緊張,不能放開手腳生產船隻。

而眼前明軍的川西水師則與清軍的嘉陵江水師完全不同,與明軍的大艦一比,清軍的船隻就好像小漁船一般。李國英很清楚,憑藉陝西現在的造艦能力,就是給他十年時間也休想組建起一支能夠對抗川西水師的艦隊來。

明軍的頭一艘戰艦已經越過了重慶,繼續向上遊駛去,李國英看到每一艘明軍船隻的船體都深深地陷入水面,沒有一艘船是空載。

“明軍的船看上去得有二百艘以上,如果其中裝的都是士兵的話,這些船上還不得有六、七萬大軍?”李國英臉上仍是一副沉着的表情,但心中已經是驚駭萬分:“而且鄧名的船還沒有開完,後面還不知道有多少船呢。”

如果這些船中沒有裝滿士兵的話,那就意味着明軍擁有大量的輜重,只要看看川西水師的規模,李國英就很清楚他絕對無法與鄧名進行一場消耗戰。

任堂站在船尾,看着剛剛被拋在身後的重慶城牆,他把右臂筆直地高高舉起,準備向身邊的鼓手發出命令。

第一次從武昌返回時,明軍士兵擊鼓而過,但也就是那一次而已,以後每次途徑武昌的時候,鄧名爲了和張長庚維持關係,從來沒有再進行過類似的示威。不過在九江、在安慶、在池州、在南京、鎮江和揚州等地,明軍一個不落地向那些城市擊鼓示威。用鄧名的話來說,這就像爆破漢陽的城牆一樣,是向滿清的地方官表達川軍的善意——讓他們知道川軍有攻擊他們的實力,只是因爲滿懷善意纔沒有付諸行動——第一次聽鄧名這麼對周培公解釋時,任堂在心裡給自己的統帥送上了一頂“強盜”的帽子。以後每次鄧名釋放善意的時候,任堂就覺得長江提督的邏輯看上去更不像是正人君子所有的了。

“李賊負隅頑抗,罪不容誅。”由於李國英的頑固立場,導致明軍長江航運受到影響,不得不一次次地耗費巨資動員水師護航,因此任堂對李國英相當痛恨:“這次我們是向王明德等人釋放我們的善意。”

喊出這幾句話後,任堂就把手臂揮落,早就做好準備的鼓手立刻重重地敲起鼓來。

一艘接着一艘,明軍船上的戰兵們合作得相當默契,配合着鼓點,用手中的武器有節奏地敲打着船幫,和戰鼓聲融爲一體。

咚,咚,咚,咚……長蛇般的川西水師從重慶城外緩緩經過,鼓聲同時從東面和南面兩個方向衝擊着重慶的城牆。城上的清軍還好一些,畢竟能看到川軍正從江對岸駛過,而對於那些城中的綠營來說,鼓聲好像是從四面八方傳過來的一樣,整個重慶上空都瀰漫着震耳欲聾但又殺氣騰騰的咚咚聲。

駐紮在重慶的滿洲八旗已經有三百多人了,幾個滿洲軍官走上城頭看了一陣,接着又先後返回滿八旗的駐地中,一個個臉色都陰沉得可怕。

鼓聲還在不停地響着,頭頂上的空氣彷彿也有節奏地顫抖。聽起來好像鼓聲不斷地向西,遠離重慶而去,但新的鼓聲又不停地靠近。整座重慶城被包圍在鼓聲中足足有一個多時辰了,一些滿洲八旗士兵忍不住問道:“到底外面來了多少船?”

一個剛從城牆上下來的滿洲軍官伸出出兩根手指:“至少這個數,而且還都是大船。外面纔過去了五十多艘,還有得等呢。”

這時日頭已經偏西,又過了一個時辰後,黑暗降落到重慶的四郊,咚咚聲迴盪在寂靜的曠野裡,充斥着整個天地之間。江面上的明軍毫無隱藏實力的意圖,所有的船隻都點起明亮的火把,讓清軍能夠把它們看得清清楚楚。

在黑夜裡清軍又默默地聽了很久的戰鼓聲,終於有人忍無可忍地大叫起來:“別敲了。”不少清軍士兵用手捂着耳朵,竭力想躲避那無孔不入的聲音,其中既有綠營士兵,也有滿洲八旗的兵丁。

“已經過去了三百艘了。”城頭上,川陝總督李國英一動不動地坐在城樓前,和手下一起數着川西水師的船艦。眼前明軍的船隊連接成串,像一條火龍般一直蜿蜒到視野的盡頭,在那裡仍不斷生出新的紅光,向重慶緩緩而來,李國英他們知道,那意味着明軍更多的船隻。

背後城中的喧譁聲變得越來越響亮,那都是被鼓聲驚擾得坐臥不寧的清軍士兵,他們藉助喧譁聲來對抗着似乎永無休止的戰鼓聲,並想驅散他們心中的驚恐和不安,不過他們的喧譁只會引起自己和同伴們更大的恐慌。

喧譁聲初起的時候,李國英彷彿什麼都沒有聽到一樣,仍在默默數着從他眼前通過的明軍戰艦,當聲音響得超過界限後,川陝總督輕輕從口中吐出了兩個字:“彈壓。”

“遵命。”兩側的王明德和張勇同時躬身領命,帶着親兵快速從城樓上退了下去。很快背後的喧譁聲就漸漸減弱了,等王明德和張勇回來覆命的時候,李國英只是輕輕點了點頭,沒有太多的表示。

明軍的艦隊繼續從重慶城前通過,一直到東方發白,最後一艘明軍帆船才經過朝天門前。

再也沒有新的鼓聲或是新的火光,城頭上的清軍將領都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噩夢總算是結束了。

幾個負責數船的親兵幕僚綜合了一下他們的數字後,向李國英報告。

“大小帆船共計五百五十六艘。”李國英對周圍的將領們說道:“裡面若是盛滿了士兵的話,怕不得有十五萬人?”

城樓上的將領們都一聲不吭,包括張勇、王明德在內,他們的內衫都被冷汗浸透了。滿城官兵中,不少人都快被連綿不絕的戰鼓聲給逼瘋了。

“如果裡面不全是士兵的話,那就是裝着幾百萬石的糧食、布匹,不計其數的戰馬、牛羊,或是數以百計的銃炮,還有足夠的藥子。”李國英輕聲把自己的話補充完畢,看了看眼前的將領們:“你們認爲呢?”

“或許……”王明德低着頭說道:“鄧賊在船裡裝的都是石頭,只不過想嚇唬我們。”

這話王明德自己都不信,但李國英卻重重地點點頭:“王將軍說得不錯,這些船都是空船,爲了迷惑我們所以鄧賊把它們裝滿了石頭,速速把這個消息傳下去,通告全軍。”

……在綦江,鄧名與部下們議論着炫耀武力的效果,這次對重慶的示威事先進行了精心的準備,船隻彼此間的距離也都拉得相對較大。

“對於關羽、張飛來說,誇耀兵力是沒什麼用的,反倒可能激起他們突襲的慾望來。比如文丑統帥上萬人的軍隊,旗幟連天接地,遮蔽道路,而關公不但不畏懼,反倒帶着幾個衛士直衝旗下,斬文丑於萬軍之中,下馬割其首級而還。”鄧名說到此處頓了一下,即使帶兵征戰多年,身邊的衛士也都是英雄豪傑,但遙想關羽的神威,鄧名仍是敬佩不已;後來關羽擊殺顏良時也差不多,當時顏良勇不可擋,逐退了率兵伏擊他的張遼、徐晃,張、徐二將逃走後,顏良和他的騎衛聲勢大振,一時竟有逆襲之勢。見關羽趕到後,顏良落荒而逃,但還是被追上殺死——這種摧破敵膽的威名,鄧名覺得自己倒是有一些了。

“不過對於李國英這種穩健的老將,炫耀的效果應該不錯,我估計他不會再有膽量威脅我們的航運了。”

……重慶,川陝總督再次上書朝廷,這次他明確而且公開地反對進攻成都。看到川西明軍的赫赫聲威後,大部分重慶將領也都不再惦記着朝廷承諾加派的軍餉,而是紛紛贊同退回保寧去。

以前在李國英的構思中,有一路清軍主力會沿着長江抵達敘州,然後逆岷江而上直取成都。在看到川西水師後,李國英馬上意識到這個戰略計劃完全是白日做夢。李國英向朝廷指出,當前最應該做的就是集中一切力量奪回江陵恢復江防,如果這個目標難以達成的話,那就應該全力鞏固嶽州,想方設法地把長江航道攔截、堵死。

然後就是重建蘇鬆水師。只要一天清軍還無法與明軍在長江的江面上對抗,那就不要動進攻成都的念頭。如果不是擔心甘陝綠營譁然,李國英甚至想建議清廷削減給陝西的糧餉,集中物力於湖廣,哪怕爲此暫時放棄保寧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13節 債務第58節 處罰第14節 應對第44節 夾擊(下)第39節 王佐(下)第39節 王佐(下)第60節 爭奪(上)第47節 證據(中)第39節 嚮導(上)第58節 接觸(下)第25節 壓力(下)第9節 海權第40節 困境第48節 專利(上)第21節 追兵第54節 投機(下)第5節 協作(下)第32節 才能(下)第44節 條約(上)第7節 窮途第58節 接觸(下)第5節 放棄(下)第45節 鍊金(上)第29節 功名第50節 債券(上)第19節 跋扈(上)第24節 宣傳第41節 失控(上)第25節 壓力(下)第60節 算盤(下)第2節 VIP第28節 人心第44節 遊騎(下)第18節 激戰第37節 等待(上)第22節 突破(上)第11節 實驗第19節 一騎第48節 專利(上)第42節 剃髮第54節 官銜第12節 強渡(上)第8節 戰備(上)第37節 立碑第54節 權變(下)第43節 挫折第18節 詔書(上)第30節 變化(上)第55節 俘虜(下)第10節 鎖喉(下)第15節 雙贏第17節 虛招(上)第31節 呆仗(上)第4節 暗示第59節 魔鬼(上)第39節 嚮導(下)第6節 密議(下)第24節 洞悉第8節 升級(下)第59節 黃雀(下)第47節 約戰第16節 鹽業第59節 魔鬼(上)第11節 劫營(下)第47節 贖買(上)第22節 退讓(上)第52節 縱火第18節 對手第9節 買路第47節 贖買(上)第51節 晚宴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54節 霸氣(下)第18節 恐怖(下)第15節 雙贏第26節 生意(上)第43節 風向(上)第40節 困境第25節 投奔(上)第5節 放棄(下)第40節 登陸第47節 約戰第29節 解圍(下)第40節 入寇(下)第29節 功名第56節 宣戰(下)第54節 險境第27節 合作(下)第14節 亂戰(下)第63節 黃雀(上)第47節 贖買(下)第29節 計謀第25節 投奔(上)第56節 待遇(上)第47節 贖買(下)第43節 風向(下)第64節 平息(下)第41節 阻擊第58節 同盟(上)第28節 城前(下)
第13節 債務第58節 處罰第14節 應對第44節 夾擊(下)第39節 王佐(下)第39節 王佐(下)第60節 爭奪(上)第47節 證據(中)第39節 嚮導(上)第58節 接觸(下)第25節 壓力(下)第9節 海權第40節 困境第48節 專利(上)第21節 追兵第54節 投機(下)第5節 協作(下)第32節 才能(下)第44節 條約(上)第7節 窮途第58節 接觸(下)第5節 放棄(下)第45節 鍊金(上)第29節 功名第50節 債券(上)第19節 跋扈(上)第24節 宣傳第41節 失控(上)第25節 壓力(下)第60節 算盤(下)第2節 VIP第28節 人心第44節 遊騎(下)第18節 激戰第37節 等待(上)第22節 突破(上)第11節 實驗第19節 一騎第48節 專利(上)第42節 剃髮第54節 官銜第12節 強渡(上)第8節 戰備(上)第37節 立碑第54節 權變(下)第43節 挫折第18節 詔書(上)第30節 變化(上)第55節 俘虜(下)第10節 鎖喉(下)第15節 雙贏第17節 虛招(上)第31節 呆仗(上)第4節 暗示第59節 魔鬼(上)第39節 嚮導(下)第6節 密議(下)第24節 洞悉第8節 升級(下)第59節 黃雀(下)第47節 約戰第16節 鹽業第59節 魔鬼(上)第11節 劫營(下)第47節 贖買(上)第22節 退讓(上)第52節 縱火第18節 對手第9節 買路第47節 贖買(上)第51節 晚宴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54節 霸氣(下)第18節 恐怖(下)第15節 雙贏第26節 生意(上)第43節 風向(上)第40節 困境第25節 投奔(上)第5節 放棄(下)第40節 登陸第47節 約戰第29節 解圍(下)第40節 入寇(下)第29節 功名第56節 宣戰(下)第54節 險境第27節 合作(下)第14節 亂戰(下)第63節 黃雀(上)第47節 贖買(下)第29節 計謀第25節 投奔(上)第56節 待遇(上)第47節 贖買(下)第43節 風向(下)第64節 平息(下)第41節 阻擊第58節 同盟(上)第28節 城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