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回返

成都目前還在明軍手中,守軍屬於舊川軍系統,兵力有限而且戰鬥力也很可疑。

自從吳三桂帶兵進入四川攻克重慶後,把四川一分爲二,川西的明軍軍隊既沒有牽制的能力也沒有反攻的兵力,只能勉強守住地盤,而能堅持到現在主要原因還是李國英手裡沒有太多的機動兵力。

目前的形勢就是明軍在川東有善戰的軍隊,而且數目還相當可觀,但是軍糧告罄;而川西有大量的屯田,倉儲也非常可觀,建昌的糧草堆積如山,但沒有軍隊也無法運送到川東來——就算有運輸力,會不會運過來也是個疑問。四川的明軍部署變成這個樣子,其中摻雜了多年以來各種複雜的因素:永曆朝廷不希望闖營的勢力太大,地方川軍不願意地盤被別人侵佔,闖營上下擔心不抱成一團會被吞併,再加上來自湖北清軍的威脅,所以闖營餘部就都集中在三峽一帶。

前些年蜀王劉文秀曾經有經營四川之心,可是他也不願意闖營入川與他分享地盤,只要闖營幫他守住三峽側翼就行了,這樣顯然對他更有利。劉文秀曾經收編了一些川軍,這固然是削弱了地方武裝而且讓地頭蛇們有些不安,但憑藉劉文秀的實力完全能夠壓制得住,至於各地小軍閥實力下降造成的問題,劉文秀大軍在四川也完全可以解決,而且通過收編,他的軍力也有提高。當時闖營雖然在三峽一帶爲劉文秀守望相助,但對他也暗暗戒備。

突然之間孫可望在雲南意圖篡位,劉文秀回師雲南協助李定國勤王,可是等到趕跑了孫可望後,劉文秀和李定國又起了摩擦——劉文秀公開聲稱李定國攬權,好似另外一個孫可望;而李定國指責劉文秀收編孫可望餘部是收買人心,有做孫可望第二的意圖。

鬥爭的結果就是李定國軟禁了劉文秀,爲了消除連番爭鬥的後遺症,李定國還不得不留在昆明坐鎮,無法到湖廣前線親自指揮作戰——缺乏有威望的人在一線穩定軍心,以及三王內訌之後明軍中不可避免的人心惶惶和思想混亂,導致了清軍在湖南發起進攻後,明軍的前線迅速崩潰;四川這邊也差不多,劉文秀把大軍帶到昆明然後就再沒能回來,川中既空虛又混亂,還有一羣心懷不滿的小軍閥,給了吳三桂輕而易舉奪取重慶的機會。

“川東有兵,三峽地勢險要,是用武之地,只要軍糧有着落,我們可以在這裡長期堅持下去。”劉體純和其他闖營將領都在三峽經營了多年,訓練了不少本地士兵。眼下已經有不少消息傳來,說是西南的戰事不利,雖然劉體純在軍中聲稱這是謠言並盡力闢謠,但他在鄧名眼前就沒有什麼顧忌了:“若是晉王能夠到達成都,然後設法攻下重慶,與我們打通聯繫,我們在川陝大有可爲。”

“如果要晉王率領全軍北上,恐怕也有將軍剛纔說的那些麻煩吧?”據鄧名所知,李定國現在手下也有不少雲南人,還有很多西營官兵都在雲南成家立業,和闖營這邊的情況有點近似。

“從雲南到建昌可沒多遠,最近韃子那邊一直聲稱說已經攻下了昆明,我看可能是真話,昆明多半是真的丟了,此時不跑更待何時?”劉體純和李來亨都曾去見過永曆朝廷,李來亨還曾在貴州駐紮過一段時間:“我聽說過貴州、雲南的情況,出了昆明遍地都是土司,想要招兵買馬、徵兵徵糧都是大麻煩,如果昆明真的丟了,不趕緊走人還等什麼?士兵們也不會再留戀不捨了。至於男女分營、夫妻不得見面這種道理,晉王斷然不會不知道!西營別的都忘了還能忘了老本行嗎?”

“如果吳賊尾隨追來呢?”鄧名覺得如果李定國能來,那吳三桂當然也能來。

劉體純又是一通搖頭:“吳賊哪裡來的糧食?吳賊十八萬兵馬,運糧是肯定不夠吃的,軍糧大部分要靠從當地徵集。”

之前吳三桂在陝西盤踞的時候,屯田積蓄糧草多年,同時清廷也不停地從山西、河南給他轉運糧食,這才能一舉打到重慶。他在重慶又呆了半年,通過長江從江南運來了大量的物資,積蓄了足夠他行軍三個月的糧草,然後才攻入雲南。

“鄧先生可不知道大軍過境那是什麼樣的景象啊,吳賊這次過去,我不敢說吃成赤地千里,但三五年內遵義這條路是別想再過軍隊了,哪怕一萬人也不行。按理說吳賊就是攻下了昆明,爲了震懾當地土司、安撫地方,也需要個一兩年時間才能騰出手來,畢竟西營在雲南經營了十年,吳賊大軍不駐紮個兩年是不敢離開的。不過就算吳賊想立刻返回四川,他肯定要走建昌這條几年來沒走過大軍的路。如果晉王搶先一步走,帶上十萬人,把沿途的糧食都吃光,把倉庫都燒掉,那吳賊還想追着晉王后邊回四川?哼,他的十八萬大軍先在雲南種三、五年田,再琢磨這件事吧。”

今天和劉體純仔細聊過之後,鄧名發現自己對這個時代的運輸能力的認識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沒有鐵路和可靠的公路網的情況下,想要動員十萬大軍遠征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此次清廷動員了舉國的精銳進攻雲南,固然戰果赫赫,但也讓清廷多年來的積蓄消耗一空,就是想把派去雲南的部隊撤回出發地都需要慢慢來,更不用說立刻發動另一場大規模的進攻。

而這個時候,闖營堅守三峽的優勢就表現出來。如果長江在清軍的控制下,川東到川西水路通暢,那清軍的運輸能力就能大大提高;而在長江被明軍截斷的情況下,清廷除非不惜代價地闖關,無論是向重慶還是向雲貴運輸物資,都要翻山涉水地從陸路搬運,消耗極爲驚人;清軍從下游進攻三峽的難度很大,而且明軍多年來也一直有防禦準備。

在劉體純的戰略構思中,最關鍵的一點還是重慶,只要從川西到川東的這段長江完全控制在明軍手中,就可以用川西的糧食養活川東的軍隊,用川東的軍隊保衛川西的屯田。吳三桂、洪承疇如果不知死活地從雲貴追出來是最好,估計他們再次從川南的崇山峻嶺爬出來後都已經餓成鬼了,明軍可以利用水運便利東西馳援,就算不與他們交戰,只要堅壁清野就可以。在劉體純看來,清軍即使摸到長江邊上,也沒法靠捕魚養活十幾、二十萬張嘴;當然劉體純認爲吳三桂多半還是會再次不辭辛苦地給前線運糧,修築倉庫儲備物資,不過這怎麼也要幾年時間,清廷這次的傾力一擊沒能把雲南明軍徹底打垮就好。

“一定要拿下重慶!”

討論結束的時候,劉體純還特意又強調了一遍。

與在大昌時一樣,劉體純也安排演習,向鄧名展示他的練兵所得。

有了在袁宗第那裡的經驗,鄧名臉上不動聲色,心中則暗暗注意,看有沒有哪個人會受到劉體純的特別推薦。等到一個年輕人出場後,鄧名注意到劉體純不斷地扭頭,觀察自己的表情和反應。

“真是個壯士!”鄧名大聲讚歎道。這話倒也不是恭維,這個年輕人表現得確實出色,而且身材高大,看起來營養應該不錯,鄧名估計十有八九是劉體純的親戚。

“正是犬子。”劉體純高興地大聲答道。

“原來是令郎啊,真是英雄了得。”說實話鄧名還是有些意外,首先他沒想到劉體純會讓兒子出來表演,其次劉體純看上去已經五十出頭,鄧名沒想到這個年代人結婚生子這麼晚。

劉體純這個兒子是崇禎十四年在河南得的,商洛十八騎出山後,他是衆人中最早得子的,今年也不過剛滿十八歲。看過演習後,晚飯上劉體純就叫長子來給鄧名敬酒。

鄧名不喜飲酒,碰一碰嘴脣便放下杯子,客氣地對劉體純的兒子說道:“我長了少將軍幾歲,就叫少將軍一聲劉兄弟,如何?”現在鄧名假裝成身份尊貴的宗室是越來越得心應手了,劉體純明明是一方鎮守,鄧名和他兒子稱兄道弟卻好像還是別人佔了多大便宜似的。

少年人有些不知所措地回頭望了他父親一眼,見劉體純面帶喜色地連連點頭,就衝着鄧名老老實實地說道:“鄧兄在上,小弟有禮了。”

劉體純的長子名叫劉晉戈,既然鄧名已經表現出了明顯的拉攏之意,劉體純馬上就吹噓起他兒子的武藝來,然後話鋒一轉,說他見鄧名身邊的衛士不多,不妨把他的兒子帶走。

無論是劉體純還是袁宗第,他們的心思都掩飾得非常不好,今天鄧名早在劉體純進行鋪墊前就能猜到他到底做何打算。不過劉體純居然把長子送來,這讓鄧名有些吃驚也感到一些爲難。袁宗第的一個侄子他就感到不好安排——畢竟和普通士兵不同,如果怠慢了說不定袁宗第會認爲鄧名看不起他,但鄧名現在基本是一個光桿司令,不可能提供士兵給這些鎮守將領的子侄做部下。

這個可是劉體純的長子,若是有個三長兩短鄧名不知道該如何交代——他現在還沒有完全適應自己裝扮的身份。在劉體純和袁宗第看來,子弟若是爲保護天家宗室戰歿也沒話好說,而且從長遠看對家族也未必是壞事。自從劉體純聽說,袁宗第把他的侄子和那個他一手撫養大、關係好得和義子差不多的親衛隊長都送給三太子後,就決心讓自己的兒子也去三太子身邊效力。

鄧名委婉地表示了擔憂,劉體純立刻聲明這不是問題:“鄧先生在萬縣一戰中的風采,我也是仰慕不已的,我兒既然是軍身,那大丈夫馬革裹屍也是本份事!“

堅持不要的話鄧名擔心劉體純會有其他想法,所以只好答應收下。此時他心裡感到一陣憂慮,若是以後巡視的各軍鎮都和袁宗第、劉體純這樣行事,那將來回奉節時,自己豈不是要帶回一隊闖營將領的子弟?這樣下去,自己的衛隊還能充當衛隊用麼?這些子弟和士兵出身的衛兵會不會有矛盾,是不是有必要另外組建一支真正的衛隊?萬縣一戰的衛士就是真正衛隊的成員,而這些子弟則是名譽衛隊成員。

在巴東住了幾天,鄧名很快就要啓程前往他的下一站。劉體純把即將分別的兒子喊到自己的書房,屋內除了他們父子二人,另外只有師爺。

在劉體純看來,鄧名將來的主要工作也就是安撫人心,到各處的駐軍中巡視,有劉體純這樣的武將,自然不會讓鄧名上戰場冒險。雖然他們之前覺得明廷宗室都是不敢戰的怯懦之人,盼望着能有與衆不同的宗親大王出現,可真等鄧名出現了,他們的心態馬上就發生了變化,現在劉體純、袁宗第可不希望鄧名冒險,要是鄧名掛了他們就沒有投資對象了。

“以後鄧先生多半不會再處於萬縣那樣的險地,”劉體純囑咐兒子:“不過若是遇到刺客或是什麼危急的場面,你可千萬不能給我丟臉。”

“是,父親。”劉晉戈認認真真地答道。

“少東家,以後出門在外就不比在老帥身邊了,”師爺語重心長地說道。劉晉戈還是太年輕,劉體純和師爺無論如何都不放心,擔心他與鄧名相處得不好,以後給自己和劉家帶來麻煩:“現在到處都有傳言,說晉王已經棄守昆明,朝廷也不知蹤影。這些傳言到底是不是真的?天子現在到底身在何處,能不能和晉王平安抵達四川?這都是不曉得的事。鄧先生的身份現在雖然還不定,但少東家事之如君卻不會有錯,不可以因爲鄧先生叫了少東家一聲兄弟就不知分寸了。”

“知道了,先生。”劉晉戈有些不耐煩地說道,幾天來師爺一直在向他灌輸類似的內容。

“好好聽先生說!”劉體純一瞪眼,呵斥道。

“父親,這都說了很多遍了啊,”劉晉戈自辯道:“孩兒都牢記在心,天地君親師,孩兒把太子當成君父,就像孝順您老人家一樣地孝順他。”

“少東家此言不當,”師爺急忙糾正道:“君父和父親可是大不相同,在老帥面前少東家無論說錯了什麼話,老帥都不會計較,不會往心裡去的,可是君父不同,少東家在鄧先生面前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千萬不要逆了鄧先生的意思。事君唯忠,有時就是覺得鄧先生做的不對也不要提,按他的意思去做就是了。比如太子這兩個字,若是鄧先生不點頭就不要再提起。”

劉晉戈驚訝地反問道:“覺得鄧先生做得不對也不說嗎?若是鄧先生要帶着大夥兒往死路上走,也不管嗎?”

“你怎麼知道鄧先生會把大夥兒往死路上帶?就你聰明?”劉體純罵道:“還敢頂嘴!”

“孩兒知錯了。”劉晉戈馬上垂頭道歉。

“少東家。”師爺知道劉晉戈心裡依舊不服,就認真地解釋道:“鄧先生以後多半不會再身處險境,就是他想督師也不會同意的,就是督師有這個意思你也要拼命阻止;退一步說,若是鄧先生真又上戰場了,而且你覺得他的命令有不妥之處,也最好不要第一個出頭去提。”

“要是都不提怎麼辦?”劉晉戈果然不服氣。

“都不提就說明鄧先生的想法沒錯,是你錯了!”劉體純拍案叫道。

師爺顯然要耐心得多,道:“若是錯得厲害,那會有沉不住氣的先出來說,少東家附和就可以;若是錯的不厲害別人都不講話,少東家你提了,鄧先生也未必會照辦,即使鄧先生的命令果然有錯,那事後對少東家也未必有好處,鄧先生會覺得你在衆人面前讓他丟臉了,少東家還記得老夫給你講過的袁紹、田豐的故事嗎?如果少東家真覺得鄧先生的命令實在行不通,非要指出來不可,那也不要當着衆人說,私下裡說上一句兩句……”

“而且按你的主意辦就一定對嗎?要是萬縣之戰是你指揮,你能打敗兩倍的韃子嗎?”劉體純對師爺的妥協口氣有些不滿,就打斷了他的話教訓兒子道:“要是鄧先生聽了你的,結果打了敗仗,你就自個拿劍抹脖子吧!告訴你別亂說話就不要說。”說道這裡劉體純嘆了口氣:“前幾天我就是話太多了,不知道鄧先生會不會不痛快。”

……

回到自己的房間裡後,鄧名還在琢磨劉體純的戰略,他覺得劉體純的理由很有說服力,幾天前也已經被劉體純說服了,但是這幾天來他又有些懷疑,因爲他知道歷史上清廷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也就是說歷史這個裁判認定劉體純的戰略是錯誤的;就像劉體純認爲可以穩守三峽,繼續等待機會,可鄧名知道眼下實際上已經到了需要拼死一搏的時候了,這也是他爲什麼對進軍江南念念不忘的原因——如果你已經知道周圍人選擇的條路最終一定會通向失敗和滅亡,你就忍不住會想嘗試另外一條路,或許可以帶來另外一種結果。

就在鄧名彷徨不定的時候,衛士報告有奉節給他送來一封加急信件,打開信件後鄧名掃了一遍就擡頭對衛士說道:“請劉將軍過來一趟。”

劉體純趕到後,鄧名對他說道:“我必須要立刻返回奉節,其他的軍鎮我暫時去不了了,還請劉將軍待我向諸位將軍道歉。”

“奉節出了什麼事?”劉體純問道。

“奉節倒是沒有出事,”雖然是文安之給他的密信,但鄧名並不打算對劉體純完全隱瞞:“但是接到消息:建昌不穩。”

第11節 劫營(下)第26節 生意(上)第48節 提案第50節 誤判(上)第52節 登陸(下)第17節 堅壁第14節 強攻(下)第53節 慘痛(上)第37節 干涉(上)第4節 國民(上)第53節 烈焰第5節 放棄(上)第56節 離去第52節 登陸(下)第42節 剃髮第41節 占卜第52節 私心第38節 牽制(下)第38節 包抄第48節 專利(上)第38節 牽制(下)第31節 胥吏第60節 爭奪(上)第11節 攻勢(下)第49節 風氣(上)第50節 追擊(中)第51節 求戰(上)第60節 算盤(下)第20節 廷議第2節 目標(下)第59節 助剿第31節 戰備第13節 試探(下)第38節 牽制(上)第46節 證券(下)第30節 威壓(下)第55節 報紙(上)第1節 秘旨第21節 根基第1節 誤會(上)第27節 圍攻(上)第41節 爭奪(上)第26節 兄弟(中)第26節 兄弟(上)第44節 遊騎(下)第50節 懷疑第14節 強攻(下)第47節 證據(下)第4節 棟樑第39節 大捷第45節 隊友(下)第54節 授權第5節 放棄(上)第54節 權變(上)第24節 整訓(上)第22節 謊言第49節 昆明第32節 吐哺第26節 兄弟(上)第51節 救援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22節 退讓(下)第3節 援軍第27節 合作(下)第20節 困獸第53節 衝鋒第47節 贖買(下)第28節 借刀第57節 夜戰(下)第59節 黃雀(下)第16節 鹽業第46節 脫逃(下)第3節 說服第16節 衝擊(上)第51節 保衛(上)第37節 回返第10節 負責(上)第67節 守法(下)第41節 阻擊第4節 棟樑第59節 細作第13節 債務第59節 議款(下)第4節 一致(下)第28節 借刀第26節 判斷(下)第32節 意外第42節 升級(上)第19節 感慨(下)第15節 戰象(下)第17節 衝擊(下)第9節 穴攻第22節 突破(下)第34節 詐降第34節 糊塗(下)第19節 跋扈(上)第9節 買路第55節 敵意第42節 艱苦(上)第58節 接觸(下)
第11節 劫營(下)第26節 生意(上)第48節 提案第50節 誤判(上)第52節 登陸(下)第17節 堅壁第14節 強攻(下)第53節 慘痛(上)第37節 干涉(上)第4節 國民(上)第53節 烈焰第5節 放棄(上)第56節 離去第52節 登陸(下)第42節 剃髮第41節 占卜第52節 私心第38節 牽制(下)第38節 包抄第48節 專利(上)第38節 牽制(下)第31節 胥吏第60節 爭奪(上)第11節 攻勢(下)第49節 風氣(上)第50節 追擊(中)第51節 求戰(上)第60節 算盤(下)第20節 廷議第2節 目標(下)第59節 助剿第31節 戰備第13節 試探(下)第38節 牽制(上)第46節 證券(下)第30節 威壓(下)第55節 報紙(上)第1節 秘旨第21節 根基第1節 誤會(上)第27節 圍攻(上)第41節 爭奪(上)第26節 兄弟(中)第26節 兄弟(上)第44節 遊騎(下)第50節 懷疑第14節 強攻(下)第47節 證據(下)第4節 棟樑第39節 大捷第45節 隊友(下)第54節 授權第5節 放棄(上)第54節 權變(上)第24節 整訓(上)第22節 謊言第49節 昆明第32節 吐哺第26節 兄弟(上)第51節 救援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22節 退讓(下)第3節 援軍第27節 合作(下)第20節 困獸第53節 衝鋒第47節 贖買(下)第28節 借刀第57節 夜戰(下)第59節 黃雀(下)第16節 鹽業第46節 脫逃(下)第3節 說服第16節 衝擊(上)第51節 保衛(上)第37節 回返第10節 負責(上)第67節 守法(下)第41節 阻擊第4節 棟樑第59節 細作第13節 債務第59節 議款(下)第4節 一致(下)第28節 借刀第26節 判斷(下)第32節 意外第42節 升級(上)第19節 感慨(下)第15節 戰象(下)第17節 衝擊(下)第9節 穴攻第22節 突破(下)第34節 詐降第34節 糊塗(下)第19節 跋扈(上)第9節 買路第55節 敵意第42節 艱苦(上)第58節 接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