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

二月二十四、二十五。

西苑的公祭更加忙碌、更加緊張。安陽、內黃、蕩陰、魏縣、斥丘(今河北成安)、邯鄲等地戰歿者將士陸陸續續家眷扶老攜幼趕到鄴城,拜祭亡人。西苑容納的人員以驚人的速度激增,兩三天時間就達到四五萬人。

鄴城官署區名存實亡,在太常卿的連番調動下,各公府官署吏員幫辦紛紛涌到西苑,投身到轟轟烈烈的公祭之中。新義軍騎兵成了火頭兵,熬粥煮菜,收拾營地,招待安置鄉民。石青登上第一線,在各靈棚向鄉民喊話慰問,帶頭拜祭亡人,在治粟內史、領兵省、少府等倉房間來回奔波,偶爾親自爲鄉民發放撫卹,爭取諡號。

眼前的一切讓郎闓越來越茫然。石青提出舉行公祭以聚攏人心之時,當時太武殿內的每一個人包括他郎闓在內都隨聲附和,沒有意思到任何危險,如今再看,這哪是朝廷舉行的公祭!在公祭的旗號下,西苑已成了另一個朝廷,一個依太常卿石青號令運轉的新朝廷。

自從上次朝議開始正視石青以來,郎闓發現自己越來越看不懂對方。自已以爲非常難辦的借貸,落到石青手中,竟是出乎意料的容易,容易的像是在玩。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青兗來人根本沒將精力放在這方面,只分出一個人手就把此事辦成了。

石青調集來的青兗人手不多,除了護衛隨從,也就四個人。一個是掛着大魏青州刺史職務的劉徵,一個是掛着大魏司州刺史職務的魏統,一個是麻秋之女麻姑,一個是五斗米互助社主事諸葛尚。這四人聯同先一天到達的幽州刺史劉準、渤海太守逢約,在鄴城掀起了一股竄連風潮。

劉徵、劉準在世家高門之間頻繁走動,魏統、逢約則與軍中中高層人士密切來往,麻姑打着麻秋的名義,四處拜訪鄴城耆老名宿,只有諸葛尚,老老實實跟在石青左右,遇到朝廷官員或者鄴城士賈,張口就是借貸,閉口則是化緣。不知是石青的顏面足夠大,還是因爲五位使者暗中下的功夫,每每得到的收穫總是讓諸葛尚喜笑顏開。

瞧着一車車糧食布帛、一簍簍銅錢、一箱箱金塊運進鄴城倉,瞧着受到撫卹的戰歿者家眷感激涕零,瞧着朝廷欠缺的數字一點點被補足,郎闓殊無半點高興。這些現象明明是好事,他卻提不起半點興致。他似乎看到這些景象延續下去的後果——大魏朝廷的傾倒,一個新的朝代誕生。

郎闓不甘,但他毫無任何辦法。董皇后平常一女流,太子和他的兄弟尚且年幼,大將軍董閏平庸。。。。。。放眼鄴城,竟無一位能擔當起大魏江山社稷重責的大英雄大豪傑。

想到這裡,郎闓尤其不甘。

兩年前,鄴城內有張舉、趙庶。。。北方豪門,石遵、石鑑、石苞、石琨。。。羯胡宗親;外有蒲洪、姚弋仲。。。梟驁之輩,王朗、段勤、劉國。。。石趙餘孽;此外還有同悍民軍、冉閔並駕齊驅的乞活軍及其總帥李農;那是何等艱險複雜的局面!冉閔殫思竭慮,忍辱負重,步步艱難,步步殺機,好不容易闖出一條路,成就今日之局面,誰知轉眼間就要被他人摘除。

作爲長伴冉閔左右,這段艱險旅途的見證人和參與人,郎闓不能不感到痛心惋惜。激憤之下,他似乎忘了,鄴城眼下這種局面,也有石青的一份功勞,至少他率領新義軍蕩平了蒲洪、姚弋仲和段勤。

倉房猛然一暗旋即一明,倉門外閃過蔣幹篤定的身影。郎闓從沉思中驚醒過來,快步攆出去。蔣幹遇事穩重,性子沉靜,論起才智高出董閏不是一籌兩籌,甚至不在王泰之下,只因運氣不佳,一直沒能取得耀目的武功,以至於聲名不彰。最主要的是,這人是冉閔親信之士,危難時刻,應該值得信賴。

郎闓追出倉外,正欲揚聲招呼,卻見蔣幹一邊吆喝一邊疾步向不遠處的石青趕過去,他立即閉上嘴,冷眼看過去。

“石帥。你可是答應過的,要讓新義軍騎兵和馬鐙新軍聯合操演,爲何遲遲不能應諾?”蔣幹雖然怨艾,口氣卻很是親熱。

石青正在安慰一羣戰歿將士家眷,聞聽蔣幹呼喊,向一衆家眷告了聲得罪,便抽身而出,迎上蔣幹:“左將軍勿怪。你看西苑忙成這般模樣,石某哪還顧得聯合操演?左將軍若願成全,請抽調五千戍衛士卒過來幫忙,新義軍就可騰出五千騎與馬鐙新軍聯合操演。”

蔣幹乾脆地應了下來:“好!一言爲定。蔣某明日抽調五千部衆前來幫忙,後日你我兩軍便舉行聯合操演如何?”

石青喜笑顏開,道:“好說好說,一切都依得左將軍,只馬鐙騎兵不可藏私,到時兩軍全力一赴,較量個高低。操演之後,兩軍最好能把將士們集中到一處,好生說道說道彼此優劣,以便取長補短。”

蔣幹揚聲大笑,讚道:“哈哈哈——就是這個意思。石帥佈置,這個馬鐙騎兵戰法可難摸索,蔣某爲此傷透了腦筋呢。。。。。。”

聽到這裡,郎闓心底一灰,沒心思再找蔣幹說話,轉身離開。此時他連待在西苑的心情都無,徑直出了西苑。

來到東西直道,仰頭望了望天色,日頭掛在西城的垛口處,已是申末時分,估摸着劉羣還未離開皇宮,郎闓隨即向東邊的皇城行去。

來到琨華殿一側的尚書檯一看,劉羣果然還在。他正伏案抄寫,看起來很忙碌。

“郎大人稍等。劉某要將今日的奏本列出條目呈給皇后和大將軍過目,馬上就好。。。”劉羣交代一句,旋即低頭繼續忙碌。

稍傾,劉羣再次擡起頭來,探究地打量着郎闓的神色,問道:“郎大人這是怎麼啦?臉色這般難看?莫非出了什麼事?”

郎闓陰沉地掃向案几,嘿嘿冷笑道:“劉大人,眼看鄴城就要變天了,你還忙這些勞什子作何?走走走,且去郎某家中暢飲幾杯,忘了這些瑣事。”

郎闓說罷,繞過案几,不由分說地扯起劉羣,不過對方願不願意,拉着就往宮外而去。

劉羣拗不過,他也沒把公事當真,與之相比,郎闓話中透出的信息更重要,於是半推半地被拖到郎府。郎闓是中山郡望,世家大族,石勒得國後,隨之遷居鄴城凡二三十年,人丁越來越多,府邸越來越廣,與劉羣這等衰落的名門不可同日而語。

隨郎闓來到一個僻靜的雅齋坐下,待僕人送上酒菜退出後,劉羣試探道:“郎大人似乎有所感觸?不知。。。。。。”

“劉大人。你是真不明白還是假裝糊塗。。。。。。”郎闓仰頭倒下一杯酒,口中發出絲地一聲響,隨即幽幽地盯視着劉羣,低聲咆哮:“大魏要完了!吾錯看人了,沒想到石青石雲重狼子野心,竟欲謀奪大魏社稷!”

當——

郎闓將酒盅往案几上重重一墩,抓起酒壺咕咚咕咚地灌了起來。劉羣心一顫,目光閃爍地盯着郎闓,過了許久,這纔開口問道:“郎大人。何以見得?”

“何以見得!?”

郎闓撲了口酒氣,兇狠地盯着劉羣,咬牙切齒道:“劉大人待在皇宮感覺不到,你去西苑轉一轉,那兒都成另一個朝廷了!太常卿門前比太武殿、比大將軍府熱鬧得多!”

“哪有如何?舉行公祭是當今朝廷首要之事,熱鬧些也屬正常。再過幾日,公祭結束,一切都過去了。”劉羣若無其事,說得風輕雲淡。

郎闓被他這副模樣激得更加惱怒,瞪着血紅的眼珠子叫道:“再過幾日!再過幾日一切都不一樣了!這場公祭不是朝廷首要之事,該是他石雲重收攏人心的首要之事。。。。。。”

瞧着郎闓如瘋似癲的模樣,劉羣低嘆一聲,神色認真起來,緩緩說道:“郎大人。劉某聽說有這樣一件事。。。。。。”

“何事?”

“皇上留有遺詔,命戍衛將軍孫威傳令鄴城,立石青爲主!”

“什麼——”

咣噹一響,郎闓手中的酒壺跌落案几,摔得粉碎,四散的酒水濺了他一身一臉,他卻毫無所覺,直直逼視着對面的劉羣質問:“這消息是從哪來的?”

劉羣答道:“是個北征士卒說的,他和劉某家中下人沾點親,逃回鄴城後先去了劉某府上。”

“不可能?一個普通士卒怎會知道這些?”郎闓用力搖了搖頭。

劉羣解釋道:“據這人說,當時皇上已然被執,只能大聲喊着向滏陽河對面的孫威傳達遺詔,聽見遺詔的有好幾萬人呢。”

“啊”郎闓如聽天書,驚驚愣愣的不知如何是好。過了許久他纔想到一個問題,開口問道:“那個士卒呢?”

“被劉某殺了。”劉羣淡淡地回答。

“啊?你怎麼能這般草率!”郎闓霍然而起,急道:“這是何等大事!你——”

“郎大人,我等俱是隨波逐流之人,鄴城局勢如何發展自有人推動謀劃,卻非你我能夠左右。既然如此,劉某何必留着這個變數招惹禍害呢?”劉羣對郎闓的指責很不以爲然,俄頃,他一字一頓地說道:“郎大人應該留意的是——石雲重和孫威爲何隱瞞此事?”

“這是爲何?”郎闓悵然若失,無力地坐下。劉羣說得不錯,他們不能左右局勢,他們是追隨者,只能在別人的庇護下綻放光彩,離開了領導者,與普通民衆並沒有多大區別。

“劉某不知。”劉羣搖了搖頭,無所謂地道:“別人怎麼想,怎麼幹,那是他們的事。劉某不願理會,只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無論以後怎麼變,誰還會把劉某怎樣不成?”

“可。。。劉大人心裡難道就沒一點朝廷?就一點不爲朝廷擔憂?”郎闓不敢相信地望着劉羣,他怎麼也沒想到劉羣會如此灑脫。

“劉某若說心中沒有朝廷郎大人也不會相信。”劉羣苦笑了一下,道:“只是,就算劉某意欲效忠朝廷又能怎麼辦?是聽從皇帝遺詔擁立石青石雲重還是聽從輔政的董大將軍吩咐?劉某着實不知該如何選擇,是以,只好任別人折騰去。”

郎闓一滯,隨即意識到他也將面臨這種艱難的抉擇。

“不行!郎某不願糊塗下去,這就去找石雲重問個明白——”過了許久,郎闓終於拿定主意,他站起來重重一頓足,丟下劉羣不管,急匆匆地去找石青。他不知道,劉羣衝着他的背影露出幾分莫名的笑意。

,,,,

第1章 序一百章 四面楚歌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七十三章 風滿樓下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四十三章 契機八十一章 博浪六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五十二章 先勝一局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第9章 燕使皇甫真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五十四章 燒七十三章 風滿樓下四十二章 中毒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第2章 青兗的政治四十三章 契機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第4章 桓衝北上三十七章 依靠第10章 第一次任務五十一章 襄國之戰一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十八章 灄頭人士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十九章 真正的大師第6章 姚氏兄弟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八十三章 博浪八四十三章 血修羅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二十三章 繼趙李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第6章 佞臣的用途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第1章 序八十八章 順風順水第6章 姚氏兄弟二十三章 狩獵下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5章 會合三十四章 殺胡令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九十章 陣前勵士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二十五章 奏對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十一章 禍福由天第3章 小耗子歷險記(下)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第9章 燕使皇甫真第10章 至方君子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二十五章 奏對四十四章 悲傷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十二章 聚會三十三章 大英雄前來犒軍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第6章 佞臣的用途三十章 王猛王景略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六十九章 私器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六十四章 夜襲上七十七章 博浪二三十三章 值得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三十四章 分化第9章 勝未必可喜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
第1章 序一百章 四面楚歌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七十三章 風滿樓下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四十三章 契機八十一章 博浪六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五十二章 先勝一局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第9章 燕使皇甫真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五十四章 燒七十三章 風滿樓下四十二章 中毒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第2章 青兗的政治四十三章 契機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第4章 桓衝北上三十七章 依靠第10章 第一次任務五十一章 襄國之戰一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十八章 灄頭人士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十九章 真正的大師第6章 姚氏兄弟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八十三章 博浪八四十三章 血修羅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二十三章 繼趙李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第6章 佞臣的用途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第1章 序八十八章 順風順水第6章 姚氏兄弟二十三章 狩獵下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5章 會合三十四章 殺胡令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九十章 陣前勵士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二十五章 奏對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十一章 禍福由天第3章 小耗子歷險記(下)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第9章 燕使皇甫真第10章 至方君子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二十五章 奏對四十四章 悲傷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十二章 聚會三十三章 大英雄前來犒軍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第6章 佞臣的用途三十章 王猛王景略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六十九章 私器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六十四章 夜襲上七十七章 博浪二三十三章 值得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三十四章 分化第9章 勝未必可喜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