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至方君子

建康即今日之南京市,最初稱作秣陵。長江從秣陵城側畔而過,在城西南至東北方向環繞出一道弧形的天然屏障。建安十三年,諸葛亮出使江東,對孫權說:“秣陵地形;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孫吳建國,遂以秣陵爲都,改爲建鄴。建鄴城周長二十餘里。東傍鐘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臨後湖(玄武湖),四面皆是天然屏障。

公元316年,大晉建興四年,匈奴劉漢大軍圍困長安數月,城內糧盡,晉愍(通‘憫’)帝司馬鄴乘坐羊車,口噙玉壁,開城請降,當年年底,劉漢皇帝劉聰處死司馬鄴,中原晉室徹底斷絕。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馬睿在建鄴重塑晉室,爲避司馬鄴忌諱,改建鄴城爲建康。史稱東晉。

北地世族不服匈奴劉漢統治,在司馬睿重塑晉室之後紛紛帶領家眷僕婦私兵護衛渡江南遷,聚集到建康城一帶。建康人丁數目因此很快超過一百萬,成爲天下人口第一繁密之地。

急劇膨脹的人口不是東吳孫權築得小城能夠容納的。司馬睿朝廷重新規劃,依照洛陽皇城的格局將東吳都城改建爲由宮城和官員辦公的官署區組成的皇城,然後以皇城爲中心,東西南北各四十里爲限大規模擴充建康城區。

擴充之後,皇城北面的白石壘(白下)、宣武城、南琅邪郡城,西面石頭城,西南冶城、西州城,東南東府城,南面丹陽郡城等八個小城或者堡壘盡皆納入新城區。散落在皇城四周的八座小城堡和長江、秦淮、玄武湖、鐘山聯在一起,仿如中心皇城頸項上戴了一串嚴密無縫的珠鏈,構成了一道完美的防護屏障。司馬睿朝廷遂在八個小城堡派駐重兵,這便是所謂的東晉皇家禁軍——臺軍。

擴充後的建康城區太大,築就城牆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的工程,司馬睿朝廷最終放棄築城念想,在城區四周豎起了一道簡易籬笆充當外郭,這道籬笆外郭共有五十六道籬門通往城外。

大晉永和年間,經過司馬氏和南下世族數十年經營,建康城已經變得異常的繁華,人丁數目差不多達到一百五十萬之巨,城內百貨俱全的大市和單一貨物的小市幾有近百座。秦淮河這時候不是煙花之地,而是建康最主要的經濟大動脈,大大小小的碼頭十餘處,每天有上萬條船舶在其上穿行,或者出長江口,西往荊州、巴蜀,東去揚州、京口;或者溯流而上,走破岡瀆運河,進入江南四通八達的太湖水網。

秦淮河作爲建康最重要的水運樞紐,主要依靠舟楫溝通東西南北,只是在建康皇城的南門外,也就是朱雀門外出現了例外,爲了交通方便,大晉朝廷在朱雀門外的秦淮河內河上搭建了一座浮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朱雀橋。朱雀橋建成後,秦淮河東西航運因此中斷。爲了溝通東西商貨流通,大晉朝廷在朱雀橋兩端建了可同時停泊上百艘船隻的大碼頭,這就是朱雀航。東西往來的船隻抵達朱雀航後,可以將人員貨物運上碼頭,然後轉到朱雀橋另一邊換船而行。

朱雀航碼頭建成後,朱雀橋一帶儼然成了建康城最爲熱鬧的地方,從東邊太湖和西邊長江涌來的上船晝夜不息地在此停泊、卸貨、裝載、啓航。大晉朝廷就便在朱雀橋西邊不遠設立了一個行市,這個行市因秦淮河西邊的水關——西口關而名,被稱作西口市。西口市開市不久就成了建康第一大行市。

西口市崛起如此之快,原因不僅是因爲毗鄰朱雀航,還因爲建康城最有名的戚里(古時,貴族居住區叫做戚里,平民居住區稱作坊裡)烏衣巷就在朱雀航的東邊,與西口市隔着碼頭相望。

烏衣巷原是東吳戍衛軍在秦淮河駐紮的營地,戍衛軍身着黑衣,此地因此被稱作烏衣營。三國歸晉,烏衣營撤銷,司馬睿重塑晉室,北地世族渡江南遷,充滿騷人浪漫情懷的世家子弟看中了秦淮河兩岸的風光,便在烏衣營原址建築房屋,依河而聚。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最開始只是琅琊王氏幾家在此定居,後來隨着南遷世家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北地世家在烏衣營定居,最終形成一片白堊粉牆,碧瓦飛檐的巷陌街區,烏衣營因此改名稱爲烏衣巷。

永和七年六月二十七。一大早,太陽剛剛在地平線上露了個頭,烏衣巷便熱鬧起來。咣噹咣噹一扇扇中門大開的聲音中,南腔北調的御者吆喝聲響起,牛車、馬車、羊車各種五花八門、各具特色的車輛駛上巷道,與此同時,咿呀的搖櫓聲也在各家水門響起來。

“敬和、敬文。你倆去朱雀橋迎一迎吧。殷淵源不費一兵一卒招撫鄴城、幷州,此番功績着實不小。琅琊王氏若不出面只怕不妥。”

烏衣巷最顯赫的門第內,琅琊王氏當家人、王導次子王恬,正在吩咐三弟王洽和六弟王薈。揚州刺史殷浩的座船還未抵達建康,鄴城、幷州招撫已定的消息先就傳了回來。不說殷浩的身份,單單這個消息就足以讓烏衣巷傾巢而出前去朱雀橋迎接了。

“是。”王薈沉靜地應了。這人時年不過二十出頭,看起來卻很有些老成鎮靜的模樣。

“二兄,六弟去一趟就行,我就不用去了。”

王洽笑着婉拒兄長的安排,然後說出了理由。“殷浩這人做事很浮,難以讓人放心。六弟剛入仕,去一下無妨,小弟若是去了,日後有個萬一,豈不折了琅琊王氏的聲名。”

王氏當家人王恬從中軍將軍職位上隱退下來,王氏子弟在朝職位最高的就是王洽,此時就任吳郡內史一職,位高權重,可謂琅琊王氏明面上的代表人物,是以特別注意行至。王薈不一樣,他剛被朝廷徵辟爲吏部郎侍中,而且這人行事低調,幾乎沒什麼大的聲名,乃是虛應故事的最佳人選。

“三弟是說,殷浩未必能招撫鄴城、幷州?”王恬乃是江東第一棋手,尚武善弈,腹底勾當卻是一竅不通,琅琊王氏有什麼事,大多是王洽拿主意。

王洽想了想,模棱兩可道:“不好說。”

“那就六弟去吧。”王恬做出決定。既然結果難測,王氏就沒必要去湊這個熱鬧。王氏不需要開創,需要的是守成,而守成只需要穩妥就行。

“是。小弟這就去。”王薈作了一揖,告別兩位兄長。

王薈平素生活很簡樸,和一般世家子弟大不一樣。從二兄那兒出來,他也沒要車,也沒招呼僕從,施施然出了府,沿着巷子緩步向西而行。

巷子裡車來人往,十分熱鬧,王薈不喜歡和人招呼,便低着頭靠邊而行。正行之間,突然有人在他肩上拍了一掌,一個戲謔的聲音緊跟着傳入耳中。“敬文。滿街盡是赳赳之士,唯獨賢弟躲躲閃閃,此爲何故?莫非賢弟做了什麼羞事?快從實招來,爲兄替你出主意。”

王薈先是唬了一跳,聽到聲音後便穩定心神,擡頭衝說話之人道:“安石大哥取笑了。”

說話之人約莫三十出頭,面色紅潤,長眉斜飛,鼻樑挺直,寬袍大袖配上三綹短髯,飄飄乎極有出塵之氣,只是他那雙鋥亮的眼睛不時閃過戲耍般的笑意,將飄逸之姿破壞殆盡,讓他顯露出七分凡塵模樣。

此人姓謝,名安,字安石。乃是大晉原太常卿謝衰第三子,是北上施以王化的謝石的兄長。謝安是王羲之的好友。因爲王羲之的關係,謝安與琅琊王氏走到及近,而且特別喜歡作弄王薈這個老實沉靜的好孩子。

王薈一副任其作弄的模樣讓謝安失去了繼續的興致,一邊向前緩步而行,一邊問道:“敬文是去朱雀橋吧,難道敬豫(王恬字)兄、敬和兄不去?”

王薈嗯了一聲,隨後問道:“安石大哥。小弟有一事不明,當年桓徵西攻取巴蜀,朝廷上下一片恐慌,今日殷淵源撫平中原,功績遠在桓徵西之上,朝廷爲何不在意呢?”

“敬文若是悟不透這點,日後就安心做你的吏部郎侍中,不要在朝政上摻和過深。”

謝安坦然地告誡了一句,然後解釋道:“殷浩是什麼,他是名士,僅僅是個名士,他的一切是朝廷、是士林、是烏衣巷給的,沒有建康的支持,他什麼都不是。桓徵西不一樣,荊州軍被他調理的如同私兵,巴蜀一戰,朝廷確實收回了益州,可荊州軍的實力因此也膨脹的更厲害了。所以。。。。。。呵呵。敬文明白沒?”

“小弟懂了。”王薈點點頭,眉頭反而蹙得更深了。“那。。。安石大哥,你說桓徵西到底有沒有忤逆之心呢?”

“不好說。”謝安搖搖頭,沒再言語。

想到三兄適才說得那句“不好說”,王薈若有所悟,也不再追問。

兩人並肩緩行,不多時出了烏衣巷,來到朱雀橋東側的碼頭。此時正是碼頭繁忙之時,數十隻船舶停靠在岸,無數民工匆忙來回,將生絲、布帛、穀物、器皿各種貨物或卸下碼頭,或裝上船舶。秦淮河面上更是忙碌,撐漿的小舟,敞篷的貨船,漆紅描畫的坐船品種繁雜的舟楫來往穿梭,不知道有多少。

突然間河面上傳來一聲驚叫,一艘甲板離水丈餘高得華麗坐船乘風破浪飛速駛來,前面一艘敞篷貨船因爲貨物太多,行動緩慢,轉眼間被高大坐船攆上,驚呼聲中,敞篷貨船不及閃避,船尾被追上來的坐船狠狠撞了一下。

木屑橫飛中,敞篷貨船受撞擊的力量所激忽然加速,快疾掠過水麪,攔腰撞上一艘橫江而行的貨船。橫江而行的貨船受此一撞,頓時從中間裂爲兩半。

事情發生的極其突然,當人們注意到的時候,被攔腰撞斷的貨船殘軀連同貨物已經一起向河底沉去,船上的水手、貨主跟着跌落水中,十來個人哎呀連天地在河面上載沉載浮。

敞篷貨船上的人見狀,連忙伸出竹篙船槳援助落水水手,兩條路過的小舟也趕上來幫着撈人。南方人善水,過了一刻,十來人盡皆從水中出來,有的是被人撈了上來,還有兩個是自己爬上了敞篷貨船。這兩人剛一爬上敞篷貨船,立馬拎起貨船上的人衣襟大叫大吼,看樣子似乎在找對方索賠。

“是諸國丈家的船呢。”看着最初的肇事者——那艘高大的坐船若無其事地離開,王薈嘀咕了一聲。

謝安低聲一笑,道:“這下可好,無論如何都理不清白了,兩家貨船船主不敢找褚家麻煩,只能想辦法自己解決,某倒是很好奇,他們該怎生解決才爲妥當?”

“是啊。他們該怎生解決?”王薈側頭思索起來。按理說,敞篷貨船把另一艘貨船撞沉,就應該賠償,可是這艘船的船主很無辜,真正的肇事者是褚家,是褚家的船驅使敞篷貨船去撞的,應該追究褚家的責任纔是。但是這些商戶又怎敢去找褚家的麻煩?

兩人正自好奇,敞篷貨船已經被逼迫着靠上碼頭。幾個渾身溼漉漉的落水者揪着一個船主模樣的中年男子登上岸。

“諸位老鄉,不能怪我啊,我的船舵被撞壞了不也沒人賠嗎?”

中年男子大喊冤枉。另外一方怎肯幹休,執意揪着中年漢子要去見官。雙方還沒爭吵兩句,碼頭上就圍起了一圈看熱鬧的人。聽說要去見官,瞧熱鬧的人羣裡傳出一聲喊:“見什麼官呢,說你們幾位呢,若想公平解決,去找至方君子裁斷吧,鐵定讓你們心服口服。。。。。”

喊聲未落,四周頓時響起了一片應和聲。“是啊,是啊——這事非得至方君子才能裁斷得清。”

“至方君子?”謝安疑惑地嘀咕一聲,向王薈問道:“此是何人?爲兄一直會稽閒居,竟不知道建康何時出了個至方君子?”

糾紛的兩夥人似乎知道至方君子的名號,得到旁人提醒,叫了聲好,便糾纏着上了碼頭向西而去。

王薈下巴向兩夥人去的方向點了點,向謝安回道:“小弟聽人說過至方君子,不過沒怎麼留意。聽說姓趙,祖籍關中還是哪的北地一個儒生,前年逃過淮河來的建康,好像寓居在朱雀橋南。這人不怎麼和人打交道,名聲只碼頭和西口市的船戶商戶知道。”

“儒生?”謝安似乎來了興趣,興致勃勃道:“敬文,走——瞧瞧去。”

“可。。。。。。殷刺史。。。。。。”

王薈話未說完,謝安一把扯了他就走,輕笑道:“殷淵源若是到了,碼頭上聲響一定很大,到時我等再來也是一樣,誤不了什麼。”

七十三章 風滿樓下第5章 殺威棒?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四十章 端倪初現四十四章 我們的家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八十四章 博浪九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第5章 韓氏入宮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六十三章 建制第3章 悍民軍來了第6章 佞臣的用途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七十八章 博浪三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四十七章 夜戰二十二章 嗬哈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十三章 論兵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第2章 博彩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二十七章 開闢新戰場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十九章 穩住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第10章 第一次任務五十九章 襄國之戰九三十八章 另外一場對話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七十九章 博浪四第3章 悍民軍來了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第2章 青兗的政治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四十三章 契機二十五章 詐城九十三章 挑釁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三十八章 另外一場對話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五十一章 失望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第5章 韓氏入宮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四十四章 悲傷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十四章 好苗子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十三章 論兵七十二風滿樓中二十一章 變幻莫測的戰局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國之夜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四十五翻臉不認人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四十九孫威來了九十三章 挑釁八十二章 博浪七十四章 活捉美少女十四章 齊人之福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七十一風滿樓上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二十五章 不是我軍無能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十四章 齊人之福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三十七章 魏關前的疑惑五十九章 媾合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
七十三章 風滿樓下第5章 殺威棒?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四十章 端倪初現四十四章 我們的家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八十四章 博浪九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第5章 韓氏入宮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六十三章 建制第3章 悍民軍來了第6章 佞臣的用途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七十八章 博浪三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四十七章 夜戰二十二章 嗬哈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十三章 論兵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第2章 博彩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二十七章 開闢新戰場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十九章 穩住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第10章 第一次任務五十九章 襄國之戰九三十八章 另外一場對話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七十九章 博浪四第3章 悍民軍來了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第2章 青兗的政治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四十三章 契機二十五章 詐城九十三章 挑釁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三十八章 另外一場對話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五十一章 失望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第5章 韓氏入宮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四十四章 悲傷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十四章 好苗子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十三章 論兵七十二風滿樓中二十一章 變幻莫測的戰局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國之夜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四十五翻臉不認人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四十九孫威來了九十三章 挑釁八十二章 博浪七十四章 活捉美少女十四章 齊人之福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七十一風滿樓上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二十五章 不是我軍無能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十四章 齊人之福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三十七章 魏關前的疑惑五十九章 媾合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八十五章 結束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