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佞臣的用途

五月二十一清晨,石青在鄴城東門送別郗超以及南下和談專使劉羣。

“劉大人,此行南下最重要的一點是快,儘早與大晉朝廷締結和議,依靠建康朝廷制衡荊州桓溫。。。。。。。”

建安驛外,石青、劉羣離開和議使團隊伍,在一行青青柳樹下漫步而行,隨意敘話。石青剛從宮中出來,他和麻秋就降晉稱王、諸葛攸豫州之敗以及未來的形勢做了大半夜的暢談,基本上達成了共識。

“石某和麻督議定,欲請大晉朝廷賜封麻督‘民王’之號。嗯,不錯,這個賜號確是淺顯直白了些,但事不在其表而再其裡,石某以爲這個賜號不錯。”

石青瞥了一眼驚愕的劉羣,娓娓而談。劉羣點點頭,示意記住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傳國玉璽敬獻一事。這件事其實是樁買賣,可以另外商談,石某所求者,不過是越多越好的布帛、糧食而已,其他並不在意,劉大人需要在這方面留心。石某對和議條款要求不多,唯有一點就是,無論如何三五年內大晉軍隊、政令不能在中原暢通無阻,中原需要時間,石某需要時間,劉大人切切留意!”

“劉羣明白。”劉羣躬身長揖,隨即招呼和議隊伍辭別石青,翩然南下。

一夜沒睡,石青沒有一點疲憊之感,荊州軍的出現彷彿點燃了與慕容氏罷戰後漸趨熄滅的鬥志,讓他處於極大的亢奮之中。“三娃子!即刻傳楊羣、趙韶、趙誨去西苑見我,然後傳令親衛騎,收拾行裝,備妥七日糧草,隨石某去豫州走一遭。”

荊州軍在豫州出現,讓石青不敢有絲毫大意;另外,關中密使向石青轉訴了王猛徵募胡人出關的用意,石青對此很是贊同,所以,他想往豫州走一趟,解決大晉荊州軍的威脅並把關中河西的胡人士卒安置下來。

誰知道石青剛回西苑坐定,豫州新的通傳報到了鄴城。

這份通傳是諸葛攸從堵陽報來的。諸葛攸在通傳裡先是請罪,言道自己輕敵冒進,因大意導致大敗,罪不容誅,然後道出了敵軍的動向,說宛城之戰過後,上官恩等敵軍沒在原地駐守,而是匆忙南下,據守新野、樊城、鄧縣三城。諸葛攸道,也許對手聽聞王朗後軍正全面攻略豫州,自知實力相差太遠,所以不敢輕鋝其鋒。通傳末尾,諸葛攸道出了自己的判斷:環顧宛城,能予樂弘、上官恩臂助者,必是荊州桓溫。然,對手不能以力凌之,只能曲意謀劃,設伏偷襲,且大勝而不敢留守,實因事發倉促,力有未逮,先前無備耳。

看罷通傳,石青打消了去豫州的主意。荊州軍北上是臨時起意救援樂弘、上官恩之舉,短時間內可能不會給豫州帶來威脅。這樣的話,從建康朝廷入手製衡桓溫也許更有效。

拿定主意,石青吩咐親衛:“請楊羣大人進來說話。”

楊羣在青兗任太守期間,勤懇謹慎,轄治有方,石青很是滿意,這次青兗人士大規模進入鄴城,他讓楊羣也跟着來,目的自然是爲了提拔。

半年的太守生涯過去了,楊羣一改昔日落魄模樣,神色間恢復了許多自信。進了營房,他從容對石青施禮道:“徵北大將軍,楊羣來了。”

“楊大人請坐。”

石青請楊羣就座,他自己卻在營房內來回踱步,隨意地問道:“不知楊大人對青兗施行的胡人擡籍一事怎麼看?”

“楊羣竊以爲胡人擡籍實乃長治久安之良謀。”

楊羣先給出一個肯定的結論,然後斟酌着解說道:“自漢以來,胡人開始內遷中原,歷經漢、魏、晉數代,內遷數目已達數百萬之衆。內遷胡人是爲了充實邊塞,避免胡人在塞外騷亂擾邊,原本是個好計。然則,中原朝廷歷朝歷代看重胡人之勇武剽悍,喜用其爲卒爲伍,卻忽視了胡人乃野蠻之人,不受忠義靡勒,沒對其予以王化。國力強盛之時,中原朝廷自然不在意這些胡人,然則一旦國力衰弱,變亂迭起之際,未曾馴服的胡人便容易成爲大患。八王之亂後,中原之所以淪落如斯,根本因由便是如此。”

“好。不錯,楊大人見地透徹。”石青揚聲大讚。

楊羣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大將軍借擡籍之名,對胡人施以王化,以禮儀羈絆之,去其粗俗野蠻。一旦時日長久,胡人便只能爲我中原漢家之鷹犬,再不可能成反目之虎狼。擡籍之根本,就在於此。”

“楊大人之言深得我心。這件事交給楊大人,石某很是放心。”

石青來到楊羣席塌前站定,俯首注目楊羣道:“石某有意將關中一部分胡人遷至豫州施予王化,並在其中推行擡籍之策。這件事說來容易,若想安穩妥當,不出紕漏,卻大爲不易,不知楊大人可否幫石某分憂?”

楊羣起身一揖道:“楊羣駑鈍,大將軍但有所命,唯盡心竭力耳。”

“能盡心竭力足矣。”

石青點點頭,緩緩交代道:“王朗來報,關中軍進入豫州以來暢通無阻,許昌、譙郡、汝南等地聞風而降,眼下豫州全境已歸入鄴城下轄。石某有意以王朗爲豫州將軍,駐守宛城,防禦大晉荊州軍。王朗將軍麾下有徐磋、白犢等部胡人近兩萬,諸葛攸麾下還有毛受部千餘胡人。石某意欲以防禦荊州軍之名,命令關中各部胡人分別駐守許昌、懸瓠城、淮北、宛城等地。待秋後農閒時,令豫州各部胡人家眷部落從河西南遷豫州定居,棄遊牧漁獵之習,學耕種植桑之道,治漢家禮儀經學,推行青兗擡籍之策。這便是汝——豫州新任刺史楊大人之職責。”

楊羣愕然一愣,隨即有些惶恐。在青兗推行擡籍之策比較容易,因爲青兗胡人早被石青肢解的支離破碎,沒有半點反抗之力。可在豫州就有些難了,關中胡人尚未受到嚴厲靡勒,而且數目如此衆多,一旦做起亂來,可不是文職刺史能夠應付的。

楊羣的爲難神色石青盡收眼底,當下開口點撥道:“楊大人勿須顧慮太多,在豫州推行擡籍之策,一手需要硬一手還需要軟。硬的一手由王朗將軍以軍令靡勒,若有人膽敢牴觸,石某不吝於殺一儆百;軟的一手就是大人的職責,對於心向漢禮的,楊大人可予以鼓勵,對於懵懂不知的,楊大人可點明漢禮的尊榮加以引導,對於牴觸的,悄悄報於王朗將軍即刻。”

楊羣幡然醒悟,欣然道:“楊羣明白了,有大將軍和王朗將軍依助,楊羣定會將擡籍之策在豫州推行下去。”

“擡籍之策若在豫州推行的好,以後可以邀請關中、河西等地胡酋前去參觀,以便在中原各地予以推廣。楊大人切切當心。”

石青密密叮囑了一陣,然後送楊羣出去,站在營房門外交代道:“楊大人準備準備,儘快趕往豫州去吧,石某會通知王朗將軍將豫州政務予以轉交,大人任命刺史的正式文誥過段時間再行補上。”

楊羣應聲稱是,揖手作別石青。

楊羣剛一離開,何三娃就引着趙韶、趙誨兩兄弟過來拜見。

作爲和楊羣同時被邀請到青兗的關中子弟,趙韶、趙誨兩兄弟的際遇與楊羣可是天壤之別,兩人在青兗一直沒能擔任職務,如吏員一般只在軍帥府做些抄抄寫寫的雜事,這種生涯可把兩兄弟急壞了,這般下去如何對得起天水趙氏的名頭?隨軍帥府來到鄴城後,兩兄弟憋足了勁,打算走和天水趙氏關係不錯的麻秋的路子,謀個超不多的職位官爵。只是向他們這等微末小吏想間鄴城第一人麻秋並非易事,來鄴城十餘日了,竟然還未能和麻秋取得聯繫,就在這時候,石青先行派人前來敦請了。

對兩兄弟來說,“姑爺有請”比“麻秋有請”更爲重要,一接到通傳,兩兄弟匆匆整理了一番衣飾,然後慌忙趕過來拜見。

“見過徵北大將軍,大將軍威風八面,殺得燕軍丟盔棄甲,聞風而逃,真乃神人也,只可惜我等未能鞍前馬後供大將軍驅策。。。。。。。”

一見面,趙氏兄弟把奸佞名臣的潛質發揮的淋漓盡致,讚詞諛語滔滔不絕,大拍特拍黑雪的屁股。

“好久不見,二位一向可好。”石青微笑着說了一句實話,自從關中回來,他確實再沒和趙氏兄弟見過一面。

趙氏兄弟聞言鼻子一酸,四隻眼睛霧濛濛地,竟是有了些淚花。

“好!好——多謝徵北大將軍牽掛,趙韶和兄弟一切都好,只恨不能隨侍大將軍身側以效犬馬。”趙韶哽咽作答。

石青點點頭,鄭重說道:“賢昆仲拳拳之心,石某深知。石某並非不願讓二位跟隨,只是前方戰事兇險,擔心傷着了二位啊。”

石青這番苦心着實感人肺腑,趙誨忍俊不住,撲通一聲,跪倒在石青面前,嚎哭道:“能得大將軍如此體諒,趙誨兄弟雖死無憾,肯請大將軍將我兄弟留在身邊,上陣以身擋刃,回營日夜服侍,苦累兇險我兄弟亦甘之若飴。”

聽到日夜服侍一詞,石青腹中一陣翻江倒海,過了好一陣,他強自壓下腹脹的感覺,感慨道:“賢昆仲盛情石某心領了,二位但有此心便可,用不着隨某上陣廝殺;且中原初定,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時,賢昆仲大才,正可爲石某分憂。”

話說到這裡,石青重用之意昭然若揭,兩兄弟精神一陣,當下不再懇請“日夜服侍”,一起躬身施禮道:“但有用得着之處,大將軍儘管吩咐,披肝瀝膽不敢有負。”

“披肝瀝膽倒是不用,此事只需用心即可。”石青淡淡地說了一句,隨後似乎十分爲難地樣子,蹙起眉頭沉默不語。

趙韶眼珠一轉,心中竊喜。讓石青爲難的事情不多,這等重任能交給他兄弟二人,說明石青很看重兩人之才。

私下琢磨了一番,趙韶小聲試探道:“徵北大將軍何事爲難?只要有用得着處,無論讓我兄弟二人做什麼都可以。”

“唉,此事難以啓齒,確實令石某很是爲難。”石青長嘆一聲,淳淳說道:“石某信得及賢昆仲,有心請二位幫着分憂,請二位務必替某保守秘密。”

趙韶、趙誨又是一喜,眼看着自己兄弟二人是要被石青託爲心腹了。“大將軍儘管放心,我兄弟二人理會的其中厲害。”

石青目光溫淳,在趙氏兄弟身上流轉了好一陣,這才重重地點點頭,道:“賢昆仲乃天水趙氏子弟,家門和麻督關係交好。石某有意請二位隨侍麻督左右。。。。。。”

趙韶、趙誨四隻眼睛俱是一亮。

兩兄弟其他的本事平常,對勾心鬥角、宮鬥陰謀卻極有天賦,要不然也當不得歷史上有名的佞臣。一聽話音,兩兄弟便猜到石青是打算暗中監視控制麻秋,以防有變。能擔當這種事的只有絕對的心腹才行,石青將二人依爲心腹之意至此清清楚楚、再無可疑了。

趙氏兄弟骨頭輕了幾分。趙韶諛笑道:“徵北大將軍放心,一旦我兄弟能隨侍麻督左右,定將麻督一舉一動報於大將軍知道。”

“麻督的動向倒不是石某最感興趣的,石某最感興趣的是。。。。。。”石青微微一笑,語氣加重了一些:“張舉遺孀韓氏是何底蓄,她到底意欲何爲?”

“張舉遺孀韓氏?”趙家二兄弟頓時摸不着頭腦了。兩人才來鄴城,什麼根底都不知道,連韓氏的名字都沒聽說過。

石青把韓氏的來歷已及如今隨侍麻秋左右的處境向兩人一一講明,然後道:“石某對這個女人不是很放心,只因爲張遇、張平尚未剿除,這才容她活到現在,沒想到她竟然進宮到了麻督身邊。礙於麻督顏面,石某暫時不好明着下手,是以打算請二位陪着麻督,找機會將這個女人的來歷和打算探查清楚。”

“按大將軍的說法,這個韓氏很不簡單啊,只怕一時半會難以露出馬腳。”趙韶興致勃勃地說。

“石某不好明着對韓氏動手,但會把張氏家人僕婦全部送到隱秘之地拘押。只留韓氏一人在宮中,這樣她就算有所圖謀,也是孤掌難鳴,無奈之下,她一定會想法尋找他人襄助。”

說到這裡,石青得意地笑了笑,意味深長地向趙氏兄弟說道:“賢昆仲若經常陪伴麻督左右,必定有機會與韓氏認識,如二位這般能經常進出宮中的,應該是襄助韓氏的最佳人選,也許要不了多久,她就會想法暗中接納二位呢。”

“不錯!石帥推算的極爲精妙,韓氏若真的有所圖謀,必定會尋找他人襄助。”趙韶、趙誨恍然大悟。

石青眼中閃過一道厲芒,轉頭向着皇宮所在的方向,吩咐趙氏兄弟道:“二位不要刻意去做,該怎麼說就怎麼說話,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事,依着平常樣子就成。”

六十七戰事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七十四章 前夕上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二十一章 哪有恁多爲什麼三十七章 包養倆男人五十五章 將星閃耀第4章 桓衝北上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第6章 石虎死了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七十七章 博浪二十二章 離開鄴城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七十八章 博浪三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十八章 開戰二十五章 詐城十四章 齊人之福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第10章 至方君子十二章 聚會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三十八章 進城二三事六十一等你進攻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第3章 悍民軍來了十八章 灄頭人士八十三爲了勝利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六十一等你進攻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八十一章 博浪六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第5章 韓氏入宮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三十章 疏而不漏十九章 真正的大師六十四章 夜襲上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第6章 姚氏兄弟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第3章 談婚論嫁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六十七戰事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七十五章 北方的壞消息四十四章 我們的家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四十九孫威來了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一百章 四面楚歌六十一章 驚變下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十四章 攻城非易事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三十章 以後的打算補全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十一章 雛形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二十章 有客來訪十六章 放膽直言第10章 軍帥府長史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四十五向西追九十八章 口袋成形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第9章 好大的一盤棋
六十七戰事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七十四章 前夕上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二十一章 哪有恁多爲什麼三十七章 包養倆男人五十五章 將星閃耀第4章 桓衝北上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第6章 石虎死了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四十二章 虛驚一場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七十七章 博浪二十二章 離開鄴城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七十八章 博浪三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十八章 開戰二十五章 詐城十四章 齊人之福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第10章 至方君子十二章 聚會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三十八章 進城二三事六十一等你進攻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第3章 悍民軍來了十八章 灄頭人士八十三爲了勝利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六十一等你進攻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八十一章 博浪六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第5章 韓氏入宮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三十章 疏而不漏十九章 真正的大師六十四章 夜襲上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第6章 姚氏兄弟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第3章 談婚論嫁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六十七戰事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七十五章 北方的壞消息四十四章 我們的家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四十九孫威來了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一百章 四面楚歌六十一章 驚變下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十四章 攻城非易事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三十章 以後的打算補全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十一章 雛形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二十章 有客來訪十六章 放膽直言第10章 軍帥府長史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四十五向西追九十八章 口袋成形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第9章 好大的一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