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

石青搖了搖頭。腦袋裡像塞了一個大鐵棍,撐得腦袋脹脹的、木木的,隱隱生痛。

昨夜的酒實在喝的有些多了。周成要喝回以前相請的酒,孫威和石青是久別重逢,張艾有拔擢之喜;有這許多理由,石青想不醉都不行。這是他第一次喝醉,至於喝了多少酒,他不知道。最後如何收場,他怎麼睡在帳中,他也不知道。

起身洗涮,癔症了一會兒,左敬亭過來稟報:“石帥。周渠帥和孫將軍問你,是否和他們一起去鄴城。”

“他們還在?”石青一個愣怔。

“石帥能醉成這般,他們只有更很。”左敬亭偷笑道:“難得見到石帥如此暢快。昨夜幾個將軍都喝倒了,石帥還扯着孫將軍,讓他起來陪你喝。。。。呵呵。難能的是,孫將軍夢話也在乾杯,石帥竟是信了,呵呵,連幹了三盞。”

石青雙頰一熱,橫了左敬亭一眼,惱怒道:“這是軍機大事,以後休要在外亂嚼。”

“屬下明白!”左敬亭大聲應答,隨後扭過頭不敢讓石青看到嘴角上的笑。

石青還是很滿意地嗯了一聲。“傳令韓彭,和我一起進鄴城;你帶些布帛隨行,待會我們見了老帥,多少需要些禮物。”

左敬亭大聲應是。

這一天是個難得的晴天,太陽穿透層層雲翳,露出大半個臉。

辰正時分,石青離開明光宮營地,隨周成、孫威前往鄴城;他們直接走西苑禁軍專用城門,來到鄴城倉時,已是巳時正。

孫威領着石青直接進了石閔理事的大倉房。

石閔很忙,石青等人上前行禮,他只略略點頭示意,讓他們在旁稍候,便繼續和一個臉膛黑紅的文士說話。“劉僕射。不要理會枋頭老蒲洪,眼下,我們只能顧得鄴城。”

前幾日,石鑑依照石閔之意,加封蒲洪徵西大將軍、雍州牧、領秦州刺史、都督關中諸軍事。誰知蒲洪沒有接旨。蒲洪主簿程樸自以爲明瞭蒲洪心事,勸蒲洪進位爲王,與大趙石鑑相等。蒲洪大怒,叱道:無不堪爲天子邪,而云列國乎。並斬程樸傳首示衆。

石閔所說即爲此事。石青事後才知道,那個黑臉膛的文士,就是劉琨之子,劉啓之侄,時任尚書左僕射的劉羣。尚書左右僕射相當於現今秘書長之類的官職,位在中樞,上傳下達;官非極品,權利卻大。

石閔說話,劉羣應了一聲,又問道:“老帥舉薦王謨、王衍、嚴震、趙升。。。武德王以爲該當如何安置?”

“既是老帥舉薦,該當重用。”石閔先定了一個調子,隨後沉吟道:“王謨去尚書檯,任尚書令。王衍任侍中,嚴震、趙升至少給箇中常侍的名分。。。”

“是。劉羣這便擬文,午後請陛下用璽。”劉羣回了一句,隨後匆匆離去。

劉羣剛剛離去,一個精明的青年文官疾步搶進,連聲呼道:“武德王。有急報。石琨、石啓與呼延。。。”說到這裡,他似乎發現有陌生人,於是皺着眉頭打量了一陣石青,住口不言。

石閔一笑,對石青道:“汝去領兵省找胡左丞,傳某口諭,讓他將新義軍登記在冊,糧餉發放,駐防值守,諸般事宜,一應辦理清爽。”

石青躬身稱是,告辭出來。

孫威留下一個叫做馬願的城防軍軍司馬引領石青辦事,他自去巡視城防。周成大概認爲馬願人微言輕,只怕領兵省會怠慢石青,便親自陪同着去找胡睦。

石青到了領兵省,和胡睦寒暄一陣,留下韓彭辦理諸般事宜,自己帶左敬亭等一幫親隨,和周成又回到西苑,去乞活軍大營拜偈李農。

乞活軍的營房是土壘,李農的大帳是間軒亮的正堂,這時候正熱鬧着。熱鬧的不是乞活軍將士,而是老少皆有的一大羣顯貴。

輕裘綬帶,錦衣朱面,一大幫華衣顯貴出現在衣甲簡樸、旌旗陳舊的乞活軍大營裡,很是格格不入。李農被這羣華衣顯貴擁簇着高居上首。

石青看到李農時的第一眼,就感到有些意外。李農看起來還是那付模樣,滿臉皺紋,黑瘦枯乾,笑眯眯的。可石青依舊覺得與前不同。

李農眸子裡精光一閃,發現了石青。他微微點頭,沉吟着沒有招呼,似乎在等石青上前見禮。

是了!現今李農有了與身份相符的氣勢;不像以前,堂堂乞活總帥、位居三公,卻像個老農民。

石青腦海裡電光急閃,猛然明白過來,李農的變化在哪了。明白之後,他也不知道是該憂還是該喜;心情極其複雜地上前,單膝跪倒,規規矩矩地行禮,道:“新義軍石青拜見大司馬。許久不見,大司馬身子越發康健了。”

兩旁就座的貴人停止喧譁,好奇地打量石青,不知道這是哪冒出來的一棵蔥。

“嗯。”李農恩了一聲,眯眼盯着石青;稍傾,索然道:“起來吧。聽說石帥已被武德王拔爲節義將軍,可喜可賀。。。周成!一會兒安排酒宴,你替老頭子好生招待節義將軍。”

“周成明白。嗯。。。”周成上前應了一聲,想說點什麼,欲言又止。

石青道謝起身,扭了扭身子,只覺得好不自在。李農沒請他座,也沒和他敘談的意思,周圍一羣高官貴人,看猴一樣盯着他打量。

“總帥。若是無事,我和石帥先下去了。”周成看出他的尷尬,出口爲他解圍。

“去吧。。。”李農隨意地揮揮手。

石青如釋重負,躬身作禮,小心退出李農大帳。出來後,左敬亭跑上來,指着隨身親衛推的兩車布帛,問:“石帥。禮物還未敬獻給總帥呢?”

石青苦笑,對周成無奈地說道:“周大哥。這是新義軍對乞活的一點心意,你替老帥收下吧。”

“好說。好說!”周成安慰性地拍拍石青,爽快道:“石帥。沒事!別多想,別往心裡去;我們兄弟繼續喝酒要緊,今兒不醉不歸。”

周成濃情厚意,喊來一幫乞活將校相陪,大夥鬧鬧嚷嚷,要灌醉石青。無奈石青心中有事,這酒喝得怎麼也沒往日酣暢痛快。

這頓酒大約喝了一個時辰,李農至始至終沒有出現;石青嘆了口氣,舉碗四周一亮,道:“各位兄弟的好意,石青心領了,只是新義軍初來乍到,諸般事項需要佈置籌措;酒是再不能多喝了。最後這碗酒我敬大夥,今兒就到此爲止吧。”

說完,他一飲而盡。

一衆乞活卻是不依,吵鬧着還要繼續;最後是周成開口阻止,纔算作罷。

飯後,周成單獨送石青一行出城。過了清漳水浮橋,周成放慢幾步,石青看出他有話說,隨之慢了下來。

待韓彭、左敬亭等人走遠,周成沉鬱地說道:“石帥。你不要錯怪了總帥,總帥是爲了避嫌啊。新義軍如今可是歸武德王直屬。。。。。。”

石青心中一沉。

派系!

這個詞語突兀地從腦海裡冒出來。

“。。。別說是總帥,就是周某,以後也不敢和新義軍來往過勤。昨日去明光宮爲石帥接風,那是奉武德王之命。”周成似乎意猶未盡,想了想,還是閉上嘴,拍拍石青,轉身離去。

周成越走越遠,身影最後消失在城門洞裡。石青站在那,一動不動;沉重和無力的感覺再次包圍了他。有些事,不是刀槍能夠解決的。

“石帥!怎麼啦?”左敬亭蹙轉回來。

石青暗中嘆了口氣,轉過身的時候,面容已平靜下來。“沒事!走,回營佈置防務。”

既然拿餉吃糧,就需承擔職責。領兵省給新義軍下了兩道命令。

一是在明光宮附近建築營壘,作爲鄴城東、北方向的外圍據點,必要時協防鄴城。如今是非戰之時,這道命令象徵意義更大一些。

二是戍衛華林苑東區。新義軍進駐後,華林苑以明光宮爲界,分東、西兩個防區。原戍守禁軍負責巡視西區,新義軍負責巡視東區。

石青隨後將新義軍負責戍守的東區劃成三個小區,鋒銳營、中壘營、跳蕩營各負責一塊;親衛隊駐守大營,一千青壯半日訓練,半日建壘。

緊跟着,領兵省頒下新的制式軍旗、帥旗、認旗及各種金鼓號角,新義軍豎旗換裝,面目頓然一新,隱隱有了幾分禁軍模樣。

忙忙碌碌過了三日,新義軍各營,開始按部就班,進行正常的值守巡視。一切就緒,石青也閒了下來。

十一月二十三。一大早,石青就牽着黑雪,拿着蠍尾槍往營外走,看見左敬亭,就招呼道:“左敬亭!走。跟我四處遛遛。喊上馬願。”馬願暫時留在新義軍,孫威認爲有個地頭蛇在身邊,對石青應該有些幫助。石青欣然接受了孫威的好意。

“好咧!你們兩什。。。過來隨護!”左敬亭瞧石青牽着黑雪,當下招來二十名輕騎親衛。他則拎着鬼頭刀,大步流星跟在馬後。

有了馬鐙以後,大多數新義軍將校都能以馬代步;左敬亭也可以。只不過,爲了保住馬鐙的秘密,來到鄴城的新義軍騎士,都不許使用馬鐙。因爲,眼下鄴城敵友難辨,若是馬鐙的秘密公開了,很可能得到便宜的是對手。

不能使用沒有馬鐙,左敬亭只得重新充當步卒。

天依舊陰沉,灰白的雲層將陽光遮蔽的一絲不漏,大白天的,卻像黃昏時的光景;天地間空空蕩蕩,只有西北風在尖利地嘯叫;零落聳立的亭臺、枝椏硬直的疏林讓大地更增三分蕭索。原野光禿禿的,殘葉、草屑不知被捲到哪去了。馬蹄踢踏着堅硬的凍土,發出脆脆的迴響。

華林苑裡一片靜寂,十餘萬內侍、宮女貓在房屋裡,躲避着嚴寒。

石青先在新義軍防地轉了一圈,見到一隊隊新義軍士卒在寒風中來回巡查,他笑了。午末時分,他和親衛們一起,在風中嚼了幾把炒麥,咬了幾口冰茬;隨即轉到華林苑西區——原禁軍的防地。

新義軍是來鄴城作戰的,爲此,他需要熟悉四周地形。

西區戍守禁軍知道新義軍是友軍,沒有阻攔石青一行,任由着他們四處探察。

華林苑的地形很簡單,一馬平川的平原,外帶幾條人工開鑿的溝渠;沒有任何可供戰時利用的險隘要地。沒一會兒,石青就失去了興趣;只因不敢輕率,這才堅持着四處搜尋。

轉了一陣,石青發現一個問題;西區戍衛禁軍出現的頻次太低了,大片大片的區域見不到禁軍的身影;新義軍比西區禁軍只多一千五百人,但巡視的頻次至少是西區的好幾倍。

等到把西區轉的差不多了,石青又發現一個奇怪之處。西區禁軍營地不在華林苑裡面,而在華林苑西南角邊緣地帶,倚着清漳水北岸紮營,與西苑城門遙遙相對。處在這個角落,戍衛巡視需要多走不少路程,很不合適。

“走!過去看看。”石青很有些好奇,不知對方主將是誰,行徑如此蹊蹺。

Wшw¸тtkan¸¢ ○

距離禁軍大營兩百步時,石青勒住了馬。此時,對面大營的情形一目瞭然,石青看後,更覺得蹊蹺。

這支禁軍的職責是戍衛華林苑,轅門應開在北邊,以便人員進入華林苑。這個大營北邊確實開了道營門,不過,它的南邊還有一道更大的營門。相比之下,南邊的營門纔是轅門,北邊的只是一道小後門。

轅門開在南邊,針對的是誰?

石青目光轉動,看到大營正對的西苑城門,霍然一悟:對方防備的是西苑禁軍。是了,這支禁軍是石閔佈下的樁子,防止西苑禁軍不服管制,暗逃北潛。這麼看來,戍衛西區完全是個幌子,這支禁軍另有職守,難怪西區見不到多少巡視禁軍呢。。。。。。

想到這裡,他突然感覺不對。

戍守華林苑既然是個幌子,那就說明,華林苑根本沒必要戍守;但新義軍卻在兢兢業業地做着這件不必要之事。難道石閔麾下兵強馬壯,人才濟濟,沒有用得着之處,所以纔將新義軍閒置?

可據石青所知,根本不是這麼回事。石閔得乞活相助,勉強鎮制住場面,此時,離徹底解決禁軍問題、真正掌控局面還差得遠。可他依然把新義軍閒置了。

這說明什麼?

信任!新義軍未能得到石閔的信任。所以才被駐留城外,幹着一件無聊的差事。

苦苦澀澀的滋味在石青心中翻騰,他理解石閔的做法,卻依然感到很難過、很沉重。他豪情滿懷,來鄴城想轟轟烈烈幹一場,想力挽狂瀾,想改變歷史的走向。現實呢。。。原本親近的乞活軍必須和他保持距離,一心追隨的人,對他缺乏信任。

所謂真金不怕火煉,石青自信,他的忠誠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問題是,還有時間嗎?時代的大潮正洶涌撲來,暗流橫生,漩渦處處,稍不留心,就是玉石俱焚的結局,哪有時間按部就班地展示忠誠,獲取信任?

禁軍大營也看出石青一行的蹊蹺——來也不來,去也不去,呆在那許久不動,也不像是查探軍情。

過了好一陣,禁軍忍耐不住;一隊騎兵從營中衝出,迎了上來。

“來者可是新義軍節義將軍!”騎兵之首,一位中年將軍遙遙發問。此人面目極其清朗,透着濃濃的書卷氣,直是一位儒將;他的隨扈大概有認識石青的,事先提醒過,所以他一口叫出石青。

“石帥。小心,不可怠慢,來得是左將軍蔣幹。”馬願在石青身邊低聲提醒。蔣幹不是悍民軍出生,但卻頗得石閔重用;石閔任輔國大將軍時,他最先倒戈相向,很得石閔欣賞,恩寵不在悍民軍雙壁之下。

石青確實不敢怠慢,左將軍是固定封號職位,比他這個雜號將軍職位高多了。就算不說這些,他也不敢怠慢蔣幹。

這個蔣幹可別三國時盜書的蔣幹能幹多了。原本的歷史中,兩年後,石閔被俘,鮮卑慕容大軍圍攻鄴城,城外皆降,就是這個蔣幹一力撐起冉魏朝廷,堅守鄴城四個月。城破之後,他帶着傳國玉璽,縋城而出,逃到大晉。

“正是小將石青。”石青打馬迎上,老遠便抱拳拱手,道:“石青見過左將軍。小將初來乍到,地形不熟;出來走動走動,意欲探察一番;不想驚動了左將軍,實是罪過。”

蔣幹勒馬駐足,捻鬚一笑,道:“節義將軍有心了。既然來到蔣某大營,若是無事,請進營一敘。”

石青再度拱手道:“石青唐突冒昧,只怕打擾左將軍了。”

蔣幹一肅手,道:“既來之,則安之。節義將軍。請!”

“小將不敢無禮。左將軍先請。”石青連連作揖,禮節十足。

兩人遜謝之即,禁軍大營又衝出一騎,快速奔來;一名小校揚聲高喊:“將軍!武德王軍令,召將軍前往西苑緊急軍議。”

兩人都是一怔,蔣幹道:“今日真個不巧,偏生趕上緊急軍議;節義將軍只怕也會接到軍令,我等他日再敘吧。”

“新義軍和將軍營地相近,今日作罷,日後免不得時時向左將軍請益。小將告辭了。”石青不敢耽擱,辭別蔣幹,疾奔明光宮。他擔心誤了軍令,這是他參加的第一次軍議,說什麼不能出紕漏。

二十八章 彌合七十七章 博浪二七十章 奉詔北上第2章 重返鄴城第8章 紙老虎六十二章 英雄之殤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七十二章 分道五十章 冉遇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五十四章 燒六十一章 襄國之戰十一十六章 放膽直言五十八章 橫江之策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國之夜四十章 端倪初現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七十五章 前夕下十四章 好苗子第7章 公祭之序幕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二十三章 狩獵下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第2章 大晉朝廷的要求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第4章 力的領悟第1章 煎熬三十一章 荒唐的政治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二十五章 不是我軍無能第2章 青兗的政治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二十八章 彌合十五章 給你個馬紮坐不坐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十三章 反覆三十四章 異人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十一章 雛形第5章 韓氏入宮三十二章 祭竈節中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二十二章 狩獵上七十七章 博浪二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三十章 王猛王景略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四十章 端倪初現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第8章 風起雲涌六十九章 私器二十五章 聯軍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第9章 荀羨之薦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四十八章 起伏第6章 郎闓的發現第9章 反覆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一百零五章 突圍血戰上十二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十二章 出巡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七十一章 毒計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第3章 目的何在?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二十五章 聯軍三十七章 包養倆男人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五十二章 先勝一局三十五章 惡客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
二十八章 彌合七十七章 博浪二七十章 奉詔北上第2章 重返鄴城第8章 紙老虎六十二章 英雄之殤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七十二章 分道五十章 冉遇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五十四章 燒六十一章 襄國之戰十一十六章 放膽直言五十八章 橫江之策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國之夜四十章 端倪初現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七十五章 前夕下十四章 好苗子第7章 公祭之序幕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二十三章 狩獵下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第2章 大晉朝廷的要求二十八章 中國式政治第4章 力的領悟第1章 煎熬三十一章 荒唐的政治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二十五章 不是我軍無能第2章 青兗的政治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二十八章 彌合十五章 給你個馬紮坐不坐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十三章 反覆三十四章 異人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十一章 雛形第5章 韓氏入宮三十二章 祭竈節中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二十二章 狩獵上七十七章 博浪二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三十章 王猛王景略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四十章 端倪初現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第8章 風起雲涌六十九章 私器二十五章 聯軍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第9章 荀羨之薦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四十八章 起伏第6章 郎闓的發現第9章 反覆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一百零五章 突圍血戰上十二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十二章 出巡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七十一章 毒計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第3章 目的何在?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二十五章 聯軍三十七章 包養倆男人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五十二章 先勝一局三十五章 惡客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