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郎闓的發現

大晉永和七年二月二十二。

尚書檯吏員一大早便在鄴城四處奔走,傳達太子冉智諭令,大魏文武臣公午時前趕至琨華殿朝議。

自去年八月北征以來,這是大魏第一次啓用琨華殿,也是太子招集的第一次朝議,在襄國戰敗、冉閔下落不明、局勢變幻莫測之際,太子這次的舉動很有些意味。大魏朝臣如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接到諭令後即刻趕往皇城。

當然,對於知情者來說,這次朝會並沒有值得期待的地方;兩天前,新義軍帶來冉閔死訊,石青提議朝廷大舉公祭之時,這次的朝議以及主要議題就被確定下來了。

郎闓便是知情者之一。洗漱之後,隨便用了些食物,他邁出郎府,踽踽向皇城行去,一路之上,腦海裡翻來覆去盡是昨晚太武殿的情形。

昨晚,郎闓、劉羣、孫威、韋伯陽在太武殿外等了一個多時辰,最終還是見到了董皇后以及大將軍董閏。

孫威和韋伯陽此來的目的很簡單,是求朝廷安置的。眼下孫威手中沒有一兵一卒,戍衛之責也被蔣幹代替,堂堂戍衛將軍成了無職無權的閒人,實在很尷尬,於是他來找董閏,要求回到悍民軍中。韋伯陽原本沒有正式官銜,他一直隨侍其父御史大夫韋膄身邊,幫着打理政事,韋膄歿於亂軍之中,他沒了隨侍對象,於是來找董閏說項。

董皇后與董閏對孫威、韋伯陽頗有好感,不僅因爲他們是冉閔嫡系,還因爲時逢人心離散,兩人勇於擔當,這份忠義太過難得,特別是韋伯陽,不顧喪父之痛也要爲朝廷出力,精白之心,殊爲可貴。明白兩人的意思之後,董皇后和董閏欣然應允,命孫威回悍民軍,暫以將軍之名行校尉之職,領一營三千人馬;拔擢韋伯陽爲中書令,日後隨侍太子左右。

孫威、韋伯陽滿意而去,郎闓和劉羣被董皇后和大將軍留了下來。大文學兩人向董皇后和董閏稟明朝中諸公對公祭所做的安排,聽說公祭只需十日,大將軍董閏如釋重負,隨即告訴二人:公祭之後,太子應即刻登基稱帝。諸公當提前謀劃,有所準備。

按照禮制,冉閔安葬之後,太子就該順理成章地登基稱帝。這事原本沒有多議的必要。只是思及冉操喊出的“內亂”二字,郎闓恍然感到其中沒有那麼簡單。可是,鄴城有誰能呼風喚雨動搖國本?郎闓苦思一夜卻不得其解。

經過冉閔一兩年的整合,鄴城文武互相牽制,政局漸趨平衡,無論是董大將軍、蔣幹、張溫這等將帥,還是申鍾、劉羣、繆嵩等重臣,只可能離心離德,卻不可能憑一己之力,顛覆國本。郎闓苦思一夜卻不得其解。

思酌之間,郎闓由金明門進皇城,來到琨華殿前廣場。此時未到午時,廣場上到處都是等待朝會的官吏,大夥三五成羣兩兩一夥聚在一起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郎闓展目四顧,打算尋找知己之人敘話。眼光一掃之下,他發現廣場上有兩處地方特別異常。這兩地聚集的官吏特別多,氣氛與其他地方迥異,很有些亢奮,最奇怪地是,這兩處被鄴城官吏圍在中心的人士他竟然不認識。

怪了?難道地方上又出了什麼名士?郎闓大感詫異,打量着熱鬧圈子裡的中心人物,一邊向就近的踱了過去。

這個圈子中心是個年約五十的謙和文士,此人一言一行,帶着世家子弟受禮儀薰陶的痕跡,只是還有些拘謹,實在沒有傑出人士的風采。郎闓疑惑地拉過身邊的官吏,問道:“這人是。。。”

官員謙恭地回道:“回稟大人,他是前太傅劉隗的嫡親弟弟,幽州刺史劉準。”

原來是他呀。大文學。。。。。郎闓恍然大悟。

劉準籍籍無名他不知道,劉隗的名號他卻是知道的,既然劉準是幽州刺史,郎闓也就明白他身邊爲何圍着這麼多人了。幽州被鮮卑人佔領,他這個有名無實的幽州刺史退屯渤海郡,正面對敵鮮卑大軍。朝廷諸公對鮮卑人有些好奇,於是找上他問詢。

“諸公放心。鮮卑人沒什麼好怕的。前次慕容恪、慕容評親臨渤海,劉某與新義軍聯手與共,他們還不是知難而退了。。。。。。”

人羣中飄出的劉準話語正好印證了郎闓的想法,郎闓一笑,霍然憶起,如今劉準客居馬頰河一帶,算是在新義軍庇護之下。暗自琢磨着,他來到另一個熱鬧的圈子外。

這個圈子的中心人物看上去像是個粗豪的武人,郎闓仔細打量,卻在這人閃爍的目光裡感覺到幾分精明。

此人比劉準倒要強上幾分,只是不知是誰?郎闓向身邊人一打聽,被人告知這是渤海太守逢約。

咦,這是怎麼回事,他和劉準怎麼都來鄴城了,難道渤海郡有變?

郎闓有些吃驚,靠近幾步,站在圈子外側起耳朵,隨即聽逢約豪氣地說道:“他奶奶的!鮮卑人打仗不行,倒是奸猾得很。上次逢某與劉刺史按照石帥指點,誘敵深入,擊其暮歸。眼看慕容評、封奕已然中計,五六萬人馬就要全軍覆沒,誰知慕容恪突然來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招呼起鮮卑人就跑。哈哈哈。。。算他們運氣好,當時是夜晚,我等不及追趕,硬生生讓這大一塊肉從嘴邊逃脫。可惜之至,可惜之至啊!”

逢約話音未落,四周已是一片喝彩。衆人被他這番話挑逗的心癢難撓,議論不休。

“真是可惜!慕容恪、慕容評那可是燕國三輔中的兩輔,要是能。。。。。。”

“鮮卑人沒什麼了不起,能拿下幽州不是因爲厲害,是因爲鄧恆、王午膽怯避戰的緣故。”

“沒想到逢太守這般威風,竟能讓五六萬鮮卑人聞風而遁!”

“主要是因爲新義軍。鎮南將軍可是能把蒲洪、姚弋仲治得服服帖帖的主,慕容恪、慕容評焉能不怕!”

“兄臺說得有理。石帥威震天下,四方宵小聞之無不膽喪。慕容恪、慕容評一聽說新義軍現身渤海,跑的那叫個快啊。哈哈哈——”

聽到這些對話,郎闓倏然一驚。鎮南將軍、石帥、新義軍這些稱呼就像劃過黑暗的一道道閃電,映的他心中一片通透。內亂因何而來?誰能動搖大魏國本?劉準、逢約爲何來到鄴城。。。。。。無數苦思不解的疑問隱隱都有了答案。

劉準、逢約曾向鄴城奏報過渤海戰事,那份奏報很簡單,只說慕容評、封奕兩路夾擊渤海,劉準抵擋不住,將民衆撤至馬頰河,逢約聯合劉準部以及新義軍堅守南皮,鮮卑人攻擊無果,最終撤退。

這種小規模戰事在鄴城沒有引發任何漣漪便即被人遺忘。直到今日從逢約、劉準口中道出,鄴城人才感覺到其中的曲折。原來在這場小規模衝突背後還隱藏着如此多的玄機。

郎闓在意的不是這些。他在意的是,他發現,自己從來沒有真正看清石青。兩人私交一直不錯,在郎闓眼裡,石青是個熱情果敢、勇猛忠誠的小兄弟。冉閔因讖言而欲對石青下手,他很不以爲然並暗自爲石青不平,認爲那明顯是冉遇挾私報怨之舉。鑑於此,他對這個小兄弟更爲關心照顧。必須說明的是,這種關心照顧是高高在上的兄長對身份稍低的兄弟愛護,才華橫溢、位高權重的世家子弟郎闓從不認爲,石青有與他並肩的資格。

在這種潛意思的心理影響下,每當石青取得一個勝績,他有的只是欣慰,而從未深思其中蘊含的意義。直到他整夜苦思內亂之源而不得,直到他在依託新義軍的逢約、劉準身上看到無所畏懼的豪氣,直到他從朝廷官員口中聽出對石青的推崇,他才知道他錯了,他一直沒能正視自己的小兄弟石青。

姚弋仲、蒲洪那是連冉閔都顧忌的人物,呂護、段勤、段龕哪一個不是一方之雄,卻盡皆折在新義軍手上;堂堂南和張氏子弟、赫赫有名的悍民軍雙璧之一、豫州牧冉遇被新義軍壓制得死死的,只能偷偷誣告。

能做到這一點,石青豈是易於之輩!

郎闓倒吸口涼氣,在記憶中四處搜尋,在心中重新審視石青。

不注意還不覺得異常,一認真審視,郎闓驚得幾乎要跳起來。他驀然發現,一年多來,冉閔專注經營鄴城之際,新義軍勢力已經遍佈中原。青州、兗州、司州、徐州(不用說,周成肯定與他狼狽爲奸)、關中秦、涼、雍三州無不歸入其麾下。新義軍勢力甚至越過黃河,西面據有河內郡、枋頭,東邊直達冀州的渤海郡、平原郡。

如果說,冉閔經營的堡壘鄴城算是一個點,石青經營的就是一張大網,並且,不知不覺中這張大網已經將鄴城包圍的只剩襄國方向一個出口了。

天哪!他怎麼做到這一步的?難道,真是應。。。。。。。

想到讖言,郎闓不敢想下去了。。。。。。

這場朝會郎闓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渡過去的,渾渾噩噩之間,他見到太子冉智悲痛地宣告冉閔的死訊,他見到董閏慷慨激昂地陳說,激勵朝臣同心戮力,共扶社稷,他見到文武百官驚惶、悲痛、絕望、激奮等各種表情,最後他見到石青以太常卿的身份站出來,督請琨華殿所有人等出城恭迎冉閔遺體。他不由自主地跟着羣臣行列,出了琨華殿,出了皇城,出了鄴城,向華林苑明光宮行去。

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第3章 連環箭九十九選擇退路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四十三章 血修羅四十章 端倪初現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第5章 再續前盟七十二章 分道四十一章 難阻三十章 以後的打算補全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七十五章 北方的壞消息第7章 義士二十六章 並肩二十三章 無眠之夜四十四章 悲傷第3章 連環箭第2章 青兗的政治第1章 煎熬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七十一章 毒計六十四章 夜襲上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二十三章 繼趙李二十四章 進位四十八章 圍困下的襄國二十章 有客來訪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四十九孫威來了八十二章 博浪七第6章 姚氏兄弟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九十三章 挑釁五十四章 燒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五十九章 媾合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十七章 來了十四章 活捉美少女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二十章 郗愔迴轉八十三章 博浪八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第5章 殺威棒?十八章 江湖高手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六十章 酒盟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六十二章 賠償損失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六十一等你進攻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二十八章 彌合五十章 最糟糕的局面八十三章 博浪八七十章 奉詔北上第6章 郎闓的發現十四章 齊人之福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十七章 關中來得喜訊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五十四章 燒一百章 四面楚歌第3章 悍民軍來了第6章 石虎死了二十三章 狩獵下十三章 論兵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下二十二章 狩獵上七十一章 毒計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七十九章 博浪四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十七章 是否當斬
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第3章 連環箭九十九選擇退路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四十三章 血修羅四十章 端倪初現二十四章 其他人的心思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第5章 再續前盟七十二章 分道四十一章 難阻三十章 以後的打算補全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六十二章 枋頭之變七十五章 北方的壞消息第7章 義士二十六章 並肩二十三章 無眠之夜四十四章 悲傷第3章 連環箭第2章 青兗的政治第1章 煎熬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七十一章 毒計六十四章 夜襲上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二十三章 繼趙李二十四章 進位四十八章 圍困下的襄國二十章 有客來訪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四十九孫威來了八十二章 博浪七第6章 姚氏兄弟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九十三章 挑釁五十四章 燒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五十九章 媾合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十七章 來了十四章 活捉美少女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二十章 郗愔迴轉八十三章 博浪八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第5章 殺威棒?十八章 江湖高手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六十章 酒盟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六十二章 賠償損失七十二章 輿論戰心理戰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六十一等你進攻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二十八章 彌合五十章 最糟糕的局面八十三章 博浪八七十章 奉詔北上第6章 郎闓的發現十四章 齊人之福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十七章 關中來得喜訊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五十四章 燒一百章 四面楚歌第3章 悍民軍來了第6章 石虎死了二十三章 狩獵下十三章 論兵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下二十二章 狩獵上七十一章 毒計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七十九章 博浪四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十七章 是否當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