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

車隊緩緩停了下來,越來越多的工匠發現了前方戰事的異常,他們揣揣不安地低聲議論,嗡嗡嗡的聲音如蒼蠅蒲扇着翅膀在孫儉耳邊不住鳴響,越發堅定了孫儉退去的決心:指望這等人防守河堤,真是活見鬼了。

“孫叔。怎麼辦?我們快逃吧,退回稟丘再說。。。”

就在孫儉腳步擡起的時候,一個推車的工匠小夥慌亂地叫了起來;聽到“退回稟丘再說。。。”這句話時,孫儉突然一呆,擡起的腿變的異常沉重。退回稟丘再說?退回去後,除了繼續逃之外,還能怎麼再說?只是——還能逃麼?逃得脫麼?

逃——這個他向來最習慣的動作、最熟悉的字眼,這一刻聽來,變得竟是那麼地刺耳。

敵軍渡過黃河,橫亙在稟丘和白馬渡之間;白馬渡沒有稟丘糧草輜重的支持,能堅持到幾時?前方,有他親生的侄兒,有與他親同父子的蠍子;後面是新義軍的根基所在,是他們共同的基業!他能棄之不顧,獨自逃命嗎?

敵軍前後夾擊,擊敗白馬渡新義軍主力後,必定長驅直入,如此一來,稟丘能守住?泰山守得住嗎?青兗守得住嗎?逃——他能逃得脫嗎?他逃了一輩子,到如今鬚髮染霜,年事已高,還要繼續逃亡的命運嗎!

驀地,一股壓抑已久的憤懣從心底爆發出來,孫儉雙腳重重一墩,撕天裂地般慘嚎一聲:“不!不能逃!爲了活命,老頭子逃了一輩子,這次絕不再逃!因爲,我們是在爲自己、在爲親人浴血拼殺,不是在爲他人作戰。我們不能逃!”

淒厲之極的吼聲響徹黃河南岸,騷動的車隊猛然一靜,工匠們齊齊閉上嘴,目瞪口呆地盯着如癡如狂的孫儉;這還是那個親善隨和,與人無爭的孫叔嗎!

孫儉爆發了,徹底爆發了,他身子一縱,跨上一輛大車,衝着後面長長的車隊揚聲大叫:“父老鄉親們!青兗兒郎們!我們不能逃!我們無路可逃!在我們身後,是剛剛安定下來的父母兒女,是才翻了一層土的田壟園地。我們能往哪裡逃?是捨棄家園,捨棄親人,繼續四方流浪?還是屈膝跪倒,準備給敵人當奴作僕,苟且偷生?”

孫儉的話不是毫無根據的,青兗兩地,無論是南下難民還是原住民甚至於從樂陵郡強遷過來的工匠,如今的生活過得都很安寧。沒有世家豪強的欺壓,沒有土匪山賊的劫掠,沒有亂世的淒涼困頓;有的是新義軍建設青兗家園的規劃,有的是政務部有條不紊的安置管理,有的是民務部糧、鹽、布帛的發放救助,有的是治學司對小兒女無償地教化。。。。這諸般種種,在易子而食,人命如草的亂世顯得尤爲難得尤爲珍貴。

“孫叔!是我張巧兒不對,我不會再逃的,你說怎麼辦吧!”剛纔喊叫逃走的小夥子漲紅着臉大聲認錯,他叫張巧兒,原是流民,後來隨父母流落到諸葛山莊,幹起了鐵匠營生。與南下難民相比,新義軍給他帶來的改變不多,僅僅是讓他的一個弟弟進了學;就是這一點,已然張家上下感激不盡——家有子弟進學則意味着希望,光宗耀祖的希望。這一點對於身份低微的人家來說,無疑是恩同再造。

張巧兒能夠如此表示,出身於南下難民的工匠再無話說;紛紛叫嚷起來:“孫叔。你說怎麼辦,我們聽你的。。。”

聲音從車隊前列首發,漸漸蔓延至最後,沒多久,整個車隊一起叫嚷起來:“孫叔,你下令吧,我們聽你的。”

“好!老頭子今日就真正作一回將軍,大夥聽我號令。。。”

孫儉瘦削的身子直挺挺立在大車之上,手中長槍直指蒼穹;隨和之人一旦發威,另有一股凜然之氣,容不得任何人小覷。

“大夥取槍背刀。每人一杆槍一把刀。槍爲攻,刀爲備!”

第一道命令下達,三千工匠先在輜重車上拿了把環刀負在背上,隨後各自拎起一杆長槍,拄在地上等候命令。

“保持現在隊列,並排兩車十二車手合爲一小隊,小隊正由其中年齡最大者擔任;五小隊組成一大隊,大隊正由孫某親衛擔任。諸位務必要聽從大隊正指揮。”

孫儉隨身帶了一隊軍帥府護衛,一人統帶六十名工匠,五十人恰好統帶三千,建立了一個簡單的作戰編制。

“按照目前順序,每大隊的六十一名士卒並排爲一列,全軍結成五十列的縱隊,前後列相差不得超過一步,全軍聚攏,攻擊前進。大夥注意!臨敵之際,不得退縮,不得左右躲閃,直管往前戳,戳死對手就是勝利!”

金堤寬達二十丈,足夠六十一人的橫隊通行;孫儉顧慮的是工匠們沒有參加過實戰作訓,一旦分散,單兵作戰技能不是敵人對手,因此一再強調,全軍聚攏,不得離散;他要靠三千支長槍組成的密林將面前對手一一掃蕩乾淨。

前方的混戰還在繼續。

交戰雙方都發現了孫儉這部人馬;左敬亭、燕九、戴洛精神大振,指揮義務兵和越來越多的枋頭軍廝殺纏戰,寸步不讓。蒲箐急忙傳令登岸散兵,在戰場東部邊緣一帶集結,準備阻擊孫儉;河心的木筏加快了速度,希望搶在孫儉部抵達前,將更多的士兵送上南岸。

“大夥放心,軍帥府昨夜已經傳訊白馬渡新義軍主力,援軍正在趕來,只要堅持一時三刻,勝利就是我們的!時不可失,失不再來。大夥戮力殺敵立功吧!出發——”孫儉說罷,長槍向西一指,當先而行。

隨身親衛下到陣列中統帶工匠,孫儉左右沒有一個人擁簇相伴;寬闊的河堤映襯之下,他單薄的身子顯得有些孤單。

孫儉沒有感受到這些,此時他的人如同手中長槍,鋒銳畢露;手中長槍如同他的人,氣吞山河。第一次沒有逃跑,第一次迎難而上,孫儉無懼無怖,有的只是沸騰的戰意。

因爲,他是在爲自己而戰!

隨後跟來的三千支長槍,其中出現了一些歪斜,顯得不是特別地肅殺;出現了一些搖擺,似乎減弱了氣勢。他們的隊列也不是很齊整,一塊凹一塊凸地有些扭曲;但是,三千人的腳步卻和率領他們的將軍一樣的堅定,一樣地有力。

他們同樣是在爲自己而戰!

四五里的路程轉眼即過,一千多匆匆集結起來的枋頭軍,在前方擋住去路。

“架槍!”

雙方距離二十步時,孫儉大聲下令。

高舉的長槍呼啦一下伏到,第一列第二列長槍平放,稍稍帶點向上的斜度,指向前方;後面一列列工匠的長槍架在前人的肩上。

“吹鼓點號——”

孫儉再次下令。統帶第五列工匠的親衛隊長秦彬摘下號角,模仿着鼓點的節奏,吹響了號角。

“嘟嘟嘟。。。”

短促的號角聲中,各列親衛隊員大聲喝斥:“踏着鼓點。擡步跨步擡步跨步擡步。。。”工匠隊列扭動了一下,隨後變得整齊了許多。

耳邊充斥着號角聲、口令聲,心中想着腳下的步伐;心神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工匠們的眼中已經看不到面前兇惡的敵人了。

“第一列、第二列。收槍——”

孫儉的聲音似乎代替了工匠們的意志,第一列、第二列工匠聞聲而動,雙手後縮,收回一尺。

“刺!”

孫儉發出爆炸般的吼聲,雙方短兵相接了。

一百二十支長槍從工匠隊列刺出;戳上盾牌、戳穿人體、戳在對方劈刺來的刀矛上。。。發出各種稀奇古怪的聲音。有慘叫聲,有憤怒聲,有金屬刺耳的摩擦聲,有脆脆的爆破聲,有沉悶地木石相擊聲。。。。。。

短短一瞬,雙方前列之士像是割倒的麥草,齊刷刷倒下一茬。

“後列上前!刺——”

交鋒地帶各種混亂聲響,卻壓不住孫儉的聲音。老頭子中氣十足,扯着嗓子嘶聲下令。統帶親衛指揮着第三列、第四列的工匠向前擠,與前兩列倖存者肩挨肩、臂擦臂刺出手中長槍。交鋒地帶的刀槍越發地密集了,只要有機會劈刺出去,必定能擊中目標。雙方比拼的是誰能劈刺得更快,誰能更狠承受到最後。

“刺!”

“殺!”

雙方統領指揮聲中,長槍似蛇信吞吐閃爍,環刀如霹靂,縱橫來去;一茬又一茬士卒倒下,後面的立馬涌上來。一次次機械的劈刺,腳踏着倒伏的屍首,目中所及盡是刀山槍林;大多數人都融入到這種慘烈血腥的殺戮氣氛中去,他們忘記了恐懼,忘記了逃跑,前赴後繼,不死不休。

要想停下來,除非。。。到達他們的承受極限。交戰雙方,終歸會有一方先行承受不住,接下來發生的就是大面積潰逃。

短兵相接,工匠們贏了。他們的對手和他們一樣,也是青壯糾合起來的。不一樣的是,他們的對手沒有他們那股誓死守護家人的決心,他們的對手數量也不及他們。於是,斬殺了六七百敵軍後,工匠們取得了第一陣的勝利,剩餘的四五百敵軍承受不住,潰逃到河堤之下。

這次勝利雖然令人歡欣鼓舞,卻不意味着他們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因爲,對手是越打越多。就在他們剛纔接戰之時,又有幾千枋頭軍渡過了黃河,攀上了堤岸;另外,還有更多的敵軍在渡河,在攀越。

“收縮隊形!攻擊前進——”孫儉嘶啞着嗓子,繼續下令。

他必須率領工匠隊伍和左敬亭等人會合,將工匠編入義務兵的軍制之下。沒有完整的作戰編制,這些青壯工匠的戰力發揮不出來。剛纔一戰,工匠隊伍佔據了各方面優勢,殺敵不到七百,自損卻達到五百;這種戰損比例,實在不能算是勝利。

只是,在目前情況下,孫儉想和左敬亭會合,無疑非常艱難。因爲,枋頭軍敗下一陣後,蒲箐惱羞成怒,親自帶領一部精兵殺了過來。

殺——

蒲箐爆喝,徑直撲上;絲毫沒將對手放在眼裡,手中長槍一抖,工匠兵刺出的七八支被攪到一邊。他猶有餘力,長槍順勢一挑,當頭的一名工匠整個下頜被他挑成兩半。

“殺啊。。。”

枋頭精兵舞着環刀,頂着盾牌,潮水般涌上來。十幾面盾牌聯合着向前一掃,工匠兵刺出的長槍大多歪斜出去。枋頭兵揪住空子,頂着盾牌衝上來,他們欺負長槍不能進身攻擊,環刀潑風般地向工匠兵身上招呼。

“拔刀!”親衛隊長秦彬一邊下令,一邊拔出背上環刀抵抗,前列的工匠兵跟着拔出環刀和對手抵近廝殺。

工匠兵勇敢、熱情,年青有氣力,但是他們沒有受過協同作戰的操訓;陣形不亂時還能保持攻擊力,一旦遇到強敵,陣形混亂後,各種毛病就開始暴露出來。前列拔出環刀揮舞起來後,遮住了後列工匠兵的攻擊間隙;前後之間不能密切配合,形成了一個斷層。

蒲箐和枋頭精兵久經陣戰,一眼就瞅見了對方的破綻。

“隨我來!”

蒲箐招呼一隊士卒跟隨,他則連跨三步,率先闖進工匠兵陣勢之中。長槍一陣撥打,工匠兵陣營露出一道縫隙,蒲箐和一隊枋頭精兵一涌而入,直闖工匠兵陣心。蒲箐很明白,只要攪亂對方陣勢,剩下的就是追殺了。

面對對手凌厲的攻擊,工匠兵不知所措;他們想和敵人拼命,可不知道如何才能和敵人拼命。一直向前刺的槍出現了猶豫,不知道是該向前刺還是向側刺。。。

“隨我刺!”

混亂之中,工匠兵忽然聽見一個讓人安心的聲音。不知何時,孫儉來到陣中,手中長槍毫不猶豫地側刺而出,刺向闖陣的枋頭兵。

“刺——”工匠兵齊聲大喝,紛紛調轉槍頭,從三個方向刺向枋頭兵。

“老東西找死!”蒲箐發現了目標,瞋目大喝一聲,長槍撲打着衝向孫儉。

“兔崽子你活夠了!刺——”回罵聲中,孫儉長槍猛地一刺,直襲蒲箐面目。

蒲箐獰笑,跨步而上,似乎沒看見孫儉的長槍,待孫儉長槍堪堪刺到,他左手忽地擡起,向前一圈,正好抓住孫儉槍頭。

“去死吧!”蒲箐大喝,右手槍毒蛇一般,飛速彈起,撲地一聲,捅入孫儉小腹。

孫儉面容一僵,似乎不敢置信死亡來得如此之快,瞅了一眼小腹上的長槍,他雙目一鼓,兩顆眼珠瞬間變得血紅血紅的。

“兔崽子。爺爺跟你拼了——”嘶吼聲中,孫儉跨步急上,捅在他小腹上的長槍隨着他的步伐,倏地從他背後露出,鮮血淋漓的槍桿上掛着些許肝腸碎末。

“好”蒲箐沒想到對方悍勇如斯,忍不住開口叫好,聲音剛剛出口,一道霹靂凌空而至,蒲箐眼睛一花,隨即感覺頜下一涼,呼呼的風呼嘯着灌入體內,他再也無法發出聲音了。他困惑地看向對面,只見對面的老將手中不知何時多了一把環刀,環刀雪白的刃上,點綴着一抹淺淺的殷紅。

那是我的血麼。。。蒲箐還未想透是怎麼回事,眼前一黑,已翻身栽倒。

“兔崽子。想爺爺死,不付出代價怎麼行。哈哈哈”孫儉大笑三聲後,聲音嘎然而止,身子一動不動地矗立着,蒲箐的長槍在他背後露出大半槍身。

“孫叔——”

“將軍!”

雙方主帥同歸於盡,枋頭兵和工匠兵一起悲聲大坳。悲坳之後,同時大呼:

“殺!爲孫叔報仇!”

“殺——爲將軍報仇!”

雙方主帥陣殞,只是南岸戰場其中一角知道。左敬亭、戴洛、燕九不知,他們依舊在拼命廝殺,試圖阻止枋頭軍登岸;蒲法也不知道,他率部在金堤上往來衝突,掩護枋頭軍登岸。

黃河對岸的蒲雄也不知道,他沉默地立於金堤之上,靜靜地觀望着對岸慘烈的廝殺,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彷彿是一個旁觀者。

蒲雄身後,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少年是蒲雄次子蒲堅。

蒲堅身着短身皮甲,揹負長柄環刀;手中長槍穩穩拄在金堤上,雙腿略微分開,傲然而立;他臉色肅然,很有幾分老成模樣。

似乎很迷戀蒲雄,蒲堅依樣學樣,沉穩地向南眺望,只是偶爾皺起的眉頭,不時閃爍的眼波顯示,他未必如外表看起來的那般鎮定。

四五步外,幾百甲衣猛士環形分佈,護衛着蒲雄和那個少年。其中一個半大少年,鼠目賊眼,精光亂轉,赫然是小耗子。小耗子左右,三娃子等四名石青親衛愁眉苦臉地眺望着對岸,默默出神。

良久,蒲堅偷偷噓了口氣,隨後向蒲雄道:“父親。大局已定。”

蒲雄點了點頭,他明白兒子的意思:又有三千枋頭士卒登上了岸,南岸戰鬥雖然還在繼續,但是,實力對比很明顯,對方無力阻止了。

蒲雄目光緩緩掃過對岸,正想說點什麼;忽然,他神色一變,一動不動地盯向西南方。

蒲堅詫異地隨着父親的眼光看過去,只見西南方距離登陸點七八里外,忽然揚起一股大股的煙塵,煙塵撲騰的很高,在半空中翻翻滾滾;久經兵事之人,大多都能認出,這是騎兵帶着的煙塵。

“不好!敵人騎兵來了,某當親自過河指揮。”蒲雄很快作出反應,大聲說道:“走!我們渡河!”

,,,,

三十一章 雙贏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十九章 穩住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九十九選擇退路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第9章 燕使皇甫真八十八章 順風順水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八十三章 博浪八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第1章 序三十七章 包養倆男人六十三章 司州的形勢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第4章 抵達鄴城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三十三章 標語和童謠十六章 蟄伏六十三章 建制三十六章 邂逅二十五章 聯軍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六十五章 懲戒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七十章 夜襲旱寨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六十六章 夜襲孫家塢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三十七章 魏關前的疑惑二十四章 進位五十七章 襄國之戰七六十一章 驚變下第4章 桓衝北上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第5章 隨時指點你七十五章 北方的壞消息第8章 原來如此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十二章 聚會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三十章 疏而不漏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十二章 離開鄴城二十五章 詐城二十三章 雙方的水師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第3章 連環箭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四十章 端倪初現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絕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第1章 煎熬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第9章 行蹤泄露五十五章 盟友就是用來吞併的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四十章 端倪初現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十七章 是否當斬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絕四十二章 中毒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第3章 連環箭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四十三章 血修羅
三十一章 雙贏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十九章 穩住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九十九選擇退路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第9章 燕使皇甫真八十八章 順風順水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八十三章 博浪八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第1章 序三十七章 包養倆男人六十三章 司州的形勢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第4章 抵達鄴城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三十三章 標語和童謠十六章 蟄伏六十三章 建制三十六章 邂逅二十五章 聯軍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六十五章 懲戒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七十章 夜襲旱寨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六十六章 夜襲孫家塢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三十七章 魏關前的疑惑二十四章 進位五十七章 襄國之戰七六十一章 驚變下第4章 桓衝北上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第5章 隨時指點你七十五章 北方的壞消息第8章 原來如此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十二章 聚會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三十章 疏而不漏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十二章 離開鄴城二十五章 詐城二十三章 雙方的水師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第3章 連環箭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四十章 端倪初現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絕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第1章 煎熬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第9章 行蹤泄露五十五章 盟友就是用來吞併的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四十章 端倪初現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十七章 是否當斬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二十八章 羯胡石氏絕四十二章 中毒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第3章 連環箭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四十三章 血修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