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 人心

浩浩蕩蕩的明軍一路向着萬縣開回來,士兵們都顯得非常興奮,今天明軍陣亡的不過十七人而已,負傷的雖然上百,但大都是不值一提的輕傷。除了鄧名身邊的這隊衛士傷亡比例比較大以外,明軍各隊基本是開出萬縣迎戰時的原貌。自己、好友,身邊的同伴一個個都完好無損,又是如此輝煌的勝利,這讓每一個明軍士兵都心情舒暢,就是那些被同伴擡回來的傷員,也都在擔架上高談闊論,放聲歡笑,嗓門更是一個比一個洪亮。

出征前雖然士兵們都清楚鄧名的計劃,可同樣知道此戰是以一敵二,戰敗就是死路一條,嚴峻的形勢讓明軍官兵心中都沉甸甸的。對前景悲觀的士兵嘴上不說,心裡已經抱着殺一個夠本的念頭,還安慰自己能從重慶逃到這裡已經是多活了好些天了;其餘大部分士兵則覺得能夠打贏就已經是最好不過的結果,畢竟譚詣也是夔州的一條地頭蛇,對這些普通士兵來說則是需要仰望的大人物;就是樂觀的那些人,也覺得如果傷亡能少於一千並擊敗譚詣就是了不起的勝利。

因此這樣的戰果讓士兵都覺得如在夢中,看上去不可一世、已經把明軍逼入絕境的強大敵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今天的戰鬥簡直比行軍困難不了多少,這哪裡是打仗?不過是追着人砍了一個時辰而已。明軍先是突襲譚詣,然後急行馳援韓世子,軍陣最後面幾排的明軍士兵辛辛苦苦地跟着隊伍跑東跑西,結果連一個敵人都沒看到仗就打贏了——這種情況的士兵還不少,他們現在都在大聲抱怨着:說敵軍實在太過無能,白白累得兩腿發酸。

在盡情地嘲笑無能的敵軍同時,這些士兵也很清楚是誰領導他們取得這樣的光輝勝利,當望見鄧名的身影時,明軍官兵都發了狂一般地向他雀躍歡呼,直到把喉嚨都喊啞了還完全沒有意識到。

跟在鄧名身邊的趙天霸心裡也是美滋滋的。

多年以來明廷總是敗多勝少,別說以少勝多,就是以多打少也經常鬧個灰頭土臉,比如這次重慶明軍一開始佔盡上風,莫名其妙地敗下陣來。長年來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讓明軍變得越來越悲觀,而清軍變得越來越驕狂,就連那些剛剛投降過去的,比如譚詣這種,一掛上了清軍的旗幟就感覺自己好像突然變強了很多,打起明軍來信心十足。這種悲觀情緒明軍口中不願意承認,但是心裡都有。這也是今天一聽說清軍比自己人多,明軍軍官幾乎立刻氣餒的原因之一,讓他們迅速達成統一意見:此戰必敗,趕緊撤退爭取讓更多的人能夠逃脫。

“兩千破五千,還連損失都沒有,這仗不但打出來了,而且我還親身參與了,不但參與了,還在其中立下了大功。”趙天霸越想越是得意,二十二個人抵擋數千敵兵,這根本就是傳奇嘛,至於後面十幾個人追着成百上千的敵人砍,殺得十幾里路上血流成河,那更是了不得:“今天聽殿下說了好幾回昆陽之戰,當時我還想三千人追殺四十萬,那場面得威風成什麼樣子了?今天雖然敵軍沒那麼多,但也有點這意思了。”

想完了昆陽之戰,趙天霸又想起鄧名提到過的鄭村壩之戰,本來趙天霸一向看不起太監,但聽說鄭和在幾萬追兵中數次取下敵將首級後,立刻就對三保太監肅然起敬:“連成祖皇帝都讚不絕口,還賜他姓鄭,咱今天也有點鄭大官的意思了吧?嗯,對,不是咱不想取,實在是沒有敵將啊,可惜咱不是太監,不然以後就是萬天霸了……呸,什麼可惜,是幸虧咱不是太監,不然這世上就要多個萬天霸了……”

在萬縣城前,熊蘭帶着一羣人迎接凱旋的明軍,剛纔組建的鑼鼓隊跪在最前面——熊蘭指望韓世子看見這支隊伍,就能想起他剛纔的一點功勞不至於痛下殺手。看到明軍的最前面就是鄧名的那面王旗,又一次自縛出降的熊蘭和他的同夥們趕快低下頭,跪在道邊一動不動。

雖然盼望韓世子能夠繞過自己,但熊蘭也是做了兩手準備,他身上的繩索看起來捆得結實,但和其他人不同,熊蘭並沒有像其他死腦筋的同夥一樣讓人把最後扣真正結死,而是偷偷把兩個繩頭攥在自己手裡。雙臂背在背後,人又在地上跪着,還真沒法看出來他一鬆手就能自行把身上繩索解開。

這次熊蘭也覺得自己做得有點太絕了,韓世子一出城門就易幟,雖然他感覺對方似乎是個心軟的人,但熊蘭也不敢說對方一定會饒了自己。在熊蘭的計算裡,明軍打了這麼久的仗,一定都很疲憊了,如果韓世子翻臉要殺萬縣的降官,場面可能也會混亂得很,他就鬆開繩索往山裡面跑,疲勞而且還身披盔甲的明軍未必追的上自己,再說還有那批認認真真把自己綁得結結實實的同夥能拖延下時間——同樣不敢說一定能逃生,但總是個爲自己在最壞的情況下留一線生機的招數。

韓世子的旗幟越來越近,熊蘭偷偷擡眼看了一下,看到鄧名已經策馬來到了不遠處,他趕緊又把頭低下——韓世子肯定不會親自追殺自己,而且他和那些親衛的坐騎估計也累的夠嗆了。

馬蹄聲越來越近,剛纔還一直強自鎮靜的熊蘭突然感到心臟狂跳,剛纔的戰鬥他並不是沒有看到,素有威名的譚詣被這位韓世子摧枯拉朽一般地打垮了,那可是仁壽侯啊,心狠手辣、足智多謀,聽說在重慶隨隨便就把譚文和袁宗第打得一敗塗地。熊蘭不要說見過、聽過,就是做夢都不敢想會有這樣一邊倒的仗,兩千四百多明軍開出萬縣一個時辰,玩一樣地殺敗了兩倍於己的敵兵原樣回來了。

這樣的人要是殺自己……熊蘭剛纔用來給自己打氣的一點小算盤、小主意,突然之間不翼而飛,幾乎要啊不顧一起地鬆開繩子站起來逃跑,只是此時熊蘭還感到自己兩條小腿突然不受控制地哆嗦,腿肚子開始劇烈地跳動,迅速開始發疼,好像已經開始抽筋了。

在熊蘭拼命嘗試收回身體的控制權時,他身邊的同夥同樣在瑟瑟發抖,熊蘭能夠感覺得到身旁那些人的劇烈抖動,一陣風吹過,熊蘭還嗅到了一股強烈的尿臊氣,肯定是有人失禁了,氣味是這麼的濃烈不知道到底有幾個人。

馬就停在熊蘭前面,他看着那條馬腿,咬着嘴脣,背在後面的雙手也開始發抖,痙攣一般地死命握着手心裡的繩索,什麼利用同伴拖延片刻,什麼先往身後的人羣裡一紮,然後利用萬縣地形脫逃,這些熊蘭苦心琢磨了半天的脫身計劃都再也想不起來了。

“熊蘭……”

從頭頂傳來一個聲音,是韓世子的聲音,這聲音一響,熊蘭身邊突然有人徹底崩潰了,一個同夥向前撲在地上,好像身體癱軟已經完全跪不住了。

在這個傢伙倒下的時候,語無倫次的哭喊聲被猛地吐出:“殿下,小的罪該萬死……饒命啊,殿下,小的再也不敢了,小的罪該萬死啊……”

實現熊蘭還和同夥們交代過,不要瞎哭瞎鬧,要是徹底失態不但無助於求饒,說不定還會激起對方的殺心,這並不是熊蘭第一次和他們交代這個,上次投降的時候大家都把情緒控制得不錯。但是今天氣氛完全變了,看到剛纔那一仗的結果後,熊蘭的這幫同夥對韓世子的恐懼已經無法控制,就連最鎮定的熊蘭,此時也是不由自主的全身發動,連早先想好的說辭都一個字也無法吐出口。

馬上的人沒有搭理那些哭喊求饒的降官,繼續質問熊蘭道:“我是不是和你說過,背叛朝廷,一次已經是大罪,但念在你帶頭反正的功勞我許你可一而不可再?這次你還有什麼說的麼?”

這句問話入耳,熊蘭感到自己的舌頭又開始聽使喚了,兩條小腿抖得也不那麼厲害了,因爲他察覺到對方似乎並沒有堅決要殺自己的心。

“殿下,罪人……罪人真是愚蠢至極!罪人真是膽小如鼠!一看韃子人多勢衆,把膽都嚇破了,只想着怎麼留住這條狗命。”熊蘭努力地想把自己的罪過降低一個層次,從叛國求榮變成貪生怕死:“剛纔罪人知道死罪難逃,可沒有逃走,而是帶人出城向韃子喊話,殿下殺罪人理所應當,可這樣可能會讓其他有反正之心的人猶豫啊,殿下!罪人這條賤命一文不值,還是賜還給罪人吧,說不定能對朝廷的大業有一星半點的用處啊。”

馬上的人沉默了一會兒,再次開口的聲音溫和了一點:“可我上次已經說過此事不可再,我放你一次足夠讓別人知道朝廷的寬大了,爲何要放你兩次?”

“殿下,罪人聽說聖賢有言:‘事不過三’。不是‘事可一不可再。’,聖賢說這話,意思就是讓人有悔改的機會。”熊蘭感到活命的機會一下子變得非常大,膽子也回來了大半,他也不知道事不過三是不是聖賢說的,反正能用上就好:“罪人今天不敢脫逃,一心立功自贖,放罪人能夠證明殿下的大度,讓其他有悔過之心的人學着罪人的樣子立功贖罪。再說,殿下上次說因爲罪人有些功勞可以自贖,並沒有說自贖就那麼一次,以後不可以再次立功自贖啊。”

鄧名低頭看着跪在馬前的熊蘭,今天剛看見熊蘭倒戈的時候他確實異常憤怒,心裡想着要是此戰得勝定要把此人碎屍萬段。但大獲全勝以後,鄧名對熊蘭的殺心確實淡去不少,此人的行動對明軍沒造成什麼傷害,而在已經殺了那麼多人以後,鄧名也殺得有些累了。

“我出城前讓你準備的飯食、還有傷藥……”鄧名已經有了饒過熊蘭的心思,就拖着長音問道。

“罪人已經安排妥當,”熊蘭忙不迭的答道:“罪人不敢偷懶,熱食、熱水都已經備好,大軍入城即可食用,若有缺少罪人甘願領死。”

此時熊蘭已經徹底回覆了身體的控制,說話的時候熊蘭偷偷把手中攥着的兩個繩頭繫了一個蝴蝶扣,用大拇指捏着蝴蝶扣的兩個扣頭。

“好吧,我再饒你一次。”這些天來鄧名覺得這個傢伙還是挺有才幹,明軍的飲食住宿都安排得很好,若是殺了他還要自己操心,說完鄧名就對熊蘭背後跪着的鑼鼓隊成員喝道:“給熊把總鬆綁。”

那些跪在後面的降兵倒是沒有自縛,聞言有人就要膝行上前幫熊蘭和其他降官鬆綁。

“殿下,罪人還有一事稟告。”熊蘭又叫了一聲。

“什麼事?”

“罪人剛纔把譚弘放出來了一會兒。”熊蘭老老實實地向鄧名交代了自己釋放譚弘還有其他俘虜的行爲。

“現在他在哪裡?”鄧名不耐煩地打斷了熊蘭關於給犯人熬粥、蒸餅的敘述,直截了當地問道。

“又被罪人關回去了,還在縣衙大牢裡。”

“好吧,那就也不和你計較了。”鄧名一提馬繮,不再看熊蘭徑直向萬縣城門行去。

“罪人謝殿下不殺之恩。”熊蘭在背後高聲頌道,雙手同時使力,把手中的蝴蝶扣系成了一個死扣,這時背後的降兵又開始移動,挪過來給熊蘭這夥兒綁着的軍官解開繩索。

解開繩索後,降官們依舊在道邊跪着,一直等明軍都開過去後纔敢站起來,熊蘭有些鄙夷地看着那些褲襠溼漉漉的同伴,正要罵他們兩句,突然一陣風吹過來,凍得熊蘭一個哆嗦,這時他發現自己的衣服也已經被汗浸透了,都快要能擰出水來了。

雖然鄧名已經遠去,這些降官的臉上還是多有驚懼之色,上次他們投降後彈冠相慶,很快一個個就笑容滿面,而這次他們雖然高興又撿了一條命,但卻絕對不會再有人笑得出來。

“這韓世子,這麼慈悲心腸的一個人,打起仗來卻這般厲害。仁壽侯……不,那譚詣老賊談笑殺人,我還以爲韓世子絕不是他對手,想不到韓世子打他比殺雞還容易。”回到萬縣城中後,一個降官低聲說道。剛纔他們又從得意洋洋的明軍士兵口中得知,鄧名領着十幾個騎兵追着幾千人砍——他很難把這種英雄氣概和那個不嗜殺的韓世子聯繫起來,也沒法和任何一個他知道的將領聯繫起來。

其他的軍官聽到這話也都露出贊同之色,他們同樣感到極度的不可思議。

“譚詣翻臉無情,伏殺涪侯的本事是有的,但是讓他自己上陣去和敵人廝殺那是不行的,”熊蘭已經換了一件乾衣服,聽到這話後他低聲地發表意見道:“無情未必真英雄,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

“殿下真是寬宏啊。”

上次赦免熊蘭的時候,李星漢等人都有些不滿,但今天卻沒有什麼反對之聲,除了鄧名是這場大勝的領導者外,明軍微小的損失也是原因之一。假如今天明軍是苦戰得勝,傷亡數以百計,那軍官們心情就不會像這麼好,現在大家都覺得殺不殺熊蘭、追究不追究萬縣降軍的責任實在是小事一樁。

“熊蘭這個人挺有本事的,”之前鄧名他們都覺得經過第一次投降時的紛爭,熊蘭和萬縣其餘的軍官已經勢不兩立,想不到他居然還有這麼大的號召力,最讓鄧名覺得此人了不起的是他採取行動的決心和能力,制定計劃相對來說是容易的事,但制定計劃後能夠迅速付諸實行,這就是相當了不起的才能了:“確定一個目標,然後圍繞這個目標去盡力做事,這是人傑啊,怎麼會在譚弘軍中混得這麼不得志?”

鄧名的疑問周開荒和李星漢自然都解答不了,因此他就派人去打聽一下熊蘭的情況,至於鄧名對熊蘭的評價這些人也不太贊同:“一個雞鳴狗盜之徒,殿下太擡舉他了,什麼人傑,殿下要殺他還不是和殺一隻狗一樣?”

“他能給我個不殺他的理由,”鄧名向大家解釋爲什麼他決定饒熊蘭一命:“今天若不是他敲鑼打鼓地喊‘譚詣敗了’,圍着我們的韃子不會那麼快退去,恐怕還會有折損,熊蘭此舉可能救下了幾個衛士的命,他以此換回自己的命。說不定,折損的不是衛士而是我,他救我一命我饒他一命,纔算是兩不虧欠。”

“殿下當時也是太冒險了。”想起當時鄧名身先士卒,趙天霸頗有些後怕,明明援軍馬上就到了,包圍圈也還能維持,鄧名完全沒有必要親自戰鬥。

“是我提出來的留下,不再逃跑而是固守丘頂,”鄧名當時隨口說的理由並不是他當時真實所想,現在他纔有機會把真正的理由說出口:“有人戰死也是因爲我的這個決定,我豈能留在後面?”

“這不是爲了全軍嘛,”趙天霸覺得這個理由完全不能成立:“殿下千金之體豈能輕擲?”

“不錯,殿下可不是衆人。”李星漢很少會附和趙天霸的說法,但是這個問題他的看法是一樣的,宗室與衆不同。

“我不是什麼宗室,今天我要把話和你們說明白了,”鄧名搖頭道:“我姓鄧不姓朱。”

第13節 試探(上)第28節 算計(下)第27節 圍攻(中)第2節 目標(上)第19節 感慨(下)第53節 擒賊第29節 搏鬥(下)第7節 變臉(下)第16節 攀談(上)第16節 攀談(上)第42節 反擊第11節 攔截第53節 擒賊第55章 山崩第37節 等待(上)第59節 黃雀(下)第28節 欠條第24節 整訓(下)第13節 天明(下)第45節 突破(上)第22節 搶攻(上)第57節 夜戰(上)第6節 勇士第56節 宣戰(上)第38節 奔波第23節 代理(上)第52節 反擊第38節 牽制(上)第31節 側擊第58節 狙擊第40節 擁立第7節 仲裁(下)第43節 鷹派第46節 戰備(上)第19節 帝國第22節 反正第52節 私心第48節 融洽(上)第38節 買賣(上)第39節 嚮導(下)第31節 呆仗(上)第17節 虛招(上)第3節 信號(上)第28節 城前(上)第47節 情報(下)第63節 黃雀(上)第35節 進軍第40節 泥潭(下)第40節 泥潭(下)第26節 反覆第17節 堅壁第47節 證據(中)第20節 僞詔(上)第23節 波瀾(下)第27節 圍攻(下)第44節 夾擊(上)第41節 獻計第49節 坦承第4節 國民(下)第6節 事變(下)第32節 才能(下)第6節 密議(下)第39節 衝突(上)第50節 債券(上)第13節 提督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45節 隊友(下)第23節 波瀾(下)第20節 困獸第39節 嚮導(下)第44節 失蹤第37節 報告(下)第29節 解圍(上)第46節 脫逃(上)第3節 壓力(下)第31節 側擊第6節 勇士第58節 遺孤第29節 解圍(下)第10節 負責(上)第45節 合作第46節 接觸第54節 投機(下)第53節 衝鋒第67節 守法(上)第51節 詐敗第53節 齊射(上)第4節 生變第37節 軍火第60節 算盤(上)第46節 證券(上)第56節 推銷(下)第43節 風向(上)第15節 出降(下)第8節 升級(下)第34節 問候(下)第40節 泥潭(上)第26節 生意(下)第5節 隔閡
第13節 試探(上)第28節 算計(下)第27節 圍攻(中)第2節 目標(上)第19節 感慨(下)第53節 擒賊第29節 搏鬥(下)第7節 變臉(下)第16節 攀談(上)第16節 攀談(上)第42節 反擊第11節 攔截第53節 擒賊第55章 山崩第37節 等待(上)第59節 黃雀(下)第28節 欠條第24節 整訓(下)第13節 天明(下)第45節 突破(上)第22節 搶攻(上)第57節 夜戰(上)第6節 勇士第56節 宣戰(上)第38節 奔波第23節 代理(上)第52節 反擊第38節 牽制(上)第31節 側擊第58節 狙擊第40節 擁立第7節 仲裁(下)第43節 鷹派第46節 戰備(上)第19節 帝國第22節 反正第52節 私心第48節 融洽(上)第38節 買賣(上)第39節 嚮導(下)第31節 呆仗(上)第17節 虛招(上)第3節 信號(上)第28節 城前(上)第47節 情報(下)第63節 黃雀(上)第35節 進軍第40節 泥潭(下)第40節 泥潭(下)第26節 反覆第17節 堅壁第47節 證據(中)第20節 僞詔(上)第23節 波瀾(下)第27節 圍攻(下)第44節 夾擊(上)第41節 獻計第49節 坦承第4節 國民(下)第6節 事變(下)第32節 才能(下)第6節 密議(下)第39節 衝突(上)第50節 債券(上)第13節 提督地十七節 虛招下第45節 隊友(下)第23節 波瀾(下)第20節 困獸第39節 嚮導(下)第44節 失蹤第37節 報告(下)第29節 解圍(上)第46節 脫逃(上)第3節 壓力(下)第31節 側擊第6節 勇士第58節 遺孤第29節 解圍(下)第10節 負責(上)第45節 合作第46節 接觸第54節 投機(下)第53節 衝鋒第67節 守法(上)第51節 詐敗第53節 齊射(上)第4節 生變第37節 軍火第60節 算盤(上)第46節 證券(上)第56節 推銷(下)第43節 風向(上)第15節 出降(下)第8節 升級(下)第34節 問候(下)第40節 泥潭(上)第26節 生意(下)第5節 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