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推心置腹

柏林,金碧輝煌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皇宮。蔭昌、溥偉、載濤三人正百無聊賴地乾坐着。

這是溥偉第一次出國,更是第一次接觸其他國家的皇宮,故而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從大廳裡霍亨索倫家族的裝飾品到走廊上充滿西洋氣息的壁畫,從洋溢着異國情調的巴洛克式傢俱到別具特色的波斯風格地毯都吸引着他的視線。他的眼睛不住地東張西望,還不時小聲問蔭昌幾句。載濤前次已見識過一次,此番故地重遊,雖說不出個所以然,倒也覺得平常。唯獨蔭昌對此已經視若無睹,只笑吟吟地端着葡萄酒杯品嚐。

“剛纔回話明明答應我們儘快拜見德皇的,怎麼到現在還沒有動靜?”等了好半天,看累了的溥偉終於忍不住嘀咕起來。

“哈……這問題問得和我第一次來一樣。”載濤似笑非笑地擠眉弄眼了一番。

這種回答更是讓溥偉有些摸不着頭腦:“七叔,您說這是爲什麼?”溥偉和載濤之間的稱呼很難把握——論爵位,溥偉是親王,載濤是貝子,差了好幾級;論輩分,載濤卻是溥偉的叔叔輩;論年齡,溥偉年紀又較載濤爲長。這樣一來,相互稱呼名字顯得不夠禮貌,相互稱呼頭銜顯得不夠親密,而相互以親戚關係稱呼又顯得有些滑稽。只是臨走前皇帝特意告誡了溥偉一番,故而他對蔭昌畢恭畢敬地稱大人,對比他年紀還小的載濤則稱七叔。

“不急,他越慢,證明對我們越是看重。”蔭昌的話讓溥偉更加不解,這是什麼邏輯?

只是,話說完後蔭昌自己也忍不住笑了,憑他與威廉二世30年的交情,他清楚地知道對方此時此刻在幹什麼——更衣!這尾“德意志孔雀”一天要換四套衣服而且還要搭配不同的首飾和勳章,簡直就是招搖到了極點。如果他要接見一個認爲比較重要的人物,必定精心打扮一番,對方越重要,威廉二世在裝扮上花費的時間也就越長——從這層意思來解釋,蔭昌的話太有道理了。

林廣宇對蔭昌的評語很有意思:他決不是優秀的軍人——無論帶兵訓練還是指揮作戰,蔭昌的水平都乏善可陳,便連他自己也承認;但他是一個不錯的伯樂——對軍中的後起之秀看得很準,經他推薦的人員如王士珍等都成了氣候,成爲帝國軍隊的骨幹,至少到目前爲止還未看走眼過;他更是一個優秀的社交家——面對西方時尤其如此,30年前當他和威廉二世同在奧地利陸軍部隊實習時,彼此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對威廉二世那讓常人不可思議、難以忍受的做派和脾氣,蔭昌將中國人的中庸之道發揮到了極致,予以了深刻的包容,與德皇成了關係平等、近乎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啊……親愛的蔭昌,很高興又見到你。”一陣朗聲的笑聲從遠處傳來,身着軍裝、腰配寶劍、胸前掛着數個大勳章的威廉二世終於邁着鵝步,笑容可掬地出現在衆人眼前,皇帝明顯精心打扮了一番,但溥偉怎麼看都覺得有股脂粉氣——真是太讓人不可思議了。

“陛下,見到您是我的榮幸。”

“蔭昌,你稱呼我爲什麼?”

“陛下……不,威利。”威利是他人對皇帝的親近稱呼,在他登上皇位許多年後,能夠如此稱呼他的人越來越少,蔭昌卻是其中一個。

果然,皇帝開心極了,上來就是一個熊抱。這番作態讓一旁的溥偉看得直搖頭,認爲簡直有失皇家體統,心裡頗有微辭,但還是恭恭敬敬地鞠躬作爲見禮,載濤已經和對方打過一次交道,倒是熟絡的很。

“這位是鄙國的恭親王,這一位……”

“咦……”寒暄幾句後,威廉二世像是發現了新大陸,“蔭昌,你們怎麼都不留辮子了?”

這話問得有些粗魯,溥偉又將眉頭皺了起來,蔭昌顯然熟悉了皇帝的做派,笑嘻嘻地打着圓場:“鄙國皇帝已經下了旨意,爲衛生起見,准許我們不必再留辮子,我們自然而然就剪去了這個累贅……對於我而言,簡直是天大的福音。”

“他是個有遠見的人,真想在合適之時與他見上一面。”威廉二世意猶未盡,“我已經認識了他兩位弟弟,該是拜會貴國皇帝本人了。”

“鄙國大皇帝委託我向陛下致以最親切的問候,他同時也熱切期盼着皇太子閣下訪華早日成行,爲準備接待,我們已經擬定了負責人選——文官施肇基,武官蔣方震。”

“蔣?”皇帝低下頭去想了好一會,“我好像聽到過這個中國名字。”

“陛下的記憶力真是令人歎爲觀止,沒錯,他幾年前曾在德國學習軍事,現在已經是禁衛軍上校參謀長了。”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自古中西都是同理。溥偉、載濤雖然聽不明白話是什麼意思,但看見皇帝開心得連鬍子都翹了起來就能揣測到大意。

“蔭昌,這次你們考察禁衛軍需要什麼協助麼?”

“是的,不過那只是個附加使命,真正的使命遠比這來得緊迫與機密。”

皇帝似乎對此已經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微笑着屏退了左右,寬敞的會客廳裡只剩下了4人,反正蔭昌德語嫺熟,用不着翻譯。

“我對貴國的外交形勢感到擔憂。”蔭昌說着便扯出一段話來:1909年德意志的外交形勢確實不容樂觀。自1891年威廉二世愚蠢推行世界政策,拒絕德俄《再保險條約》條約簽訂後,俄國便轉而與法國簽訂了《法俄協約》,俾斯麥苦心經營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孤立法國的戰略遭到失敗,德國周邊呈現被法、俄東西夾擊之態勢;1902年,英國經過苦戰贏得了布爾戰爭的,由於威廉二世在戰爭中曾經輕率地表態支持布爾人,使得英德仇視加深,逼得英國與法、俄互相接近,1904年英法協約和1907年英俄協約的簽訂最終導致了協約國的完成,構成了對以德國爲首的同盟國集團的壓迫。在禁衛軍考察團出國前夕,林廣宇特意告誡三位要員要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時機,利用威廉二世骨子裡深刻的“反英症”來推進有利條件下的的政治或者軍事聯盟。

“蔭昌,你分析的這些沒錯,但中國如何能對歐洲關係進行影響?”

“我此次帶來了鄙國皇帝對中德關係的深入思考:首先,鄙國皇帝對建立中美德大聯盟的倡議極爲傾心,極力促成,如果聯盟不成,中國願與德國單獨發展密切關係;其次,鄙國認爲,中德兩國在遠東事務上存在着共同利益,但這種共同性日益爲英日同盟的強化而受到威脅,遠東力量對比已經因這種威脅而失衡,和平隨時都也很有可能被打破;再次,鄙國對於德國在軍事成就、工業成果、憲政體系等衆多領域取得的成績非常傾心,特別希望能在上述領域發展與德國的友好合作關係,增強兩國對共同利益的維護能力,排除某些國家採取極端行動的可能性;最後,鄙國皇帝擬定了一個初步的互利合作計劃,希望能得到陛下的首肯而早日付諸實施。”

“本人極爲贊同貴國對國際局勢與遠東和平的見解,英日同盟的日益強化已經背離了其防禦性質,特別是在俄國已經被決定性打敗的前提下,這種軍事同盟的鞏固更讓人感到不安。”威廉二世站起身子,對英國又是一通大肆抨擊。言辭之尖刻,神態之仇恨讓溥偉等人歎爲觀止,大感開了眼界。

“既陛下對此持首肯態度,那我們便具備了對話的基礎。”蔭昌似笑非笑地說道,“此次前來,我有一筆鉅額生意希望能和陛下取得共識。”

“找我做生意?”德皇將信將疑,“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我以前怎麼從未發現你的幽默天賦呢?”

“陛下,我是認真的,這筆生意便是——請德國仿照美國前例,將庚子賠款退還中國。”

“什麼?”威廉二世差點要跳起來,這太讓人意外了,讓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退還庚款,有可能麼?……

第4章 東亞角逐第10章 驚天鉅變第37章 頭頭是道第84章 利器準備第3章 決不退讓第1章 秘密佈置第17章 蓋棺論定第7章 大浪涌來第71章 利益交換第34章 心有靈犀第88章 各有所謀第90章 鐵的手腕第13章 英魂不滅第20章 出人意料第60章 五權制衡第90章 危在旦夕第17章 弦外之音第50章 廢兩改元第58章 回心轉意第32章 不速之客第86章 猝然發動第11章 憲政精髓第21章 雙管齊下第71章 利益交換第25章 山窮水盡第79章 面授機宜第67章 紛至沓來第21章 出動新銳第32章 官制改革第46章 晉封爵位第81章 漸次推行第15章 兵事興革第4章 陰謀詭計第34章 心有靈犀第78章 步步爲營第40章 雷霆震怒第55章 首日議程第3章 決不退讓第91章 強力彈壓第17章 鞠躬盡瘁第95章 制度改良第18章 敲山震虎第11章 血戰武昌第2章 浴雷重生第21章 出動新銳第4章 暗度陳倉第14章 否極泰來第32章 不速之客第80章 深度介入第96章 皇位繼承第75章 人心惶惶第31章 中日博弈第77章 羣情洶洶第69章 蓋棺論定第80章 亡命天涯第52章 維新重寶第26章 徹底解決第35章 虛虛實實第25章 橫生枝節第9章 先易後難第41章 章程既定第1章 辯論之光第32章 新的方案第57章 御案九件第19章 考題買賣第4章 智困梟雄第39章 分道揚鑣第46章 幕後操縱第4章 陰謀詭計第76章 黑虎掏心第32章 官制改革第68章 彌留之際第60章 投機倒把第32章 不速之客第70章 臺前幕後第27章 外交折衝第91章 強力彈壓第8章 海雷神威第16章 離鄉情怯第18章 敲山震虎第4章 暗度陳倉第44章 強行貸款第84章 利器準備第44章 強行貸款第25章 山窮水盡第18章 敲山震虎第31章 半推半就第14章 謀定後動第28章 深謀遠慮第60章 投機倒把第56章 中外同理第22章 方寸大亂第14章 百感交集第46章 置身事外第93章 步步緊逼第54章 驚弓之鳥第80章 深度介入第27章 暗度陳倉第30章 既往不咎第17章 蓋棺論定
第4章 東亞角逐第10章 驚天鉅變第37章 頭頭是道第84章 利器準備第3章 決不退讓第1章 秘密佈置第17章 蓋棺論定第7章 大浪涌來第71章 利益交換第34章 心有靈犀第88章 各有所謀第90章 鐵的手腕第13章 英魂不滅第20章 出人意料第60章 五權制衡第90章 危在旦夕第17章 弦外之音第50章 廢兩改元第58章 回心轉意第32章 不速之客第86章 猝然發動第11章 憲政精髓第21章 雙管齊下第71章 利益交換第25章 山窮水盡第79章 面授機宜第67章 紛至沓來第21章 出動新銳第32章 官制改革第46章 晉封爵位第81章 漸次推行第15章 兵事興革第4章 陰謀詭計第34章 心有靈犀第78章 步步爲營第40章 雷霆震怒第55章 首日議程第3章 決不退讓第91章 強力彈壓第17章 鞠躬盡瘁第95章 制度改良第18章 敲山震虎第11章 血戰武昌第2章 浴雷重生第21章 出動新銳第4章 暗度陳倉第14章 否極泰來第32章 不速之客第80章 深度介入第96章 皇位繼承第75章 人心惶惶第31章 中日博弈第77章 羣情洶洶第69章 蓋棺論定第80章 亡命天涯第52章 維新重寶第26章 徹底解決第35章 虛虛實實第25章 橫生枝節第9章 先易後難第41章 章程既定第1章 辯論之光第32章 新的方案第57章 御案九件第19章 考題買賣第4章 智困梟雄第39章 分道揚鑣第46章 幕後操縱第4章 陰謀詭計第76章 黑虎掏心第32章 官制改革第68章 彌留之際第60章 投機倒把第32章 不速之客第70章 臺前幕後第27章 外交折衝第91章 強力彈壓第8章 海雷神威第16章 離鄉情怯第18章 敲山震虎第4章 暗度陳倉第44章 強行貸款第84章 利器準備第44章 強行貸款第25章 山窮水盡第18章 敲山震虎第31章 半推半就第14章 謀定後動第28章 深謀遠慮第60章 投機倒把第56章 中外同理第22章 方寸大亂第14章 百感交集第46章 置身事外第93章 步步緊逼第54章 驚弓之鳥第80章 深度介入第27章 暗度陳倉第30章 既往不咎第17章 蓋棺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