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東亞角逐

國人急了。在日本做出有關山東問題的表態之前,本亦進行着有關談判。按照德國的設想,日俄戰爭之後,日本與俄國是根深蒂固的仇國,應該站在反對俄國的立場上纔是——這纔有了柏林市民聽到日本已經對俄宣戰的謠言後,大批趕赴日本使館送花的尷尬。如果出於日俄再度開戰的前景,膠州灣租借地、中太平洋諸島乃至於承認日本對整個東北和俄國遠東部分的佔領都是可以用來交換的條件。

但是,日本這個慣於火中取栗的國家是不會按德國人的想法如願以償的。德國人的設想破產了——在沒有使俄國陷入兩線作戰的前提下,自己卻陷入了兩線作戰。

駐華大使辛慈在得知可靠消息後,第一時間給柏林發去電報,要求政府在青島問題上向中國讓步,穩住中國的中立地位並確保德國的利益。

面對日本的訛詐,威廉二世也是暴跳如雷,但現在德國所有的精力和兵力都牽制在歐洲,根本顧不上在遠東與日本一較長短,他只能悻悻然作罷,在辛慈的請示電文和外交部相關報告上批了一個“同意”。

接到回覆的時候,中國當地時間已經是深夜,爲了搶時間,辛慈顧不上外交慣例,在1145分還打電話要.+.<樑敦彥也在等待着他,根本就沒有絲毫睏意,不過,帝國外交大臣在電話聽筒中的語氣是慵懶而睏倦的,並且帶有幾分爲人打斷“睡眠”的不快……

“我剛剛收到本國電報,面對目前的東亞局勢,我方願意加速推進青島問題的解決,同意尊重中華帝國的中立地位,不再要求中國政府加入同盟國方面作戰,但希望能夠貴國能切實保證鄙國的在華利益擁有實質上的便利……”辛慈說了半天,最後才談到。“我方願意將整個膠州灣租借地交還給貴國,但附有三個條件。”

“請講。”

“第一,鄙國在租借地的僑民和軍人需要得到妥善地安置,他們的生命和個人財產要獲得尊重;第二,鄙國在租借地的各項產業和投資要獲得確保;第三,中國政府要允諾將來重新再開闢一處租借地與我國。”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樑敦彥笑了:“本大臣得到的許可是,我們可以保證德國的任何正當利益。但將來新開闢租借地一事還要留待將來再協商,現在說這些還爲時過早。”

“那麼,貴國究竟打算採取什麼措施保護德國的利益呢?”辛慈對第三條也輕易便鬆口了,“我願意聆聽閣下的高見。”

“鄙國皇帝認爲。德國作爲帝國的友好國家,對帝國國防和工業建設起了積極地作用,在履行中立地位時,不妨對德國有所偏重。”樑敦彥笑眯眯地。將對方的胃口吊起老高,“我們決定凡是德國僑民與軍人的個人生命財產安全我們一律保護,德國在華各項產業可讓我國贖買——用馬克計價。”

“太好了!”辛慈掩飾不住自己的興奮,讚美地話脫口而出。

“不過帝國政府同樣附有三個條件。”

“請講。”中國人畢竟不是慈善家。辛慈亦準備聆聽對方的開價。

“第一,全面取消《辛丑條約》中剩餘的賠款,將其納入中德友好基金並由我國全權管理。貴國需同時答應放棄領事裁判權;第二。德國方面所有在華部隊需按照中立法則解除武裝。開赴帝國政府指定的區域,膠州灣方向一切地設施、裝備、軍械均需完整地交給我國;第三。交還青島租借地後,中國政府以馬克計價的形式購買德方所有產業,其數值經雙方約定後確認並由貴國以貸款形式提供,我們將在戰爭結束後進行還本付息。”

“這些條件鄙人沒有辦法當場回覆,必須請示柏林方面。”辛慈也很乾脆,“但請容許我個人提一點建議,第二條要求部隊解除武裝並交割整個防禦體系,恐怕會招來整個陸軍的反彈。”

“大使先生,我們有很好的問題解決方法,您要不要聽聽?”樑敦彥胸有成竹。

“自然,我極願意聽取貴大臣地高見。”

“歐洲近代一直存在着僱傭軍,我們可以在形式上做個變通。這些軍人願意放下武器成爲平民的,我們一概不願意干涉,倘若依舊願意成爲軍人的,鄙國皇帝陛下願意編組外籍禁衛兵團,貴國將士只需要解除對貴國皇帝地誓言並宣誓效忠我中華帝國皇帝即可,軍銜、軍餉一律照舊並加發25%地戰時津貼,所有費用概由鄙國支付。”

“這個?”辛慈很吃驚樑敦彥地想象力。

“不妨將這個建議一同發完柏林,但是要提醒貴公使,日本人逼得很緊,他們的陸軍和海軍已經開始局部動員了。”

“我明白。”

“鄙國國防軍也要開始動員,並向膠州灣地區進發,希望德國方面不要理解成爲這是對貴國地壓迫。”

“我明白,明白。”不明白又能怎樣呢?在日本方面公佈聲明之後,中國參謀本部已經下令全軍動員了,所謂不是壓迫,在辛慈看來只是另一種委婉的說法——倘若德國人不同意,中國人便要從陸上拿下膠州灣。

不知道國防軍裡那些德國教官能不能看出這個戰略意圖,當他們將槍口對準祖國的時候心裡是什麼感覺?……

“陛下,中國方面的這個答覆和要求,比我們所能設想的最好結果要壞,比我們所可能面臨的最壞結果要好。”提爾皮茨繞了一團,用政治家而不是軍事家的口吻說道,“我建議陛下接受這樣的要求,而且越快越好。”

“如果不接受這種要求會有什麼結局?”

“第一,英日從海上發起對青島的進攻;第二,

從陸上發起對青島的進攻;至於青島最後能落入誰的們已經是無關。”提爾皮茨用傷感的語氣說道,“陛下,想象一下,日本人用從德國學到的戰術和陸軍進攻我們,中國人用德國製造的軍火和彈藥進攻我們——比方說那幾門克虜伯公司製造的重型榴彈炮。”

“那真該死!”威廉二世轉了兩個圈。“那就按照你地建議辦吧,看看我們東方的這位皇帝能不能用好他的外籍僱傭軍團。”

821日,經過數輪秘密談判,中德方面就有關細節達成一致,雙方發表了聯合聲明。

德國方面表示:願意主動將青島租借地交還中國,德軍官兵將按照中立規則解除武裝,德國在山東的相應財產權利由中國以德國貸款贖買,德國同意將《辛丑條約》中剩餘的德國賠款部分(前次已轉移了一半)全部納入中德友好基金協會管理。德方支持中國廢除有關領事裁判權的要求。

中國方面表示:中國嚴格恪守中立地位,遵守萬國公法,嚴禁各國利用中國領土做有悖於中國中立地位之事,中國保證尊重德國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解除武裝的德軍官兵中國將予以妥善安置;另外,中方雖然對中德友好基金擁有全面管理權,但在重大問題上仍舊願意與德國協商,願意將中德友好基金建設成保持友好關係地第二條正式外交渠道。

聯合聲明發表之後。日本人暴跳如雷。

“敝國政府認爲,如果中國就此接收膠州灣,等於與德國聯合,自行破壞中立……”日置益上來就是咄咄逼人的語氣。

樑敦彥依舊不慍不火地說道:“貴國不是要暫時託管膠州灣租借地以便戰後歸還我國麼?現在德國直接歸還我國就不必勞駕貴國費心託管了。”

“我國政府堅持認爲。中國政府如果在戰爭期間收回膠州灣,將是破壞和平、破壞中立的行爲,將爲此付出代價。”日置益用威脅的口吻講道。“到時候兩國之間或許將面臨着誰都不願意看到地局面。”

“這是赤裸裸的訛詐!”眼看對方還要狡辯。樑敦彥已經不客氣地端起了茶杯。“送客!”

帝國政府的嚴正立場隨着《帝國日報》的刊印而傳至四面八方,帝國國會兩院以壓倒多數通過決議。授予政府動用一切手段解決青島糾紛地權利。

德國雖然在遠東面臨着不利的局面,但在歐洲戰場形勢卻是一片大好。8月17,,費巨資修築起來的列日要塞,鋒芒直抵馬斯河,威脅巴黎。爲了扭轉比利時人地頹勢,英國加緊派遣大批遠征軍在比利時北部各大港口登陸,但這些援兵對於比利時人的心理安慰比實際幫助更大。23日,德軍擊破比利時人的頑抗,攻克首都布魯塞爾,比利時人向海牙和安特衛普逃竄。

在比利時遭受重大挫敗,首都淪陷於敵國地確切消息傳出後,與比利時有關地一切資產彷彿像斷線地鷂子一般往下落。比利時政府發行的公債當天在各國金融市場上跌去近30%,比利時法郎兌換各:匯率也下調了30%餘,考慮到各主要貨幣兌換黃金的比例都實際上比利時法郎在開戰後不到三個星期已經貶值了近一半以上,並且還有進一步貶值的空間。此外,凡是在比利時有放款和重大合作項目的歐洲各主要公司股票也直線下滑,尤其以銀行類、保險類等爲甚,而鋼鐵、化工、軍火等戰爭景氣行業的股票全線飄紅。

遠東時間24日晚間,在召開緊急內閣會議之後,日本對明迫不及待地發表了,同時向中國發出爲期72小時的哀的美求中國放棄收回膠州灣租借地,否則日本將以武力奪取。

825,日本撕下了此前調解、幹旋的僞裝,宣佈聯合艦隊重新編組完成。

第一艦隊(黃海方面哨-保護通航),司令加藤友三郎中將,下設:

第一戰隊:戰列艦攝津(旗艦)、河內、安藝、薩摩;

第三戰隊:戰列巡洋艦金剛(旗艦)、比睿、鞍馬、筑波;

第五戰隊:輕巡洋艦矢(旗艦)、平戶、新高、笠置;

第一水雷戰隊:輕巡洋艦音羽(旗艦)、第1驅逐隊(驅逐艦4艘),第2逐隊(驅逐艦4艘)、第16逐隊(驅逐艦2艘)、第隊(驅逐艦2)。

第二艦隊(青島攻略-封鎖膠州灣),司令

第二戰隊:戰列艦周防(旗艦)、石見、丹後;海防艦(對馬海戰中繳獲的俄國海防艦)衝島、見島;

第四戰隊:裝甲巡洋艦磐手(旗艦)、八雲、常磐;

第六戰隊:輕巡洋艦千歲(旗艦)、秋津洲、千代田;

第二水雷戰隊:輕巡洋艦利根(旗艦)、第9驅逐隊(驅逐艦4艘)、第12驅逐隊(驅逐艦4)、第13驅逐隊(驅逐艦

艦隊直屬:特務艦高千穗、松江、熊野丸、掃海甲隊、乙隊(魚雷艇13艘)

艦隊航空隊:水上飛機母艦若宮丸(攜4法曼式水上飛機)

特務部隊:工作艦關東丸、醫院船八幡丸、運輸艦7艘、雜役艦(舊驅逐艦)

第三艦隊(東中國海方面-警戒)

輕巡洋艦對馬(旗艦)、通報艦最上、澱;海防艦春日、日進;炮艦宇治、隅田、伏見、鳥羽、嵯峨東亞終於也要燃起熾熱的戰火……

第40章 革故鼎新第7章 身陷雷區第44章 顛撲不破第75章 人心惶惶第30章 既往不咎第41章 革命前途第98章 最後關頭第13章 英魂不滅第26章 徹底解決第31章 半推半就第35章 額外插曲第2章 火上澆油第83章 煞費苦心第56章 中外同理第29章 深不可測第9章 以暴制暴第43章 鹽政改革第43章 鹽政改革第88章 各有所謀第72章 校場展示第92章 善後處理第15章 兩相權衡第65章 心有靈犀第71章 國造機槍第97章 深入調整第96章 皇位繼承第21章 出動新銳第39章 平地驚雷第47章 華美篇章第9章 以暴制暴第36章 當頭一棒第39章 曉之以理第14章 百感交集第26 將計就計第69章 軍工事業第83章 箭在弦上第30章 既往不咎第41章 革命前途第62章 悲情訴說第91章 禍水旁引第15章 兩相權衡第6章 寧缺毋濫第62章 另有用意第23章 深明大義第21章 另闢蹊徑第76章 校閱大典第81章 密謀方案第65章 心有靈犀第16章 夜襲得手第39章 生死一線第26章 應對之策第73章 明修棧道第18章 防禦殲敵第33章 現成題目第20章 咬牙堅持第86章 猝然發動第95章 循序漸進第25章 因勢利導第24章 怒不可遏第15章 兩相權衡第27章 暗度陳倉第30章 原來如此第92章 善後處理第85章 事有反覆第6章 寧缺毋濫第93章 真相大白第34章 生離死別第1章 辯論之光第62章 另有用意第72章 校場展示第75章 人心惶惶第17章 戰術轉型第31章 果有天書第10章 進攻方向第39章 生死一線第64章 痛下決心第28章 直言不諱第42章 各種心思第76章 校閱大典第96章 各有招法第2章 試點湖北第32章 新的方案第18章 精兵強將第63章 釜底抽薪第5章 果斷決策第50章 廢兩改元第63章 親王鬧事第23章 商討對策第12章 快速炮擊第40章 最後時刻第90章 鐵的手腕第84章 利器準備第98章 最後關頭第71章 國造機槍第21章 偉大母愛第51章 積極穩妥第49章 同仇敵愾第三十三章第93章 步步緊逼第79章 逃之夭夭
第40章 革故鼎新第7章 身陷雷區第44章 顛撲不破第75章 人心惶惶第30章 既往不咎第41章 革命前途第98章 最後關頭第13章 英魂不滅第26章 徹底解決第31章 半推半就第35章 額外插曲第2章 火上澆油第83章 煞費苦心第56章 中外同理第29章 深不可測第9章 以暴制暴第43章 鹽政改革第43章 鹽政改革第88章 各有所謀第72章 校場展示第92章 善後處理第15章 兩相權衡第65章 心有靈犀第71章 國造機槍第97章 深入調整第96章 皇位繼承第21章 出動新銳第39章 平地驚雷第47章 華美篇章第9章 以暴制暴第36章 當頭一棒第39章 曉之以理第14章 百感交集第26 將計就計第69章 軍工事業第83章 箭在弦上第30章 既往不咎第41章 革命前途第62章 悲情訴說第91章 禍水旁引第15章 兩相權衡第6章 寧缺毋濫第62章 另有用意第23章 深明大義第21章 另闢蹊徑第76章 校閱大典第81章 密謀方案第65章 心有靈犀第16章 夜襲得手第39章 生死一線第26章 應對之策第73章 明修棧道第18章 防禦殲敵第33章 現成題目第20章 咬牙堅持第86章 猝然發動第95章 循序漸進第25章 因勢利導第24章 怒不可遏第15章 兩相權衡第27章 暗度陳倉第30章 原來如此第92章 善後處理第85章 事有反覆第6章 寧缺毋濫第93章 真相大白第34章 生離死別第1章 辯論之光第62章 另有用意第72章 校場展示第75章 人心惶惶第17章 戰術轉型第31章 果有天書第10章 進攻方向第39章 生死一線第64章 痛下決心第28章 直言不諱第42章 各種心思第76章 校閱大典第96章 各有招法第2章 試點湖北第32章 新的方案第18章 精兵強將第63章 釜底抽薪第5章 果斷決策第50章 廢兩改元第63章 親王鬧事第23章 商討對策第12章 快速炮擊第40章 最後時刻第90章 鐵的手腕第84章 利器準備第98章 最後關頭第71章 國造機槍第21章 偉大母愛第51章 積極穩妥第49章 同仇敵愾第三十三章第93章 步步緊逼第79章 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