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章程既定

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卿倒是個老實人。”皇帝的第一句話便讓大家鬆了口氣,看來升允不會有事。

“卿的擔心也是朕的擔心。朕在瀛臺時曾廣閱史書,心想宋代王荊公之變法實是良法,爲何不能成功?其一,所用非人;其二,所行非當。步子過快,措施太急,願望太切,以至於原本是惠民之法最後變成害民之政。”

“皇上聖明。”

“但廣行新政之主旨仍要堅持。大行太后痛感國家積弊之深,亟待改變,故極力推行新政,這些年也頗見成效,這一大政方略關係國運,絕不能動搖,務必繼續廣行。但新政試辦有時不免有操之過急、倉促行事之憾,又或者各省一哄而上、千奇百怪、所得非果,既加重財政困難亦造成人心混亂。朕仍以穩妥起見爲要義,先行試點,確有成效後再予推廣。爲此特圈定了八處地方先行一步,即直隸、奉天、江蘇、湖北、廣東、浙江、四川、山東,此八處民物豐饒、民智漸開,有先行便利;又圈十二處地方隨後,即河南、吉林、湖南、安徽、江西、福建、廣西、山西、貴州、雲南、陝西,此十二處稍遜一籌,財力亦有不足;又圈定六處地方爲最後,即甘肅(包括青海,但有專門的青海辦事大臣)、西藏、新疆、內、外蒙古、黑龍江,此六處地瘠民窮,民風亦尚未完全開化,不可操之過急,崩壞大局。今後新政舉措,先在前八處實行,若果有成效,再向十二處漸行推廣,待大有成效之後再在最後六處實行。”

“皇上爲民考慮,微臣替兩省上千萬小民叩謝皇恩。”升允在政治立場上是保守的,但人品操守卻是不壞,林廣宇不願將他推到對立面去。

“第二樣是加快立憲。預備立憲乃大行太后欽定國策,不可變更,況憲政乃強國富民之必由之路,唯有抓緊一途。八月,朝廷已頒佈《議院末開以前逐年籌備事宜清單》,命令各部院衙門按憲政編查館、資政院所奏格式,各將本管事宜,以九年應有辦法,分月臚列奏明,朕心甚慰。立憲一事,海內衆望所歸。這兩年來,官民屢屢有上書言事,希望速開國會,大行請願。”

階下衆人面面相覷,皇帝這是什麼意思?去年八月,以法部主事沈鈞儒等爲首的一批留洋人員聯名呈請“開設民選議院,以固國本而挽大局”,被慈禧壓下了;今年以來,湖廣總督陳夔龍、兩江總督端方、河南巡撫林紹年、四川總督趙爾巽,外交部駐外公使孫寶琦、胡惟德、李家駒等聯名上書,稱“國會系中外觀聽所繫,要求速行”,慈禧把摺子也壓下了;七月在政聞社社員、法部主事陳景仁等奏請三年內開國會並革極力主張緩行的法部侍郎于式枚職以謝天下,結果惹惱了慈禧,陳景仁被罷官,政聞社被迫解散。

“朕以爲前法部主事陳景仁所奏請一事頗有見地,現仍重新啓用,官復原職。”皇帝頓了一下,“至於于式枚,朕還沒有找他算賬呢。”

原來,此時正在德國考察憲政的于式枚在得知慈禧超常規的諡號後居然不知天高地厚地給禮部發來電報指責,說字數遠超過慈安之諡號,“逾禮太甚”。打死老虎的事情誰都樂意會幹,不到片刻功夫,無論保守派也好,激進派也好,大家都將於式枚罵了個狗血淋頭。林廣宇心想,打出慈禧的牌頭果然好使,沒花費什麼力氣就讓這個唧唧歪歪的傢伙靠邊站了。

但一事歸一事,打歸打,緩行派對皇帝的舊話重提還是充滿了戒心——年逾古稀的大學士孫家鼐顫顫巍巍地站了出來:“臣仍以爲國會之開辦應緩行,現在民怨鼎沸,一旦國會開辦,則‘今日劾軍機,明日劾督撫’,大政恐有亂局。”

孫老頭的話音剛落,主張緩行的保守派,主張速行的開明派便在朝堂上相互掐了起來,雙方口水戰不斷,聲勢比方纔還要熱烈幾分。前者攻擊後者“操之過急”,“取禍之道”,後者痛斥前者“見識不明”、“陳腐亂政”,一時間好不熱鬧。不過仔細看去,主張速行的要麼是各部中職位較低的新銳,要麼是手握大權的疆臣,而主張緩行的多半是一班老頭和宗室,武將們倒是一邊倒地支持速行。

“諸卿的意思朕都聽明白了,俱是各有各的道理,所謂見仁見智大概就是此道。”皇帝首先來了個不偏不倚的表態,然後話鋒一轉又訴起苦來,“革命黨人自不必說,自從宣佈預備立憲後便攻訐政府毫無誠意,行欺騙事實;其餘主張大行憲政的有識之士則痛感朝廷空言搪塞,言語間頗有抱怨之意;還有一幫子本來就不贊同大行新政、預備立憲的冥頑之徒則暗地竊笑,謂朝廷難以收場,朕這個皇帝,難啊……”

君憂臣辱,衆人放下了剛纔的爭端,一起沉默不語。

“孫師傅剛纔的話朕覺得很有道理,一旦開了國會,確實可能‘今日劾軍機,明日劾督撫’……但不開又能如何?人言可畏,以訛傳訛不免誇大,如不給小民一個出氣的由頭,一味打壓,他們對朝廷的怨望非但不會消停,反而會愈演愈烈,到最後落得個不可收拾的場地。古人云‘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有國會這條涓涓細流疏通,總比水愈漲愈高發洪水好吧?”

王商再次拖長聲調:“聖上口諭:預備立憲之宗旨——‘大權統於朝廷,萬機決於衆議,庶政公諸輿論’不可動搖;預備立憲之舉措——‘三年初具規模,六年大見成效,九年完成立憲’不得違逆。”

“皇上。”孫家鼐老淚縱橫,“務必要慎重啊!”

“朕意已決,預備立憲若要取信於民,不可不加快,務必早開國會。”

至於具體的舉措,則是憲政編查館楊度的事情了,只是他不過四品的官位,沒有出席朝會的資格,太監們拖長了聲調,將“宣憲政編查館楊度覲見”的聲音一路路傳遞下去。

楊度快步走近了大殿,感覺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微微一笑,掏出了摺子——這可是他和康梁等人這些天來晝夜奮戰的成果,滿朝文武恐怕做夢也想不到吧?

大殿裡,只回蕩着楊度抑揚頓挫的聲音。

——時間跨度:以光緒三十四年(1908)爲第一年,以維新八年(1916)爲第九年。

——諮議局:本年已經籌備,明年一律選舉開辦;維新二年,頒佈地方議員法、地方選舉法;維新三年,改各省諮議局爲各省議會,重新選舉議員;維新五年,設各州、府、廳議會,選舉議員;維新七年,設各縣議會,選舉議員。

——資政院:爲國會下院,明年頒佈議院法與選舉法,確定名額,舉行選舉,維新二年正式開院。

——弼德院:爲國會上院,明年頒佈章程,匡定人選,舉行選舉(包括欽定議員),與資政院同年開院。

——責任內閣:明年正式仿行,名單皆由欽定,維新二年待國會開幕後再行選舉,維新三年起正式擔當責任。

——地方自治:前已頒佈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明年頒佈廳州縣地方自治章程,籌辦城鎮鄉地方自治,設立自治研究所,以後續辦城鎮鄉和廳州縣自治,至維新五年城鄉自治一律成立,維新八年廳州縣自治一律成立。

——戶籍調查:本年已頒佈調查戶口章程,明年調查人戶總數,作爲國會選舉依據;維新四年實行戶籍法。

——融化旗漢畛域:本年已設變通旗制處,維新五年變通旗制一律完成,化除畛域。

——梳理財政:明年頒佈清理財政章程,改度支部爲財政部,調查各省收支總數;維新二年試辦全國及各省預算決算;維新三年會查全國年收支確數,由責任內閣參照國會議決法案執行;維新四年頒佈國家稅章程與預算法;維新五年頒佈地方稅章程與決算法;維新六年試辦全國預算,頒佈會計法;維新七年試辦全國決算,頒佈審計法;維新八年起,國家預決算一律以國會議案爲準,皇室經費亦納入其中。

——普及教育:明年頒佈簡易識字課本和國民必讀課本,改學部爲教育部;維新二年,推廣廳州縣簡易識字學校;維新三年,創設鄉鎮簡易識字學塾;維新四年,推廣鄉鎮簡易識字學塾;維新六年,人民識字義者需達百分之一,維新七年,達五十分之一;維新八年,達三十分之一。

——法律修訂:本年頒佈《欽定憲法大綱》,自明年起,逐年完善;明年編訂民律,商律,刑事、民事訴訟律;維新二年頒佈新刑律;維新三年實行新刑律,頒佈民律,商律,刑事、民事訴訟律;維新五年實行民律,商律,刑事、民事訴訟律;維新六年起,逐次修訂、編纂各類其他法律。

——司法改革:明年頒佈法院與檢察院編制法,改大理院爲帝國最高法院,新設帝國最高檢察院,在各省省會設高等法院、高等檢察院;維新二年,最高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檢察院、高等檢察院一律辦公;維新四年,各省省會、商埠、廳、州設中等法院、中等檢察院;維新五年,各中等法院、中等檢察院一律辦公;維新七年,各縣設初等法院、初等檢察院;維新八年,各初等法院、初等檢察院一律辦公。

——警政改革:明年各省廳、州、縣巡警粗具規模;維新三年,前項一律完備;維新四年籌辦各縣巡警;維新六年一律完備;維新七年籌辦各鄉鎮巡警公所;維新八年前項一律完備。

——官制改革:明年釐定中央官制;維新二年釐定地方官制;維新三年實行文官考試,頒佈任用、官俸各章程;維新五年頒佈新定中央和地方官制;維新七年起一律實行新官制。

——憲法編修:以《欽定憲法大綱》爲依據編修,逐年公佈帝國憲法草案,日臻完善,維新八年宣佈正式憲法。

第81章 密謀方案第22章 方寸大亂第63章 親王鬧事第46章 置身事外第14章 否極泰來第38章 不歡而散第32章 官制改革第5章 果斷決策第94章 趁勢改革第7章 真才實學第61章 近代要素第31章 半推半就第21章 出動新銳第94章 虛晃一槍第23章 商討對策第2章 鏈鎖效應第97章 圖窮匕見第10章 驚天鉅變第55章 首日議程第22章 勢在必然第46章 幕後操縱第46章 幕後操縱第3章 慈禧歸西第12章 快速炮擊第88章 各有所謀第34章 心有靈犀第91章 強力彈壓第89章 殺氣逼人第49章 本位之辯第40章 殊途同歸第53章 不可收拾第13章 轉危爲安第62章 悲情訴說第62章 悲情訴說第40章 最後時刻第44章 強行貸款第53章 不可收拾第40章 革故鼎新第14章 否極泰來第6章 暗潮將起第59章 錦囊妙計第15章 步步進逼第48章 始於海關第40章 革故鼎新第22章 勢在必然第4章 東亞角逐第35章 虛虛實實第87章 神兵天將第25章 山窮水盡第80章 亡命天涯第34章 牽動心絃第19章 推心置腹第28章 體察聖意第40章 革故鼎新第83章 箭在弦上過渡內閣時期帝國主要中央機構及人員第25章 山窮水盡第46章 置身事外第17章 弦外之音第36章 自求多福第97章 深入調整第58章 回心轉意第37章 狗急跳牆第87章 神兵天將第56章 中外同理第68章 規劃編成第5章 果斷決策第10章 變亂紛呈第30章 既往不咎第56章 弄巧成拙第45章 若有所思第28章 心亂如麻第8章 滿頭大汗第13章 僞託神蹟第10章 進攻方向第5章 果斷決策第2章 鏈鎖效應第23章 商討對策第76章 黑虎掏心第39章 曉之以理第4章 陰謀詭計第13章 僞託神蹟第3章 鐵廠之辯第10章 變亂紛呈第27章 暗度陳倉第16章 緊鑼密鼓第32章 海闊天空第51章 積極穩妥第26章 徹底解決第32章 官制改革第60章 五權制衡第75章 人心惶惶第43章 風雲際會第21章 另闢蹊徑第56章 中外同理第68章 規劃編成第56章 弄巧成拙第65章 心有靈犀第37章 心心相印
第81章 密謀方案第22章 方寸大亂第63章 親王鬧事第46章 置身事外第14章 否極泰來第38章 不歡而散第32章 官制改革第5章 果斷決策第94章 趁勢改革第7章 真才實學第61章 近代要素第31章 半推半就第21章 出動新銳第94章 虛晃一槍第23章 商討對策第2章 鏈鎖效應第97章 圖窮匕見第10章 驚天鉅變第55章 首日議程第22章 勢在必然第46章 幕後操縱第46章 幕後操縱第3章 慈禧歸西第12章 快速炮擊第88章 各有所謀第34章 心有靈犀第91章 強力彈壓第89章 殺氣逼人第49章 本位之辯第40章 殊途同歸第53章 不可收拾第13章 轉危爲安第62章 悲情訴說第62章 悲情訴說第40章 最後時刻第44章 強行貸款第53章 不可收拾第40章 革故鼎新第14章 否極泰來第6章 暗潮將起第59章 錦囊妙計第15章 步步進逼第48章 始於海關第40章 革故鼎新第22章 勢在必然第4章 東亞角逐第35章 虛虛實實第87章 神兵天將第25章 山窮水盡第80章 亡命天涯第34章 牽動心絃第19章 推心置腹第28章 體察聖意第40章 革故鼎新第83章 箭在弦上過渡內閣時期帝國主要中央機構及人員第25章 山窮水盡第46章 置身事外第17章 弦外之音第36章 自求多福第97章 深入調整第58章 回心轉意第37章 狗急跳牆第87章 神兵天將第56章 中外同理第68章 規劃編成第5章 果斷決策第10章 變亂紛呈第30章 既往不咎第56章 弄巧成拙第45章 若有所思第28章 心亂如麻第8章 滿頭大汗第13章 僞託神蹟第10章 進攻方向第5章 果斷決策第2章 鏈鎖效應第23章 商討對策第76章 黑虎掏心第39章 曉之以理第4章 陰謀詭計第13章 僞託神蹟第3章 鐵廠之辯第10章 變亂紛呈第27章 暗度陳倉第16章 緊鑼密鼓第32章 海闊天空第51章 積極穩妥第26章 徹底解決第32章 官制改革第60章 五權制衡第75章 人心惶惶第43章 風雲際會第21章 另闢蹊徑第56章 中外同理第68章 規劃編成第56章 弄巧成拙第65章 心有靈犀第37章 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