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戰後事宜下

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六月八日長孫晟說服阿波可汗歸附大隋,阿波遣使來朝,與大隋定約,承認隋皇帝爲真皇帝,自己是藩屬國,雙方互不侵犯。楊堅大喜,授長孫晟儀開府儀同三司、左勳衛車騎將軍,繼續處理突厥內部之事。

次日,楊堅召楊廣勤政殿議事,同來的有高穎、蘇威、楊素。高熲出身渤海高氏,楊堅即位之後不久,高熲拜爲左衛大將軍,尚書左僕射,大興城的建設和大隋律的修訂都有他的參與。

衆人入殿參拜落座,楊堅道“諸位卿家,突厥戰事暫告一段落,今日召諸位來就是商量一下如何處理沙鉢略可汗及其部族。”

高穎道“陛下,臣以爲將沙鉢略等部族放回草原,再施離間之計,讓草原各部連年處於爭鬥之下。”

楊素道“陛下,臣以爲只需將沙鉢略一人放回草原,將其部族一律斬殺,以震懾突厥。”

蘇威道“陛下,臣以爲將沙鉢略囚禁在大興爲質,放其部族離開,讓其書信一封勸其部族降我大隋。”

楊堅沉默了半晌道“晉王,不知你有何意見?”

楊廣道“父皇,兒臣以爲,放沙鉢略一人回草原即可,其部族不可放回。”

楊堅道“你有什麼想法細細道來”

楊廣道“父皇,沙鉢略此次雖遭重創,但他在草原的勢力還依然存在,殺了他恐會激怒突厥人,留在大興,也只會徒增麻煩。此次北伐,與沙鉢略同來的還有貪汗可汗,他棄沙鉢略不顧,自行離去,沙鉢略心中一定非常痛恨此人,放其回草原,他必舉兵討伐貪汗,到時再施離間之計,讓草原各部連年處於爭鬥之下。”

“那剩下三千餘俘虜如何處理,我大隋經濟尚在復甦,也不能日日養着他們?”楊素道

“郡公所言非虛,但這三千餘俘虜如果全殺了,有損陛下英明,直接影響到周邊各小國對我大隋的態度,以後征伐,他們必以死相拼,那樣我大隋得不賞失。”楊廣道

高穎道“殿下之言大善,我大隋自有我大國的胸襟,就請陛下將俘虜和沙鉢略一起送回去。”

楊廣道“左僕射,此言差矣,放三千俘虜回去豈不更加增強了突厥的實力,突厥爲我北疆大患,豈能放鳥歸林?”

“那你有何辦法處理這三千餘俘虜?”楊堅道

“父皇,大興城自漢以來,都是通過槽渠運送物資入城,然槽渠經年未修,周邊水系雖衆多,但多處已經斷流。城外的糧食到城內頗爲不易,都是通過陸路人力來運輸,這樣以來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兒臣請父皇下令重新疏通槽渠,再將周邊水系連接起來,方便物資輸送。父皇可令這三千餘俘虜作爲民夫修渠,這樣既節省了民力,又不白養他們,豈不一舉兩得。”楊廣一揖道。

楊堅思慮了半晌道“諸位卿家覺得此事可行否?”

高穎三人齊身一揖道“晉王聰慧,此意大善!”

高穎三人告退,楊堅單獨留下楊廣。”廣兒,對於昨日朝堂之事你有何想法?“

楊廣道”父皇,我大隋十二衛府統兵之人絕大多數來自關隴八柱國及十二將軍的族人,各衛府軍戶大都來自世家大族,時刻威脅我大隋的統治。父皇可下旨令驍果軍直接歸父皇統領,爲天子御林軍,拱衛皇宮安全,那麼其他人就是想找麻煩他也不敢,畢竟天子的安危關係社稷安危。”

“嗯,那就暫時這樣安排吧。你如果沒有其他事就先退下去吧”楊堅道

“啓奏父皇,關於驍果軍的封賞,兒臣還請父皇示下,畢竟現在驍果軍已歸屬父皇了。”

“這個你自己拿主意就行,到時給朕遞個摺子就可。”

“諾,兒臣遵命。兒臣告退。”

次日聖旨下,封屈突通爲驍果軍將軍,授散騎常侍;封裴仁基爲驃騎將軍,授奉騎都尉;封堯君素爲車騎將軍,授奉車都尉;封獨孤盛爲爲車騎將軍,授奉車都尉;封張須陀爲驃騎將軍,授奉騎都尉;封劉文靜爲司馬,授員外郎;封蘇夔爲記室,授員外郎;封裴寂爲主簿,授光祿大夫;其餘諸將皆有封賞。

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六月十五日,楊堅利用漢朝開鑿留下的槽渠,命令宇文愷率水工開廣通渠(又稱富民渠、永濟渠)、傍南山而東,到潼關銜接黃河。

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六月二十日,楊堅命朔州總管將沙鉢略禮送草原,沙鉢略回到草原後發兵征討貪汗,草原再起戰火。八月五日沙鉢略擊敗貪汗軍,貪汗敗逃,歸附阿波可汗。沙鉢略廢黜貪汗、阿波可汗之位,發兵襲破阿波居地,阿波逃歸達頭,得達頭援助,回擊沙鉢略。突厥內亂,攻戰不息。各可汗紛紛遣使入朝,請和求援,楊堅一概不許,讓他們繼續互鬥。楊堅派隋軍專擊沙鉢略,沙鉢略屢敗,遣使來求和。突厥之事,暫告一段落。

開皇三年(公元583年)七月一日,西樑孝明帝蕭巋派太子蕭琮出使隋朝,祝賀隋朝遷新都大興,隨行的還有新安王蕭瑀。次日,蕭琮攜八弟蕭瑀拜訪楊廣,楊廣攜蕭氏出府迎接。蕭琮其人博學好文,擅長騎射。蕭瑀現在還是一個九歲的幼童,但來自後世的楊廣知道,這個在歷史上六遭罷相,又五次復出,堪稱奇蹟。入府落座,自是一番寒暄。

次日蕭琮告辭離開,蕭瑀非要去大興城裡逛逛,蕭氏有孕在身就拜託楊廣照顧好蕭瑀。楊廣不想惹事,就喬裝打扮帶着蕭瑀、劉文靜、獨孤盛等人直奔東市而去。

東市和西市是隋大興城的經濟活動中心,東市位於皇城東南側,周圍坊裡多皇室貴族和達官顯貴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積集”,市場經營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滿足皇室貴族和達官顯貴的需要。 西市,又稱利人市,在皇城外的西南部,離皇城較遠,周圍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場經營的商品,多是衣、燭、餅、藥等日常生活品。

第三十四章:建立書院第一章:我是誰第三十章:蕭樑驚變下第四十七章:試探第三十五章:狼尾灘之戰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八章:練兵上第十八章:書籍問題第五十七章:絕境第四十章:書樓風波下第十九章:大隋士子第二十二章:怎樣做一位合格的商人第十六章:東市風波上第四章:伐謀突厥第九章:練兵下第五十四章:赴任第一章:我是誰第五十三章:偶遇第二十八章:出使蕭樑第十九章:大隋士子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三十六章:弘德書院上第四章:伐謀突厥第四十七章:試探第三十七章:弘德書院下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二十二章:怎樣做一位合格的商人第三十九章:書樓風波中第三十二章:兵伐僞樑上第三十二章:兵伐僞樑上第二十五章:一戰驚突厥第二十八章:出使蕭樑第五十七章:絕境第十七章:東市風波下第三十二章:兵伐僞樑上第十章:父子夜話第二十六章:返京第二十三章:籌建學堂第五十五章:截殺第三十四章:建立書院第四十章:書樓風波下第四十一章:薛道衡第十八章:書籍問題第三十六章:弘德書院上第十八章:書籍問題第十六章:東市風波上第二十七章:雜記第二十章:戲耍宇文化及第四十五章:情詩入閨閣第五十三章:偶遇第三十章:蕭樑驚變下第三十三章:兵伐僞樑下第三十八章:書樓風波上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二十七章:雜記第三十三章:兵伐僞樑下第四章:伐謀突厥第三十八章:書樓風波上第二十二章:怎樣做一位合格的商人第三十四章:建立書院第五十九章:護衛李淵第二十章:戲耍宇文化及第五十六章:中伏第十二章:北伐上第四十八章:過招第二十四章:這個冬天不太冷第七章:入駐晉陽城第三十八章:書樓風波上第四十一章:薛道衡第十四章:戰後事宜上第六十一章:閒暇第四十四章:隋木易第五十三章:偶遇第二十九章:蕭樑驚變上第四十一章:薛道衡第十七章:東市風波下第二十八章:出使蕭樑第七章:入駐晉陽城第三十四章:建立書院第十四章:戰後事宜上第五十一章:破局中第三十二章:兵伐僞樑上第八章:練兵上第二十章:戲耍宇文化及第八章:練兵上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八章:練兵上第四十八章:過招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三十四章:建立書院第十五章:戰後事宜下第六十章:雲定興第一章:我是誰第八章:練兵上第十三章:北伐下第三十五章:狼尾灘之戰第十一章:錢幣第六十章:雲定興第二十八章:出使蕭樑第十九章:大隋士子
第三十四章:建立書院第一章:我是誰第三十章:蕭樑驚變下第四十七章:試探第三十五章:狼尾灘之戰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八章:練兵上第十八章:書籍問題第五十七章:絕境第四十章:書樓風波下第十九章:大隋士子第二十二章:怎樣做一位合格的商人第十六章:東市風波上第四章:伐謀突厥第九章:練兵下第五十四章:赴任第一章:我是誰第五十三章:偶遇第二十八章:出使蕭樑第十九章:大隋士子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三十六章:弘德書院上第四章:伐謀突厥第四十七章:試探第三十七章:弘德書院下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二十二章:怎樣做一位合格的商人第三十九章:書樓風波中第三十二章:兵伐僞樑上第三十二章:兵伐僞樑上第二十五章:一戰驚突厥第二十八章:出使蕭樑第五十七章:絕境第十七章:東市風波下第三十二章:兵伐僞樑上第十章:父子夜話第二十六章:返京第二十三章:籌建學堂第五十五章:截殺第三十四章:建立書院第四十章:書樓風波下第四十一章:薛道衡第十八章:書籍問題第三十六章:弘德書院上第十八章:書籍問題第十六章:東市風波上第二十七章:雜記第二十章:戲耍宇文化及第四十五章:情詩入閨閣第五十三章:偶遇第三十章:蕭樑驚變下第三十三章:兵伐僞樑下第三十八章:書樓風波上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二十七章:雜記第三十三章:兵伐僞樑下第四章:伐謀突厥第三十八章:書樓風波上第二十二章:怎樣做一位合格的商人第三十四章:建立書院第五十九章:護衛李淵第二十章:戲耍宇文化及第五十六章:中伏第十二章:北伐上第四十八章:過招第二十四章:這個冬天不太冷第七章:入駐晉陽城第三十八章:書樓風波上第四十一章:薛道衡第十四章:戰後事宜上第六十一章:閒暇第四十四章:隋木易第五十三章:偶遇第二十九章:蕭樑驚變上第四十一章:薛道衡第十七章:東市風波下第二十八章:出使蕭樑第七章:入駐晉陽城第三十四章:建立書院第十四章:戰後事宜上第五十一章:破局中第三十二章:兵伐僞樑上第八章:練兵上第二十章:戲耍宇文化及第八章:練兵上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八章:練兵上第四十八章:過招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三十四章:建立書院第十五章:戰後事宜下第六十章:雲定興第一章:我是誰第八章:練兵上第十三章:北伐下第三十五章:狼尾灘之戰第十一章:錢幣第六十章:雲定興第二十八章:出使蕭樑第十九章:大隋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