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大隋士子

魏晉時期,政治動盪,傳統的儒學名教支離破碎,魏晉名士崇尚自然、喜好清淡、不談國事、不言民生,這種狀態與佛教所倡導的出世思想不謀而合,道安、慧遠等博學多識的佛學大師將當時盛行的玄理與佛教的般若性空學說系統地融合,之後佛教纔開始迅速地傳播開來,當時的士子在不同程度上表現爲對儒學的疏離。依照儒家政治與道德的理想標準,應當是聖賢在位,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士農工商 各安其業。然而就社會現實而言,竟迥然相異,在道德領域,亦不見。儒家的道德理想,對於世俗道德,已經喪失了它的約束力。因此儒家學者這一時期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評焦點就是玄學思想。

至南北朝對立之時,儒學的發展在南朝和北朝亦有不同的情況。北朝這一時期,由於北方五胡十六國的入侵,使得許多儒家書籍毀於一旦。因此北朝的儒學,主要任務在於接受和應用並宣傳儒家經典,因而其研究方向並不在於新奇思想的追求,而是要弄清儒經中固有典章訓詁的內容,因此力求繼承並發展以鄭玄爲代表的漢代經學,是其基本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民族分化時期,儒學還曾起過形成華夏民族凝聚力,加強民族融合與團結,保持中華民族文化的統一性連續性發展的特殊作用。南朝因有長江天險,南朝儒學主要承襲魏晉玄風的傳統,重義理和文辭,拋清談,學風偏重於清通簡要。

南北朝時代,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不同於兩晉時期的新形勢,玄學思潮歸於沉寂,佛道二教繼續發展。佛教大量譯經,廣泛流行,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民俗及文化的各個層面。儒學面臨嚴峻挑戰。由於佛教的急劇膨脹,使原來儒、玄、佛、道的相互關係及其歷史格局發生新的變化。儒家學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評焦點,由老莊玄學轉向佛教,出現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大隋初立,楊堅大力提倡儒學,尊崇儒學是其總結歷史經驗,深思熟慮後做出的選擇,對漢文化的發展傳承起了重要作用。開皇初年,楊堅頗爲倡導文教,設國子寺,使強學待問之士畢集,京城聚集的人來自四面八方,負笈追師,不遠千里,其中以齊魯趙魏學者尤多,其講誦之聲,道路不絕。由於春秋、漢代的文化典籍因幾百年來的混戰,因戰火焚燬、遺失大半,楊堅多次下召在各地求書,藏書於秘書省。

楊堅本人和獨孤皇后都崇尚禮佛(楊堅自己還篤信卜術和巫術),先後提拔一批先賢大儒:牛弘(禮部尚書)、元善(國子祭酒)、辛彥之(太常少卿)、房暉遠(太長博士)等當世大儒。由於南北朝佛教與道教的興起,因此在大隋立國初期,是佛、道、儒三家並存,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六月,隋文帝楊堅詔令中央及各郡縣五品以上官員舉薦士子通過考試的方式擇優錄取入仕爲官。三個月後各地官員舉薦的士子從四面八方涌入京城,這也是大興城新建以來,最大的文人盛況了。這個時代的來應試的士子大致分爲三種:一是次一等門閥的子弟;關隴各大高門大閥的子弟不需要過科舉,比如楊玄感、宇文化及之類的朝廷大員的孩子,都有勳官在身,想當官直接就當官去了,無門檻限制。二是各大士族家的次子和庶子;自魏晉以來,各大士族在各大郡縣盤根錯節,各郡縣的官員跟他們大都關係密切,各家的嫡子都在地方或中央任職。三是門閥和氏族之外的各大將門和官員的子弟;這類人以軍功或受帝王和大臣的賞識入朝爲官,他們力量比較薄弱,也是門閥和士族打擊排擠的對象。

大興城東市君子酒樓,這是楊廣私底下命劉文靜在東市開的一家規模最大的酒樓,目的就是獲取最新的消息。因爲汾酒的原因,酒樓生意火爆。酒樓裡有幾個衣着樸素的士子正在談論此次的應詔考試。

“王兄,在下清遠崔氏崔方,陛下詔令中央及各郡縣五品以上官員舉薦士子,這種以考試的方式入朝爲官開創歷史之先河,也是我等在族裡不受待見的人的福音,從此遠離了家族的明爭暗鬥。”崔方道

“嗯,崔兄說的極是,在下乃太原王氏王賀,在太原時聽人說陛下的次子晉王在晉陽王府設立文學館,不論出身,注重品德和文才,如果在下此次考不上就去晉陽的文學館看看,不知崔兄有此意否?”王賀道

“哦,我怎麼沒有聽說,如果知道我就不長途跋涉來大興了。”崔方道

“這都是家族秘密交待的。一是不可外泄,二是不準去投靠晉王。凡事要以家族利益爲先。在下在家族常受人排擠,活的異常窘迫,心中也是壓抑已久,今日說出來感覺舒暢了許多。”王賀道

“王兄說的甚是,在下范陽盧氏盧飛,這次能出來也是費了很大力氣,心中遭受的委屈又有何人知曉。”盧飛道

”那這次我們一定要爭氣,能考得個一官半職,從此也就揚眉吐氣了。在下在此預祝二位仁兄取得好成績。“王賀舉杯道。

三人邊談邊喝,各人都有各人經歷,也談的頗爲投機。就在此時,一聲大喝道”這是哪來的窮酸文人,來此豪華酒樓飲酒,簡直就是糟蹋了汾酒。還不趕緊給大爺滾出去!“

”你是何人?我們是陛下此次詔令入京應試的士子,這位王兄乃太原王氏王賀,我二人聽他說汾酒乃酒中極品,我三人好酒,來此品嚐,與閣下素不相識,也未曾打擾到閣下,閣下如此出言不遜,怕是不妥吧?“崔方起身一揖道。

”我乃牽牛備身,皇家親衛宇文化及,我父乃大隋上柱國宇文述,官拜右衛大將軍。不管你們是從哪裡來的趕緊滾,莫打擾了本大爺喝酒的興致。“宇文化及道

”宇文大人,當今陛下重視文人士子,我等應陛下之命入京應試,你這般對我等,怕是有點過了吧?“盧飛道

”實在是聒噪!來人,將此三個窮酸文人打將出酒樓,別污了本大爺的眼睛。“

宇文化及說完就吩咐僕役將王賀三人趕出了酒樓。

未完待續。。。

第六章:招募新軍下第五十章:破局上第二十五章:一戰驚突厥第三十四章:建立書院第三十五章:狼尾灘之戰第十三章:北伐下第二十七章:雜記第三十二章:兵伐僞樑上第四十四章:隋木易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五十一章:破局中第四十一章:薛道衡第四十章:書樓風波下第二十四章:這個冬天不太冷第十三章:北伐下第七章:入駐晉陽城第三十八章:書樓風波上第二十四章:這個冬天不太冷第二十九章:蕭樑驚變上第十二章:北伐上第十九章:大隋士子第二十一章:成立書局第五十七章:絕境第三十六章:弘德書院上第三十九章:書樓風波中第二十二章:怎樣做一位合格的商人第四十章:書樓風波下第二十三章:籌建學堂第三十九章:書樓風波中第十三章:北伐下第六章:招募新軍下第十八章:書籍問題第十八章:書籍問題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二十三章:籌建學堂第五十二章:破局下第五十四章:赴任第四十九章:入局第五十一章:破局中第四十四章:隋木易第六十一章:閒暇第十九章:大隋士子第三十三章:兵伐僞樑下第六十章:雲定興第三十一章:獲救第十八章:書籍問題第五十一章:破局中第一章:我是誰第四十二章:約會上第四十五章:情詩入閨閣第五十章:破局上第二章:蕭家有女初長成第三十七章:弘德書院下第四十九章:入局第十八章:書籍問題第三十七章:弘德書院下第二十八章:出使蕭樑第二十五章:一戰驚突厥第五十四章:赴任第十三章:北伐下第四十二章:約會上第二十五章:一戰驚突厥第二十章:戲耍宇文化及第三十章:蕭樑驚變下第四十五章:情詩入閨閣第四十七章:試探第十六章:東市風波上第四十一章:薛道衡第二十八章:出使蕭樑第三十八章:書樓風波上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二十三章:籌建學堂第四十八章:過招第三章:家宴第三十五章:狼尾灘之戰第五十二章:破局下第十六章:東市風波上第二十六章:返京第十二章:北伐上第六十一章:閒暇第十九章:大隋士子第三十三章:兵伐僞樑下第二十章:戲耍宇文化及第四十九章:入局第三十二章:兵伐僞樑上第四十九章:入局第四十二章:約會上第二十三章:籌建學堂第四十章:書樓風波下第三十七章:弘德書院下第三十五章:狼尾灘之戰第六十一章:閒暇第六十章:雲定興第三十四章:建立書院第九章:練兵下第三十九章:書樓風波中第四十八章:過招第三十章:蕭樑驚變下第十二章:北伐上
第六章:招募新軍下第五十章:破局上第二十五章:一戰驚突厥第三十四章:建立書院第三十五章:狼尾灘之戰第十三章:北伐下第二十七章:雜記第三十二章:兵伐僞樑上第四十四章:隋木易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五十一章:破局中第四十一章:薛道衡第四十章:書樓風波下第二十四章:這個冬天不太冷第十三章:北伐下第七章:入駐晉陽城第三十八章:書樓風波上第二十四章:這個冬天不太冷第二十九章:蕭樑驚變上第十二章:北伐上第十九章:大隋士子第二十一章:成立書局第五十七章:絕境第三十六章:弘德書院上第三十九章:書樓風波中第二十二章:怎樣做一位合格的商人第四十章:書樓風波下第二十三章:籌建學堂第三十九章:書樓風波中第十三章:北伐下第六章:招募新軍下第十八章:書籍問題第十八章:書籍問題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二十三章:籌建學堂第五十二章:破局下第五十四章:赴任第四十九章:入局第五十一章:破局中第四十四章:隋木易第六十一章:閒暇第十九章:大隋士子第三十三章:兵伐僞樑下第六十章:雲定興第三十一章:獲救第十八章:書籍問題第五十一章:破局中第一章:我是誰第四十二章:約會上第四十五章:情詩入閨閣第五十章:破局上第二章:蕭家有女初長成第三十七章:弘德書院下第四十九章:入局第十八章:書籍問題第三十七章:弘德書院下第二十八章:出使蕭樑第二十五章:一戰驚突厥第五十四章:赴任第十三章:北伐下第四十二章:約會上第二十五章:一戰驚突厥第二十章:戲耍宇文化及第三十章:蕭樑驚變下第四十五章:情詩入閨閣第四十七章:試探第十六章:東市風波上第四十一章:薛道衡第二十八章:出使蕭樑第三十八章:書樓風波上第四十三章:約會下第二十三章:籌建學堂第四十八章:過招第三章:家宴第三十五章:狼尾灘之戰第五十二章:破局下第十六章:東市風波上第二十六章:返京第十二章:北伐上第六十一章:閒暇第十九章:大隋士子第三十三章:兵伐僞樑下第二十章:戲耍宇文化及第四十九章:入局第三十二章:兵伐僞樑上第四十九章:入局第四十二章:約會上第二十三章:籌建學堂第四十章:書樓風波下第三十七章:弘德書院下第三十五章:狼尾灘之戰第六十一章:閒暇第六十章:雲定興第三十四章:建立書院第九章:練兵下第三十九章:書樓風波中第四十八章:過招第三十章:蕭樑驚變下第十二章:北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