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

在場的文官一臉黑線,如今朱由檢倡行高薪養廉政策,他們每年拿到的年終賞賜都不小,心裡也就更加鄙夷自家陛下這種摳門的心態。

戶部尚書劉萬春還是不由得再問了一句:“陛下,真的要確定在這棲霞山下劃一片山地給藩王們建造居住之所嗎,這是否會有損朝廷臉面?”

“損什麼臉面,朕的行宮也在那裡,讓他們挨着朕的行宮住,叫損臉面嗎”,朱由檢這麼一說,高弘圖等文官互相看了一眼,便驚訝地問着朱由檢:“陛下,你有行宮在棲霞山?”

高弘圖等文官知道自己這位陛下是節儉出了名的,雖說如今南遷後國庫充盈了,但也一直捨不得重建南京宮城裡的幾處破敗的殿宇,皇陵修建的事也不提一下,甚至有大臣問起還直接說大臣這是要咒他早逝,不然哪有萬歲的人急着修陵墓的,如此摳門節儉的皇上自然更加不可能有什麼行宮了。

“朕在棲霞山怎麼沒有行宮,成祖和神宗南巡時留下的行宮不就是朕的行宮嗎,你們也不必再多說了,這事就這麼定了,工部尚書宋應星留下,其餘的都退下吧,藩王們在棲霞山的居住區,不應該叫居住區,應該叫棲霞別墅區,這個棲霞別墅區就由朕親自設計,由朕親自設計的別墅不算有損朝廷臉面吧。”

朱由檢這麼一說,文官們這纔想起的確在南京棲霞山還有行宮,但那是成祖和神宗南巡時的駐蹕行宮,最近的也有好幾十年的時間了,再加上南京雨水勤,溼氣重,行宮早已荒廢破敗。

但這些文官沒想到當今陛下竟然連這樣破敗的行宮都要,甚至以此爲安頓藩王們的藉口。

但現在是皇帝朱由檢要讓藩王們住棲霞山,而且文官們已經提醒了,因而如今朱由檢還是執意讓藩王們住棲霞山,文官們也就不好再有什麼意見,畢竟他們也巴不得這樣,朝廷開支能節省一大筆不說,他們也不用花精力爲了拆遷和南京城的老百姓們磨嘴皮子。

至於丟臉也不過是丟的是朝廷的臉,陛下摳門至此,他們也沒有辦法,若是藩王到時候怪罪下來,他們也只說是聖意如此安排就行了。

文官們彷彿已經看見了藩王們怨聲載道的樣子,也彷彿看見了他們到時候往陛下身上甩鍋的無可奈何。

朱由檢這裡已經開始畫起了瓷磚石材爲主要材料的現代別墅以及配套花園的圖紙,而宋應星則在他面報告着大明的建築技術現狀包括水泥的研製進展和混凝土的研製進展。

水泥和混凝土這種材料屬於無機材料,自然要比製造有機材料強,大明現在雖不能大批量合成有機材料,唯一的有機材料製造技術突破也只是製造甘油,但無機材料則容易得多,尤其是水泥,不過是奎硅酸鹽和石灰、石膏的按比例混合,而混凝土則是以水泥爲膠凝材料爲基礎,加上砂石爲骨架而已。

“我們現在有各種各樣新材料,不用漢白玉,不用金磚,也能給他製造出最好的建築材料來,你就以水泥、混凝土還有其他石材染色爲基礎,尋找最好的工匠以這個爲基礎,再去魏國公那裡定製一批琉璃格子窗,用鋼筋混凝土不出三個月估計就能造出這種房子出來。”

朱由檢細緻地給宋應星說着。

而宋應星也沒想到鋼鐵冶煉局生產的鋼條還能有這種用途,倒也很有興趣將此利用到建築上。

在此期間,應天府已正式將南京外城棲霞山下的一片依山傍水約有兩千畝的山地劃分了出來,而宋應星也暫時停下工部的其他事務專職帶着施工隊在這一帶施工,在半個月後便果然打製出了第一棟三層的混凝土小樓,緊接着在兩個月內就以一條溪流爲橫線複製出了所有的小樓,還具體劃分出了幾區記號樓。

樓房外壁下面貼的是有專業工匠雕刻的瓷磚,即典雅又不雜亂,外側上端則大明軍械所研製的用來給槍械刷漆的隱蔽色,基本上是綠色爲主,塗抹在牆體上端顯得整個小樓特別顯得莊嚴而又不失自然。

窗戶是橙藍相間的斗拱玻璃窗,幽靜而又內藏奢華。

小樓正門是紅木板結合膠體壓制而成的,外面刷了一層有拋光效果的油漆,把紅木的紋理顯現得特別明顯,恍如是幾百年的上等紅木一般。

而在正門下的石階也是雕刻精美到大門外有一條二十來步的石子鋪成的小路,小路一旁有石桌石凳,還有蕙蘭蘅芷等名貴花種,大門乃是鐵質大門,上面俱是長矛林立,顯得威嚴無比。

小樓外便是用青石板鋪就的小路,小路緊貼着小溪,過小溪的橋便是另一棟小樓。

每棟小樓有獨立的圍牆,樓房後面還有一個園林式的花園,佔地不大也就半畝甚至不到半畝,有游泳池,也有蹴鞠場還有戲臺等等娛樂運動設施應有盡有,甚至有各自現代纔有的單雙槓和啞鈴還有兒童們的木馬以及大明版滑滑板與鞦韆。

朱由檢帶着高弘圖等文官這一日來到了這棲霞山進行視察,高弘圖一來便擡頭看見前面鬱鬱蔥蔥的綠樹翠竹間只隱藏着一連排的綠色小樓,恍如一羣曼妙的女子隱匿於山野之間一般充滿情趣。

朱由檢看見高弘圖等文官那一臉如同去了秦淮河看見名妓跳舞的表情也是頗爲不屑地哼了一聲,心想這種擱在後世也不過是普普通通的度假小區,而此刻這些文官們或許是對重檐式建築看多了的緣故如今一見沒有琉璃瓦和朱牆的綠色樓式建築自然很是驚訝。

“陛下,微臣倒是沒想到能有的如此精美的樓閣,微臣斗膽問問宋閣老,現在一共已經花了多少銀子,可有造一座宮殿費錢?”

高弘圖不由得問向宋應星。

宋應星看了看朱由檢,朱由檢說道:“他是首輔,你也有向他報告的義務。”

如此,宋應星便回道:“沒花多少,把保國公在皇城西側的那一處院子和他在莫愁湖的園林賣了也就能抵如今的花費了。”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