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

朱由檢儘量用借古喻今的方式的讓自己身邊的中樞重臣們去看清楚大明帝國的現狀。【.aiyousheng】

人雖然有階級屬性,但也有實現社會大同,人生幸福的理想。

因而,在朱由檢看來,自己和在場的帝國重臣們既然要想重振大明,恢復昔日穩定而又富饒的社會秩序,就得明白這些道理,並擁有甘願犧牲自己所在階級的利益去換取社會生產利益分配平衡的局面。

南遷不僅僅是他這個皇帝到南京做皇帝,大明繼續在南方延續國祚那麼簡單。

而事實上,朱由檢的南遷就是要在這個南遷的過程中給自己倚重的帝國官員們植入真正的治國理念和政治理想。

如果只是自己這個單純的崇禎皇帝南遷到南京,而不加以改變整個帝國的執政模式,那自己依舊不能挽救即將滅亡的大明,華夏文明也依舊無法避免被異族統治的厄運。

而這些大部分只讀四書五經的官員素來習慣了儒家治國方法。

對於皇帝陛下朱由檢突然提出這一套縝密的階級分析除了驚訝以外也有些似懂非懂。

作爲能夠在危急之際還願意跟着朱由檢這個落寞皇帝逃難的官員們至少還算得上是理想主義者,自然也是有憂國憂民之心的,再加上都是兩榜進士出身,並非愚笨之徒,所以對於皇帝朱由檢的說法也能明白個大概,並也有所啓發。

兵部尚書李邦華就覺得當今陛下似乎已經與之前大不同,在他看來,自從李自成大兵壓境之後,陛下便似乎換了一個人一般。

在此之前,當今陛下是沒什麼主見的,幾乎容易被羣臣所誤導,且很多時候是羣臣在教他怎麼做皇帝,甚至利用他這個皇帝來完成自己的目的。

而現在的情況則是陛下再教自己這些官員如何做好帝國中樞的高級官員,如何爲百姓謀福祉,如何統治大明江山,甚至還利用自己這些官員們完成自己的目的。

不知不覺間,整個朝堂的風格就變了樣,以往是百官告訴皇帝該怎麼做纔算一個好皇帝,而現在是朱由檢教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要如何做纔算一個好臣子。

左中允李明睿則把這一切變化看在了眼裡,在他看來,南遷不僅僅是從北撤到南那麼簡單,南遷的時候也讓皇帝陛下藉着李自成這個外力矛盾將一干掣肘自己的勢力直接剷除,並進而順利地奪回財政和軍事大權。

現在的錢糧都由朱由檢的心腹內官監王之心把控着,而朱由檢又與周遇吉之妻結爲兄妹,把控住了軍權,再加上近衛二軍也由他的心腹御馬監何新把控着。

所以,使得朱由檢這個皇帝陛下在南撤隊伍中能具備發號施令的權力,百官們也只能服從,並儘量去理解當今陛下的意志。

否則的話。李建泰的下場就是最好的例證。

朱由檢此時在保定城開的臨時朝會讓百官們開始清楚地認識到南遷即將面對的最大矛盾和問題,也開始意識到大明走到今天這一步的真正原因。

爲全面遵循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檢的意思,南撤的文官已經開始與武官主動打招呼,內臣也少了些傲慢,但誰也不會想到的是,在未來,各級官員即便再親熱,也不得不面對因爲政策意見不同而分道揚鑣和反目成仇的局面。

在保定城臨時朝會結束後,朱由檢便也得開始準備動身繼續南下。

而下一站則是河間府的滄州城。

滄州城也是朱由檢將停留在北直隸的最後一站。

到滄州歇腳後,就可以直接進入山東德州府境內,到時候他就進入了山東總兵劉澤清的地界。

朱由檢讓左中允李明睿和御馬監的何新先去了滄州城,爲自己離開保定駕臨此地做準備。

而他自己則和李邦華、周遇吉等重臣繼續留在保定城。

接下來,不但要面對北邊的闖軍還要面對軍閥劉澤清的軍隊,所以朱由檢便讓周遇吉先抓緊將自己麾下的八萬官兵進行短時間內的整編與訓練。

雖說不一定能讓八萬官兵脫胎換骨成爲百戰精銳,但至少要立即明確指揮等級,具備基本能做到令行禁止的素質。

這樣,才能讓自己這八萬軍隊有一定戰力,且在接下來的南遷途中應戰各路軍隊。

朱由檢親自參與了此次短時間的集訓,他要利用自己的帝王身份增強官兵訓練的積極性。

同時,他也想借此,讓這八萬官兵時刻意識到自己是誰的兵,時刻記住自己這位皇帝纔是他們的主人。

周遇吉素來擅長練兵,且曾經先後在戚家軍和盧象升的天雄軍幹過,對訓練士兵有一整套經驗。

再加上,如今大明皇帝朱由檢又將一套源自現代步兵訓練操典的資料給了他,周遇吉不敢問作爲皇帝的朱由檢是如何有這套資料的,但他作爲一位帶兵老將,一眼就看出了這套步兵操典的優勢之處。

雖說朱由檢是至高無上的大明皇帝,但眼下他也不是擺架子的時候,爲儘快完成對自己麾下八萬官兵的基本訓練,他親自和周遇吉一起連夜制定了最新的《大明步騎兵簡易訓練操典》和《火器訓練操典》兩套訓練方案。

其中,《大明步騎兵簡易訓練操典》裡的步兵訓練多是朱由檢根據軍訓經驗和周遇吉的多年帶兵經驗制定,而騎兵訓練則多是由周遇吉完成。

《火器訓練操典》則是根據兵器局的工匠和工部官員建議制定,基本上只是教會士兵如何操控火器如何練習三輪射擊。

朱由檢計劃在保定停留十日,且是隻停留十日,所以,也就不可能指望訓練出多大效果來,能應對劉澤清麾下如土匪一樣的官兵便已足矣。

負責守保定城的倪元璐與朱昭明、王承恩三人都在加緊備戰。

而朱由檢和周遇吉則帶着八萬官兵在城內校場上加緊訓練。

整個保定城顯得非常的熱鬧,但也非常的有秩序,也非常的平靜。

不過,這樣的平靜很短暫,就在朱由檢待在保定城第八日的時候,便有哨騎來報。

闖軍劉芳亮部已經攻陷真定府全境,現已進佔定興、容城、新城三縣,雄縣知縣已經逃離,不日便會抵達保定!

多謝書友六禍蒼龍100書幣打賞

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十一章 南撤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八十八章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
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十一章 南撤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八十八章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