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

四月二十九日,卯時。

吳三桂帶着五萬山海關關寧軍,準備完畢了,進攻開始的時間,定在辰時,按照部署的要求,兩個時辰要結束戰鬥,也就是說,午時以前,要拿下大淩河城外圍的據點。

山海關駐軍,之所以被稱作關寧軍,這是有來歷的。

曾經的關寧鐵騎,威名遠揚,關寧鐵騎是少有可以和滿八旗展開野戰的騎兵,絲毫不落下風,可惜大明朝內憂外患太多了,關寧鐵騎被迫一分爲三,一部分歸祖大壽指揮,直接和後金展開對抗,一部分歸吳三桂指揮,同樣用於抵禦後金,一部分歸曹文昭指揮,用於對付崛起的流寇,關寧鐵騎的最終命運,是徹底的覆滅,一分爲三之後,人數就更少了,大淩河之戰,祖大壽帶領的關寧鐵騎,全軍覆沒,皇太極之後帶領滿八旗攻打寧遠,吳三桂帶領的關寧鐵騎增援,同樣沒有逃脫覆滅的命運,至於曹文昭帶領的關寧鐵騎,只有一千多人,雖然屢次殺的流寇落荒而逃,但人數太少了,終於在一次戰鬥中,全軍覆沒,曹文昭也殉國了。

所以說,關寧鐵騎已經消失了。

只不過隨着江寧營的崛起,人們漸漸的淡忘了關寧鐵騎。

吳三桂領導了一部分的關寧鐵騎之後,還是注意保存了一些實力,將山海關的軍隊,改爲了關寧軍,一方面是顯示軍隊的驍勇善戰,一方面也是表示了,關寧鐵騎還在,至少在山海關還是存在的,好些次,皇太極對着山海關望洋興嘆,這也令駐守山海關的關寧軍名氣大了一些,要不是江寧營的出現,關寧軍估計是大明最爲驍勇善戰的軍隊了。

可惜蘇天成對於這支所謂的關寧軍。印象不是很好,熟悉歷史的他知道,這支關寧軍,和其餘的明軍沒有太大的區別,一樣是習慣固守城池,若是拉出去野戰,也不是八旗軍的對手。一樣是落荒而逃,只不過這支關寧軍真正的戰鬥力,他還不是特別的清楚。

要求吳三桂拔出大淩河城外圍的據點,蘇天成還是抱有很大希望的,這不是特別艱難的戰鬥,按說關寧軍完成這個任務。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這是一次頗有意味的進攻,前方是吳三桂帶領的五萬關寧軍,後面是蘇天成、洪承疇、祖大壽率領的八萬大軍,包括五萬江寧營將士和三萬邊軍。

也就是說,蘇天成在後面看着吳三桂率領的關寧軍進攻。

駐守大淩河城的後金軍士,已經知道了明軍的進攻,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不算是什麼奇怪的,劉鐵漢俘獲了一個拼死逃離戰場的漢軍軍官,這個軍官倒也爽快,沒有多少的猶豫,很快就開始說了,若是駐守大淩河城的主帥十二個時辰沒有接到松山的情報,就說明出現了問題,大淩河城的駐軍就要全數做好準備了。

蘇天成也清楚。嶽託和孔有德不可能蠢到那樣的程度,駐守松山的軍隊被殲滅了,遲遲不能夠知道消息,按照部署,四月二十八日拿下松山,四月二十九日攻打大淩河城外圍的據點,但祖大壽提前了。寅時就拿下了松山,大軍在松山休整了整整的一天。

也就是在這個時間裡面,嶽託和孔有德得知了消息。

可能兩人還心存疑惑,猜不透明軍是不是會真的攻打大淩河城。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駐守在松山的軍隊,肯定是遭遇了危險。

駐守大淩河城的軍隊,立刻進入了戰備的狀態,相關的情報,也快馬送到瀋陽去了。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吳三桂面臨是一場攻堅戰,沒有什麼技巧可以應用了,就是大軍展開強攻,在兩個時辰的時間之內,拔掉大淩河城外圍的據點。

令蘇天成感覺到不安的是,吳三桂的話語,顯得不是那麼爽快了,似乎有些抱怨的味道,認爲大軍不該在松山休整一天的時間,應該抓住這個時間,迅速的發動進攻,這樣能夠出其不意,減少傷亡,或許大軍抵達大淩河城的時候,駐守的後金韃子還不知道。

表面上看,吳三桂說的是很有道理的,但蘇天成知道,吳三桂這些話,純屬無稽之談,這次進攻大淩河城,主要是依靠炮兵營,也就是說,必須要拔除大淩河城外圍的據點,這樣炮兵營才能夠在計劃好的地方,擺放火炮。

擺放火炮是有着嚴格要求的,必須要根據射程來計劃位置,火炮必須要能夠直接炸燬城牆的一部分,要知道大淩河城的城牆是異常堅固的,兩百門重炮同時對着一個點轟擊,纔有可能保證炸開一個缺口,大軍不需要攻城,從缺口直接進入到城池裡面。

理想型的安排也是可以的,吳三桂率領的關寧軍,猝不及防的拿下了外圍的據點,接着負責進攻的將士,慢慢的佈置,甚至可以提前一天進攻大淩河城,令瀋陽的皇太極都反應不過來,在這樣的情況下,順利的拿下大淩河城。

這樣的想法,蘇天成根本就沒有計劃過,他做事情,都是按照最壞的打算來計劃的。

和洪承疇的交談,幾乎表現出來了他所有的計劃,包括中長期的規劃,所以說,不管是迂腐也好,還是按部就班也好,制定下來的計劃,中途是不會輕易改變的,或許改變之後,一切都會出現變化的。

攻打大淩河的戰鬥,不同於千里奔襲的戰鬥。

吳三桂說出來這些話語,令蘇天成很不安,這恐怕說明,吳三桂的心態出現了一些變化了,這種變化,有可能直接影響到進攻。

明末的領軍將領,本來就是有些跋扈的,這樣的情況,在遼東的反應更加的突出,長期駐守遼東,這裡的邊軍,戰鬥力還是強於關內的,同時,因爲朝廷無法擔負軍餉,一些地方上的衛所,名存實亡了,朝廷重點依靠的,就是京營和邊軍,這就更加的令邊軍囂張了。

這樣的情況,存在不是一年兩年,儘管江寧營崛起了,但這樣的情況還是存在的,皇上和朝中的大臣,都是知道的,所以每一次的征戰,不管結局如何,首要的一條,朝廷必須要拿出來銀子,否則難以調動軍隊的,就算是文官領軍,下面的武將,不一定買賬,陽奉陰違的事情,這些人一學就會。

蘇天成曾經聽到過反應,駐守山海關的關寧軍,是有些囂張跋扈的,吳三桂是祖大壽的外甥,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長期掌握軍權,慢慢將關寧軍看做自家的軍隊了,方方面面都是呵護關寧軍的,八旗軍幾次入關劫掠,駐守山海關的關寧軍,不派一兵一卒,理由是山海關需要堅守,這樣的託詞,是有些可笑的,若是京師出現問題了,山海關駐守百萬的軍隊,能夠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用來造反還差不多。

出任了薊遼督師,蘇天成肯定是要下手整治這些問題的,有些時候,甚至會毫不留情,只要能夠攻下大淩河城,穩固了關寧錦防線,下一步可就是統一指揮權的問題了,駐守關寧錦防線的總兵官,包括大同、寧夏、榆林、登州和萊州等地的總兵官,要隨時進行調整,就和幾百年之後軍區司令員對調一樣,不能夠讓軍隊屬於某個個人。

裁軍的問題,更是刻不容緩,遼東這個地方,養不活近六十萬邊軍,朝廷也養不起,能夠保留一半,就非常不錯了,軍士多了沒有作用。裁軍會牽涉到很多人的利益,特別是軍官的利益,不採用鐵血的手腕,是拿不下來的,好處是江寧營到了遼東,若是有軍隊譁變,江寧營隨時可以鎮壓。

隱隱的,蘇天成感覺到了,今日的進攻,恐怕會出現麻煩的,如果說在規定的時間之內,不能夠拔除外圍的據點,還真的是很麻煩的事情。

不到一個時辰,就要展開進攻了,大戰之前,總是顯得很寧靜。

中軍帳。

洪承疇進來了,臉上的神情有些嚴肅。

中軍帳裡面,只有蘇天成一人。

“大人,下官有些擔憂啊。”

“你有什麼擔憂,說說看。”

“大淩河城外圍的據點,分佈很廣,這一代的地域也是開闊的,若是展開進攻,大軍可以悉數壓上,大人的要求,並非是殲滅駐守據點的後金韃子,只要能夠將韃子趕回到大淩河城之中,就算是取得了勝利,如此的情況下,下官以爲,吳將軍應該是發動全面進攻,一鼓作氣將後金韃子從據點趕走的,後金韃子有紅衣大炮,這樣的進攻,肯定是有着一些傷亡的,但能夠速戰速決,對於整體的局勢是有利的,可吳將軍的安排不同了,依舊是採用方陣的攻擊形式,每個方陣兩千人,這樣的攻擊辦法,恐怕難以取得成效啊。”

蘇天成的臉色開始陰沉了,吳三桂這樣的安排,明顯是保存實力,損失一個到兩個方隊,甚至是三個方隊,也就是幾千人的傷亡,但這樣的傷亡,對於後面的方隊,影響是致命的,誰都是怕死的,看着前面的方隊失敗了,後面衝鋒的軍士,心存顧慮,士氣肯定是低落的,那樣的情況下,攻擊不可能取得成功。

第1284章 尊嚴之戰(1)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775章 海戰(5)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1079章 明志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55章 真相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384章 說情團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1121章 熱鍋(1)第420章 頭疼第42章 人市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58章 籌謀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20章 雪中送炭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1179章 幫倒忙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5章 馬市賣馬第1188章 行動(5)第66章 鄉試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648章 夜襲(3)第912章 失意人第273章 麻煩事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100章 殿試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844章 慘敗(2)第1273章 驚奇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579 天降神兵(1)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59章 剿匪(1)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37章 安排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369章 算計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88章 拜訪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33章 精心策劃第268章 敵情第1079章 明志第773章 海戰(3)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458章 需要降溫
第1284章 尊嚴之戰(1)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775章 海戰(5)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1079章 明志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55章 真相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384章 說情團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1121章 熱鍋(1)第420章 頭疼第42章 人市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58章 籌謀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20章 雪中送炭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1179章 幫倒忙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5章 馬市賣馬第1188章 行動(5)第66章 鄉試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648章 夜襲(3)第912章 失意人第273章 麻煩事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100章 殿試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844章 慘敗(2)第1273章 驚奇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579 天降神兵(1)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59章 剿匪(1)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37章 安排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369章 算計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88章 拜訪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33章 精心策劃第268章 敵情第1079章 明志第773章 海戰(3)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458章 需要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