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殲十四雙發重型戰鬥機有希望了

軍方大領導發話了!

殲十四雙發重型戰鬥機有希望了!

無論是李軼還是宋文聰,都是內心狂喜!

而這,對於六零一所來說卻不是一個好消息。

因爲六一一所如果真的把殲十雙發重型戰鬥機的設計方案做出來,並且得到了軍方領導的認可的話,那麼殲十雙發重型戰鬥機,極有可能立項,並且會搶走國產蘇二七戰鬥機不少的訂單。

甚至,如果殲十四雙發重型戰鬥機,真的性能超羣,如同李軼所說的那樣,吊打蘇二七戰鬥機的話,那就完了,軍方肯定就不要蘇二七戰鬥機,不要蘇三零戰鬥機,也不會要國產的山寨蘇二七和蘇三零戰鬥機了。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在場的專家裡面,有好幾位都是六零一所,還有更多的是渦房十A發動機的的研製單位,六零六所的專家。

要知道六零六所和六零一所,都在沈洋,可以說是一體的也不爲過。

不止是很多軍方領導喜歡蘇二七戰鬥機,很多專家也是把蘇二七戰鬥機奉爲神機。

所以他們是不希望看到,蘇二七戰鬥機在中國空軍的主力地位受到威脅的。

只不過這要是站出來反對,明顯就是不智之舉。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會默默的讓出中國空軍重型戰鬥機的訂單。

不過此時,在李軼的腦海中,殲十四雙發重型戰鬥機的雛形已經生成了。

採用兩臺推力達到十四點五噸的渦扇十A發動機作爲動力,殲十四雙發重型戰鬥機,以六一一所探索開發的新一代小展弦比加邊條翼,全動雙垂尾的升力體鴨式佈局爲氣動外形,兩側BUMP進氣道,內油達到十噸,由於不用設計內置彈倉,所以殲十四戰鬥機的內油航程可以達到三千五百公里,外掛三個副油箱後,轉場航程可以達到五千公里左右,最大作戰半徑可以達到一千八百公里以上。

這可比蘇二七戰鬥機強多了,也比蘇三零戰鬥機要強得多。

最關鍵的是殲十四戰鬥機,除了在基本的作戰性能方面超過蘇二七戰鬥機以外,它還會擁有更強的機動性能,鴨式佈局再加上推力強勁的發動機,以及先進的航電系統,不僅可以在超視距空戰中,吊打蘇二七戰鬥機,在近距格鬥當中,更是能夠完虐蘇二七戰鬥機。

不僅如此,擁有這麼好的一個平臺,殲十四戰鬥機,還能成爲一個多面手,執行遠程對地打擊任務的能力,更是要超過蘇三零戰鬥機,至於國產殲轟七殲擊轟炸機,就更不用說了。

有了殲十四重型戰鬥機的中國空軍,中國海軍航空兵,就完全不懼任何一支空軍的挑戰。

至於美國的F22戰鬥機,要服役還得等到二零零三年呢,真正形成戰鬥力,至少也是二零零五年了。

到時候中國也差不多可以開發自己的隱身五代機了。

在殲十四重型戰鬥機的基礎上,開發五代機那就容易得多了,這就好比毛子將蘇二七戰鬥機拍扁了,設計出一款蘇五七這樣的五代機來。

殲十四重型戰鬥機變成五代機,還要容易得多,最主要的就是設計內置彈倉,再加長機身,進行隱身修形,以及隱身材料的使用,採用更加先進的航電系統,有源相控陣雷達,當然這樣一來,成本肯定就要大幅度上升了。

不過現在,殲十四戰鬥機要研製出來,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現在的中國航空工業,底子還是太薄弱,無論是先進的機載雷達,航電系統,都還是空白。

儘管李軼有了先進的航電系統設計技術,有了先進渦扇發動機設計和製造技術,有了先進的戰鬥機設計技術,但是要把它們轉化到中國航空工業的各個系統當中去,也是一件很費力的事情呢!

時間,資金,人才,資源,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不過李軼現在能做的,就是儘快的完成殲十四戰鬥機的總體設計工作。

有了宋所長的預研成果,李軼相信總體設計會非常的快,最終就要看軍方的意思了。

六零六所的一位專家道:“各位領導,雖然說李軼同志提出的設計方案很先進,可是正因爲太先進,這麼多世界上最尖端的航空發動機技術,應用到渦扇十A發動機上,研製風險是不是太大了?”

還是不自信吶!六零六所,確實在渦扇十發動機的研製過程中,遇到了太多的問題,十年了都還沒有整出原型機來,現在又改了方案,沒有底氣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李軼還說三年就可以裝機,要知道李軼可不是六零六所的人,到時候裝不了機,六零六所還不是承擔最大的責任。

軍方大領導笑道:“怎麼,你們六零六所倒是自己慫了?雖然任務很艱鉅,但是你們必須要完成這個任務,如果渦扇十A發動機造不出來,我們的航空工業就廢了,一個沒有自己的先進航空發動機的航空工業,還是一個大國的航空工業嗎?航空報國精神到哪裡去了?我們的目標是要成爲航空強國!”

領導的話,頓時讓很多專家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確實,航空報國不是空口白話,是要拿出東西來說話的。

軍方大領導沉聲道:“渦扇十A發動機,是國字號的重點工程,六零六所的同志,你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全國航空工業系統,大家一起努力,我相信在三年時間內,完成渦扇十A發動機的研製,是非常有希望的,經費,人力,物力,你們都可以提,我們會協調!”

掌聲再次熱烈的響了起來!

李軼同樣是心中喜不自勝,雖然說以後工作可能會更加的忙了,除了在六一一所,可能還要經常飛到六零六所,去幫助他們完成渦扇十A發動機的研製工作。

第四百六十二章 防區外精確打擊武器第四十章 確定殲七MF總體設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國產寶石柱航電系統第一百七十章 大迎角起飛第二百一十二章 巴空軍要求其實不算高第四百四十四章 模擬空戰帶來變化第九十八章 “潛入”沈飛內部第二百五十章 讓九九式成爲世界最強坦克第六十九章 該是殲十戰鬥機上BUMP進氣道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七八零廠的未來第三百七十三章 李軼畫大餅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第三十三章 西川選拔賽第一名第三百六十二章 插上翅膀的99式測試車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雕無人機下線第一百七十六章 翼龍無人機正式立項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一樣的山鷹超音速教練機第三百七十章 三人行第七十六章 震驚全場的設計方案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行者150輕型噴氣公務機第二百五十八章 震撼表演發個單章求支持!第十九章 殲7MF戰鬥機第四十六章 技術創新工作室第九十六章 立項論證第三百五十章 先進的綜合液壓機械傳動系統要跟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RL1500燃氣輪機樣機第三百零七章 矢量推力全球最先進第二百三十四章 營收幾個億的大公司第三百五十三章 運十二總師第二百五十七章 殲七MF戰鬥機登場第十九章 殲7MF戰鬥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上無源相控陣第三百六十五章 國產輕型私人飛機來了第二百零六章 想套渦扇十九的技術?沒門第二章 撿了個飛機設計系統第二十章 幫132廠找殲7FS的問題第三百八十四章 渦扇十五大推進展第二百三十三章 準備訂婚第七十七章 雙發重型殲14第七十章 殲七MF戰鬥機要參加軍方評審第四章? 殲十首次鑑定試飛第二百二十四章 X32和X35也來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飯保羅航展第三十八章 BUMP進氣道聯合攻關小組第四百章 戰略合作第三百二十七章 15兆瓦級艦用燃氣輪機第四百三十三章 拳打B737MAX腳踢A320NEO第二百八十七章 雙中推成本更低第一百一十章 盛飛的大國工匠第二十二章 設計製造一體化第二百三十一章 客戶都得了選擇困難症第四百一十九章 空空導彈遠中近結合的發展規劃第一百四十一章 有了渦扇19先進渦槳、渦軸還遠嗎?第一百四十六章 殲十戰鬥機改進論證(3.1上架求支持)第二十三章 大國工匠第十九章 殲7MF戰鬥機第二百九十六章 爲國家做貢獻再苦再累也值得第一百六十三章 殲七MF戰鬥機首飛之日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雕首飛成功第三百一十四章 未來戰略轟炸機之爭第九十三章 超七要用國產中推發動機第二百三十九章 數字陣列相控陣雷達第四百四十五章 隱身四代機開啓新的空戰時代第一百九十八章 國產預警機立項申請第三百三十三章 適合海軍的未來航母第十九章 殲7MF戰鬥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略運輸機的動力渦扇20第一百五十二章 訂單總數超四百五十架第四百六十八章 兩萬五千噸級船塢登陸艦第一百零一章 雙發重型殲擊機立項論證資料準備得不錯第一百九十章 一代新材料一代新型航空發動機第四百六十一章 空地導彈KD88第五十二章 風洞試驗第七十章 殲七MF戰鬥機要參加軍方評審第一百八十五章 齒輪傳動風扇技術第九十三章 超七要用國產中推發動機第一百八十五章 齒輪傳動風扇技術第四百一十九章 空空導彈遠中近結合的發展規劃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雕無人機下線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航工業滿載而歸第二百五十六章 空天一體化趨勢第一百八十五章 齒輪傳動風扇技術第六十四章 高下立判的飛行表演第三百一十五章 隱身戰略轟炸機研製也不難第三百章 梟龍戰鬥機粉絲千萬第一百三十七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一十八章 搞定霹靂12中距空空導彈第三百三十八章 渦扇20僅需20億研製經費第三百三十九章 推力A型20噸B型24噸第三百二十六章 殲十六總師助理第三百五十八章 航發集團快成立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延續鴨式佈局戰鬥機傳奇第二百一十七章 梟龍戰鬥機設計資料被盜第四百三十章 C909客機迎來設計評審第五十八章 航展焦點第三百五十二章 通用航空協會分會第四百五十八章 精彩的首飛表演第四十三章 BUMP進氣道設計全面展開第三百二十三章 私人飛機要火了
第四百六十二章 防區外精確打擊武器第四十章 確定殲七MF總體設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國產寶石柱航電系統第一百七十章 大迎角起飛第二百一十二章 巴空軍要求其實不算高第四百四十四章 模擬空戰帶來變化第九十八章 “潛入”沈飛內部第二百五十章 讓九九式成爲世界最強坦克第六十九章 該是殲十戰鬥機上BUMP進氣道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七八零廠的未來第三百七十三章 李軼畫大餅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第三十三章 西川選拔賽第一名第三百六十二章 插上翅膀的99式測試車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雕無人機下線第一百七十六章 翼龍無人機正式立項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一樣的山鷹超音速教練機第三百七十章 三人行第七十六章 震驚全場的設計方案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行者150輕型噴氣公務機第二百五十八章 震撼表演發個單章求支持!第十九章 殲7MF戰鬥機第四十六章 技術創新工作室第九十六章 立項論證第三百五十章 先進的綜合液壓機械傳動系統要跟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RL1500燃氣輪機樣機第三百零七章 矢量推力全球最先進第二百三十四章 營收幾個億的大公司第三百五十三章 運十二總師第二百五十七章 殲七MF戰鬥機登場第十九章 殲7MF戰鬥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上無源相控陣第三百六十五章 國產輕型私人飛機來了第二百零六章 想套渦扇十九的技術?沒門第二章 撿了個飛機設計系統第二十章 幫132廠找殲7FS的問題第三百八十四章 渦扇十五大推進展第二百三十三章 準備訂婚第七十七章 雙發重型殲14第七十章 殲七MF戰鬥機要參加軍方評審第四章? 殲十首次鑑定試飛第二百二十四章 X32和X35也來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飯保羅航展第三十八章 BUMP進氣道聯合攻關小組第四百章 戰略合作第三百二十七章 15兆瓦級艦用燃氣輪機第四百三十三章 拳打B737MAX腳踢A320NEO第二百八十七章 雙中推成本更低第一百一十章 盛飛的大國工匠第二十二章 設計製造一體化第二百三十一章 客戶都得了選擇困難症第四百一十九章 空空導彈遠中近結合的發展規劃第一百四十一章 有了渦扇19先進渦槳、渦軸還遠嗎?第一百四十六章 殲十戰鬥機改進論證(3.1上架求支持)第二十三章 大國工匠第十九章 殲7MF戰鬥機第二百九十六章 爲國家做貢獻再苦再累也值得第一百六十三章 殲七MF戰鬥機首飛之日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雕首飛成功第三百一十四章 未來戰略轟炸機之爭第九十三章 超七要用國產中推發動機第二百三十九章 數字陣列相控陣雷達第四百四十五章 隱身四代機開啓新的空戰時代第一百九十八章 國產預警機立項申請第三百三十三章 適合海軍的未來航母第十九章 殲7MF戰鬥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略運輸機的動力渦扇20第一百五十二章 訂單總數超四百五十架第四百六十八章 兩萬五千噸級船塢登陸艦第一百零一章 雙發重型殲擊機立項論證資料準備得不錯第一百九十章 一代新材料一代新型航空發動機第四百六十一章 空地導彈KD88第五十二章 風洞試驗第七十章 殲七MF戰鬥機要參加軍方評審第一百八十五章 齒輪傳動風扇技術第九十三章 超七要用國產中推發動機第一百八十五章 齒輪傳動風扇技術第四百一十九章 空空導彈遠中近結合的發展規劃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雕無人機下線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航工業滿載而歸第二百五十六章 空天一體化趨勢第一百八十五章 齒輪傳動風扇技術第六十四章 高下立判的飛行表演第三百一十五章 隱身戰略轟炸機研製也不難第三百章 梟龍戰鬥機粉絲千萬第一百三十七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一十八章 搞定霹靂12中距空空導彈第三百三十八章 渦扇20僅需20億研製經費第三百三十九章 推力A型20噸B型24噸第三百二十六章 殲十六總師助理第三百五十八章 航發集團快成立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延續鴨式佈局戰鬥機傳奇第二百一十七章 梟龍戰鬥機設計資料被盜第四百三十章 C909客機迎來設計評審第五十八章 航展焦點第三百五十二章 通用航空協會分會第四百五十八章 精彩的首飛表演第四十三章 BUMP進氣道設計全面展開第三百二十三章 私人飛機要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