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阿術撤軍

當孟天翔率領忠順軍追趕元軍至洛陽城下時,守城的副將已經下令,收起吊橋,緊閉城門,這樣一來,不僅暫時阻止了忠順軍前進的步伐,也將兩千名元軍擋在了城外,

被阻擋的元軍破口咒罵,但見後面的追兵已近,不敢應戰,只得向兩側遁逃而去,

孟天翔勒住馬繮,看着四散而逃的元軍,又望了望高大的洛陽城,冷笑一聲道:“退兵。”

回到大軍所在之地,火炮營已經將二十門火炮架設完畢,

趙淮武藝高強,讚道:“孟將軍,不愧是高家槍法的傳人,三招便斬殺洛陽守將,此乃入洛之首功,將軍休息片刻,看我軍炮擊洛陽城。”

“是,大將軍。”

趙淮呵呵一笑,大聲道:“火炮營聽令,炮擊城門。”

得到指令的火炮營指揮官立即揮舞旗幟,下達了開炮的命令,

只聽“轟、轟”的炮聲響起,二十門火炮同時開火,一輪過後,洛陽城門前的吊橋已經被擊毀,守衛洛陽的元軍從未見過火器,哪裡知道世上還有如此犀利的武器,首輪炮擊後,個個皆是暈頭轉向,就連站在城頭的那位元軍副將也被炮聲驚得口瞪目呆,

沒隔多久,就在元軍將士還未反應過來之際,第二輪火炮又齊齊射出,這一輪的炮彈一半擊中了城門,而另一半則落在了城樓上,巧合的是,炮彈正好擊中城樓上的元軍副將,頓時斃命,

大約兩刻鐘後,城門便被轟出一個大洞,趙淮見狀,立即下達了攻城的命令,同時,十門火炮調整好方向,向城門周圍射擊,連續失去了兩位主將的元軍將士根本組織不起來有效的防禦,稀稀疏疏的羽箭從城牆上射下,根本阻擋不了宋軍進攻的步伐,更何況,這些還在放箭的守軍很快便被炮火的硝煙所淹沒,無法看清前面的情況,

攻城的將士以忠順軍爲首,六百勇士在孟天翔的帶領下,直向城門衝去,緊跟着的是範良復率領的五千宋軍步卒,再後面是御林軍第一師第一旅鄭向東旅長率領的三千火槍手,忠順軍全是騎軍,速度極快,轉眼之間便已攻到城門下,孟天翔身先士卒,從破損的城門中第一個衝了進去,城內的部分蒙古守軍揮舞着兵器,似乎還想頑抗,卻被孟天翔一杆大槍殺得丟盔棄甲,待認出眼前之人是斬殺其主將的宋軍大將時,哪裡還有膽量應戰,四散而逃,

不一會,數百名忠順軍魚貫而入,順利地佔領了洛陽城東門,

“降者不殺。”

“降者不殺。”

後續的宋軍在範良復率領下陸續進入城中,入城後四處大聲喊叫道,

一個時辰後,洛陽城漸漸恢復了平靜,除了一千多名蒙古族將士從其餘城門出逃外,剩下的漢人、金人士卒大都選擇了繳械投降,

一臉喜悅的趙淮在護衛的簇擁下走進城門,望着硝煙還未散盡的洛陽城,趙淮情不自禁地想道,大宋的西京洛陽城終於在自己手裡收復了,父親大人,您可以安息了,

“衆將聽令。”

“請大將軍下令。”

“好。”趙淮吩咐道,“孟將軍,你率領忠順軍維持洛陽城秩序,張貼安民告示,嚴防元軍殘餘傷害普通百姓,嚴禁城中宵小乘機鬧事,更要禁止我軍將士欺壓百姓,一經發現,立即拘捕。”

“是,末將尊令。”

“範將軍,鄭旅長,你們二人帶領五千步軍及御林軍接管各城門之防禦,對於逃走之敵,不必追擊。”

“是,末將尊令。”

“其餘衆將打掃戰場,收押俘虜。”

“是,末將遵令。”

洛陽收復後,江萬載和印應雷經過商議,各自出兵,又陸續收復了周邊的大小城市,不到半個月,河南中、西部的主要城市全部插上了大宋的旗幟,這些城市中的守軍本就很少,基本上沒有抵抗,便繳械投降,其中,不少漢人士卒在蒙環山等人的影響下,臨陣倒戈,也使得宋軍在攻城拔寨時,幾乎沒有遇到阻攔,也很少出現傷亡,

這段時間裡,前往石佛寺修築營寨的宋軍也頗爲順利,

襄陽會戰後,蒙古中路大軍剩下約十萬人,其中一萬五千人被派往許昌,後被印應雷擊敗,鄧州一戰,又損失了兩萬多人,加上被忽必烈抽調回去的一萬,目前尚在南陽大營中的元軍也就五萬餘人,再加上元軍越來越懼怕宋軍的火器,因此只是略微試探了一番,就在宋軍火槍及投擲彈交錯攻擊下,撤軍而去,之後再也沒有出城攻擊,

二月十四曰,石佛寺營地基本建成,就在當天,南陽元軍接到了忽必烈的命令,讓伯顏、阿術率軍北撤到河南東部的應天府(今商丘),應天府作爲北宋的陪都,和汴梁、洛陽並稱爲三京,

我得到元軍北撤的消息已經是第二天中午了,

“撤離南陽。”當公孫小宸和呂文煥向我彙報時,我愣了一下道,“怎麼,阿術怕了。”

方靈笑道:“哥,當然怕了,你想,河南大部已被我軍收復,加上石佛寺營寨修築完畢,南陽元軍很可能會陷入我軍的包圍之中,忽必烈自然不想看到其中路軍被我軍全殲,是以,撤離南陽是明智之舉,也是無奈之舉。”

呂文煥道:“陛下,靈妃娘娘所言極是,剛纔末將和公孫將軍、田將軍合計了一下,也是這般認爲的。”

我笑笑,問道:“阿術會退守哪裡。”

“回皇上。”公孫小宸指着地圖道,“可能的地方有兩處,一是河南東部的應天府,一是東北部的相州城(今安陽),皇上請看,南陽北面有許昌相阻,而許昌城內有我軍一萬多人,二十門火炮,阿術要想取許昌自非易事,一旦在許昌城下被印將軍部拖住,我鄧州軍再行攻擊,其又會損兵折將了,所以,參議處經過分析,認爲應天府和相州最有可能,目前,呂文信將軍率領黑炭團將士尾隨而去,不久便會有迴音。”

我“恩”了一聲,一邊看着地圖,一邊說道:“應天府乃是當年高宗即位之地,阿術退守應天府可以和元軍東路軍靠近,從而相互照應,而相州也是歷史名城,這兩座城市的城牆還算堅固,倒是極有可能。”

呂文煥道:“陛下,阿術撤軍後,我鄧州大軍是否北移。”

“當然。”我毫不猶豫道,“呂將軍,令呂師夔部進駐南陽,其餘各軍做好出徵準備,等確定阿術所部的行蹤後,再定我軍進駐何處。”

“是,陛下。”

五天後,呂文信率領黑炭團返回了鄧州,帶來了蒙古中路軍撤到應天府的消息,

得到消息,我立即讓公孫小宸召集衆將前來大帳議事,

“參見皇上。”

“各位將軍,免禮。”

“謝皇上。”

呂文煥首先道:“根據最新消息,蒙古中路軍已經撤到應天府,我軍兵不血刃地收復了南陽,自此,河南中西部地區已在我軍的掌控之中,各位將軍,下面由陛下宣佈下一階段我軍的行動計劃。”

我看着一衆將領,笑道:“各位將軍,目前的形勢大家都已清楚,用越來越好來形容毫不爲過,朕在此就不再重複,前幾天,呂將軍已經通知各位,做好出徵的準備,現在是時候了,明曰一早,各軍便向許昌開拔,另外,呂文煥將軍,令呂師夔所轄的十九廂留下一個軍的兵力鎮守南陽,其餘將士也向許昌進發。”

“是,陛下。”

“公孫小宸,傳令襄陽守備唐永堅將軍,令其率領襄陽駐軍全軍開拔至南陽。”

“是,陛下。”

呂文煥接着問道:“陛下,近幾個月來,我軍在鄧州一帶招募了一千五百名新軍,這些新軍是否跟隨大軍北上。”

收復鄧州後,當地的百姓踊躍參軍,僅鄧州一帶就有兩千多人報名,經過審覈,最後錄取了一千五百人,這批新軍雖然編入汴梁軍區,但一直在鄧州受訓,

“新軍的基本訓練還未完成,冒然上戰場,是對他們不負責任。”我想了想道,“呂將軍,暫且將新軍留在南陽,待訓練完畢後,先編入張順將軍的運糧隊,鍛鍊一陣後再讓他們上戰場。”

“是,末將遵旨。”

和鄧州縣令範直尚告別後,我帶着一衆親衛,隨着大軍一路北上,在離開時,知道消息的鄧州百姓幾乎是全體出動,來到大營前歡送我,這些百姓將他們省吃儉用下來的一點點雞蛋、一張張烙餅送到親衛軍手裡,央求他們轉送給皇上,

看到這種場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後世解放區的軍民魚水情,

二月二十三曰傍晚時分,我到達了許昌,早已在南門恭候的印應雷一見到我,便跪倒在地,心情激動道:“陛下,臣給您磕頭了。”

“印愛卿,免禮。”我親自將印應雷扶起道,“印愛卿,你和你的部下辛苦了。”

“陛下,,,,,。”印應雷起身後,已是熱淚盈眶,

第376章 灌頂續命第38章 三生石之願第101章 土地改革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468章 不期而遇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97章 拍賣會的意外第400章 訟師之論第84章 謝氏數字第20章 火藥司第526章 書院山長第4章 後宮之主第494章 五陣第462章 烈焰槍法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58章 火槍雛形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64章 你若來了 ,便是春天第229章 顯文閣第504章 戰書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34章 適用的,最好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505章 雙龍會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154章 破局第450章 三箭定勝負第408章 秋疾第18章 公田法之爭第284章 東康坊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355章 千里託夢第418章 天意如此第369章 龍虎山下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324章 逆天換脈第251章 謝道臨之夢想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331章 又將南下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53章 方靈返京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268章 天子之相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494章 五陣第336 故人相見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330章 萬萬不可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47章 沈括後人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268章 天子之相第506章 大會戰(一)第416章 抓捕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425章 錦囊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558章 沁園春第24章 和諧家宴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513章 再進襄陽第518章 火槍失竊第431章 老外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538章 神君第370章 道法大師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153章 劍痕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320章 大學新人第254章 新任統制第386章 失憶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146章 黃道婆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420章 戰爭債券第460章 餞行第413章 方言第298章 神醫真金第298章 神醫真金
第376章 灌頂續命第38章 三生石之願第101章 土地改革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468章 不期而遇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97章 拍賣會的意外第400章 訟師之論第84章 謝氏數字第20章 火藥司第526章 書院山長第4章 後宮之主第494章 五陣第462章 烈焰槍法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58章 火槍雛形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64章 你若來了 ,便是春天第229章 顯文閣第504章 戰書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34章 適用的,最好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505章 雙龍會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154章 破局第450章 三箭定勝負第408章 秋疾第18章 公田法之爭第284章 東康坊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355章 千里託夢第418章 天意如此第369章 龍虎山下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324章 逆天換脈第251章 謝道臨之夢想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331章 又將南下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53章 方靈返京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268章 天子之相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494章 五陣第336 故人相見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330章 萬萬不可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47章 沈括後人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268章 天子之相第506章 大會戰(一)第416章 抓捕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425章 錦囊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558章 沁園春第24章 和諧家宴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513章 再進襄陽第518章 火槍失竊第431章 老外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538章 神君第370章 道法大師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153章 劍痕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320章 大學新人第254章 新任統制第386章 失憶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146章 黃道婆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420章 戰爭債券第460章 餞行第413章 方言第298章 神醫真金第298章 神醫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