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法術

王巨想了想說:“子厚兄,子宣兄,其實問題很簡單,如果從此青苗法廢罷,變法也就宣佈失敗了,就象慶曆新政那樣。或者說王介甫公離開相位,無人領首,變法也宣佈失敗了。”

“中的,中的。”曾佈道。

這個後果很嚴重。

變法立即失敗,章曾二人政治仕途也宣佈結束了,甚至可能也牽連到王巨,畢竟王巨雖然不大支持王安石的變法,但是支持變法,只是兩人心中的變法理念不大一樣,於是王巨袖手旁觀。變法派一倒,文彥博、呂氏兄弟與司馬光獨大,王巨前途也休想好了。

變法失敗,國家將會繼續餓着肚子上路,那麼還想戰爭,還想宋朝崛起?

所以於私於公,王巨必須要出力。

不過王巨喝了一口茶道:“二位,也不用擔心。陛下是否是一個意志消沉的人君?”

“雖如此,然衆口鑠金,三人成虎。”曾布又道。

實際支持變法的大臣真不少,不是象王巨前世所看史冊那樣,好象變法開始,宋朝倒了天空,國家大形勢在這兒,不變法,宋朝再繼續積貧積弱下去,又有那麼多危機,滅亡會就在眼前。

所以到了宋哲宗手中,隨着變法派又立即崛起,這是人心所向!變法是好的,只是到了趙佶與蔡京這兩個王八蛋手中,變了性質,又疏忽了女真人的強大,才導致了北宋滅亡。其實那時候還有一個機會,然而秦檜與趙構這兩個王八蛋又來。這麼折騰下去。最強的一批軍隊消失。能打的將領全部下臺,新的權貴保守階層形成成熟,宋孝宗想有作爲,也來不及了。

不過支持變法的,都是低層官員,還有一部分是投機分子。

而真正的權貴、宦官世家、外戚,因爲變法傷害了他們的利益,所以九成人反對。而他們手中的權利最大,包括話語權,才形成朝堂如今幾乎一面倒的局面。

但王巨想的不是這個,他想的是要不要插入此事,就是不插入,這次也不能讓章曾二人心冷,最少不能讓章惇感到失望。

於是他又想了想,說:“子厚兄,子宣兄,我先說變法。所謂的變法就是更變律法制度,或者能用另一詞代替。改革。”

“改革?”曾布感到很新奇,變法一詞出現得比較早,就連革命一詞也從武則天手上出來了,但改革一詞還沒有出現。

“改革就是接乎於革命,但革命更嚴重,那代表着徹底的催毀,無比的血腥。”

“如武則天?”

“她那還不算,最少不算成功。”

曾章二人不由地打了一個冷戰,要知道武則天那個“革命”,殺死了多少人?不要說她兒子,就連狄仁傑都差一點被武則天弄死了。這個還不算成功,那麼成功的革命得死多少人?

“你們不要質疑,成功的革命是一個階層對另一個階層完全的逆襲,比如我朝,所有權貴官宦以及一二等戶全部打倒,只保留少數第三等戶,然後讓第四五等戶上位。”

“那怎麼可能?”曾布又懷疑道。

不要說武則天的那個革命了,就是每一朝代更替也不可能的,比如劉邦,他與蕭何等人也不能算是四五等戶,更不要說貴族子弟張良。劉秀也不用說了,他本身就是劉氏宗室子弟。後來曹操、劉備與孫權三人同樣不能算是王巨這種逆襲。劉裕出身要貧寒一點,但南朝宋仍是上品世家佔據着極大的權利。然後到隋唐,再到五代十國,宋朝,每一代皇權更替都沒有達到王巨所說的革命要求。

其實往後說,朱元璋出身微寒,同樣也沒有達到王巨的要求,因爲朱元璋理智地牽就了地主階層。

但王巨笑了笑,因爲有人達到了這個要求,所以才能將土地均勻的分配下去,這才從某種意義上實現了張載與二程所說的井田!

這個就沒必要說了,王巨又說道:“所以革命困難,然而改革不同,前面有一個改,所謂的改是指改良,也就是用一些強制性的措施,改良現有制度的弊端,使國家更加富強。”

“不錯,若此,它正是變法的用意。”

“子宣兄,然而雖然如此,不過它終沾了一個革字,所以會有一部分人利益受到傷害,並且這部分羣體十之八九是原有制度的受益者,因此改革之路十分艱難。”

王巨所說的艱難,不僅是指變法的措施,變法罷,改革罷,前世罷,現在罷,不要說王安石,恐怕讓王巨來主持,都是在摸着石頭過河。這個本身就很困難,再加上王巨所說的這個羣體反對掣肘,那麼會更加困難。

曾章二人沒有金手指,但兩人品德不管,都是高智商的人,一聽立即會意,臉上先後露出慎重的表情。章惇說道:“爲國爲民,雖難,吾往矣。”

那個小指使連死都不怕,那還怕什麼!

“子厚兄,此語大慰吾心。但這個不重要,現在我們說介甫公,說變法。變法或者說改革,都是很難的,官家也知道難,不過他還沒意識這個難有多難。此是其一。其二,我問一下二位,誰是變法的發起人?”

“介甫公。”

“錯,是官家,官家很早就有了改革圖新之意,然而缺人缺術,正好韓維公推薦了介甫公,於是介甫公走入官家視野。變法的幕後者非是介甫公,而是官家。現在官家對介甫公產生了一些質疑,一是疏忽了變法的艱難,二是因爲青苗法執行後,確實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官家便對介甫公的術產生了懷疑。”

“原來如此……”

“子厚兄,正是因爲如此,所以不用擔心。如果有些人只攻擊介甫公的術。那麼這次介甫公十分困難了。但他們只是利用介甫公青苗法一些弊端。明是攻擊青苗法。實際攻擊的是變法本身。術是手段,法是根本。根本是官家,現在官家未反應過來,一旦反應過來,你說他們會不會得逞?簡單的一句,介甫公一下,誰來發起這個變法?”

兩人沉思。

當然,這是根本所在。只要這個根本不倒,暫時王安石就不會倒。

不過衆口鑠金,天知道皇上能不能挺住,不被蠱惑呢?

但王巨說了這麼多,也算是對得起章惇對他的期望。

“子厚兄,木棉司如何?”

“這個不提了。”章惇鬱悶道,然後開始訴起苦水。

第一是棉花價格的下跌,如果不下跌,國家拿了大頭利潤,又不會惹起攻擊了。然而從春天起,一牀棉被下跌到七貫錢。與前年冬天的五貫錢相差不大,況且朝廷還要負責銷路,這個負責銷路,就會產生大量支出。所以許多大臣又上書,說什麼與民爭利。

關健是章惇如果不及時調整價格,拖到冬天,新的棉花製品上來,積壓更多,那麼價格會下跌得更厲害。所以大臣攻擊,他還不得不挺着頭皮將價格一步步降下去。

另外一個問題更頭痛了,那便是移民,這個移民是好政策。無論是福建路還是江南西路,如今人口密集不可想像,地狹人多,導致許多下層百姓生存十分困難。

大規模移民後,這個問題立即得到緩解。並且移的是貧困百姓,到了南方後,他們也得到了生路。

但用意雖好,實際不是如此。

首先現在百姓多不願意離開家鄉,除了福建路沿海地區百姓能接受外,其他地區百姓都對離開家鄉產生恐懼。

其次,在執行移民過程中,因爲人數多,動用的官吏多,必然會產生一些不好的事。

再次大規模移民,當地的豪強便沒有廉價的勞動力,包括工匠、佃農,甚至寺院都不能租用便宜的勞力。也就是兩路無論從上層階層,或是從宗教,都不想看到這種情況發生。

這些人又與呂氏兄弟、韓文一樣,掌控着當地的輿論權,一是造謠,二確實有一些不好的現象,於是當地百姓立即對官府主持的移民產生了排斥。

甚至一些鄉紳都將彈劾的疏奏遞到了京城進奏院,這又成了大臣攻擊的依據。

章惇一股腦將苦水倒完,道:“難哪,難哪。”

“子厚兄,你又錯了,我舉兩個例子,第一是蔗糖,很早以前,中原多是飴糖,只是因爲唐太宗從天竺摩迦陀國引進了石蜜技術後,甘蔗種植才得以推廣,這是蔗糖的根本。也就是蔗糖是站在唐太宗與前人這個肩膀上才得以出現的。第二是占城稻,占城水稻種植歷史不知幾千年,然而有誰注意?正是因爲真宗先帝派使引進,所以我朝才得以推廣,稻米漸漸成爲主流糧食,也正因爲這種高產糧食的推廣,我朝才得以養活更多的百姓。”

“與木棉有何關係?”

“木棉在我朝出現也很早了,西域的草棉子不適宜引進,但嶺南很早就出現了木棉,這也是前人的基礎。然後我與官家共同謀劃,派使去嶺南,由內藏庫經營木棉。這也是我與官家站在前人肩膀上才取得的成果,前人功勞最大,其次是官家,然後是商人。沒有商人瘋狂的炒作,就不可能出現前年瘋狂的價格,這也是功勞!正是這三者之功,纔有了木棉司之利。”

“啊。”

如果沒有王巨,棉花推廣還要感謝一個人,朱元璋!

若沒有朱元璋,可能棉花在明朝還繼續在南方慢慢折騰。正是朱元璋重視了棉花,棉花種植纔開始了普及,然後黃道婆進一步推動,棉花才大規模的種植,正是因爲有了棉花,明朝才初步正式經營遼東。

這個過程很緩慢的,所以纔沒有了暴利現象。

如今這個暴利,一是王巨的謀劃,二是商人的推動,所以王巨才說了商人之功,不過這一條章惇就不知道了。

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木棉司確實是在與“民”爭利。

“子安之意,還是將經營交給商人?”

“子宣兄,物以稀爲貴,種的越多價格越便宜,現在交給商人,商人也不可能答應五貫錢的價格了。並且以後種的越來越多,它不僅在嶺南,福建路,江南西路與荊湖南路的南部地區也能種植,隨着種籽的進化,以後就連河北河東都能種植。朝廷如何能壟斷。再說衣食住行,衣食爲首,它關係到民生,百姓的溫飽,朝廷可以調控,然而自古以來,有那一個王朝壟斷經營了衣食?”

這是一個選擇題,如何選擇,王巨沒有說。

章惇沉默。

“子厚兄,現在並不嚴重,因爲種得還是很少,依然是奢侈品,所以不能說是民生。這幾年朝廷可以壟斷經營謀利,也可以交給商人經營,化解一部分商賈對朝廷的怨氣。但最重要的乃是這個輿論問題,它是最不好解決的。”

第693章 完了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571章 貴人第195章 **(上)第689章 待發第82章 鬧大吧(一)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33章 愚者第300章 一箭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403章 私軍(上)第205章 禁馬第854章 囚籠(中)第820章 屍車第53章 賀禮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591章 良臣第290章 驚豔第155章 文臣(上)第365章 鞭屍第270章 縣學第472章 迷宮(中)第175 新私商(上)第21章 朱鈔第814章 狗不如第35章 關學第178章 子安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113章 侍讀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624章 縮影第450章 門客第276章 威名(下)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472章 迷宮(中)第133章 春回第94章 第一躍(四)第486章 買安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661章 自曝第81章 命案第162章 立威(下)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263章 斬龍(下)第694章 一天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114章 請教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568章 隱患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371章 爲難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635章 抽解第265章 朱序(下)第264章 朱序(上)第386章 謠傳第164章 蕃騎(下)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376章 共濟會第429章 道第416章 潑(下)第521章 蔣幹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144章 巧遇第1章 背騾子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532章 南來風第815章 溫馨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231章 迷惑第196章 破\處(下)第102章 蛋痛了第634章 足跡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828章 青丹谷第171章 貴人第629章 條件(上)第395章 富!第343章 贖人第411章 第一天第601章 保馬第693章 完了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12章 殿下(上)第726章 微調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373章 增兵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183章 賽跑第863章 遺臭萬年
第693章 完了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571章 貴人第195章 **(上)第689章 待發第82章 鬧大吧(一)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33章 愚者第300章 一箭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403章 私軍(上)第205章 禁馬第854章 囚籠(中)第820章 屍車第53章 賀禮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591章 良臣第290章 驚豔第155章 文臣(上)第365章 鞭屍第270章 縣學第472章 迷宮(中)第175 新私商(上)第21章 朱鈔第814章 狗不如第35章 關學第178章 子安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113章 侍讀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624章 縮影第450章 門客第276章 威名(下)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472章 迷宮(中)第133章 春回第94章 第一躍(四)第486章 買安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661章 自曝第81章 命案第162章 立威(下)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263章 斬龍(下)第694章 一天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114章 請教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568章 隱患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371章 爲難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635章 抽解第265章 朱序(下)第264章 朱序(上)第386章 謠傳第164章 蕃騎(下)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376章 共濟會第429章 道第416章 潑(下)第521章 蔣幹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144章 巧遇第1章 背騾子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532章 南來風第815章 溫馨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231章 迷惑第196章 破\處(下)第102章 蛋痛了第634章 足跡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828章 青丹谷第171章 貴人第629章 條件(上)第395章 富!第343章 贖人第411章 第一天第601章 保馬第693章 完了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12章 殿下(上)第726章 微調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373章 增兵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183章 賽跑第863章 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