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

“陛下,國庫與內庫還有多少金銀?”王巨問。

雖然那個金礦與倭國的銀礦源源不斷的提供着金銀,還有利用貿易差,從西方得到大量的金銀,但彼岸內部也需要錢帛的。

而且撬動的是整個宋朝的經濟,眼下這些金銀看似多,實際真的不多。

“王卿,兩庫大約能調出六十萬兩黃金,四百多萬兩白銀。”趙頊心中合計了一下說。

這說明兩條。

雖然兩戰慘敗,但並沒有將兩庫消耗得一乾二淨,也說明趙頊將權利回收,否則不會對國庫的儲存那麼清楚。

“看來得找幾個能人進入三省了。”王巨心中想到。

大夥將公務一起處理了,趙頊想處理,都不行了。那麼減少了勞累,就能多活幾年。爲什麼有這個想法,就象張載,若按歷史上走向,早死了數年。因爲王巨出現,生活無憂,什麼又看開了,到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如此,銀行司的置立更加穩妥,”王巨說。

這樣一疊加起來,等於有了兩百十多萬兩金子,一千三百兩銀子。

其實民間還有許多金銀,《開封府狀》裡記載:

大金副元帥府指揮:

契勘二庶人誓約,願獻犒金一百萬錠,銀五百萬錠。先續過納金二十四萬七千六百兩,用情準四萬九千五百二十錠,銀七百七十二萬八千兩,準一百五十四萬五千六百錠。不欲照五十兩一錠舊例,所縮已多。是依庶人續約。准折金六十萬單七千七百錠。銀二百五十八萬三千一百錠。具詳別幅,仍縮金三十四萬二千七百八十錠,銀八十七萬一千三百錠,限五曰內盡數津納,如仍隱匿延稽,當府即縱兵大索,毋貽悔吝,須議指揮。

右下開封府准此。

大金天會五年三月十四曰。

別幅:

契勘庶人手允事目。帝姬、王妃一人準金一千錠,宗姬一人準金五百錠,族姬一人準金二百錠,宗婦一人準銀五百錠,族婦一人準銀二百錠,良家女一人準銀一百錠。照封先續申狀遣解人數,左司申驗名冊,汰除不入寨者,未應計數。自餘見在及汰還名口,用情統計。選納妃嬪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二十二人,人準金一千錠,得金一十三萬四千錠。內帝妃五人倍益,嬪御九十八人,王妾二十八人,宗姬五十二人,御女七十八人,近支宗姬一百九十五人,人準金五百錠,得金二十二萬五千五百錠。族姬一千二百四十一人,人準金二百錠,得金二十四萬八千二百錠。宮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單四人,宗婦二千單九十一人,人準銀五百錠,得銀一百五十八萬七千錠。族婦二千單七人,歌女一千三百十四人,人準銀二百錠,得銀六十六萬四千二百錠。貴戚、官民女三千三百十九人,人準銀一百錠,得銀三十三萬一千九百錠。都準金六十萬單七千七百錠,銀二百五十八萬三千一百錠。

二庶人就是指二帝,一錠就是五十兩。

按照誓約,二帝得向金國犒金五千萬兩,銀兩億五千萬兩。

暈!

現在整個地球有這麼多金銀嗎?

宋朝原先已向金人交納了金247600兩,銀7728000兩,這顯然不夠的,於是在城中大肆搜刮,搜刮出來多少,未記載,但金人用“情準”數字是金49520錠(近兩百五十萬兩),銀1545600錠(七千七百多萬兩)。

還是差得太多,怎麼辦,用女人抵償,妃嬪、王妃、公主能抵一千錠金,嬪御、王妾、御女、近支宗姬能抵五百錠金,族姬能抵兩百錠金,宮女、采女、宗婦能抵五百錠銀,族婦、歌女(多指比較尊貴的官妓)能抵兩百錠銀,貴戚、官民女能抵一百錠銀。

結果將城中所有比較有身份的女子抵押出去,還有34.2780萬金錠、87.1300萬銀錠沒有還清……

這是宋史上最大的恥辰。

所以一個不尚武的國家,那怕國家再大,人口再多,最後下場也會很悲慘。

但說明在宋朝各個富豪家中,還藏有無數金銀。

一旦銀行司能成立,有的金銀同樣會存於各個銀行裡。

“是啊,”趙頊道。

王巨眼睛從諸位大臣身上掃過,這些大臣大多數也感到欣慰。

畢竟王巨替他們構建了一幅美好的圖畫。

不過少數人眼中閃過不悅,不僅是舊黨,有的新黨對王巨也不喜之。

於是王巨說道:“諸位,昔日因爲我略有武功,可有的士大夫,包括文公,孫公,以及安公,不喜國家發生戰事,因此對我開邊同樣不喜之。”

安燾臉色一變。

其實在場的人當中,不僅安燾,象吏部尚書李清臣、戶部侍郎謝景溫,太常寺曾鞏,都反對過王巨開邊。

但王巨不能將矛頭指的人太多了。

實際這是遞一句話給趙頊的,雖然你清洗了一些人,還有人沒有清洗乾淨,我不是很滿意……

趙頊會聽明白的,如果他誠意足,這個傢伙同樣就會下去。

雖然安燾翻不起大浪,但王巨卻需要用安燾來樹威。

王巨繼續說道:“我在南方實施改土歸流,瓜分耕地屋宅,讓一些士大夫也不喜之,以爲我要執行古井田制與均貧富。實際就想錯了,如果真正的均貧富,百姓沒有了動力,這個國家就不會得到發展。”

大集體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訓,人自私的一面勝過大公的一面,那可能那麼自覺?

“當時這麼做,乃是南方各蠻峒豪強手中有地有兵。朝廷就難以管制。所以將他們打壓下去。並且將宅地一起瓜分。沒有了地,沒有了財富,縱然有蠻酋,也沒有作亂的力量。故我當時掌管兩廣,動的也只是廣南西路。天覺,你也去過彼岸了,那邊稅賦如何?麻煩你說給大家聽。”

那邊的稅賦是絕對的齊商稅。

任何商物買賣,包括坑礦。屋宅,作坊,以及商品本身,一市之內往稅百分之三,過稅百分之二,一省之內異市者則多加一道過稅,如是彼岸之內,則是兩道過稅,若是彼岸之外,無論是宋朝還是倭國或是大食。則多加一道往稅。

然後就什麼也沒有了。

但爲了漏稅,胥吏有權利提出質疑。比如甲想買乙家的宅子,宅子價值一百貫,兩人合計,咱們省一點稅吧,報價十貫。胥吏一看價格不合理,立即提出質疑,但防止胥吏盤剝,他有質疑權,沒有處理權,需立即向鎮上的官員稟報。鎮再派官員過來查問,如果是事實,對質疑的胥吏立即給予一定比例的嘉獎。

至於漏稅的雙方輕則笞杖並處以罰金,中則流配,重則棄市。

當然,對官員也有監督,除了檢查組下來調查外,同時還鼓勵百姓舉報狀告當地官員的不法貪墨,並且對舉報的百姓進行保護與嘉獎。

還會有人貪墨,但別讓大家發現了,連老百姓也不能讓他們發現,否則事發,最後官員下場同樣也悲催,輕則罷官,重則同樣被砍頭!

其實這個稅賦比例也不算太高。

就象坑礦,交了百分之五的稅率後,再也不用交納任何課解了,官府想購買礦石,雙方協商,如是礦主不同意價格,有權不出售之。王安石二八分,朝廷還得到百分之二十課解呢。

但只有一條,那就是對耕地牧地的保護。

如果因爲城市擴張,或者坑礦與作坊的佔用,每畝上田則需陪賠償五貫,中田三貫,下田一貫。如果私人想購買兼併,上田須交納兩貫,中田一貫,下田五百文的稅賦。

其實彼岸耕地那有那麼貴?

不提每戶人家分了那麼多地,並且每戶人家子女長大後,上報官府,俺家孩子多,個個長大了,那麼准許成親後分家立戶,然後到新開拓區重新對其長大成親的子女分配耕地。

但爲什麼這樣做?中原百姓對耕地仍然太重視了,那怕遷徙到彼岸。如果沒有這條沉重的賦稅,就是地廣人稀,說不定十幾年原始積累下來,也會有許多條件好的人家開始大規模兼併耕地了。

張商英介紹完了,王巨又問:“天覺,那邊除了窮人少外,是否絕對的均貧富?”

張商英搖了搖頭:“雖少鉅富之家,但有許多比較富裕的人家,否則他們也不會有資產購買坑礦作坊,置辦各種產業。陛下,這次彼岸帶回來這麼多金銀,不僅是貿易所得,還有這些海商們出售了大量作坊與坑礦等產業,才湊來的這些金銀。”

這個得說清楚,不然這些大臣們還以爲海外有很多收入呢。

諸人默然。

王巨又說道:“所以齊商稅,非是均貧富,相反的,因爲刺激了更多人富裕,有了富裕的環境,那麼富人反而會更富,只不過杜絕了一些歪門斜道的商賈。彼岸就是最好的例子,現在時間短,人口少,再過十幾年,相信非海客聯盟外,同樣也會出現一批鉅富。而且第三樣禮物,就會造就許多人更富!”

王巨說完又揮了揮手。

幾十名海客從另一艘船上擡下來許多大箱子,然後拆開箱子開始安一臺巨大的機器。

“陛下,它就是蒸汽機。”

大夥看着。

只是放在試驗的船隻上,還不能代表着它的作用。

但王巨將它當成禮物,與這麼多金銀,這麼重要的糧食列在一起,大約還有其他重要的作用。

一會安裝好了。

並且還有一截粗大的鐵管插在五丈河內。

一人將鍋爐內的石炭點燃,又向上面的爐子加水。

等了好一會兒,各個機械在蒸汽的推動下,開始轉動了。

然後從那巨大的鐵管子裡噴出大量河水。

幾乎所有人眼睛都亮了。

這非是水車那種緩慢的抽水。速度太快了。

王巨打了一個手勢。下人們將石炭拿掉。蒸汽機又慢慢停下來。

“這是它第一個作用,防旱排撈,還能給各個坑礦抽水。”

最早的蒸汽機非是瓦特發明的,發明者據說是一個叫紐克曼的蘇克蘭鐵鐵,法國物理學家帕潘製造出第一臺樣品,英國人塞維利則是將它第一次實用,也就是抽水。

但與灌溉無關,而是礦井抽水。

現在宋朝坑礦同樣需要它。

特別是煤礦是最悲催的。因爲是煤炭層,不象其他坑礦那麼結實,最容易引起塌方事故。

而且有瓦斯之害,做了御防措施也不行,往往一些密封的高濃度瓦斯,一錘子下去鑿開了,遇到空氣中的氧氣,就會立即產生爆炸。

除了瓦斯之害,那就是地下水之害了。

雖然宋朝坑礦不可能出現幾千米之深,但因爲火藥推廣後。也很深了,一旦地下水灌入。大家都會束手無策,一個巨大的坑礦宣佈報廢。

然而有了蒸汽機,就可以將這個問題得以解決。

當然比起坑礦,灌溉排撈作用則更大,北方與山區是灌溉抗旱,南方圩區則是排撈。有了它,效率會比原先的水車高上幾十倍,幾百倍!並且一臺蒸汽機的運行,就相當於節省了幾十人幾百人在用水車慢慢抽,無疑也節約了大量人力。

但不僅是這個作用。

王巨又示意了一下,幾十人重新擡出一輛機械,開始組裝。

也就是王巨從祖陽手中購買來的專利。

根據祖陽發明的新式織機,特別是那種飛梭技術,然後進行了改進,由此推出的一種新式織機。

組裝好後,套上皮索,另一邊又開始燒炭了。

一會兒飛輪帶着織機開始轉動。

一卷卷羊毛迅速絞起絲線,又迅速變成布匹。

趙頊與諸大臣看後,一起倒吸了一口冷氣。

還沒有完。

王巨再次示意,又有下人搬過來鐵軌,不是後世的鐵軌,比較狹窄。鋪了二三十米後,又從船上搬下來特製的車輛,車子上面放滿石頭,在蒸汽機下面裝上鐵輪與皮帶。

好了,蒸汽機拖着這十幾輛大車子開始奔跑了。

其實從蒸汽機到蒸汽機車這段時間不長,不過百餘年時光。從瓦特改良蒸汽機後,看到它的高效率,英國人鋪設了達林頓鐵路,用五列機車做試驗,第一列機車由機車、煤水車、32輛貨車和1輛客車組成,以平均時速十三公里運行了三十幾公里。

但注意,這是貨車,非是火車,一輛貨車載重量可能不足一噸重,非是象後來的火車,一個車皮載重量是五十噸六十噸。

想要上火車,那個技術太複雜了,就是橋樑這一關也過不去。

不過王巨也不是想上火車,它的作用與另一個時空的機車頗爲相似,主要就是爲坑礦服務的。

鋪設一條簡易軌道,那麼坑礦裡的工人就能以很快速度將礦石從幾十米深的地下,運到地表了。

或者技術再提高一點,於三門峽那邊鋪設一條鐵軌,如今三門峽還是沿用唐制,來往貨船於三門峽上下遠遠地就停泊下來,然後將貨物搬下來,從陸地運到彼岸,再裝上船隻。

僅是這幾十裡的山路,就消耗了無數人力與物資。所以宋朝一度設置了三門白波發運使、陝府三門發運使,就是掌管這段幾十裡山路調度的。

如果能推出更大的蒸汽機,那怕一次只能拉一百噸的貨物,也比用小車子一車車推強哪。而且這個成本與技術要求都不是很高的。

那樣就會節約更多的成本,並且以更快的速度讓兩地的貨物往來。

特別是發起滅夏之戰時,它就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這還真是大禮啊,”老王聽後喃喃道。

王巨也自得:“陛下,以前臣著數學書,有人彈劾臣是推揚奇技淫巧,它還是奇技淫巧嗎?”(。)

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619章 拉尼娜第768章 反轉(上)第694章 一天第300章 一箭第500章 大殺器第648章 海盜(上)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686章 山林第355章 驕傲(下)第471章 迷宮(上)第530章 跑吧第150章 葬花第205章 禁馬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273章 撈好處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262章 斬龍(上)第25章 寶藏(下)第327章 錦囊第272章 來了第468章 旅(上)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189章 不能言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35章 關學第432章 宋燦第197章 大捷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150章 葬花第206章 重諾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418章 神臂弓第766章 天機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473章 迷宮(下)第26章 送禮第209章 真相第143章 柺子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179章 兄弟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624章 縮影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458章 胃口好第503章 大轉移第305章 獻舞(下)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338章 小人第449章 非急第475章 鼓聲(中)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42章 爲難第539章 會戰(四)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498章 後方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492章 夜襲第764章 進京第64章 買馬社第258章 屹立(上)第755章 你不懂第586章 值得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475章 鼓聲(中)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510章 雪祭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426章 楚懷王第492章 夜襲第625章 有過第146章 相約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384章 《感事》詩第59章 離去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316章 直臣第127章 先帝第143章 柺子第688章 歪理第860章 堯舜(上)第415章 潑(上)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772章 不殺第84章 鬧大吧(三)第153章 小知縣(上)
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619章 拉尼娜第768章 反轉(上)第694章 一天第300章 一箭第500章 大殺器第648章 海盜(上)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686章 山林第355章 驕傲(下)第471章 迷宮(上)第530章 跑吧第150章 葬花第205章 禁馬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273章 撈好處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262章 斬龍(上)第25章 寶藏(下)第327章 錦囊第272章 來了第468章 旅(上)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189章 不能言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35章 關學第432章 宋燦第197章 大捷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150章 葬花第206章 重諾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418章 神臂弓第766章 天機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473章 迷宮(下)第26章 送禮第209章 真相第143章 柺子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179章 兄弟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624章 縮影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458章 胃口好第503章 大轉移第305章 獻舞(下)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338章 小人第449章 非急第475章 鼓聲(中)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42章 爲難第539章 會戰(四)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498章 後方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492章 夜襲第764章 進京第64章 買馬社第258章 屹立(上)第755章 你不懂第586章 值得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475章 鼓聲(中)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510章 雪祭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426章 楚懷王第492章 夜襲第625章 有過第146章 相約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384章 《感事》詩第59章 離去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316章 直臣第127章 先帝第143章 柺子第688章 歪理第860章 堯舜(上)第415章 潑(上)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772章 不殺第84章 鬧大吧(三)第153章 小知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