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光復汴京(下)

時間在李雋他們的期待中一點點流失,他們原本期望城裡會有所動靜,可是半天沒有動靜,廖勝功和鄭靜和已經開始躁動了。這兩人一向以冷靜沉着著稱,要他們躁動,實在是難,可是這事的關係太大,若是炮擊成功,忽必烈出了問題,其好處多得沒法言說,由不得二兩不怦怦心跳。

李雋濃眉一軒,道:“廖將軍聽令!”

“臣在。”廖勝功忙應道。對於廖勝功來說,李雋下令必是有很好的應對之策,充滿着期待。

李雋決然道:“命令火炮調整位子,對準城門轟炸。炸開城門,立即攻城。”

立即攻城固然是好,要是蒙古人惱羞成怒,進行破壞的話,後果會非常嚴重,這點李雋剛剛就提到,廖勝功不無顧慮地提醒李雋道:“可是,皇上,要是韃子破壞的話……”

李雋揮手打斷他說下去,道:“正是怕韃子破壞,我們更應該馬上攻城,讓韃子來不及破壞。記住,動作一定要猛,一定要快!”

廖勝功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透,馬上就明白過來,道:“皇上高見!忽必烈遭到炮擊,城裡久久沒有動靜,必是爲我火炮所傷。即使沒有傷到他,也是驚到他了,趁他還沒有反應過來之時攻城,一舉攻入城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殲滅掉韃子的軍隊,汴京也就可以完城歸宋了。”

理是這個理,不過鄭靜和的表現卻是與以往大不相同。埋怨道:“廖將軍,皇上要你攻城,你卻來說明皇上地意圖,這是哪跟哪,你這是在錯失戰機。”

廖勝功給鄭靜和提醒,一拍腦門,道:“對對對。我真是高興得有些糊塗了。以往,我還象個樣。今天這是怎麼了?老是嘮叨個不休。”

“那是因爲汴京光復在即,你心裡激動。”李雋在心裡點破廖勝功的舉措。

一聲令下,幾個排炮打過去,城門就給轟得沒影了,吊橋砸下。宋軍在廖勝功和鄭靜和的指揮下,象潮水一樣涌了進去。

一百年前,宋室南遷。是何等的倉促、悲涼,而現在宋軍在李雋的統率下以威武雄壯之聲威攻入汴京,想起來就讓人激動,真有淵壤之別之感。

汴京,我想熟悉兩宋歷史的朋友肯定是不會陌生,不過,要具體說出汴京的歷史事件、歷史名人、以及在中國歷史上地地位,我想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汴京地處黃河之濱。地理位置相當優越,是中原腹地的明珠。據考證,其建城至今已有兩千七百多年了。戰國時期地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七個王朝曾先後建國都於開封,故稱“七朝都會”。開封與中國的西安、洛陽、北京、南京、杭州、安陽並稱七大古都。

據歷史學家考證,最早在這裡建都的並不是戰國時期的魏國。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王朝夏朝,歷時一百五十七年,稱爲老丘。商朝在此建都二十七年,稱爲囂。後皆廢棄。

春秋時期的鄭莊公在這裡修建糧倉,取“啓拓封疆”之義,故名啓封。到了西漢時期,爲避漢文帝劉啓的諱,改名開封,一直至今,這就是開封地由來。

在此定都的雖然有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樑晉漢周以及後來的金國。但是最爲讓人想起的則是北宋。之所以讓人一聽到北宋就想到他的都城是開封。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北宋積弱,把開封都丟掉了。直到南宋滅亡都沒有光復,成了中國歷史上最爲讓人扼腕地歷史悲劇。

宋太祖陳橋兵變後定都於此,歷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九帝,共計一百六十八年。兩宋王朝積弱,讓人很不滿意,但是宋太祖還是完成了國家的基本統一,當然這些統一要把燕雲之地、東北、西北、西藏以及新疆等地排除在外,宋太祖完成的統一大業僅僅是中原、江南、華南、西南這些地方。

就是這樣,汴京的展也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繁榮與興旺達到鼎盛,風光旖旎,人物薈萃,城郭恢弘,經濟達,其盛況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得到很好地反映。古人贊其爲“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當得起“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

同時,開封也是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國際大都會,史書贊其爲“八荒爭湊,萬國鹹通”,由此可見其對外的重要性。

開封地靈人傑,人才輩出,出生在這裡的歷史名人衆多,其中不乏千百年後家喻戶曉的歷史名人。

以詭詐多智著稱的張儀是開封人,他是戰國時期著名隱士鬼谷子的學生。鬼谷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隱士,調教出地學生中四個最爲有名:張儀、蘇秦、孫臏和龐涓。孫臏地圍魏救趙之策成爲中國戰爭史上的奇策,朋友們都知道,就不多說了。

蘇秦下山後求見秦惠文王,想以此說動秦惠文王,當時秦惠文王才殺了商鞅,對說客沒好感,明知他有才也沒有啓用他。蘇秦一怒之下,決心與秦國作對,憑着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山東六國連合起來對付強大地秦國,因爲當時的山東門從最北邊的燕國到最南邊的楚國,象筆劃中的一豎,故稱之爲縱,他的策略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地合縱之策。

秦惠文王后來後悔失去蘇秦。張儀在蘇秦的設計下西入秦國,見到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很欣賞他,重用他。但是,張儀和蘇秦之間有君子協定,一直不給秦惠文王出計,直到蘇秦遇刺去世。君子協定對張儀無效了,張儀才言“終於可以展吾之舌也”。他給秦惠文王獻上一條破除蘇秦合縱之策的計策,就是連橫之策。意思是說秦國連合山東六國中任何一國,就可以破壞蘇秦遺策,這個國家就是齊國。到了範睢,把這一計策展成著名的“遠交近攻”之策,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也在使用這一計策,始作俑者。張儀也。

開封出的另一個對中國歷史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名人是尉僚。說起這個人,也許知道的朋友並不多,但是熟悉秦朝歷史地朋友肯定知道他,也知道他對中國歷史做出的卓越貢獻。秦皇漢武是中國歷史上功業最盛地兩大帝王,秦始皇開創的是中國的統一格局,而漢武帝開創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全盛時代,文治武功達於鼎盛。

漢武帝最大歷史功績就是擊破匈奴,安定北方邊境。縱觀漢武大帝進行的長達三十年的戰爭。可以說是他一手推動西漢地軍事變革,也是他一手製訂了西漢的軍事戰略,用一句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他是他自己的參謀長,換句話說他沒有一個很好的軍事參謀。至於衛青霍去病這些名將,只不過具有很強的執行能力。能夠把他的戰略意圖變爲現實而已,在西漢的戰略上並沒有什麼大地建樹。

而秦始皇則不然,他有一個很好的參謀長,這人就是尉僚,他的軍事成就集中體現在他的著作《尉僚子》一書中,這本書是《武經七書》之一。

尉僚進見秦始皇是因爲李斯設計殺害韓非子之後,秦始皇很不高興,因爲秦始皇知道韓非雖然有口吃之病(按:口吃就是結巴的意思),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想實現統一中國地帝王之業。正需要韓非這樣的人才。

李斯殺韓非是因爲忌妒其才。他當然不會承認韓非的才能比他高,而是給秦始皇說韓非雖有才。也不過是小才而已,他知道有一個人的才能比起韓非高上一百倍。秦始皇聽了這話,欣然色動,馬上要他把這人找來,這人就是尉僚子。

秦始皇有焚書坑儒的暴行,給後人斥得體無完膚,但是不得不承認他雄材大略,明察秋毫,同時心氣極高。但是,有一個人卻得到了他的尊重,就是尉僚子,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和他是衣同衣,食同食,車同車,用現在話來說就是尉僚子的待遇和秦始皇等同,秦始皇穿什麼他穿什麼,秦始皇吃什麼他吃什麼,秦始皇坐什麼車他就坐什麼車。縱觀秦始皇一生,得到如此高規格的待遇者,只此一人而已。餘者如李斯趙高之流都沒有這種待遇,即使老將王翦、名將蒙恬也沒有。

尉僚子很好地扮演了秦始皇動的統一戰爭的“總參謀長”這一角色,一手策劃了秦始皇統一戰爭地所有重大軍事行動。

他之纔不僅可以上馬打天下,還可以下馬治國,他學地是法家之道,宗於商鞅之學。只是,秦始皇完成統一戰爭後,他飄然身退,不知所蹤。他之所以激流勇退是因爲他認爲秦始皇猿音而豺聲,輕易信人而輕於棄人,國家統一了,老百姓要倒黴了。歷史證明他的預見是正確地,秦始皇后來的所作所爲,皆在他的預言之中。

人們稱讚帝師張良功成之後飄然身退,隨赤松遊,成爲千古佳話,其實那是假的,是弄來騙人的,據史書記載根本就沒有這回事。真正的高人就是這個尉僚,其才只在張良之上,決不在其下。

開封出生的歷史名人還有信陵君,大名鼎鼎的蔡邕,以及他的女兒蔡文姬。其餘者如石守信、鄭衆、阮籍、支道林之輩多不勝數。後世的史可法也是開封人。

“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李雋爲眼前汴京的繁華所震驚,脫口吟道。汴京自從一百年前淪陷,先後幾易其主。經歷過幾番戰火,保存得還算是比較好,依然是店鋪林立,比李雋想象中還要好。

不用說,靖康恥之後,由於大量人口南逃,汴京的展受到嚴重影響。金國善長征戰。不善於治理,縱是如此。具有很高創造性地中華民族仍然創造出了奇蹟,數十年後,汴京又繁華起來。正是瞧中了汴京繁華如故,金國在野狐嶺一戰失敗後,又多次遭到蒙古人的打擊,在蒙古人巨大的軍事威脅面前最終遷都汴京。

蒙古人的破壞性在歷史上大名鼎鼎,好在攻下汴京已經不是最善長破壞的成吉思汗了。而是受到長春真人的道心和耶律楚材等人影響的窩闊臺,其破壞性比起成吉思汗時代已經有所減輕,汴京才得以保存下來。到了忽必烈時代,他爲了統一中國,採取了很多新地舉措,爲戰火破壞的汴京才得以重建,離散地百姓得以得聚集,造就了繁華如昔的景象。

一吟完。李雋感嘆道:“只可惜如此大好河山,竟淪於異族之手,實是華夏之大不幸!”

“賴天之幸,降皇上如此偉才,汴京又重回大宋朝!”一個充滿激動的聲音在身後響起。

李雋扭頭一望,正是廖勝功。他騎在馬上,正在喘氣,很是激動,眼裡滿含淚水。廖勝功正在指揮戰鬥,急急趕來,必然是有重要軍情彙報,李雋訕然一笑,道:“我一進城,爲汴京的繁華所吸引,竟然忘了正事。真是慚愧。”

“不。皇上。”一向不會反對李雋的廖勝功居然否認了李雋的話,道:“那是皇上該得的。自從汴京淪陷。一百多年來,多少仁人志士志在光復,都沒有成功,當此功成之際,是該高興纔對。皇上爲汴京吸引,說明皇上是真心鍾愛汴京,此誠華夏之幸。”

要是在平時,李雋肯定會說好你個廖勝功,亂拍馬屁,現在地廖勝功激動得胸口起伏不定,他的話不是用嘴在說,是用心在說,李雋只好卻之不恭了,道:“是啊,鍾愛汴京的人何止朕之一個。千千萬萬的華夏百姓都鍾愛我們的汴京,都鍾愛我們的大好河山!正是他們的努力,鑄就了華夏鐵桶江山!廖將軍,你有什麼事?”

廖勝功這才記起他來是有重大軍情向李雋彙報,忙收攝心神,道:“皇上,城裡的戰鬥基本結束了,餘下地戰鬥用不了多久就會全面結束。只是,只是,還有沒有忽必烈這韃子的蹤影。”

有道是狡兔三窟,象忽必烈這樣的大人物,多幾個藏身之處也在情理中,李雋寬慰他道:“不用急,先把所有的通道封鎖起來,再來搜,就是把汴京城犁上幾遍,也要把他找出來。沒有了通路,不愁他飛上天。”

“不過,皇上,臣在剛纔炮擊的地方現了血跡。依臣判斷,忽必烈給我們炸死了也未可知。”廖勝功推測道。

他說的是用三十門鋼炮轟炸忽必烈一事,既然有血跡,忽必烈給炸中也有可能,李雋點頭道:“有這種可能。不過,也有可能是其他人地血。不管怎樣,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巴布爾有沒有找到?”

“回皇上,還沒有。”廖勝功有點無奈地道。

鄭靜和飛身趕來,李雋問道:“鄭將軍可有好消息?”

鄭靜和飛身下馬,向李雋施禮,道:“回皇上,好消息是有一個,史天澤給我們抓住了。”

史天澤名將之才,曾經一度是忽必烈的左臂右膀,抓住他也是一條大魚,李雋很是高興,道:“這個漢奸終於落網了,做得不錯。在哪裡抓的?”

“回皇上,在黃河上。”鄭靜和回答道:“他想逃回黃河以北,給我們的海軍現了,就把他逮住了。”

李雋很欣賞,道:“做得不錯。有沒有問過他,他知不知道忽必烈的下落?”

“臣問過了,史天澤也不知道。韃子軍隊給我們打散了,將領各自逃跑,彼此之間並不瞭解。就是貼木兒,也是下落不知。”鄭靜和如實彙報。

軍隊敗退之際最是無序,蒙古這隊在遭到宋軍的猛烈打擊後,已是潰不成軍,一個部分與另一個部分之間無法聯繫,非常正常,一點也不用驚奇。李雋道:“逮住了一個,就有兩個。黃河全面封鎖,絕不能讓一個人渡過黃河。”

“臣明白!”鄭靜和點頭。

李雋沉思了一下,道:“還有,馬上命令許光漢的特種部隊進行追蹤,對於巴布爾、貼木兒這些將領,能生擒就生擒,不能生擒就殺掉,絕不能讓他們逃走,以免給下階段渡河作戰造成困難。對於忽必烈是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一定要一個確信!”

下階段作戰是指渡過黃河,直取燕雲之地,掃蕩華北。要是沒有了忽必烈,沒有了巴布爾和貼木兒這些將才,那就容易多了,廖勝功和鄭靜和道:“臣馬上就去辦理!”

第58章 奇襲略陽第8章 運籌幃幄(中)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29章 新的威脅(中)第39章 壯懷激烈第13章 佛門弟子(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4章 李雋的難題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68章 大破郭侃(上)第45章 攻打劍門關第35章 皇城激戰第31章 細菌戰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39章 婦女權益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43章 建設寧波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37章 大都血戰第10章 戰略佈局第18章 城頭罵賊(下)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26章 航海時代(上)第4章 賢德皇后第46章 異軍突起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37章 不期而遇第2章 幕後主使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29章 新的危脅(上)第72章 重拾民心第86章 神奇的進軍第31章 新技術(上)第30章 賊船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22章 議和(下)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序言第36章 十萬火急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74章 圍殲旭烈兀(中)第31章 光復蘄黃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上)第31章 光復蘄黃第52章 伏兵四起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第64章 馳援江南第6章 大戰伏牛山第61章 炮擊安慶第2章 威振異域第41章 整訓軍隊(上)第54章 危機重重第11章 新事新氣象(上)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24章 亡國之君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59章 狡猾似狐第53章 壯哉!柳河子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78章 以血止血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40章 針鋒相對第55章 圍殲博爾忽(中)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58章 突出部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18章 重慶戰役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70章 決戰江南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26章 航海時代(上)第63章 和尚原誓師第50章 攻佔松江第1章 政治黑手第3章 悲慘人生第52章 伏兵四起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45章 攻打劍門關第2章 幕後主使第76章 血債血償第57章 突圍之戰第30章 神兵天降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11章 百姓擁戴(上)
第58章 奇襲略陽第8章 運籌幃幄(中)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29章 新的威脅(中)第39章 壯懷激烈第13章 佛門弟子(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4章 李雋的難題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68章 大破郭侃(上)第45章 攻打劍門關第35章 皇城激戰第31章 細菌戰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39章 婦女權益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43章 建設寧波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37章 大都血戰第10章 戰略佈局第18章 城頭罵賊(下)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26章 航海時代(上)第4章 賢德皇后第46章 異軍突起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37章 不期而遇第2章 幕後主使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29章 新的危脅(上)第72章 重拾民心第86章 神奇的進軍第31章 新技術(上)第30章 賊船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22章 議和(下)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序言第36章 十萬火急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74章 圍殲旭烈兀(中)第31章 光復蘄黃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上)第31章 光復蘄黃第52章 伏兵四起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第64章 馳援江南第6章 大戰伏牛山第61章 炮擊安慶第2章 威振異域第41章 整訓軍隊(上)第54章 危機重重第11章 新事新氣象(上)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24章 亡國之君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59章 狡猾似狐第53章 壯哉!柳河子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78章 以血止血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40章 針鋒相對第55章 圍殲博爾忽(中)第73章 圍殲旭烈兀(上)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58章 突出部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18章 重慶戰役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70章 決戰江南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26章 航海時代(上)第63章 和尚原誓師第50章 攻佔松江第1章 政治黑手第3章 悲慘人生第52章 伏兵四起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45章 攻打劍門關第2章 幕後主使第76章 血債血償第57章 突圍之戰第30章 神兵天降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11章 百姓擁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