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

忽必烈坐在寶座上,看着揚明道長大袖飄飄而入,眼中閃爍着神光,一動不動地盯着揚明道長,要是揚明道長是磁石的話,忽必烈就是給他吸引的磁鐵。×?s!尐5說5箼5首發()

忽必烈雄材大略之人,按理不會如此盯着一個使臣,但是揚明道長的身份有些特別,一襲道袍在身,高大的身材很有虎氣,完全沒有出家人那種飄飄若仙的出塵之姿,倒象是久在官場打滾的士紳。

南宋居然派出一個道士來當使臣,這種事情恐怕在歷史上很難找到先例,即使傳說中的太公玄乎其玄,也沒有以道士身份去當過使臣,這事着實有點讓人難以理解,由不得忽必烈不好奇。

不僅忽必烈好奇,就是他那些文武大臣也是好奇,以打量寶貝的眼神看着揚明道長,要不是至尊當前,可以想象得到他們肯定是早就議論紛紛了。??雖然他們沒有說出來,他們的心裡不知道奇怪了多少回。

忽必烈臉一沉,眼中閃着神光,威嚴地道:“見了朕,爲何禮數有虧?”他是想要揚明給他行跪拜大禮,倒不是忽必烈在乎這點禮數,而是他想借此機會折辱一下揚明道長,故意如此說話。

“陛下此言差也。??”揚明不卑不亢地道:“揚明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既入道門當以道門之禮相見。??長春真人與成吉思汗不亦以道禮相見乎?”他也不含糊,心如明鏡似的,知道忽必烈是想以此爲託辭,行折辱他之實,纔不會上忽必烈地圈套。

忽必烈雄材略,很得羣臣愛戴,揚明如此當着羣臣的面直斥其非。??立時引起了羣臣的不滿,立即喝斥起。??而揚明道長一副波瀾不起的模樣,好象羣臣那些嘈雜之音不存在似的,真的是充耳不聞了。

忽必烈揮手阻止羣臣的喝斥,反駁道:“道長既入空門,當守道門清規,拜老子,讀道經。??餐朝露,潛心清修,與日月同輝。??道長爲何劍履紅塵,來管這些俗事,甘心爲南朝破敗之邦奔走?”

揚道長嘆一聲,什麼話也沒說。??按理說,作爲一朝地使者,面見敵國的皇帝。??即使有天大地困難的也不會在敵國之君、敵國之臣、敵國之民面前露出點滴,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打腫臉充胖子”,死硬到底,以免給敵國瞧不起。

這一聲嘆息立時引起了羣臣的關注,無不是驚奇地看着揚明道長,而揚明道長雖然有嘆息之聲。小x說s屋5$5整?5理??有嘆息之行,卻無嘆息之色,臉色平靜逾恆。

忽必烈就是忽必烈,他微一動心思就知道揚明道長必有後着,嘆息只不過是個鋪墊,看着揚明道長不說話,靜等揚明道長自己說出來。

大凡說客,他的一舉一動都有深意,張儀蘇秦之輩是說客的傑出代表,他們的一言一行很好地詮釋了什麼是真正地說客。??忽必烈多讀漢書。??久習漢文化,哪會不知道其中的訣竅。??纔會如此處理。

對於忽必烈如此應對,揚明道長在心裡大爲讚賞,心想忽必烈不愧是一代明君之才,曾讓乃師清風子爲之傾心的帝王。??清風子之所以不爲忽必烈爲所用,只是因爲華夷之別,並不是忽必烈才氣不足,相反,清風子對忽必烈的才情很是欽佩。

揚明這人很是機靈,清風子點名要他出使,並非無因,他又是一聲嘆息,仰天道:“可惜,可惜!”不再是有嘆息之聲,無嘆息之色,臉上一副悲天憫人之態,讓人一見之下就會聳然動容。

忽必烈何等樣人,哪有不明白他的心思,知道揚明道長識破他的用意,要是自己再不說話,說不定他接下來的就不是嘆息聲,而是嬉笑之聲,朝堂之上要是給敵國使者嬉笑怒罵,就太失體統了,有損蒙古威嚴,微微一笑,道:“道長何事嘆息?”

“爲陛下之行而嘆息。??”揚明道長緩緩而答。

忽必烈大笑,道:“道長天下說客,故做危言。??朕自登極以來,勵精圖治,務在養民,以結束紛攘亂世爲務,務在開創盛世,還天下寧靜。??”

忽必烈是有爲之君,他的志向不小,正如他所言,他地目的就是滅掉南宋,統一中國。??在當時,蒙宋戰爭不斷,兵連禍結,百姓爲戰爭所苦,要是能夠結束亂世的話,百姓的負擔就會減輕。??然而,讓忽必烈想不到的是,蒙古對中國的統治堪稱浩劫,對中國文明地破壞極其嚴重。??除了版圖空前廣闊以外,在經濟上並沒有什麼建樹,比起後來的全國少數民族政權,清朝就差遠了。

“天下之不寧,正爲陛下所圖,陛下有一日之圖,則天下一日不寧。??”揚明道長直言現實,道:“陛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蒙古鐵蹄征戰不休,中原不寧,南方戰事不斷,皆因陛下而起。??陛下若退兵塞外,則天下自寧,百姓衣食無憂,陛下之仁德史書垂青,天下共譽,千古以後,陛下爲仁君,美名不失。??”

美妙的言詞後面隱藏着陰險的目的,這就是外交!

這是典型的說客言詞,他的意思是要忽必烈退兵塞外,卻給他說得天花亂墜。×?s!尐5說5箼5首發??忽必烈要是真照他的話去做了的話,得到的絕對不會是歷史美名,而是罵名和笑話,後世必然把他當作昏君,無能之輩,僅僅因爲一說客之言就退兵。

揚明道長當然知道忽必烈絕對不會因爲自己一通言詞就退兵,但這是舌戰,有些廢話,無用之言也可以派上用場,可以讓自己在舌戰中佔得上風。??他真地是深曉遊說之道。

忽必烈雄材大略,舉賢任能,他地臣子並非無能之輩,哪有不明白揚明道長話裡玄機的道理,向忽必烈跪下奏道:“啓奏皇上,揚明妖道妖言惑君,意在敗壞我大元朝江山。??請皇上處他以極刑。??”

敗壞江山,敵國之間互相敗壞。??揚明道長做爲南宋地使臣,他的目的就是來敗壞蒙古人的江山,難道還會幫助蒙古不成?一語道破真諦,可圈可點之詞!

“衆卿平身!”忽必烈不溫不火地道:“道長此言堪稱妙論,妙論。??”邊說邊撫掌,一副很是讚賞之態。

這擺明了是一個美麗的言詞包裹地陷阱,應該直斥其非才是。??沒想到忽必烈居然撫掌稱妙,着實有點讓人難以理解,羣臣吃驚地看着忽必烈,很是難以相信。

揚明道長卻知道忽必烈這話只不過是個過渡,後面的話纔是正題,馬上就要到來,凝神靜聽忽必烈地話語。

果不其然,忽必烈接下來的話是說:“道長此意甚好。??的確是息天下刀兵的良策。??當今天下所苦者唯大元朝與南朝戰端。??若南朝向我朝稱臣納表,則天下刀兵自息,士卒歸家,男耕女織,天下富足,則趙祺先生之德天下共稱。??仁過三王,德過五帝。??朕有仁慈之心,封趙先生爲王,趙先生富貴不失,千秋萬載子孫昌順,不亦美哉!。??”

這是典型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揚明提出息刀兵之策,忽必烈大加發揮,反守爲攻,要南宋稱臣納表。??這事根本就不可能。??只要稍有頭腦之人都想得到。??但是如此一說,忽必烈就不失主動權。??在這場舌戰中佔了上風。

揚明道長也不是好惹的,哪會讓忽必烈得意,笑言道:“陛下可知鹿化虎的故事?”

象揚明這種能言善變地人講個故事比喝碗南瓜湯還要簡單,可以說張嘴即來,忽必烈雖然聰明絕頂,又哪裡知道他要說什麼故事,不動聲色地道:“朕願聞其詳。??”

揚明道長開始講寓言故事,道:“貧道在山中潛修,一天,貧道看見一隻鹿爲獵犬追逐。小x說s屋5$5整?5理??獵犬兇猛,奔走如飛,鹿卻氣喘噓噓,難以爲繼,眼看就要給獵犬追上。??就在這時,非常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鹿一下子變成了一頭猛虎,張開血盆大口,對着獵犬就咬了過去。??獵犬正在自鳴得意,萬萬想不到會有如此事情,眼見就着就要給猛虎吞噬,貧道心有不忍,喝道‘猛虎猛虎,爾乃山中大王,何故欺一平陽之犬’,猛虎對貧道微一點頭,虎吼而去。??”

忽必烈何等樣人,哪會不明白他的意思,馬上就道:“敢問道長,誰是虎誰是犬?”

“陛下聖明之人,自當知曉。??”揚明非常技巧地道:“貧道此來,是爲解蒙古之危而來,陛下置貧道之言於不顧,必將後悔莫及。??”

言外之意非常明白,那就是南宋是虎,蒙古是犬。??這個故事本身沒什麼創意,一點也不新鮮,妙就妙在與現在的形勢極爲吻合,先前的南宋非常弱小,四十多年來任由蒙古欺凌,而無還手之力,現在的南宋大不相同了,已經化身爲虎,準備收復中原了。

揚明道長的意思是說:要是忽必烈不聽從他的話,退兵塞外地話,南宋大軍一到,蒙古必將敗軍覆師,忽必烈到時追悔莫及了。

羣臣都是才思敏捷之人,哪有不明白他話中之意,羣起斥責揚明道長:“住口!大膽妖道竟敢侮辱大元朝。??來人,把妖道拉下去斬了。??”

揚明如此高調把蒙古比作狗,對於自視極高的蒙古羣臣來說,是莫大的侮辱,揚明道長足以死一萬次了,還有不下令把他處死的道理。

殿前武士衝上來,如狼似虎一般,架着揚明道長往外就走。??忽必烈心想正好趁此機會好好給揚明道長一點顏色瞧瞧,也不阻止,坐在寶座上靜觀揚明道長如何應對。

要是換個人,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是又是斥罵,又是蹦跳的,擺出一副不屈姿態。??而揚明道長的表現卻是與衆不同,他好整以暇。??一點驚懼之色也沒有,也沒有怒斥喝罵,只說了一句話,道:“不要你們動手,貧道自己走就是。??”大步一邁,跟着殿前武士往外就走。

如此平靜地面對即將到來地危險,比起那些又是喝斥。??又是怒罵來,就高了好幾籌。??忽必烈不住點頭,臉一沉,喝道:“揚明,你這妖道,你死到臨頭,還有什麼話要說?”

“沒有。??”揚明非常乾脆地回答,道:“就是有話。??我也不對你說,我會去和成吉思汗辯個明白,他地子孫爲何會墮落到這種程度,不敢真刀真槍與人在戰場上拼殺,只知道斬殺孤弱之使者。??”

忽必烈知道象揚明道長這種人再試也是沒用,揮手道:“放開他。??”金殿武士聞言放開揚明道長。??忽必烈稱讚道:“道長能言善變,膽識過人,不驚不恐。??是出使絕國的人才。??”對羣臣道:“你們都看見了嗎?大元朝不缺人才,人才濟濟,但是,朕求賢若渴,不怕人才多,人才是越多越好。??道長可否入朝爲官?道長只要應允。??道長有什麼請求,儘管說。??”

如此當着羣臣之面稱讚敵國使者的事,忽必烈並非第一人。??在漢代,漢使出使匈奴就有不少漢使得匈奴單于的尊重與稱讚,蘇武就是其中的一個。

“皇上聖明,大元必昌!”羣臣一齊頌揚。

如此盛讚敵國之使雖非忽必烈的首創,但這種度量的確非同小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劉到,揚明道長在心裡暗自讚歎,心想怪不得清風子這樣地高人都對他很是心儀。??其人真有過人之能。??道:“謝陛下謬讚,貧道本是華夏人。??不敢爲異族效力。??”

這話說得很是平淡,但是話裡的堅決之意卻是誰都聽得出來,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斬釘截鐵!

“來人,給道長看座。??”忽必烈對端着錦墩地太監道:“近點,再近點,對了,就是這裡。??”皇帝賜座,僅是對自己地臣子而言,對敵國之使賜座並非沒有,也不多見,忽必烈如此做爲,已經夠讓人感動的了。??更讓人感動地是,他居然要太監把錦墩放得離他很近,要是揚明道長暴起發難,行刺於他的話,問題就很嚴重了。

羣臣馬上上奏道:“皇上,萬萬不可。??”

揚明道長一下脫下道袍,露出裡面的貼身衣服,伸手就要在身上拍拍,示意自己沒有暗藏利器,忽必烈笑道:“道長不必多疑,道長不是那種小人,道長,請過來就坐。??”朝羣臣揮手,道:“你們也起來。??給他們賜座,你們都坐下來,聽聽道長的高見。??”

太監送來錦墩,羣臣謝過恩,坐了下來。

行刺忽必烈有沒有好處?有,不僅有,還大有好處。??忽必烈這份氣度真地是足以讓任何人心服,李雋得知這事後只說了一句話:“這就是忽必烈!”這句話雖然簡短,但卻把李雋要說的話全部表達出來了,勝過千篇美文。

揚明道長穿好道袍,坐了下來,不容忽必烈說話,先行問道:“陛下爲何對貧道前倨而後恭?貧道山野散人,無金無銀。??”

前倨後恭一詞,我們經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習以爲常了,不以爲意,這個成語有一個典故。??蘇秦未讀《陰符》之前遊說天下,一事無成,回到洛陽老家,餓得不行,要他嫂子給他燒點飯吃,他嫂子找藉口不給他燒。??直到蘇秦身佩六國相印,再次回到老家後,他的嫂子對他是恭敬異常,蘇秦就問他們嫂子爲什麼對他前倨而後恭。

他嫂子回答了一句大實話:你金多。??用現在話來說,就是你有錢了,我要巴結你。

揚明道長引用這個典故,含有譏諷之意,是嘲諷忽必烈對他先是威逼再是利誘,後來對他又很是禮貌,是婦人之行。

忽必烈哪有不明白揚明道長的話,哈哈大笑,很是歡暢,道:“道長妙人妙語。??朕對道長前倨後恭,非爲道長之金,爲道長之才,爲道長之節,道長之行當得起‘富貴不能yin,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道長真丈夫!”

“陛下光膽磊落,心胸坦蕩。??”揚明道長讚道,這是他來到金殿上第一句真心讚賞之詞。

“聽得出來,道長是真心話,朕很高興。??”忽必烈笑呵呵地道:“敢問道長,道長有何妙策息虎犬之爭?”他引用了揚明講的故事,等於說他接受了現在這個南宋鹿變虎,對蒙古不利的局勢判斷。

揚明道長緩緩道:“這事不難。??貧道北行之前,皇上託貧道帶了幾樣禮物給陛下。??來啊,把禮物送上來。??”

隨從把禮物呈上,是一個大匣子,太監接過,打開匣子,驚呼一聲,手一抖,差點摔在地上,馬上意識到失儀,急忙閉嘴。

“趙先生英武不凡,他的禮必是讓朕大開眼界。??”忽必烈雖然聽出了太監的驚呼聲,還是不動聲色地問道:“敢問道長,是什麼禮?”

“四賢禮!”揚明道長平靜地回答,道:“這四賢禮是博爾忽,汪德臣,木札禮,術速忽裡地人頭。??”從懷裡取出一封書信,道:“這是皇上寫給陛下的親筆信,還請陛下過目。??”

忽必烈接過書信拆開一看,只有四個字“西南光復!”

博爾忽四人早就戰死了,現在李雋派人送來他們的人頭,無異於在向忽必烈叫板,無異於在向忽必烈示威,這種事任誰都難以忍受,對於雄材大略的忽必烈來說就是侮辱,忽必烈的臉色一下就變了,目光炯炯地看着揚明道長。

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57章 突圍之戰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48章 寧波海戰第69章 運籌幃幄第11章 百姓擁戴(上)第3章 悲慘人生第60章 連環巧計第80章 直奔日本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43章 埃及蘇丹第7章 貴妃柔情(上)第52章 阿鼻地獄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37章 大都血戰第26章 航海時代(上)第47章 海上驚情第45章 攻打劍門關第12章 軍事學院第51章 西進北上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30章 賊船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上)第9章 權臣伏誅(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14章 糧食危機(下)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67章 無處可逃第5章 花好月圓第17章 初戰告捷(上)第30章 衝冠一怒(上)第35章 嚴懲漢奸第48章 各出奇謀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30章 賊船第58章 難解玄機第30章 賊船第13章 會師昆明第17章 戰爭措施(上)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61章 炮擊安慶第64章 馳援江南第30章 神兵天降第33章 喋血江漢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61章 郭侃入關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65章 李雋遇刺第4章 賢德皇后第10章 戰略佈局第62章 大獲全勝第10章 臨安新貌第59章 狡猾似狐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47章 駕臨劍閣第31章 新技術(中)第72章 重拾民心第36章 十萬火急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54章 危機重重第73章 關中父老第19章 奪氣之戰(上)第二 卷巴蜀篇序第31章 新技術(中)第40章 血戰嘉興第8章 運籌幃幄(中)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三 卷汴京篇序免費第74章 圍殲旭烈兀(中)第81章 渡河準備第21章 絕密武器(下)本書部分書目公告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12章 新事新氣象(下)第59章 長江水道第42章 遠洋艦隊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31章 新技術(中)第40章 針鋒相對第84章 首戰日本第74章 圍殲郭侃(下)第34章 戰略轉折第31章 新技術(下)第68章 大破郭侃(上)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10章 敵後戰場(上)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37章 不期而遇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51章 夜襲江陰第84章 首戰日本
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57章 突圍之戰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48章 寧波海戰第69章 運籌幃幄第11章 百姓擁戴(上)第3章 悲慘人生第60章 連環巧計第80章 直奔日本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43章 埃及蘇丹第7章 貴妃柔情(上)第52章 阿鼻地獄第73章 圍殲郭侃(上)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37章 大都血戰第26章 航海時代(上)第47章 海上驚情第45章 攻打劍門關第12章 軍事學院第51章 西進北上第19章 奪氣之戰(下)第30章 賊船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上)第9章 權臣伏誅(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14章 糧食危機(下)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67章 無處可逃第5章 花好月圓第17章 初戰告捷(上)第30章 衝冠一怒(上)第35章 嚴懲漢奸第48章 各出奇謀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30章 賊船第58章 難解玄機第30章 賊船第13章 會師昆明第17章 戰爭措施(上)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61章 炮擊安慶第64章 馳援江南第30章 神兵天降第33章 喋血江漢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61章 郭侃入關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65章 李雋遇刺第4章 賢德皇后第10章 戰略佈局第62章 大獲全勝第10章 臨安新貌第59章 狡猾似狐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47章 駕臨劍閣第31章 新技術(中)第72章 重拾民心第36章 十萬火急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54章 危機重重第73章 關中父老第19章 奪氣之戰(上)第二 卷巴蜀篇序第31章 新技術(中)第40章 血戰嘉興第8章 運籌幃幄(中)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三 卷汴京篇序免費第74章 圍殲旭烈兀(中)第81章 渡河準備第21章 絕密武器(下)本書部分書目公告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12章 新事新氣象(下)第59章 長江水道第42章 遠洋艦隊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31章 新技術(中)第40章 針鋒相對第84章 首戰日本第74章 圍殲郭侃(下)第34章 戰略轉折第31章 新技術(下)第68章 大破郭侃(上)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10章 敵後戰場(上)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下)第37章 不期而遇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51章 夜襲江陰第84章 首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