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解釋

他的意思……有意思,皇帝歪了歪頭:“朕的意思?”

“陛下要廢后麼?”開門見山一句話,劈得皇帝差點沒栽個跟頭:蕭南雖然比他大不了幾歲,卻學識淵博,又是奉命教導他禮儀言行,鮮少這樣直白與他說話,不繞彎子,不用興比賦。

皇帝多看了他幾眼,方纔問道:“廢如何,不廢又如何?”

蕭南正色道:“臣素不聞皇后有過,如果陛下要廢后,恕臣告退。”

皇帝被噎了一下,他這是擺明了態度,不支持廢后……母后定然是支持廢后的,蕭南不支持,那就是站在他這邊了,雖然蕭南無職無權,站在他那一邊無濟於事,但是皇帝心裡還是高興的。

只是並不流露於面上,反而問道:“卿不聞不祥耶?”——你難道沒有聽說皇后不祥的傳聞麼?

“子不語怪力亂神。”蕭南一本正經地說,話鋒一轉,又道:“何況謠言止於智者。”

嘖嘖,這話說得,他要是信了有鬼神之說,豈非不智?那幾乎等同於罵他昏君了。當然皇帝並不在意這個。他再三盤問過,從陸靜華到一衆侍婢,知道不可能人爲,而蕭南並沒有這樣的機會,只是憑本心揣測。

也不知道是真個不信,還是裝出來的表態。皇帝微微一笑,問:“如果朕沒有廢后的打算呢?”

“那麼陛下如今之計,是要追究到底,大興訟獄,還是隱忍不發,爲皇后正名?”

一語驚醒夢中人!

帝后大婚,皇后繡衣上出現血字,且勿論是人爲還是天意,既成事實,首要任務不是追究而是處理。蕭南這幾句話,雖然沒有幫他分析出幕後黑手,卻指了條康莊大道——廢后還是不廢?當然不廢。

是追查到底,還是先給皇后正名——自然是正名。但是皇帝開口仍是問:“莫非……卿心中已有眉目?”

說這個話的時候,皇帝心裡未嘗不存僥倖,希望血字出自人爲,而恰巧又被蕭南看破——蕭南不比他,被困在宮裡,他能自由出入,沒準別有心得呢?以他的性情,可不會信口開河。

但是蕭南只是搖頭:“並沒有,但是想必朝中自有精幹之人,定能順藤摸瓜,查個水落石出。”

理論上這句話是對的,事情發生在帝后大婚,昭陽殿前,以陸靜華的身份,這樣的場合,能夠接近她的人是有數的,能夠摸到皇后繡衣的,也不是清理不出來。所以蕭南說“順藤摸瓜”不無道理。

但是理論是理論,皇帝苦笑:藤一直在那裡,就是摸不到瓜。朝中誠然可能有精幹之人,但是未必肯聽命於他。

皇帝心中苦澀。不過蕭南只是從理論上推測,而並不像他,清楚事情始末,皇帝失望之餘,也隱隱放了心:要蕭南能耐到那個份上,他對他的防備,可又須得上一個臺階了。

“那就再議吧,”皇帝說:“正名——又怎樣一個正名法。”

這回換了蕭南微微一笑,胸有成竹:“臣爲陛下賀!”

“賀?”皇帝被他繞糊塗了:“賀從何來。”

“厲者砥礪也。”蕭南只說了五個字,皇帝心中一陣狂喜。

“厲”並不是個吉利的字,它有禍患、災難的意思,詩經中說“降此大厲”;又有惡鬼的意思,比如《左傳》記載“晉侯夢大厲”;還指瘟疫,惡瘡,春秋時候刺客豫讓,爲了報仇,就曾經以顏料塗覆其身,看起來像是長滿了惡瘡。

而蕭南說到“砥礪”,是“厲”字的本意。

假使帝王是刀,則皇后爲磨刀石,能使之砥礪奮進——這樣的寓意,自然吉祥至極,當得起蕭南這個“賀”字。

轉念卻道:“卿不是說,子不語怪力亂神麼?”究其實,祥瑞和凶兆並無差別,都是怪力亂神。

蕭南應聲道:“謠言止於智者,奈何天下不智之人何多。”

皇帝:……

這句原來應在這裡。宋王說話,果然滴水不漏。智者不信鬼神,但是天下蠢貨多了去了,對於蠢貨,就須得用蠢貨的法子,那對付聰明人呢?皇帝挑一挑眉,蕭南深吸了口氣。

皇帝凝目視他,並不催促。他知道蕭南定然有話要說。這個話,只能由蕭南來說,他不能開口,甚至不便接口。

倉廩實而識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大多數百姓辛勞終日,不過勉強餬口,哪裡有這個閒心、這個功夫、這個見識去探知視野之外的事。所以天子擇後,於皇家、朝廷是天大的事,於天下百姓,則無足輕重。不過坊間笑談耳,拿個祥瑞已經能夠鎮住大部分人。

相形之下,朝中袞袞諸公就沒這麼好糊弄了,這個理由,遠遠不足以讓他們閉嘴。

他需要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比如……他的母親。母親屬意胡嘉子爲後,在洛陽高門,不是秘密。母后掌管六宮多年,這次皇后進宮,接引女官又是她的貼身婢子,要說皇后出事,是母親指使,想必無人不信。

如果不是沒有證據,連他自己都會信。

把矛頭引向母親,對皇帝還有額外的好處——誰家沒有待嫁的女兒?誰願意女兒出嫁遭此算計?如果洛陽高門真信了是母親一手安排,雖然不會有立竿見影的反彈,但是長遠來看,人心向背,可想而知。

忠臣孝子——自古忠臣必出自孝子之門,所以無論天下如何改朝換代,忠臣孝子四個字,始終爲人君所推崇。在“孝”字重壓之下,皇帝不可能真把母親怎麼樣,但是他從來都不介意挖母親的牆角。

但是正因爲皇帝會從此中受益,所以這種話,萬萬不能出自皇帝之口。

皇帝這廂思忖,就聽見蕭南再嘆了口氣,聲音略略低沉:“十年之前,我父親北來,蒙先帝不棄,以長公主妻之;八年後,我又奉母來奔,無論先帝、陛下,還是太后、母親,都待我甚厚,我日夜思之,不能安寢,只恨寄身洛陽,一閒人耳,無以爲報。”

乾安殿很大,很靜,直到初夏清晨喧囂的陽光鋪滿了它。在眼底,蕭南腳下,匍匐一個小小的影子。

恍惚一個折腰的影子,淡得像一抹輕煙。皇帝從未這樣清楚地意識到,京中人人交口稱讚風華第一的宋王蕭南,其實是個走投無路的落魄王孫。他從來都是,只是極少有人能意識到這一點。

陡然生出的惺惺相惜,皇帝自己也怔了片刻,片刻之後,幾乎要失笑:蕭南怎麼能和他比,他是名正言順的燕朝之主,雖然眼下手中無權——等等,也許就是因爲這個“眼下手中無權”?

便縱是名義上富有四海,那也只是名義上,漢獻帝何嘗不曾君臨天下,他能在魏武王面前作色?

一念及此,皇帝面上稍霽。蕭南入朝以來,以今日給他意外最多。開場就論恩情,莫非是打算替他母親擔下這個罪名?不不不,他擔不起。皇帝一面想,一面溫聲撫慰道:“此分內事,阿兄不必如此。”

——蕭南以彭城長公主爲嫡母,他自然可以呼他爲兄。

蕭南聞此言,面上並無得色,反而沉沉如水,忽長身而起,退幾步,行大禮參拜於君前:“陛下恕罪!”

皇帝大驚。若非他登基八年,雖未參政,平日裡修爲已經極其到家,這會兒怕是已經坐不煮了。饒是如此,仍脫口道:“阿兄何罪之有!”

蕭南道:“皇后雖然身份貴重,說到底,不過一深閨弱女子,能得罪什麼人,不惜調動這樣龐大的人力、物力,只爲毀掉她?”

這話正是皇帝心中所想,不假思索,應和道:“阿兄所言極是——阿兄起來說話。”

蕭南並不起身,只繼續說道:“所以那人想要毀掉的,定然不是皇后,而是陸家。陸家素來謹慎,在朝中並無宿敵,便有宿敵,又如何敢爲一己之私,破壞陛下大婚?所以、所以——”

“所以如何?”皇帝隱約把握到蕭南話裡的脈搏,卻總還差最後一層窗戶紙,不錯,在蕭南的假設中,此事必是人爲,而燕朝之內,哪個會蠢到這種地步,爲了報復區區一個陸家,而得罪天子?

“如果臣沒有料錯的話,能做出這種事的,就只有臣的叔父了。”蕭南不疾不徐,揭開謎底。

在意料之外,要細想,又是情理之中,南北停戰數年,那也只是暫時停戰而已,彼此間互派使臣,看起來光明正大,實則無孔不入。燕朝指望着統一天下,吳國也從未放棄收復失地的夢想。

站在吳國的角度——如果真是吳主所爲的話,不失爲一角妙棋。

達到的目的,譬如挑撥皇帝母子,使兩宮離心,雖然不來這一招,兩宮也各有心結;如果皇帝因此廢后,陸家即便不心懷憤恨,恐怕也會被認定心懷憤恨,如此,皇帝還敢以陸家兒郎守邊麼?萬一邊疆戰事有個風吹草動,朝中評議如何,可想而知。

曾參殺人,三人成虎。

如果皇帝不廢后,那這麼大一個不祥之兆,是會應在皇后身上呢,還是皇帝身上?誰敢賭這個國運?

越想越是心驚,良久,皇帝脣齒中逼出三個字:“阿兄坐。”

蕭南擡頭看了他一眼。

“吳王是吳王,阿兄是阿兄,朕……信得過。”皇帝說。

蕭南落座,皇帝沉默了一會兒,方纔問道:“阿兄這話,可有根據?”

蕭南搖頭道:“陛下高估我了,昨兒才事發,我上哪裡打聽去。”

那就是全憑推測了。皇帝心裡默默籌算,難怪蕭南要先謝恩,再謝罪,然後才拋出來。這樣有理有據,若非……簡直連他都能信呢。這個解釋,確實好過“母后不滿皇后,暗下黑手”,要好百倍。

洛陽有金陵細作?洛陽當然有金陵細作。這個解釋,完全能夠安撫四方,無論陸家還是謝家,朝中還是天下民心,連皇后、母后在內,個個都滿意。只是這樣一來,恐怕蕭南這個南朝皇子,會承受不小的壓力。

皇帝眯起眼睛,這是一張投名狀,蕭南把寶押在他身上,就如同當初春秋時候伍子胥爲報仇,設局行刺吳王僚。

巧得很,皇帝心裡想。

“既然是吳主所爲,”皇帝慢慢地說,他接受了這個說法:“那麼,朕是不是該即刻召陸將軍進宮,商議善後事呢?”

“陛下自便。”蕭南說:“臣……告退。”

第494章 黑屋第154章掰謊(一)第612章 求救第584章 懇求第109章戳破第2章賀蘭第89章同行第609章 瞎子第401章皇后第648章 回京第591章 故園第87章爾虞第129章浮屠(二)第633章 夜飲第559章 狐狸第4章瑤光寺第35章攔路第505章 桃花第47章失敗第576章 欺君第52章閉宮第48章宮變第23章破計第6章遇險第352章離家第487章 封隴第605章 拿人第599章 出事第271章傳花第71章表白第95章如願第559章 狐狸第218章選媳第569章 心事第117章對弈(二)第654章 見面第162章大婚第319章捉弄第109章戳破第161章擢升第305章誤會(上)第329章滅頂第133章落霞(二)第594章 婚配第240章亥時第184章出宮第321章禮物第518章 幫助第486章 市口第295章成親第661章 出家第437章接應第210章避雨第14章佛前第270章玩法第380章求死第173章夢醒第22章鬥嘴第137章鏡花(二)第568章 不滿第198章林中第526章 銅雀第585章 歸程第180章部曲第27章留宮第440章回賬第678章 長安第567章 闖門第406章天算第606章 衣冠第319章捉弄第496章 遇襲第212章叨擾第252章掛劍第297章喋血(上)第591章 故園第285章審問第419章反覆第489章 切磋第558章 畫像第133章落霞(二)第450章 永安第376章深夜第574章 婚書第114章路亭(一)第509章 善後第107章平妻第672章 作浪第476章 洛陽第470章 不察第177章問話第508章 陪飯第318章我去第218章選媳第604章 禮物第609章 瞎子第472章 夫妻第145章教訓(二)第141章惡疾(二)第573章 韓舒
第494章 黑屋第154章掰謊(一)第612章 求救第584章 懇求第109章戳破第2章賀蘭第89章同行第609章 瞎子第401章皇后第648章 回京第591章 故園第87章爾虞第129章浮屠(二)第633章 夜飲第559章 狐狸第4章瑤光寺第35章攔路第505章 桃花第47章失敗第576章 欺君第52章閉宮第48章宮變第23章破計第6章遇險第352章離家第487章 封隴第605章 拿人第599章 出事第271章傳花第71章表白第95章如願第559章 狐狸第218章選媳第569章 心事第117章對弈(二)第654章 見面第162章大婚第319章捉弄第109章戳破第161章擢升第305章誤會(上)第329章滅頂第133章落霞(二)第594章 婚配第240章亥時第184章出宮第321章禮物第518章 幫助第486章 市口第295章成親第661章 出家第437章接應第210章避雨第14章佛前第270章玩法第380章求死第173章夢醒第22章鬥嘴第137章鏡花(二)第568章 不滿第198章林中第526章 銅雀第585章 歸程第180章部曲第27章留宮第440章回賬第678章 長安第567章 闖門第406章天算第606章 衣冠第319章捉弄第496章 遇襲第212章叨擾第252章掛劍第297章喋血(上)第591章 故園第285章審問第419章反覆第489章 切磋第558章 畫像第133章落霞(二)第450章 永安第376章深夜第574章 婚書第114章路亭(一)第509章 善後第107章平妻第672章 作浪第476章 洛陽第470章 不察第177章問話第508章 陪飯第318章我去第218章選媳第604章 禮物第609章 瞎子第472章 夫妻第145章教訓(二)第141章惡疾(二)第573章 韓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