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回 明月之琴

“五絃古琴,不愧爲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爹,你說過:奇技淫巧哪裡比得上山道中削。如今女兒誤入異處,又逢奇巧,希望你不會介意我的選擇。”

東皇明月喃喃自語着,雙手撫摸着古琴,心中感慨萬千。

琴之好壞,全在九德,一張好琴,往往其聲音要具備許多優點,如:低音應渾厚,高音要具金石之聲,聲音應鬆透圓潤,沒有雜音等等。

琴曲重在直透人心,所以認定好琴的標準,往往依其音韻,重其表現力,一般不直接要求其音量有多大。這也表現出華夏人琴對音質要求的嚴格,審美格調的高潔。

爲此,琴門的先輩們,通過長期的分析研究,總結出九德之說。

所謂琴之九德,是說一張理想的琴,應具備九條標準,即所謂: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

當然,象雷威所斫的“春雷”、“九霄環佩”那樣的九德兼優之琴,是非常罕見的珍品。一般來說,能具備諸德,就已經是一張難得的好琴了。

九德簡說

(一)奇

所謂奇,指其琴輕鬆脆滑兼備。其材輕鬆脆滑。音亦輕鬆脆滑。

(二)古

所謂古,指其琴音淳和淡雅中有金石韻。

(三)透

所謂透,指其琴發音清亮綿遠而不咽塞。

(四)靜

所謂靜,指其琴音純淨,沒有雜音。

(五)潤

所謂潤,指其琴發聲不燥,韻長不絕,清遠可愛。

(六)圓

所謂圓,指其琴聲渾然不散。

(七)清

所謂清,指其琴聲如金石,如風中鈴鐸。

(八)勻

所謂勻,指其琴七絃俱清圓,勻均平衡,無三實四虛之病。

(九)芳

所謂芳,指其琴彈愈久而聲愈出。

適才東皇明月奏彈,已知此琴九德兼備,乃是少見的好琴,真讓她愛不釋手。

東皇明月閉目感物聆聲,玉指一撥絃,天地妙音便應弦而出,以致五湖盡聞聲來。

東皇明月雖是彈琴,卻也是以道入琴,衍化琴道。什麼纔是真正的琴道?

古琴是深具道家色彩的一種樂器,和道家的寶劍、拂塵等法器一樣,其功能除了能修心養性、鎮邪滌慮等以外,還是道家勾通宇宙的一個媒介。

它本身的構造即體現了道家的宇宙觀與生命觀,其音色也含蓄內斂、古樸幽深,流傳下來的曲目也大多是遠離塵境、寄意微茫,所以多少年來人們一直說琴道琴道。

古琴可以用來娛樂,但卻包容着更爲廣大的內涵空間,其道幽深、紛然萬緒,上接茫茫太虛,下啓紅塵衆生。

一個彈琴而不知琴道者就像做人而不明因果一樣,終其一生碌碌無爲、空耗光陰,徒爲匠人而已。其對古琴終究是霧裡看花,貌合神離。

那麼什麼纔是真正的琴道呢?

琴道就是修道之人對宇宙、生命的正悟在古琴上的投射,並非是簡單的彈琴之方法。

華夏文化是修煉的文化,琴道則是這種修煉文化在音樂上的集中體現,概括的說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彈琴動機的正悟

古人云:欲成其事,先正其心;鼓琴亦然,心不正,藝難精。先人學琴多爲涵養道德,平和心境。故有“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之說。

詩啓悟人們的靈性,禮儀端正人們的行爲,而樂則最終完善人們的品格,也是成就君子之德的最佳途徑。

可以說修習禮儀是一種自外的約束,研習音樂則是源自內心的主動同化大道,溶入與天地同一的和諧中去。

樂當然是指上古時代的雅樂,非人們所理解的籠統音樂,世間大部分音樂多爲俗樂,充斥的都是俗情與迷狂,類似於人們所深惡痛絕的征伐之音,有的甚至是魔鬼的音樂。

何爲雅樂?雅者,正也,雅樂即天地之和在音樂上的呈現。其一表現爲廟堂之樂,那是禮讚神明,歌頌先聖的黃鐘大呂、鴻篇巨章,大雅之樂;另外還有宮廷雅樂,現在已不得而聞;另一種就是君子用以修身的古琴音樂了,幽然獨處、心遊天地,經年不斷,流傳後世。

古賢制樂以教化衆生,君子撫雅琴以參神明。琴之爲用,大者可以溝通宇宙、搖盪風雲,細者亦可調和神氣,導人以善。

人生是一場苦難的歷程,也是一場寂寞的旅行。文人佳士、漁樵釣客,浮沉於宦海之間、笑傲于山水之曲,何以安頓不平之心?何以寄託煙霞之想?而古琴就是最好的伴侶。

所以古人之彈琴非爲市井凡夫之娛,乃以禁塵心以合於天道;非爲求名利於人間,乃以寄遠情以達於天聽;非爲瀉一時之孤憤,乃以寄雅意以垂百代。

二、對彈琴狀態的省察

有些音樂演出多是一種表演藝術,滲入了許多不純的因素,失去了音樂本真的意味。而上古人之彈琴則完全是對生命的體悟,或爲參禪、或爲淨慮;或遊心於太古、或傳意於知音;或獨樂於空山、或嘯歌於仙館。

在這裡,個體之心靈得以進入了更爲廣大的時空裡,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古今一體、萬物同流。

彈琴實爲心靈的修持,琴人須有一顆向道之心方能漸入堂奧,達於佳境。

欲鼓琴則先須正襟危坐、收心澄慮,涵虛入靜、塵機不起,然後方可扣琴入弦,宮商繼響。

心動而指應,指下而心往;心手合一、人琴相融,一彈再鼓、妙境橫生;似白雲遊於太虛,幽蘭生於空谷;人間之清景有窮,琴上之煙霞無限。

琴爲至清之物,不可以俗調入樂,不宜與敗景爲鄰,所謂有所彈、有所不彈。

上古人之彈琴多選雅靜之所,以期與自然相應。清風明月之下、花落鳥啼之時,深宅靜室之中、三五知己之間皆能觸景以會心、感時以爲吟,下指則風雲自生,曲盡則四下無聲,此中之妙,難與外人道也。

三、對琴曲內涵的體認

樂者,德之華也。美妙的音樂應是作者心境的呈現,也是美德的結晶,或曰生命精神開出的花朵;當人們在撫弄這些樂曲之時,就是走進了作者的時空場中,這裡的一切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展現,給人們帶來精神的愉悅與生命的啓迪。

盡善盡美,至言哉!美是作品的表現形式,而善才是音樂的本質內涵;若沒有善的前提,美只會變異,把人導向歧途。

所以對樂曲內涵的體認就是對先賢道德境界的追溯,進而通向更爲廣闊的生命源頭。

古人有云:“八音之中,惟弦爲最,而琴爲之首。”

古琴延續至今,受哲學思想的影響,音樂風格傾向於恬靜、含蓄、淡柔、典雅。

“夫彈琴惟有三聲而已。曰散聲、泛聲、按聲。”

凡散聲虛明嘹亮,如天地之寬廣,風水之澹盪,此散音也。

凡泛聲脆美輕清,如蜂蝶之採花,蜻蜓之點水,此泛音也。

按聲簡靜堅實,如鐘鼓之巍巍,山崖之磊磊,此按聲所謂實音也。

依演奏方法不同,一張正常的古琴可奏出散音七個,泛音九十一個,按音一百四十餘個。

古琴音樂注重音色的虛實對比,追求音樂的聲韻兼備。“聲”是指按音,歸爲“實”音,“韻”是指運用滑音奏法產生的滑音與延續音,歸爲“虛”音。

由於古琴音樂很少採用戛然而止的樂音中止手法,爲追求“繞樑三日不絕於耳”的音樂表現效果,演奏者還常常採用樂音漸虛、漸靜的表現方式,使得古琴音樂在漸漸趨向沉靜、幽遠中將音樂樂思與審美想象引向遠方,在嫋嫋餘音中得到心靈的昇華。

第九百一十三回 侍碑者(二)第二百六十三回 殘陽如血第三百零二回 天之氣第七百三十四回 鳳雷鬥第四百九十二回 說道第七百四十六回 蠱妹(二)第三百八十五回 意不平第四百四十八回 除惡(五)第四百五十七回 無報人第一百三十八回 奪戰第六百五十五回 辟穀第九十五回 三英蕩平帝丘第七百四十二回 前世今生第三百九十三回 駐顏術(二)第七百三十六回 鳳雷鬥(三)第八百九十三回 混元聖甲第八百三十五回 恐怖森林第五百八十三回 修煉(一)第四百三十九回 鴻鈞第五百九十回 除惡第八百六十九回 闖地獄第六百四十七回 惡誡第八百七十七回 三界的尊卑第五百七十四回 大小週天第四百六十七回 恩怨明第四百六十二回 關口(三)第四百四十三回 失道第四百二十八回 風水第七百八十九回 黑王(五)第四百三十九回 鴻鈞第二百七十二回 攻堅第五百三十四回 善性第五十八回 盤算第五百七十五回 睡功第六百六十二回 變化之術(三)第二百七十九回 干支第五百九十二回 經絡時第五百七十五回 睡功第八百七十八回 奪命劍第七百五十八回 異局第七百八十一回 任道遠第六百二十八回 心識(二)第六百八十六回 沙漠道第七百四十八回 白鸛情(一)第八百四十回 至尊訣第五百七十回 修道歌第七百三十一回 東方小寶第三百九十三回 駐顏術(二)第八百一十四回 相會第八十五回 江湖雲第二百九十九回 善惡報第九百零九回 爭端第七百七十六回 真相第八十七回 武林第一殺第三百二十八回 決定性格第六十回 暗得利 明拒訪第一百七十六回 絕殺第九百四十一回 突變第三百三十三回 神通玉第八百七十五回 黑暗之淵第二百七十二回 攻堅第二百零七回 神盾第五百零一回 仙真第二百四十回 不爭而爭第七百九十二回 養小鬼第三百四十四回 陰域第二百九十九回 善惡報第五百八十八回 惡循止欲第八百三十八回 長生訣第五百一十四回 風水術(三)第五百八十八回 惡循止欲第三百七十五回 龍吉公主(一)第五百二十四回 投胎第五百七十七回 眼兆與三焦第四百九十回 大小善第六百七十四回 東皇璽第五百八十回 善意人第九百零四回 禍端第二百八十一回 生肖第二百六十七回 善若水第四百一十二回 無心之報第三百八十二回 獨行道第七百九十二回 養小鬼第一百七十八回 法門第九百五十回 守望相助第六百零二回 興衰第六百六十二回 變化之術(三)第四百三十四回 善人之福第二百八十八回 陰陽命第十四回 爲軍之將第一百一十二回 問道蒼茫第九百一十回 神廟前第四百三十六回 福生無量(二)第七百零七回 太危來(四)第六百四十回 善果第六百七十八回 冥河吃虧第八十二回 覺醒的太子長琴第七百六十六回 纏身第七百一十二回 落憶鎮(一)第七百八十九回 黑王(五)
第九百一十三回 侍碑者(二)第二百六十三回 殘陽如血第三百零二回 天之氣第七百三十四回 鳳雷鬥第四百九十二回 說道第七百四十六回 蠱妹(二)第三百八十五回 意不平第四百四十八回 除惡(五)第四百五十七回 無報人第一百三十八回 奪戰第六百五十五回 辟穀第九十五回 三英蕩平帝丘第七百四十二回 前世今生第三百九十三回 駐顏術(二)第七百三十六回 鳳雷鬥(三)第八百九十三回 混元聖甲第八百三十五回 恐怖森林第五百八十三回 修煉(一)第四百三十九回 鴻鈞第五百九十回 除惡第八百六十九回 闖地獄第六百四十七回 惡誡第八百七十七回 三界的尊卑第五百七十四回 大小週天第四百六十七回 恩怨明第四百六十二回 關口(三)第四百四十三回 失道第四百二十八回 風水第七百八十九回 黑王(五)第四百三十九回 鴻鈞第二百七十二回 攻堅第五百三十四回 善性第五十八回 盤算第五百七十五回 睡功第六百六十二回 變化之術(三)第二百七十九回 干支第五百九十二回 經絡時第五百七十五回 睡功第八百七十八回 奪命劍第七百五十八回 異局第七百八十一回 任道遠第六百二十八回 心識(二)第六百八十六回 沙漠道第七百四十八回 白鸛情(一)第八百四十回 至尊訣第五百七十回 修道歌第七百三十一回 東方小寶第三百九十三回 駐顏術(二)第八百一十四回 相會第八十五回 江湖雲第二百九十九回 善惡報第九百零九回 爭端第七百七十六回 真相第八十七回 武林第一殺第三百二十八回 決定性格第六十回 暗得利 明拒訪第一百七十六回 絕殺第九百四十一回 突變第三百三十三回 神通玉第八百七十五回 黑暗之淵第二百七十二回 攻堅第二百零七回 神盾第五百零一回 仙真第二百四十回 不爭而爭第七百九十二回 養小鬼第三百四十四回 陰域第二百九十九回 善惡報第五百八十八回 惡循止欲第八百三十八回 長生訣第五百一十四回 風水術(三)第五百八十八回 惡循止欲第三百七十五回 龍吉公主(一)第五百二十四回 投胎第五百七十七回 眼兆與三焦第四百九十回 大小善第六百七十四回 東皇璽第五百八十回 善意人第九百零四回 禍端第二百八十一回 生肖第二百六十七回 善若水第四百一十二回 無心之報第三百八十二回 獨行道第七百九十二回 養小鬼第一百七十八回 法門第九百五十回 守望相助第六百零二回 興衰第六百六十二回 變化之術(三)第四百三十四回 善人之福第二百八十八回 陰陽命第十四回 爲軍之將第一百一十二回 問道蒼茫第九百一十回 神廟前第四百三十六回 福生無量(二)第七百零七回 太危來(四)第六百四十回 善果第六百七十八回 冥河吃虧第八十二回 覺醒的太子長琴第七百六十六回 纏身第七百一十二回 落憶鎮(一)第七百八十九回 黑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