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回 陰陽事

道門徒行儀也是修道的一個內容,修道的途徑有很多,或鑽研經典,身體力行照道口教義思想,或打坐,煉丹養身,或雲遊訪師問道,或耕作,或習武健身,或從事齋醮符籙,誦經禮懺,超生度死。

修道方法的多樣性,體現了“道”的豐富內容和悠久的歷史。

《洞玄靈寶齋說光燭罰燈祝願儀》中說,“身爲殺盜淫動,故役之以禮拜;口有惡言綺語兩舌,故課之以課誦;心有貪慾滇恚之念,故使之以思神。”

這就是說,禮拜、誦經和思神等科儀行爲,可以管住修道人的身體行爲、嘴裡說話和頭腦裡的思想活動,通過禮拜、誦經和思神,道士能夠在思想裡沒有貪婪的慾望,嘴裡沒有骯髒的語言,行動上沒有醜惡的行爲,自然達到“洗心淨行,心行精至”。

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能夠和神靈溝通,能召請天仙降臨,向仙人斥說信徒的願望。

所以,道門日常早晚功課開始誦唸經文前要念八大咒,目的就是淨口、淨心、淨意、淨天地等,澄心滌慮,使身心皈依道途。

可見,學習做道場以及在修道中堅持做道場科儀,對自身的修持大有裨益。

道士修持包含很多的內容,而堅定自己的信仰,繼承道門教理教義,應該是最重要的內容。

道門科儀都是按照教義思想編寫的,在各種科儀中,都包含大量的道門教義的內容,需要人們去認真體會、領悟。

例如,在《鬥姆鍊度金科》中,在水火交煉以後有詞稱:“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水火交煉,鍊度衆魂;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水火交煉,鍊度有形;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水火交煉,鍊度成真”,這名話,緣起於道門經典《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教義思想,立認爲天地萬物都是由道產生出來的,萬物的本體是“道”,是“氣”,而處於天地間的人、魂、神同樣統一於道,氣範疇之中,魂可以投胎成人,魂可以登真成仙,而人也可能下地獄爲鬼,也可以上天界成仙,這些都是道門科儀中所包含的道教教義思想。

當然,不同的科儀包含的教義內容不盡相同,這是由科儀行爲的目的、要求和表現形式決定的。

其次,在各種科儀中,都包含有懺悔罪錯、解冤釋結的內容。

在《鬥姥鍊度金科》中在“志心召請”“二十四門苦爽、三十六類傷亡”後,有許多解冤釋結的誦白,其中有稱“切以積憤成冤,雖戴天而必復,欺心負債,誠切己以難忘。縱僥倖於人間,必牽纏於泉下。念念不忘,冤冤相報,以今請降符章,解釋累世冤對,共離苦趣,各遂生方”。

科書中有行儀提示“師結北斗訣,存想自己恩怨兩忘,一切冤仇解釋”。

又如《宥罪賜福寶懺》中的“除罪、成真”兩段,道衆替代亡靈懺悔,願消除“不孝父母罪、不敬天地罪、肆意任心罪、順邪棄正罪,葷口讀誦罪、邪淫妄語罪、無恭敬心罪”等各種罪孽,達到“按妙典以懺除,求諸障之掃蕩”,同時,希望此魂來世能夠“得證功德身、神通身、慈悲身、良翳身、光明身、自在身等”,“身度三界與道常存”。

這樣的經文,言簡意賅,通俗易懂,道衆在爲信衆舉行超度祖先科儀的過程,其實也是對信衆和自己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相得益彰。

在科儀中,都包含有歸依、戒律和願望的內容。

齋天科儀中的“十二願”即“一願乾坤明素,二願氣象清圓,三願主躬康泰,四願民族和睦,五願天垂甘露,六願地發祥煙,七願四時順序,八願萬物生全,九願家多孝悌,十願國富才賢,十一願天下和平,十二願正道興行”,體現了道門對太平社會的理想願望。

而且,各種科儀行儀時都有皈依道、經、師三寶的內容,在戒律上也體現“戒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茹葷、戒不敬三寶”等宗教思想,希望道衆能“奉戒專一,冥心大道”,這對行儀的道士都有教育意義和修持功能。

道教科儀中的包涵着養生思想:

如科儀中經常誦唸的《心印妙經》,就是一部有關養生的經典,“上藥三品,神與氣精……人各有精,精合其氣,氣合其神,神合其精,綿綿不絕,固締深根……”,經文闡述了人體精、氣、神三者之間的關係,要求修行之人要注意培植保養,不可輕泄。

《三比歌》、《四夢歌》、《三奠酒》等科儀歌偈,用通俗形象的比喻,花開花落,日月盈虧,歷史典故,勸說世人,清心寡慾,淡泊名利。

養生思想的貫穿,對日常修持科儀的道衆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因而,歷來道士有仙風道骨的雅稱,不無道理。

“誦持萬遍,妙理自明”。唸經而不研究經文,闡影科儀而不解其旨,猶如“小道士唸經,有口無心”,道門教徒可不能步履人家的後塵。

道門科儀的功用也許可能還有很多,人們要牢記《道門十規》中的告誡,“凡系本宗科典經書,齋醮道法,詞意榜語,必當貫熟該通,潛心究竟出處,語默修習爲常,行有餘力”,要求道士要經常的學習科典和不斷的行持齋醮,要做到融會貫通。

不能“視科典爲文具,因果爲虛談……不究本面家風,日墜祖宗基業。”人們要努力繼承好傳統宗教科儀,要深入領會其中的教理教義思想,不能囫圇吞棗。在科儀學習上要循規滔矩,如法如儀;在闡影科儀時,要保持科儀的神聖性。

這是左雲的一個朋友講的。說一位建房老匠互十了,兒子在東序上學,他的一個堂弟還不到三十歲,去年回老家了。

回去後,堂弟在城裡找了個活做,一月回四次家,他妻子在鎮子上找了個事做,隔兩天休息一天。

這樣對他們兒子,一個六歲的小孩來說,比以前只有年末才能看到父母幸福多了。

堂弟爲了多在家呆一會,每次都是幹活的那天早上出門,加上他手藝好,離開前要把工具什麼的充分安排好,所以他每次離家都是天不亮地不亮的寅時之初。

今年三月份的一天,他照例早上起來,牽着馬匹,剛打開院門,只見門口站着一個人,因爲離的太近了,那個人幾乎就是整個人貼在他家大門上。

這堂弟呢,起了牀迷迷糊糊的牽馬出來,自己家也習慣了,低頭開門,所以當他發現眼前站着人的時候,基本腦袋就已經頂在那人身上了。

堂弟趕緊往後一仰,而且下意識的左手一止馬,這是怕撞到人的本能反應。但是他家大門是這樣的:兩扇大門,左邊那扇開了個小門。

他早上走,只從小門出發,小門有個門檻,所以這會兒,也就是他已經前腳跨出去了。

是誰呢?是本村一個村民,五十多歲,叫雲大。

堂弟看清是他,嚇得馬都不要了,扔下便跑回院子。

爲什麼這麼害怕呢,因爲雲大前兩天已經死了,辦喪事他還去給幫了半天的忙呢。

站在院子裡,堂弟也不敢回屋,他怕自己進去,雲大跟進院子來,家裡妻子孩子都在呢,自己是男人怎麼也得擋着呀。

還好,一會天矇矇亮了,雲大一直也沒進來。

他怕家裡人害怕,也沒說敢說,趕路去了。

第二天晚上,他接到妻子讓人託來的信牘,嚇壞了。

農村的院門一般晚上才關,他家因爲只有妻子孩子在,所以關的早。

第二天,他妻子不是也要去做活嗎,照例第二天早上,孩子奶奶來把孩子接走。

這天奶奶家做了點好吃的,給孫子送來,告訴兒媳婦就別做飯了。

吃完飯,奶奶回去,孩子他母親得送出來呀,出來到路口看老太太轉過去,她也回身,剛走到家門口,看見一個男人把身子貼在自己家門上。

堂弟的妻子有點害怕,大着膽子問了聲誰?那人也不動,她說你不說話我喊人了,那人還是不動。

堂弟的妻子順手揀起土塊扔過去,土塊穿過那人的身子砸在門上,把她嚇壞了,正在不知所措,那人轉過身,正是雲大。

堂弟接到信,請了假,然後往回走。到家一看,父母和已嫁的姐姐都在,一家人正合計呢。

他回去也沒合計出什麼,只是第二天去雲家問,雲家很驚訝,他們家沒任何不正常,包括到雲大墳上去看也是如此。

沒辦法,他去找鎮上一個能問鬼的老婆子,這人快八十了,幹了一輩子。效果真的不錯,但是收費也真高,所以不是沒辦法,誰也不願意去找她。

花了錢,老婆子給出答案,雲大說是堂弟家請他去的,但是堂弟家縷刻着門神,進不去。

堂弟都快冤死了,自己請他幹嘛?

老婆子給出解釋,說你肯定拿了死人的東西了,給送回去就沒事了。這下雲家的人不幹了,堂弟急得說自己回家找,找到雲大的東西他們可以把自己送去官衙。

結果還真在堂弟家牀下找到雲大的東西了,他們那風俗下葬的時候要燒冥錢,各種冥物,雲大的兒子還給他燒了個草扎人,矛牀下找到的,正是這草扎人。

找到這麼個東西,所有人都震驚了。這東西普通人當然不會偷,大家都看堂弟,認爲他變態。

堂弟死的心都有,再好看這也不是活人,多晦氣呀!一會一問,還真不是堂弟拿來的,是他兒子。

那天雲家燒的東西太多了,層層疊疊往火裡扔,底下的有一部分就沒完全焚燒。

村裡小孩們去玩,他們也不懂什麼晦氣不晦氣,看着好看就拿回來。

事情清楚了,問鬼婆告訴他們,去雲大墳上燒了,賠個不是,堂弟再給掏錢買點冥錢,這事纔算解決了。

第五百八十二回 行善第二百二十七回 影刃第七百零四回 太危來第十二回 那顆守望的心第七百三十二回 鳳羽第六十九回 江湖人第六百三十九回 惡徒第四百三十回 天公大道第八十六回 江湖路第一百七十九回 火燒天第四百三十四回 善人之福第七百零二回 退敵第二百三十八回 仙心第四百三十三回 善行第七百九十五回 能量第四百四十七回 除惡(四)第五百七十九回 玄學九數第一百六十八回 默無聞第九百零二回 丹田隱患第二百六十三回 殘陽如血第三百四十回 異靈局第三百三十五回 心如玉第五回 大劍俠的小情義第七百五十回 封印罐第九百四十二回 大動干戈第二百九十三回 神聖鬥第六百二十五回 教從善第八百四十三回 神龍經第五百六十九回 九宮八卦風水第九百三十七回 魔動力第八百六十八回 相會於地獄之時第八百四十三回 神龍經第四百五十三回 靜功六訣第十六回 上古八大姓第一百二十三回 喜相逢第六百三十一回 明理第五百五十三回 註定運第四百零五回 證道第二百四十回 不爭而爭第六百七十八回 冥河吃虧第六十七回 太丁之殤第六十一回 山門前的風波第四百七十八回 道難爲第一百四十三回 太乙金仙第九十一回 死鬥士第四百一十四回 八卦第五百九十五回 意念修道第二百二十七回 影刃第四百七十回 雲煙第四百九十五回 十二正經第五百七十一回 修道歌(二)第三百五十九回 戰無尤第一百九十三回 誡兄第八百九十七回 敗落第三百九十回 雷道法第五百二十三回 惡人意第八百八十回 下策第六百零四回 貓的尊嚴第四百九十三回 道難修第五百三十八回 狐面第二十回 小較勁第四百五十回 行善者第四百九十六回 奇經八脈第九百六十一回 顓宮第七百一十回 落憶無痕第四百四十一回 祁道長()第五百九十六回 善人得第三百四十八回 坐看江湖第五百八十回 善意人第七百八十四回 道赦第一百三十一回 海龍霸第五百四十五回 尋妻第七百七十二回 王之光第九百零六回 王宮捉鬼第九百六十七回 齊聚融宮第三百六十四回 弒神槍第三十回 軒轅帝的恩賜第八百九十五回 地獄戰第二百三十三 帝王心第七百六十回 靈性第五十四回 軒轅丘第九百五十七回 交鋒第四百零五回 證道第一百二十四 流水無聲第五百四十七回 蛇妻第七百二十回 墜仙第七百七十五回 帝王之氣第十回 堪別與國殤第七百二十三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三)第八百七十八回 奪命劍第九回 恆愛之心第七百四十九回 白鸛情(二)第二十九回 死命大脫逃第二百七十一回 秘籍第二百七十二回 攻堅第二百一十四回 反手天第二百二十七回 影刃第八百一十五回 死戰第八百零二回 任寧再現第九百一十一回 觀碑
第五百八十二回 行善第二百二十七回 影刃第七百零四回 太危來第十二回 那顆守望的心第七百三十二回 鳳羽第六十九回 江湖人第六百三十九回 惡徒第四百三十回 天公大道第八十六回 江湖路第一百七十九回 火燒天第四百三十四回 善人之福第七百零二回 退敵第二百三十八回 仙心第四百三十三回 善行第七百九十五回 能量第四百四十七回 除惡(四)第五百七十九回 玄學九數第一百六十八回 默無聞第九百零二回 丹田隱患第二百六十三回 殘陽如血第三百四十回 異靈局第三百三十五回 心如玉第五回 大劍俠的小情義第七百五十回 封印罐第九百四十二回 大動干戈第二百九十三回 神聖鬥第六百二十五回 教從善第八百四十三回 神龍經第五百六十九回 九宮八卦風水第九百三十七回 魔動力第八百六十八回 相會於地獄之時第八百四十三回 神龍經第四百五十三回 靜功六訣第十六回 上古八大姓第一百二十三回 喜相逢第六百三十一回 明理第五百五十三回 註定運第四百零五回 證道第二百四十回 不爭而爭第六百七十八回 冥河吃虧第六十七回 太丁之殤第六十一回 山門前的風波第四百七十八回 道難爲第一百四十三回 太乙金仙第九十一回 死鬥士第四百一十四回 八卦第五百九十五回 意念修道第二百二十七回 影刃第四百七十回 雲煙第四百九十五回 十二正經第五百七十一回 修道歌(二)第三百五十九回 戰無尤第一百九十三回 誡兄第八百九十七回 敗落第三百九十回 雷道法第五百二十三回 惡人意第八百八十回 下策第六百零四回 貓的尊嚴第四百九十三回 道難修第五百三十八回 狐面第二十回 小較勁第四百五十回 行善者第四百九十六回 奇經八脈第九百六十一回 顓宮第七百一十回 落憶無痕第四百四十一回 祁道長()第五百九十六回 善人得第三百四十八回 坐看江湖第五百八十回 善意人第七百八十四回 道赦第一百三十一回 海龍霸第五百四十五回 尋妻第七百七十二回 王之光第九百零六回 王宮捉鬼第九百六十七回 齊聚融宮第三百六十四回 弒神槍第三十回 軒轅帝的恩賜第八百九十五回 地獄戰第二百三十三 帝王心第七百六十回 靈性第五十四回 軒轅丘第九百五十七回 交鋒第四百零五回 證道第一百二十四 流水無聲第五百四十七回 蛇妻第七百二十回 墜仙第七百七十五回 帝王之氣第十回 堪別與國殤第七百二十三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三)第八百七十八回 奪命劍第九回 恆愛之心第七百四十九回 白鸛情(二)第二十九回 死命大脫逃第二百七十一回 秘籍第二百七十二回 攻堅第二百一十四回 反手天第二百二十七回 影刃第八百一十五回 死戰第八百零二回 任寧再現第九百一十一回 觀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