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回 先天功

“你這傢伙,是專來碧遊宮搗亂搞破壞的嗎?魔族能猖狂到這種地步,可是會短命的!”

多寶道人有些心痛的看着一殿的破碎寶物,義憤填膺的他強壓下怒氣,舉起利劍凌厲的刺了上去。

“命,哪是什麼,你以爲我會被嚇唬住?魔族豈怕命運的使然!”

羅睺長矛一揮,緊接格擋住,任憑對手密不透風的劍招攻來,他都面色淡然無比。

罪仙坐在石階上大飲了一口酒,顯得十分心暢、愜意。

眯着眼睛看着東皇庭和武次第,道:“這個問題你們算是問對人了,先天氣功,就衝着這葫蘆好酒,我不會賣關子的。”

他想了想,然後道:“先天氣功是道門中一種性命雙修的功法,是上古時代道門和養生家經過實踐成功的延年要法。自古以來,代代相傳,對於祛病強身、延年益壽有很大作用。此功法過去都是口傳心授,沒有文字記載,即使留有古簡,也多是含糊其詞,深奧莫測,其理難明,真實用法,更不落邊際,所以後人用得很不廣泛,只有少數得傳者,藉以延年。”

“我如今已活了幾百年,一生受益於此功,特結合自身體會,淺注詳解,就告訴你們。”

“一、先後三寶論。天地人爲三才,三才皆有三寶。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神、氣、精。人的三寶若少一寶即死亡,人的三寶又分先天后天。先天三寶爲元神、元氣、元精。後天三寶爲識神(思慮神)、呼吸氣、交感精。先天后天相互配合,不易分析,不到最深功夫,是分不開的。後天思慮之神和先天不神之神,即不用意念而自然的知覺,也叫真覺。雖是能分,但也有連帶關係。先天元精,即先天而生的和不知不識、靜到極處而發生的真一之精。和後天性欲之精,也是不易辯明。後天呼吸之氣和先天真一之氣易辯而難分清濁。但只要靜心修煉和體察,也終能分明。”

“二、煉精化氣。其一爲靜養化氣:習靜是先天氣功的主要功夫。心若不靜,則氣無所歸,在行功時不免心意昏迷或萬念叢生,以至神弛散,功無所行。要想達到習靜,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習慣,在言、聽、視、動等方面都不要着相,要保持安靜,在行、住、坐、臥之間也要養其浩然之氣,這才能不滯其入靜之機。古人云: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坐則調丹田之息,臥則守臍下之珠。生生不已,浩然長存,脾氣自然去掉,性情自然溫和,心無燥火,如此則方好行功也。”

“其二爲聚性止念。練功時心一靜,往往就雜念叢生,浮游亂想,心息不能相依。對此可以用觀光之法,收其散性,聚而爲光。做法是一面守靜聚性,一面觀光止念,互相利用。行功後,初時如白雲片片,由外飛來,繼而似浪水波動,由外聚內。久則眼前虛白一片,不見波動,這時方知性不亂矣。光者性之表現,性散光即散,性聚光則聚,性定光則定,性滿光則圓。所以,根據光之表現,即知性之聚散矣。觀光之具體練法,初先靜坐片刻,待身心定了,方將微意止於目前,似照似定,若有若無,不久就有白雲現於目前,以意照於白光中,從微白而至浩白,從光小而至光大,從波動而至光定,從不圓而至光圓。但光圓必須入大定後纔有,不能用意太急,更不能追求。”

“子醜寅三個時辰練功,最易見光,因爲此時是生陽之時。初學練功者,尤要重視這個時機。”

“第三是凝神氣穴,心息相依。在聚性止念基礎上,當眼前呈現一片浩白不動時,即將微意移于丹田,心守太虛,意照氣穴,不即不離,勿忘勿助,寂而照,照而寂,久則寐寐惺惺,永無昏沉,睡魔自遣,真心獨立,空空蕩蕩,但覺微息相隨其間,吸氣下不過氣穴,呼氣上不過心,綿綿若存。在心息相依之時,即把知覺泯去,心在氣中而不知,氣包心外而不曉,氤氤氳氳打成一片,此煉心合氣之功也。”

“其四乃煉液化精。老人練此功最好。口內津液是養生之寶,人能煉之去病延年。津是腎水所生,液乃心血所化,此二物能助消化、補元精。《道經》雲:‘口爲玉池太和宮,漱咽靈芝災不生。’在行、住、坐、臥之時,舌抵上顎,自然生出津液,待口滿時,引頸而呑之,自然響聲汩汩,直達丹田。少時,心意入定,不知身在何處。待物極必反,靜極生動,外陽舉而元精生矣。”

“第五爲生精子時。天地子時一陽生,人身氣質合乎天地,故子時元陽亦生。但人爲情慾所牽,亂其自然,不能合乎天地,故陽生多在寅時,故爲‘活子時’。內陽生,外物即舉,但須知水源清濁,方化施功煉化。無念無慾,由靜而生者,謂之水源清。從情慾而生者,謂之水源濁。”

“其六是採精火候。採精者,是將所生之元精采而歸爐,即爐即指丹田氣穴。但採時須知其火候,方能煉精化氣,否則採而復生,難免漏精之患。火侯者,生精時謂之生精火侯。當採精時,謂之採精之侯,步步皆有火侯。採精者,是採靜而後生之元精也。元精內生,外物立舉,這時要身心勿動,速凝神太虛,意照丹田,即微意照在丹田。待所生之元精欲返回之時,速一吸氣,下達會陰穴,一呼用意提引入丹田。如此數遍或十幾遍,內精歸爐,外物自然縮盡,此謂之採藥歸爐。”

“若由濁源生精陽舉時,即白天有慾念者也謂之濁源,用採藥歸爐法,少時又生。凡採而不動者,即爲濁源。即用吸、抵、撮、閉口訣,一吸由後三關直升乾頂,一呼由乾頂而降於丹田,如此數遍,再溫養之,至外物縮盡爲止。”

“第七當煉精化氣。接上述,精既歸爐之後,須以火煉之,復化爲元氣,則無漏精之患。方法是先武后文。有意於呼吸,行三十六息,息息歸根,不離丹田氣穴,謂之武火。再以神寂照之,即忘息的意思,行二十四息,即謂之文火。如此夜夜行功,火侯無差,不幾日,丹田溫暖,精生更旺,感覺丹田常有一種太和之氣,氤氳不散,如此日久,自有開關之侯矣。以上謂之調藥。”

“三、聚火開關。其一爲氣足開關,八脈俱通。開關者是通過以上煉精化氣,丹田氣足,日久在靜定之時,忽覺丹田發熱,氣生氣穴。這時千萬勿動勿驚,心歸杳冥,任其自然自生,不即不離,勿忘勿助,決不能昏迷,以防氣散。待到熱極欲動之時,當以真意領之,入尾閭之穴。原則是氣不動我不動,氣將動我先動。氣足者自然一撞直上乾頂,須臾化爲甘露,深入任脈,香甜滿口,腦髓清定,響聲隆隆,直達丹田,非同前咽津之響聲也。從此,八脈俱通矣。氣不足及體弱者,氣力稍差,不能一撞直上乾頂,須以神守之。待氣欲動時,以意引之,過尾閭至夾脊。如無力上衝,須任其休息,以神守之。待將動時,以意領之,一撞而上過夾脊,直至玉枕。再無力上行時,仍須任其休息,以神守之。待將動時,以意領之,一撞而過玉枕,在入泥丸,少時片刻,化爲甘露,降至丹田。”

“其二爲周天運法,還精補腦。周天者,是每次氣生,引氣入任督行一週而歸丹田,故謂之周天。此後靜極氣又生矣,外物立舉。這時須不驚不動,待氣足欲回時,以神領之,一吸而神氣直上乾頂,一呼而神氣下降丹田,爲之一週。以神守之,寂而照,照而寂,在杳冥之間把知覺泯去而入定矣。此後復生如此,謂之還精補腦。”

“第三爲氣就神交,任督自轉。以上週天運法,行之既久而定靜之時,忽覺丹田溫暖,元氣生矣。所生之元氣自不外馳,而上入中宮,與神相交,氤氳配合,如如不動,恍惚之間,已入定矣。少時元氣又動,一股熱氣由丹田入尾閭過夾脊,經玉枕直達泥丸,又下降丹田氣穴。此時神隨氣行,不由自主,非人力所能爲也。此後復生如此,行之既久,既而歸入大定。在定靜之中,一道白光亮如水銀,由任督二脈旋轉不停,三百餘周自然而停。此後復生如此,謂之**自轉。”

“最後乃四,陽火止閉,保健延年。接上述**自轉後,真氣已不行陽關,外物自不舉也。此時身之宿疾,不治而愈,夏不畏熱,冬不畏寒,神氣充足,精神愉快,如如自悅,但還需要常樂我靜,不使神氣外馳,保持自然,這樣使耳能返聰,目能返明,氣足可以防病,身強自能延年。”

第三十七回 陸壓道君第四百零七回 雷王第六百九十二回 母之勉第七百四十九回 白鸛情(二)第二百四十一回 善惡難分第六百三十一回 明理第八百九十三回 混元聖甲第四百三十二回 夜霄風第六十八回 羣雄逐鹿第三百三十八回 捨得第八百零二回 任寧再現第十一回 牽心一見第三百六十八回 五術第八百七十二回 異動者第四百八十四回 離合道第七百六十二回 善報者第八百八十五回 時靈的安慰第九百一十八回 侍碑者(七)第二百二十九回 堅守第八百七十八回 奪命劍第一百七十二回 拼術第七百二十三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三)第四百八十八回 先後第三百九十五回 修道之境第一百七十回 明月初照第一百四十一回 恥爲徒第五百三十一回 好壞心第四百零六回 天不欺第五百六十一回 愛恩第八百零七回 任寧之威第四百九十三回 道難修第六百三十四回 善人得第二百五十三回 道不同第五十七回 家殤第四百四十回 聖仙訣第六百八十三回 鳳來(一)第二百零一回 罪仙第一百八十六回 醫仙第一百一十四回 隱仙第七百九十五回 能量第二百四十四回 帝臣第四百三十二回 夜霄風第三百八十一回 鬥孤道第三百二十回 茶道第五百五十回 仙靈第九百六十六回 融仙第八百四十六回 陸狂徒第八百四十五回 穆人策第一百九十五回 弄雨第三百零八回 行於道第七百九十八回 任寧(三)第四百九十八回 三脈七輪(二)第六百一十五回 冤親債主(三)第四百五十回 行善者第二百五十八回 辨僞第六百二十二回 遇仙記第五百六十八回 九宮八卦風水第七百五十六回 異事第五百六十六回 緣際會第八百一十六回 分身血塵第二百五十八回 辨僞第一百零六回 兄弟談第二百二十二回 算後計第二百九十二回 元貞利亨第三百二十四回 天意第四百二十三回 呂洞賓(一)第九百二十七回 歸元功第四百二十二回 風泰和的心第八百一十九回 冰與火第九百三十二回 外冷內熱第六百八十八回 玄絲劍第六百六十八回 斷生死第九十五回 三英蕩平帝丘第八百三十一回 一念之間第七百七十六回 真相第六回 英雄悲命誰葬陪第八十二回 覺醒的太子長琴第四百三十九回 鴻鈞第五百二十八回 惹靈第三百九十回 雷道法第三百八十七回 慈悲第二百七十八回 五行天第九百六十三回 河伯第三百八十回 囚籠第六百零七回 貓美人第七十八回 江湖盟主第八百四十二回 金龍神訣第七十九回 夕陽下 盟而主之第三回 誰的宿命誰的夢第六百二十八回 心識(二)第七百二十三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三)第二百零四回 刺仙第四百零九回 好運來第八百二十七回 死搏鬥第四百零九回 好運來第五百五十三回 註定運第五百四十回 仙心第四百七十三回 惡性(一)第九百二十四回 溝通風第二百七十七回 好歹
第三十七回 陸壓道君第四百零七回 雷王第六百九十二回 母之勉第七百四十九回 白鸛情(二)第二百四十一回 善惡難分第六百三十一回 明理第八百九十三回 混元聖甲第四百三十二回 夜霄風第六十八回 羣雄逐鹿第三百三十八回 捨得第八百零二回 任寧再現第十一回 牽心一見第三百六十八回 五術第八百七十二回 異動者第四百八十四回 離合道第七百六十二回 善報者第八百八十五回 時靈的安慰第九百一十八回 侍碑者(七)第二百二十九回 堅守第八百七十八回 奪命劍第一百七十二回 拼術第七百二十三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三)第四百八十八回 先後第三百九十五回 修道之境第一百七十回 明月初照第一百四十一回 恥爲徒第五百三十一回 好壞心第四百零六回 天不欺第五百六十一回 愛恩第八百零七回 任寧之威第四百九十三回 道難修第六百三十四回 善人得第二百五十三回 道不同第五十七回 家殤第四百四十回 聖仙訣第六百八十三回 鳳來(一)第二百零一回 罪仙第一百八十六回 醫仙第一百一十四回 隱仙第七百九十五回 能量第二百四十四回 帝臣第四百三十二回 夜霄風第三百八十一回 鬥孤道第三百二十回 茶道第五百五十回 仙靈第九百六十六回 融仙第八百四十六回 陸狂徒第八百四十五回 穆人策第一百九十五回 弄雨第三百零八回 行於道第七百九十八回 任寧(三)第四百九十八回 三脈七輪(二)第六百一十五回 冤親債主(三)第四百五十回 行善者第二百五十八回 辨僞第六百二十二回 遇仙記第五百六十八回 九宮八卦風水第七百五十六回 異事第五百六十六回 緣際會第八百一十六回 分身血塵第二百五十八回 辨僞第一百零六回 兄弟談第二百二十二回 算後計第二百九十二回 元貞利亨第三百二十四回 天意第四百二十三回 呂洞賓(一)第九百二十七回 歸元功第四百二十二回 風泰和的心第八百一十九回 冰與火第九百三十二回 外冷內熱第六百八十八回 玄絲劍第六百六十八回 斷生死第九十五回 三英蕩平帝丘第八百三十一回 一念之間第七百七十六回 真相第六回 英雄悲命誰葬陪第八十二回 覺醒的太子長琴第四百三十九回 鴻鈞第五百二十八回 惹靈第三百九十回 雷道法第三百八十七回 慈悲第二百七十八回 五行天第九百六十三回 河伯第三百八十回 囚籠第六百零七回 貓美人第七十八回 江湖盟主第八百四十二回 金龍神訣第七十九回 夕陽下 盟而主之第三回 誰的宿命誰的夢第六百二十八回 心識(二)第七百二十三回 紅川 不長的命運(三)第二百零四回 刺仙第四百零九回 好運來第八百二十七回 死搏鬥第四百零九回 好運來第五百五十三回 註定運第五百四十回 仙心第四百七十三回 惡性(一)第九百二十四回 溝通風第二百七十七回 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