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改革大幕

經過一番討論與醞釀之後,曾紀澤下詔對中央政府革,廢原先的六部制,改爲內閣制,政府最高行政機構爲國務院,下設內務部、財政部、外交部、陸軍部、海軍部、司法部、教育部、交通部、工商部、農林部、科技部、警備部十二個部門,各設總長一名,副總長兩名,分管諸項事務。國務院設國務總理一名,統領國務院諸部,並直接受皇帝之領導。

同時,各地方政府也將仿效中央政府,改府爲市,改衙門爲政府,地方政府的行政設置,同樣仿效中央,但級別要依次下降,如省一級財政部門稱爲財政廳、市一省稱爲財政司、縣一級稱爲財政處。

爲防止地方政府臃腫龐大,並限制其權力,省市一級將不設外交、陸軍、海軍三部門,縣一級將不設外交、陸軍、海軍、科技四部門。同時,各級的司法部門將不受本級最高行政長官的領導,直接由中央逐級任免。至於縣以下的行政,則暫時推行鄉村自治,縣長領導的模式。

曾紀澤對政府機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無非是想盡快營造出一個現代化的國家行政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匹配新一輪的維新變革。

在改組完政府機構之後,曾紀澤馬上對經濟進行了改革,除了繼續推進正在進行的“土地改革”之外,曾紀澤首先對地稅進行了改革。

十二月初,大明政府發佈了《地稅改革條例》定以耕地的法定價格作爲全國統一的課稅標準;國稅的稅率定爲法定地價的3%另加1%的附加稅;地稅一律用貨幣繳納;法定納稅人是從國家領取土地執照而擁有土地所有權者。

人均十畝及以下者,按以稅率收稅,十畝以上者,每增加五畝稅率遞增百分之%,附加稅遞增c33%。

與這項措施時拖出的,但凡願向政府出售多餘土地者,政府將以原先地價的三倍補償。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國家以投資貸款的形式收購土地,售出者所得資金,必須用於投資興辦各種新興洋務商業,並且將獲得爲期三年的低稅待遇。

這兩項措施的配套出了扼止並削弱地主的發展,還能鼓勵民間資本投向洋務行業,但最重要的是,通過地稅改革國家將從富有的地主們手裡獲得鉅額的財富,而這些財富是曾紀澤殖產興業運動的重要保障。

很,曾紀澤便通過國務院下達了“殖產興業”的全國性政策,政府將引導、倡導、鼓勵和獎勵大明各階層人士來投資產業,興辦產業。

中央用國家政權地力量。通過各種政策手段和動用國庫資金。加緊推行資本原始地積累並以國營軍工企業爲主導。仿照西方樣板力扶植資本主義發展。

爲了更明確殖產興業大政方針。務院特別制定了詔告全國地第一個“五年計劃”

一、逐步廢除各地厘金關卡養全國統一市場。交通部將大力建設鐵路。發展航運、郵政、最報等交通通訊事業。

二、對原有地工礦軍工企業加以改造和擴張形成國有地企業體系。並將大冶礦務局、上海武器製造局等建成所謂地“模範工廠”。以此來激勵全國。

三、全方面地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並引進各行各業地外國技術人才。對這些外聘人員。要給予高薪待遇。其薪金水平。將不得低於市長級別官員。

四、科技部將獎勵、保護、鼓勵優質新產品和新發明。儘可能多地邀請外國優秀企業來華舉辦各種形式地交流會、博覽會。以推廣他們地先進技術。

五、在農業方面,將引進西方農業技術、農業品種和經營管理制度,儘量使小規模的自耕農,能夠在五年之內,使其畝產量增長百分之二十以上。

六、扶植和保護私人財產,促進私人企業發展,各級政府應對民營企業採取保護措施,不得以任何理由打壓私人企業。

七、在不排斥外國貨的同時,大力宣傳獎勵國產,鼓勵國貨出口。對這一方面,國家將重點扶持紡織行業,以及航運業,儘可能在五年的時間內,搶佔東南亞百分之三十的市場。

在教育方面,大明將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中小學義務教育,規定各級政府當年的教育開支,不得低於年度財政支出的百分之七。凡適齡兒童,不分男女,將一律強制性就學,但須根據全地教育水平的差異,逐漸推行,計劃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之後,全國的適齡青

學率將達到百分之五十左右。

同時責令各省必須開辦不低於四所以上的高等學府,以培養國家精英人材,同時應將重點放在師範、職業類學校的建設,儘可能縮短爲國家貢獻人才的週期。

軍事方面,中央政府頒佈《徵兵令》,建立近代的常備軍制度,與此同時建立近代警察制度。以原先的東軍訓練培養模式爲樣板,建立大明國防軍,進一步引進歐美先進軍事制度和建設大量近代軍事設施,繼續加強與美軍方面的軍事交流,盡更多的美國軍官,能夠參與到明軍日常的訓練當中來。

在精神和思想方面,繼續加強訓導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宣揚黃浦精神,以“忠誠”、“勇氣”和“服從”作爲明軍的精神支柱。

曾紀澤的大刀闊斧的改革,經過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初見成效,大江南北,幾乎每一天就有一家新的企業成立,國有與民營各領風騷,其中民營以紡織的民用企業爲主,國有企業則集中在採礦、冶煉、軍工等高投資高風險的行業。

曾紀澤通曉歷,這些工礦企業幾乎不用做任何地質勘察,只要依着他們皇帝的指示,便能找到一座又一座高品位高含量的金屬礦。採煤業同樣在飛速發展,山西大同煤業局的成立,標誌着亞洲第一大煤礦的正式成立,銅陵銅業公司的成立,則繼大冶、徐州礦業之後,成爲大明第三大有色金屬原料產地。

1867年初,大明第一條鐵路也式開工,這條由上海到徐州的鐵路的建造項目將由美國公司承擔,國有控股,預計兩年建成,這條鐵路將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同時,也將使徐州的資源更方便快捷的運往南部工業發達地區。

與此同時,其幾條鐵路的建設構想也在討論之中,曾紀澤計劃用十年的時間,爲大明建成一個三縱兩橫的全國性鐵路網絡體系。

軍隊方面,經過一年多整編與訓練,已基本完成了軍隊國家化,但整體軍隊的武器裝備水平,還尚未達到原先東軍的程度,軍隊的完全近代化,仍將需要一定的時間。

但在曾紀澤雄心勃勃的進行着他的五年計劃時,遙遠的關外卻發生了新的變數,使他不得不調整原先的計劃。

盛京,文殿。

二月的東北,正是冰天雪地,來自利亞的寒流又一次襲捲了這一片塞外苦寒之地,使初春的天氣,卻越發顯得寒冷。

奕端坐着,儘管爐火熊熊,但他仍能感覺到刺骨的涼風,不時的穿過衣袖的縫意,肆意的捉弄着他細嫩的皮膚。

關外儘管是他們滿人的老家,但竊居關內百餘年,他們這些貴族的體質早已遠不如祖先那般吃苦耐勞,逃到關外這些年來,他們沒有一日不在思念着關內那種體面而舒適的生活。

小皇帝同治斜倚着龍座,不時的打着瞌睡,做了這麼多年的擺設,他已經習慣了這種無聊。

“俄國使臣莫洛斯基到——”

外面的太監拉長了嗓聲奏報,奕輕咳了一聲,小皇帝知趣的打起了精神,像模像樣的端坐了身子。

虎背熊腰的俄國使臣昂首闊步走入殿中,脫帽行了一禮,用不太流利的漢話說道:“我代表俄國斯帝國皇帝向大清皇帝陛下及恭親王殿下問好。”

“俄使免禮吧。”

奕代皇帝迴應,接着又賜了座,雙方進行一了些禮節性的交談之後,奕便直接問道:“閣下不遠千里,來我大清盛京,想必不會是隻會帶貴國皇帝問好吧。”

俄使向手下隨從使了個眼色,他們便呈上一件事先準備好的文件,俄使微笑着說道:“我們對貴國所遭遇到的不幸深感同情,貴我兩國向來友好,我國絕不忍心看到我們友好的鄰居受到這樣的折磨,所以我們特意準備了這個援助計劃,希望能幫助貴國度過難關。”

奕心懷猜忌,打開那份以漢俄兩種文字書寫的秘密文件,這的確是一份援助計劃,裡面涉及了俄國幫助大清訓練軍隊、供低價武器、建設軍工廠、創立海軍等多項清廷急需之事。

但奕知道俄國人不會那麼好心,再往下看,果然還有附加的條款,而那些內容,更是令他看的頭皮發麻,心中,寒意更盛。

第205章 坐享其成的“富二代”第299章 統一問題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289章 國土第73章 劉銘傳第305章 放權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27章 碼頭相遇第169章 被開明第246章 削兵第17章 堅守黃州第136章 至尊第74章 紀澤式第39章 不明朗的權力之爭第237章 宿命第204章 山海第5章 湖北巡撫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70章 三路進兵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43章 滅亡的號角第73章 劉銘傳第246章 削兵第274章 戰與和第246章 削兵第200章 關門打狗第122章 獻策第66章 程學啓第289章 經略越南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137章 國號第289章 國土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169章 被開明第113章 帷幕漸開第169章 被開明第222章 日子都不好過第51章 李秀成的反攻第59章 掌控財稅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162章 大辯論第312章 對話第293章 示威第108章 洪神經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167章 列強的矛盾第223章 秘密武器第151章 辦報第203章 北京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314章 犧牲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137章 國號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163章 新的變數第127章 血戰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90章 保存實力第158章 幼天王第161章 曾胡會第230章 困境第18章 武器優勢第163章 新的變數第75章 特雷格醫生第95章 招降納叛第296章 屈服第51章 李秀成的反攻第273章 天罰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312章 對話第144章 北征第123章 炮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102章 技術方向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169章 被開明第234章 父子同心第261章 改革大幕第265章 試驗品第299章 統一問題第141章 心腹之患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第214章 小喜兒第255章 箭在弦上第194章 人,狗第98章 慕王第6章 舢板與火輪第187章 輪迴第257章 誰入地獄第280章 升級第305章 放權第41章 上海,擴軍第185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214章 小喜兒第3章 初顯不凡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
第205章 坐享其成的“富二代”第299章 統一問題第253章 龍顏大怒第289章 國土第73章 劉銘傳第305章 放權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27章 碼頭相遇第169章 被開明第246章 削兵第17章 堅守黃州第136章 至尊第74章 紀澤式第39章 不明朗的權力之爭第237章 宿命第204章 山海第5章 湖北巡撫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70章 三路進兵第67章 暗藏的隱患第143章 滅亡的號角第73章 劉銘傳第246章 削兵第274章 戰與和第246章 削兵第200章 關門打狗第122章 獻策第66章 程學啓第289章 經略越南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137章 國號第289章 國土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169章 被開明第113章 帷幕漸開第169章 被開明第222章 日子都不好過第51章 李秀成的反攻第59章 掌控財稅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162章 大辯論第312章 對話第293章 示威第108章 洪神經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167章 列強的矛盾第223章 秘密武器第151章 辦報第203章 北京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314章 犧牲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137章 國號第150章 另類的美國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163章 新的變數第127章 血戰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90章 保存實力第158章 幼天王第161章 曾胡會第230章 困境第18章 武器優勢第163章 新的變數第75章 特雷格醫生第95章 招降納叛第296章 屈服第51章 李秀成的反攻第273章 天罰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312章 對話第144章 北征第123章 炮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102章 技術方向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169章 被開明第234章 父子同心第261章 改革大幕第265章 試驗品第299章 統一問題第141章 心腹之患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第214章 小喜兒第255章 箭在弦上第194章 人,狗第98章 慕王第6章 舢板與火輪第187章 輪迴第257章 誰入地獄第280章 升級第305章 放權第41章 上海,擴軍第185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214章 小喜兒第3章 初顯不凡第278章 民以食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