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炮

曾紀澤命人將油鍋撤去,親自扶着王運坐下,斟茶一杯親手奉上,笑道:“先生先喝杯茶,壓壓驚吧。”

王運接過茶來一口吞盡,自己又拿起茶壺自斟自飲,一連灌下三大杯,激動的情緒這才緩緩穩定下來。

他定了半天神,這才恢復到往昔的神采,說道:“大公子,看來你是贊同我方纔之言了,不知你是準備做周公,還是明太祖呀?”

曾紀澤道:“先生這話可就錯了,不管是周公,還是明太祖,我可都沒有這個資格,你可不要把我往火炕裡推呀。”

王運又是一怔,猛然間醒悟,笑道:“是我口誤了,應該是你想讓曾公做哪一位聖人才對?”

曾紀澤站起身來,背手立於帳門,遠眺着雲捲雲舒,不緊不慢的說道:“這江南距北京隔着千山萬水,若不能將半壁山河整成一塊,想要入朝伸明祖制,只怕是不易呀。”

王運眼睛一亮,起身道:“那大公子是想讓曾公做明太祖了!如此甚好,我漢家江山被滿人竊去也有兩百多年了,正如當年蒙元入侵一樣。曾公若能舉起義旗,天下漢人百姓自然是羣起而歸心,驅逐滿夷將不在話下。”

曾紀澤搖搖頭,笑道:“先生只怕是將事情想的太容易了,滿人雖和蒙元一樣,是外夷入主中華,但兩者卻還有很大的區別的。”

蒙元雖佔據中華,但其統治者卻制定了相當森嚴的等級制度,從理論到實際都將漢人壓迫在社會的最底層。滿人統治下的清朝雖然同樣存在等級差別,但卻在其“滿漢一家”的輿論宣傳下漸漸淡化。而相比較蒙人擁有漢人女子“初夜權”這等殘暴的特權,滿人事實上擁有的特權就要遜色的多了。

忽必烈建立地元朝以漢地爲統漢中心,儘管他個人對漢人文化十分崇尚,但他的子孫們們固執的執絕漢化。他們甚至會在大都的皇宮中蓋上蒙古式的帳篷,當仿效漢人式的上朝結束後,他們就會躲進蒙古包中。繼續過着他們野蠻落後地遊牧生活。

而短命的元王朝也以事實證明,拒絕漢化的外族,很難獲得這塊漢化文化根深蒂固土地的長久統治權。

相比而言。滿人地漢化不但比較“徹底”。而且還俱有“創新性”。他們全盤地吸收了漢人地文化。並將其中不利於他們統治地部分剔除。如乾隆修四庫全書。他們又將漢人文化中地糟粕發揚光大。如“三綱五常”地思想在清朝發展到了極致。

正是因爲這樣。漢人才被改造成沒有思想地奴隸。滿清就是依靠這種卑鄙地洗腦。逐漸獲得了漢人對他們統治地正統性地承認。

而一個政權一旦爲民衆視爲“正統”。那麼。“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這樣地民族大旗就將不再有原來那樣強大地號召力。

所以王運說什麼“天下漢人百姓羣起而歸心”。只不過是一廂情願設想罷了。

曾紀澤幾句話將其中地因果難易講得清清楚楚。王運自信讀透天下之事。卻也自愧不如曾紀澤看得深刻。但他畢竟不是一般人。經曾紀澤這麼一提醒。思想境界立刻便有了一個提升。

“民心這東西。其實也易收買。對於普通地老百姓。可以施以小恩小惠。比如減些租稅。替他們伸以冤情。這些無知地百姓自然就會跟從。面對於士紳們。能爭取自然要想方設法爭取。爭取不到。那也儘量使他們保持觀望地態度。當然。什麼華夷之辨。保教保種地口號。還是會起一點作用地。做到這兩點。那就基本解除了一統天下地基本阻力。剩下要做地。就是看大公子你們怎樣施展兵略了。”

王運的分析不無道理,但卻忽視了洋人這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不過曾紀澤心中自有決斷,也不需要給每一個幕僚都講得清清楚楚。王運,同樣只不過是他可以利用的一個人才罷了。

“這些具體的事,待拿下金陵再考慮也不遲,我身邊正缺先生這樣眼光獨道,謀略深遠的人才,既然先生與我有共同的目標,那就請先生留下來,助我一臂之力吧。”

對於曾紀澤地邀請。王運是欣然應諾。

在將王運收入幕下不久。遠在蘇州的韓殿甲給又給曾紀澤送來了一個好消息,他主持下的蘇州炮局正式竣工。不久之前,已經投入到了生產之中。

槍炮槍炮,二者的重要性不分上下。而大炮又號稱是戰爭之王,可以說在那樣一個精確攻擊落後的年代,威力大,殺傷範圍廣的大炮,在很大程度上將是決定戰爭勝利的致命武器。

早在曾紀澤建立上海武器製造局,批量生產步槍之時,他就在醞釀着建立一座屬於自己的制炮軍工廠。但火炮的生產,對於技術地要求更高,尤其是對於炮身材料地要求,本國落後的冶煉技術,則是對火炮自產地最大限制。

儘管有大冶冶煉廠,以及很快就能投入生產的徐州冶煉廠,而且這兩座冶煉廠都採用的是西方先進的冶煉技術,所煉之銅鐵,基本能滿足槍炮生產的質量要求。但在火炮製造技術還不成熟之時,曾紀澤不可能將這些寶貴的資源投入到消耗巨大的火炮製造摸索中去。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曾紀澤決定將本國的火炮生產,全面的仿造普魯士克虜伯軍工廠。而該廠最著名的是基生產的性能優良的克虜伯鋼炮,在當時的世界而言,連西方國家的鍊鋼技術也未必很成熟。

1811年,費裡德里希.克虜伯在普魯士創辦了克瞄伯鑄銅廠,這裡克虜伯家族企業舉起的肇始,事實上,克虜伯是以鋼鐵起家。

費裡德里希.克虜伯過世後,其子阿爾費雷德繼承父業,在他的經營下,克虜伯公司有了迅猛的發展。由於鐵路的出現。克虜伯公司將經營範圍擴大到鐵軌和火車的車輪製造上,接着首先將著名的貝色麻鍊鋼法和平爐鍊鋼法引入歐洲。

有趣的是,阿爾費雷德爲了證明其生產鋼地優質,於50年代開始製造槍炮,起初只有外國購買,在普魯士卻無人問津。直到70年代的普法戰爭中。克虜伯炮顯示了優良的性能,爲普魯士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爲克虜伯企業在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從此,阿爾費雷德才將克虜伯公司的經營重點放在向全世界銷售其鋼火炮和其他武器虎,成爲著名地“火炮之王”。

當然,在這個時候,阿爾費雷德應該還在爲他的優質克虜伯炮不被本國重視,擔憂其銷量問題而困擾。曾紀澤選擇在這個時候與克虜伯合作,正是天賜的良機。

目前曾紀澤的淮軍的主力炮是此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前裝炮。英國阿姆斯特朗廠生產的阿姆斯特朗前裝炮,該炮同樣有着許多的的缺點:

從炮口裝彈,影響了射速。

其所裝炮彈地彈徑要略要於火炮口徑。所以火藥燃所會從縫隙中泄出,從而減弱了火炮的毀殺威力,限制了射程的增加。

炮彈地飛行彈道會發生偏差,影響射擊精度。

而此時的世界,正是前裝炮逐漸歸於淘汰,各種後裝炮相繼出現的時代。曾紀澤一向主張武器的生產,一定要緊跟時代的發展,絕不能一直撿別人淘汰的技術,走不斷仿製的道路。紀澤式步槍是如此。火炮的生產也自然是如此。

在當時來說,克虜伯後裝炮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全鋼後膛炮,自然也就成了曾紀澤所追逐地目標。

曾紀澤的計劃是,目前蘇州炮局之生產,暫以維修阿姆斯特朗前裝炮,以及生產與之相配的炮彈爲主。與此同時,他將與克虜伯聯繫商談,合資在華建立鍊鋼廠,再進一步使蘇州炮局也納入與克虜伯合資範圍。利用克虜伯的技術,在華生產克虜伯後裝鋼炮。

事實上,早有去年末,曾紀澤就通過克虜伯在華的中介商信禮洋行,與阿爾費雷德取得了聯繫,向他表明了與克虜伯合作的意向。當時的阿爾費雷德正爲他的克虜伯炮在本國的銷量問題而頭疼,曾紀澤地倡議無疑於雪中送炭,使他的眼光立刻投向了遙遠的東方,這場廣闊的市場。

隨後。在經過了一番準備之後。克虜伯派出了一個商務代表團,於不久之前抵達了上海。而此時蘇州炮局也剛剛竣工。遠在金陵的曾紀澤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刻委託韓殿甲與克虜伯代表團談判,責成他儘快達成合作的協議。

遠在普魯士的阿爾費雷德一直密切的注視着國際軍火市場的動向,斯賓塞地來華成功範例,早已流傳在軍火製造這一行,阿爾費雷德自然不會不知道。

他敏稅地嗅覺告訴他,遠東這塊尚以冷兵器爲主的古老世界,將是一個極有潛力地軍火銷售市場。而英法等傳統軍火出口大國,在這裡的軍火生意,仍然停留在簡單的中介出口,這使他意識到,他有更多的機會,搶佔這塊正處在上升期的市場。

也是因此,韓殿甲與克虜伯商務代表團的談判十分順利,克虜伯同意以合資的形式在徐州建一座鋼鐵廠,與蘇州炮局合併,重新組建一家專造克虜伯後膛炮的火炮局。

同時,克虜伯方面同意僅佔有百分之三十的股權,江蘇衙門將佔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其餘百分之十九的股份,將由中方的民間資本投資。

克虜伯將在機器供應,生產技術,以及人員培訓上掌握主導權,別外,還將在行政管理與中方合作,推行更先進的管理理念。而中方將在銷售,以及財務管理上擁有主導權,並且在人事任免上有優先權。

除了生意上的合作之外,曾紀澤還要求韓殿甲在合約中加上若干附加條款:

其一:中方將在復旦公學中開設冶煉學、火炮學及與火炮製造相關科程,黃浦軍官學堂也將開設炮兵學一科,克虜伯公司將無償向兩所學校提供教學資源。並在適當的時候,允許公學派遣留學生,前往克虜伯德國總部學習進修。

其二:合資的工廠,將不得向與淮軍敵對方提供任何武器輸出。

其三:克虜伯公司承諾,將盡一切努力,保證在當年六月以前,將全套的機器設備,以及相關的技術管理人員運抵中國,並在八月以前投入生產。

其實知情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曾紀澤這些條款,完全就是爲了他不久後的起事做準備。爲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克虜伯公司拉入這趟渾水。

阿爾費雷德當然不會知道,曾紀澤有這樣大的野心,況且縱然是中國烽火連天,西方的這些冒險家們也不會擔心自己在中國的利益受到實質性侵害,因爲他們明白,無論是哪個統治者上臺,都不敢與西方國家決裂。

曾紀澤的一系列附加條款,同樣也利於德國加大對中國的影響,便如當今的美國,爲何歡迎那麼的外國人來美國留學,爲美國提供人才只是原因之一。這些深受美國價值觀陶冶的留學生,回國之後,自然會將這種影響帶回給他們的同胞,一傳十十傳百,這種影響遠比出口槍炮要深遠。

阿爾費雷德很愉快的答應了所有的條款,並以實際行動,儘快的履行起克虜伯方面的義務。

而在曾紀澤與克虜伯公司談判的同時,徐州礦務局唐廷樞方面也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該局旗下的一座煤礦,一座銅礦山以及一座銅冶煉廠經過近一年的建設,終於投入了正式生產。

礦務局所產之原煤,除了供己本局生產之運外,每月還可爲上海方面提供五百噸原煤。而年產之銅礦及所煉精銅,合及大冶礦務局所產,將暫時滿足上海武器製造局,以及正在建設的江南製造局和蘇州炮局所需。

這就意味着,曾紀澤至少在目前的工業水平下,擺脫了原材料方面對西方的依賴。

第223章 秘密武器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289章 經略越南第33章 屠殺第135章 左擁右抱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178章 決斷第315章 憲法第131章 父子二心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289章 國土第281章 烽煙再起第170章 衝突第175章 志向,玩物第263章 烽火再起第152章 滅滿第212章 廢物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181章 一生爲奴第118章 兵臨城下第237章 宿命第151章 辦報第267章 傀儡第262章 賣國成性第60章 壽州第206章 特色弟妹第71章 兵工廠第294章 致命武力第1章 湘江北去第182章 “虧本的買賣”第46章 淮軍初戰第66章 程學啓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108章 洪神經第262章 賣國成性第291章 雙飛第123章 炮第157章 白話文第112章 野心 鐵血 柔情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62章 行刑第275章 開源第103章 制器第256章 天策門第13章 打砸搶燒第80章 壕溝戰術第14章 洋教習第264章 謝幕前的演出第60章 壽州第98章 慕王第124章 人慾第3章 初顯不凡第53章 聲名雀起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178章 決斷第293章 示威第25章 江上縱論第52章 料事如神第45章 戈登第163章 新的變數第136章 至尊第283章 邊境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26章 肩部之傷第307章 法官第194章 人,狗第168章 望洋興嘆第135章 左擁右抱第21章 談判第189章 世界的轉折點第116章 絕對控制第292章 德意志第136章 至尊第172章 海權第288章 南京條約第21章 談判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181章 一生爲奴第254章 先手第295章 四面開花第284章 口袋陣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291章 雙飛第118章 兵臨城下第88章 家庭晚餐第247章 儲君第141章 心腹之患第167章 列強的矛盾第14章 洋教習第185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71章 兵工廠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301章 反英運動
第223章 秘密武器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289章 經略越南第33章 屠殺第135章 左擁右抱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178章 決斷第315章 憲法第131章 父子二心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130章 料事如神第289章 國土第281章 烽煙再起第170章 衝突第175章 志向,玩物第263章 烽火再起第152章 滅滿第212章 廢物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181章 一生爲奴第118章 兵臨城下第237章 宿命第151章 辦報第267章 傀儡第262章 賣國成性第60章 壽州第206章 特色弟妹第71章 兵工廠第294章 致命武力第1章 湘江北去第182章 “虧本的買賣”第46章 淮軍初戰第66章 程學啓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108章 洪神經第262章 賣國成性第291章 雙飛第123章 炮第157章 白話文第112章 野心 鐵血 柔情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62章 行刑第275章 開源第103章 制器第256章 天策門第13章 打砸搶燒第80章 壕溝戰術第14章 洋教習第264章 謝幕前的演出第60章 壽州第98章 慕王第124章 人慾第3章 初顯不凡第53章 聲名雀起第109章 鼎之輕重第178章 決斷第293章 示威第25章 江上縱論第52章 料事如神第45章 戈登第163章 新的變數第136章 至尊第283章 邊境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26章 肩部之傷第307章 法官第194章 人,狗第168章 望洋興嘆第135章 左擁右抱第21章 談判第189章 世界的轉折點第116章 絕對控制第292章 德意志第136章 至尊第172章 海權第288章 南京條約第21章 談判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181章 一生爲奴第254章 先手第295章 四面開花第284章 口袋陣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291章 雙飛第118章 兵臨城下第88章 家庭晚餐第247章 儲君第141章 心腹之患第167章 列強的矛盾第14章 洋教習第185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71章 兵工廠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301章 反英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