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項籍何在

《項羽本紀》中有所記載,項籍是下相人,字羽,最初起兵時,只有二十四歲,其叔父項梁乃楚國大將軍項燕之後,項家世世代代做楚將,封在項地,故此取爲姓氏。

項羽在中國的歷史上屬於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兩千多年來,多少英雄豪傑如江水一般滾滾而逝,但項羽的豪情和勇猛向來被文人雅士所歌頌,只可惜短於權謀,好大喜功,生性殘暴,每攻下一座城池皆不留降卒,最後敗於劉邦。

龍天羽來到這個時代最想見到的兩個人便是劉邦和項羽,如今劉邦已經命喪劍下,但項羽至今卻全無風聲,根據史書記載,離項梁會稽起兵的日子屈指一算,爲時不多矣,迫不及待地想一睹西楚霸王的風采。

張良沉思半晌,搖頭道:“老夫近幾年來,以一人之力奔走天下,欲結合衆人之力抵擋暴秦,也正因此結識了各地諸多的賢才智者、勇猛壯士,楚將項燕之後有項梁、項伯、項莊等豪傑,卻不曾聽聞過有項羽的青年,或許是老夫來去匆忙,尚未遇見此人亦不可知。天羽爲何平端問起此人呢?”

龍天羽愕然吃驚,心道:“項羽少年得志,力負千斤,不可一世,乃項族支柱,岳丈見多識廣,閱人無數,怎會未曾聽聞,這於理不合,難道歷史已經改變,不會出現項羽了麼?”

張良又道:“如今天下豪傑趁機而起,各自爲政,相互爭奪,唯有楚地尚未有所動靜,項族人有一勇士項伯數年前被秦軍追捕,因我從中略施小計,瞞天過海騙過秦兵救了項伯,結成至交,故此通過他引介曾見過項梁及江東子弟。

“當時項梁因罪遭櫟陽官吏追捕,就請蘄縣的獄吏曹咎寫信給櫟陽的獄吏司馬欣。通過交情瞭解,後來項梁殺人,便與項莊等族中親信在吳中逃避仇人和秦兵,暗中用兵組織部署賓客和子弟,招攬賢能的士大夫及勇士,有一支近八千子弟的隊伍,倘若時機一到,必定有所圖謀。”

龍天羽微微點頭,想到愛妻虞姬仍在楚地壽春的郭府上,與佳人分離有半年之久,此地事情一了,便決意親自趕赴楚國故都壽春接回嬌妻。

想到虞姬的溫柔婉轉,心中思念更盛,遂向張良道:“此地了結陳勝一事後,我想暫不回彭城,南下渡烏江前去壽春接一位紅顏知己,不知岳丈對楚國之地有何感觸?”

張良嘆道:“我也正想重遊故地,順便與天羽同行,痛快暢敘一番,楚國在戰國後期,西界一直東移,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移到了長江下游,後來西秦對魏、趙、韓的蠶食,到秦王政五年,攻取魏國二十城,將這些地方建爲秦的東郡以後,對東方六國威脅更大,而且離楚都陳也只有一百六十餘里,迫於形勢於秦王政六年形成了合縱的陣容,趙、楚、魏、韓、燕五國聯軍合力攻秦,由趙將龐統爲帥,聯軍曾一直攻到了蕞城。

“當聯軍抵達函谷關下,西秦由一位上將軍率領奇兵反擊,各國軍隊紛紛敗退,那次也是戰國時期最後一次合縱,此後聯合抗秦的策略再也難以施展,便在這一年,楚國爲了避開秦的威脅,把國都鉅陽遷到壽春。企圖退保江淮,政治中心移到了下游地區。

“當時楚國的貴族黃歇的采邑位於大海之濱的江東,楚國的東境到達徐泗皺魯一線,這裡的居民都開始自稱楚人,後來考烈王去世,國舅李園與春申君黨派爭權,最後以李園爲勝利者,誅了黃歇全族,年幼的太子悍即位,就是楚幽王,直到秦王政二十五年被西秦所滅!”

話音剛落,周勃走進軒廳,彙報城內外的軍情境況,根據曹參所報,城外陳勝的義軍已經開始調動,正向四周擴散,形成牢籠之術,而城門街道都增強了重兵把守,稱門守將有令只許進不許出城,除非有陳勝將軍的令牌才得通行。

龍天羽早料知會如此,卻也不免擔憂,眼下分秒必爭,既要逃出陳地,又要救出詩詩和整個歌伎團,使原本艱難的形勢變得更加棘手。

唯一的優勢便是陳勝正醉得不醒人世,只要他仍健在,吳廣等就不會造次,可以利用這個砝碼救出詩詩和伎團,相顧道:“周將軍負責晚上的南門和接應,務必速戰速決,在時間上更要捏拿妥當,或早或晚都會使我等全軍覆滅,一切聽我號令行事,你去準備好人手!”

周勃領命出去,過不半晌,夏侯嬰、張雲、袁英三人聯袂進廳聽候調遣。

龍天羽在桌几上攤開陳勝府邸的鳥瞰圖,吩咐道:“你們三人來得正好,我尚有一事需要你們去辦!”

當下將柳詩詩和歌姬的事說了出來,講解營救策略後,安排袁英隨他去向陳府接出歌舞團的歌姬,護送出城外與曹參匯合,晚上提前行動由夏侯嬰和張雲等精銳黑甲軍接應,夜入侯府救人。

龍天羽又吩咐張良起筆一封關於辭行返回彭城的書函,派人呈遞將軍府上,隨後諸人紛紛依計下去準備。

晌午時分,陳勝酒醒過來,莫名地一陣頭暈目眩,酒勁仍未消退,驀然聽到柳詩詩羞澀地答應從此留在身旁,使陳勝興奮不已,正在此時有人呈上龍天羽送去的書信,陳勝沉思片刻,決定爲他設宴送行,實是包藏禍心意探虛實。

龍天羽正在行館擔心柳詩詩的安危處境,屬下送上請貼邀請他入將軍府參加午宴,龍天羽一瞧登時會意,一切按計劃進行,稍放下心來,領着張良、袁英策騎馳向陳勝府邸。

這次宴席少了許多排場,除了主人的主座外,各設左右席位,陪同出宴的沒見地方舊貴和衆多將領,只有吳廣、武臣、張耳、陳餘等幾位軍方支柱和賢士參加而已。

陳勝醉意惺惺,雙眼深紅,顯然昨晚飲酒過多,後勁尚未完全退去,一輪歌姬曼舞完畢,陳勝舉杯道:“龍將軍剛到陳縣不足兩日,怎麼便起了離去之念,陳地的百姓都欲一睹將軍丰采,萬萬不能如此輕率離開啊!”

龍天羽微笑道:“如今義軍四起,天下動盪不安,朝廷的大軍即將反撲鎮壓義軍,我要速回彭城部署兵力,準備迎戰秦軍,本來還能多逗留幾日,只是在下呂岳父七十大壽將近,當須早日歸去,故此定於明早起程,也是事出有因。”

陳勝心想只要不是今日離開便無關緊要,因爲斷定他難逃今晚,陪笑道:“既然如此,本將也不再挽留將軍,待我準備微薄賀禮請將軍順路捎回彭城,也算本將一點心意!”

龍天羽淺笑道:“那便謝過陳將軍美意,只是岳丈他鐘愛歌舞,昨晚本人看到宴會上的歌姬表演出衆,可否提個不情之請,向將軍邀請那伎團隨同我隊伍前往彭城演出賀壽,等壽宴一過自當送回如何?”

第四章 拜師學劍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六章 爭女風波第十章 天羽鋒芒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十二章 婉兒密函第四章 樓蘭古國第二章 馬革裹屍第十章 雷霆萬鈞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九章 大戰序幕第三章 雙修之約第一章 拂曉鏖戰第九章 凝君嬌媚第十一章 秦楚抗龍第二章 匈奴出兵第九章 宴會爭寵第三章 烽煙將起第十章 血染古街第七章 臥龍之地第五章 風雲變幻第八章 奔襲匈奴第九章 生死與共第十一章 放開情懷第七章 密室決策第一章 鳳舞來人第七章 血戰騎兵第一章 釋放精氣第六章 伐衛部署第十二章 相濡以沫第一章 追殺漢妃第十章 惺惺相惜第十二章 劍聖出手第三章 箭主沉浮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八章 懷古論今第九章 兵臨城下第五章 函谷雄關第十一章 高手對決第十二章 盟軍潰敗第十一章 不擇手段第十一章 虎嘯雲動第二章 羣妃審問第五章 嬌妻會師第九章 三道題目第三章 天羽爭辯第六章 雙修之境第十章 折服才女第七章 呂雉心思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十二章 神女誕子第八章 幻想雙飛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五章 死守關口第十二章 伐旦嬌妻第一章 外星飛碟第三章 楚軍夜襲第八章 養精之法第七章 霸王刀決第十章 火海鏖兵第十一章 夫妻同心第三章 生死攸關第二章 戰後雲雨第十章 滿腔熱血第四章 偷樑換柱第三章 大戰對峙第四章 弄巧成拙第九章 刀本無情第九章 圍趙引龍第六章 雄關對峙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八章 大江東去第四章 蒲府激戰第十一章 琴動紅顏第三章 善戰非兵第七章 霸王刀決第二章 別後新婚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七章 多情自惱第五章 西域聯軍第五章 意興闌珊第三章 刀境突破第十二章 婉兒密函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五章 歃血爲盟第二章 秦始皇陵第六章 韓信登場第三章 以死殉情第二章 清白之軀第一章 義軍雲集第一章 大權旁落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十一章 彭城嬌嬈第十一章 手刃逆賊第十章 天羽屏障第八章 男兒殺氣第十一章 中原混戰第一章 虎口離別第一章 劍爭雌雄
第四章 拜師學劍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六章 爭女風波第十章 天羽鋒芒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十二章 婉兒密函第四章 樓蘭古國第二章 馬革裹屍第十章 雷霆萬鈞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九章 大戰序幕第三章 雙修之約第一章 拂曉鏖戰第九章 凝君嬌媚第十一章 秦楚抗龍第二章 匈奴出兵第九章 宴會爭寵第三章 烽煙將起第十章 血染古街第七章 臥龍之地第五章 風雲變幻第八章 奔襲匈奴第九章 生死與共第十一章 放開情懷第七章 密室決策第一章 鳳舞來人第七章 血戰騎兵第一章 釋放精氣第六章 伐衛部署第十二章 相濡以沫第一章 追殺漢妃第十章 惺惺相惜第十二章 劍聖出手第三章 箭主沉浮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八章 懷古論今第九章 兵臨城下第五章 函谷雄關第十一章 高手對決第十二章 盟軍潰敗第十一章 不擇手段第十一章 虎嘯雲動第二章 羣妃審問第五章 嬌妻會師第九章 三道題目第三章 天羽爭辯第六章 雙修之境第十章 折服才女第七章 呂雉心思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十二章 神女誕子第八章 幻想雙飛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五章 死守關口第十二章 伐旦嬌妻第一章 外星飛碟第三章 楚軍夜襲第八章 養精之法第七章 霸王刀決第十章 火海鏖兵第十一章 夫妻同心第三章 生死攸關第二章 戰後雲雨第十章 滿腔熱血第四章 偷樑換柱第三章 大戰對峙第四章 弄巧成拙第九章 刀本無情第九章 圍趙引龍第六章 雄關對峙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八章 大江東去第四章 蒲府激戰第十一章 琴動紅顏第三章 善戰非兵第七章 霸王刀決第二章 別後新婚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七章 多情自惱第五章 西域聯軍第五章 意興闌珊第三章 刀境突破第十二章 婉兒密函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五章 歃血爲盟第二章 秦始皇陵第六章 韓信登場第三章 以死殉情第二章 清白之軀第一章 義軍雲集第一章 大權旁落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十一章 彭城嬌嬈第十一章 手刃逆賊第十章 天羽屏障第八章 男兒殺氣第十一章 中原混戰第一章 虎口離別第一章 劍爭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