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

再說回族教育。馬家對回族教育是重視的,這主要是爲培養其基幹,以鞏固統治地位。寧海地區的回民教育,開始於1746年西寧府的回民學社,到1912年增至兩處,但在校學生僅20多人。1917年馬麒在甘邊寧海鎮守使署附設同仁小學,學生有百餘人。1921年,籌設寧海回教促進會,次年根據甘肅省教育領導機構指示,改稱爲寧海回教教育促進會,馬麒任會長,東關清真大寺教長馬駿爲副會長,該會以“促進回教青年學生教育,並闡發回教真諦爲宗旨”。1924年,擴大了同仁小學,學生增至150多人。並在湟源、大通、貴德、樂都、化隆、循化6個縣,各設小學,說服動員回民子弟入學,使各縣小學擁有學生五六十人至百餘人。青海建省後,該會改稱青海省回教教育促進會,以國民軍回族師長安樹德爲會長。國民軍東下之後,馬麒委冶生祿、劉善爲正副會長。1931年8月,馬步芳取冶生祿而代之,以劉克勳爲副會長。1932年,在各縣設立分會,將全省劃分爲12個學區,設立學校。到1945年,共設初小245所,完全小學85所,學生共有11400名。各校課程,除普通課程外,每日加授伊斯蘭教義1小時,阿拉伯語文2小時,均設有禮拜堂。回教教育促進會及各分會,由於馬步芳直接領導,聲勢逼人,有些縣分會的教育長竟與縣政府分庭抗禮,縣長處理重大事務,須先徵得其同意,方敢辦理。1933年,總會附設了初級中學。1943年,將馬步青在涼州創辦的青雲中學、馬廷斌在河州辦的魁峰中學,均納入青海省回教教育促進會範圍。該會權力,可以指揮全省回族教育工作,也負責清真寺有關事務的相應輔導,還附設了青海省回教青年會和青海省回教研究會,與省外文化學術團體有了聯繫。

崑崙中學則是馬步芳家族統治下的一個特殊產物,它是隨馬繼援的就學、升學而發展起來的。1933年,馬繼援小學畢業後,爲便於其升學,總會才附設初中班,當時只有1個班。此後逐年增加班次,到馬繼援初中畢業時,該校纔有初中的3個年級。1936年爲適應馬繼援升學,又設立高中班。到馬繼援高中畢業時,高中才有了3個年級,稱之爲會立西寧高級中學,學生人數達到1200餘名。後來馬步芳要給這個學校命名,省黨部書記長薛文波以取義於“崑崙磅礴”之句,建議取名“崑崙”,正合馬步芳之意,遂於1940年改稱爲會立崑崙中學,遷移於西寧水北門外新址。設有初中、高中、師範、小學、幼兒園等部分,1942年學生達到2200餘人。之後又設3個分校,學生總人數達8500餘人,教職員640餘人。學生中主要是回族,也招收漢族、土族、撒拉族、維吾爾族的學生。校長由馬步芳自兼,學校日常行政權力,由副校長和總隊長負責。實行嚴格的軍事管理,設有總隊部,負責軍事訓練。總隊長爲上校級,大隊長中校級,中隊長少校級,都是從部隊中選拔來的。其編制的龐大,經費的充足,在西北是罕見的。全校學生分編爲7個大隊,大隊下分若干中隊和分隊。從1937年開始,小學六年級以上學生,每人發給步槍1支、馬刀1把,大隊配有機槍三五挺,每日軍事教練2~3小時。平時飲食起居、放哨守衛以及一切禮節動作,都和部隊一樣要求。校內還設有禁閉室,學生違紀犯規,即行禁閉,逃跑的學生則派人追捕。學校還定期進行實彈演習,所需彈藥,由第八十二軍軍械處按時供給。1940年八十二軍在互助、大通、湟中三角地帶舉行軍事演習,崑崙中學學生參加,擔任一個方面的攻擊和防禦任務,馬繼援任總指揮。馬步芳在演習後的評比中,將崑崙中學譽之爲“鐵軍團”。其實早在1937年在河西阻擊紅軍戰役中,馬步芳就將崑崙中學的學生編成一個團,學生一律佩帶准尉符號,打算開往前線,後以省垣防務空虛,臨時改變計劃,給以負責省城治安的任務。馬步芳常對人誇耀說:“他們都是少年幹才,在校是學生,在戰場上是英雄。”馬步芳經常到崑崙中學來,校內爲他設有專用竈房,軍政部屬常到此向馬報告或請示工作,馬會見賓客,也常在崑崙中學,所以這裡又成了馬的政治活動場所。在此校任職和學習的人,多有飛黃騰達的機會。省上每有重大措置,經常委派昆中的教職工充任委員,賦予權力,執行政治任務。凡是旅、團級和科、處級人員,一旦調至昆中任職,必然會升任高級軍政職務。馬繼援在崑崙中學時期,名爲求學,實際已從事各種政治活動,爲其將來接任青海省主席打根基。副校長、總隊長和教職員對他十分恭順,都竭力奉承,以待將來攀龍附鳳。蒙藏王公、千百戶晉見馬步芳之後,也必到昆中拜見馬繼援。馬繼援任八十二軍軍長後,其副軍長、參謀長以及各處處長,多是其昆中同學;即使營以下軍官,也多是昆中後期的學生。此外,還於1946年成立崑崙中學校友會,藉以聯繫和團結先後任職、任教和畢業、肄業的人,成爲一股勢力。馬步芳任該會指導員,馬繼援任理事會理事長,馬振武任監事會常務監事。在昆中、各縣促進分會和部隊、行政機構中,均設昆中校友會小組。每年召開校友會年會,省內外代表均出席會議,其聲勢超過當時軍政機關及民意機構的代表會議。校友會還將原有的《昆友》、《教育通訊》、《崑崙月刊》等刊物合併爲一個《崑崙報》,大肆聯絡、宣傳。1949年1月,竟遷至蘭州出版。還設有“子香獎學金委員會”,獎勵校友中在學術和工作中取得成就者,對於優秀者,則保送深造。所以,崑崙中學實際是馬步芳家族的軍政幹部養成所,是其統治青海的一個基地,它既鞏固了馬步芳的統治,也爲馬繼援少壯派奠定了基礎。

馬步芳對一般學校也是從自己的封建統治和軍事需要出發,隨心所欲地發號施令,打亂正常的學制和教學秩序,使之不斷遭到摧殘與破壞。早在1938年就下令全省各級學校一律實行軍事訓練,在西寧設立青海省學生軍事訓練總隊,各縣分設大、中、分隊,選派軍官充任隊長,嚴格控制各校師生行動,教員除備課講課之外,對學校行政不得過問。從1944年起,各中等學校校長和訓育主任(兼軍訓大隊長),都是從崑崙中學、省回教教育促進會中選拔骨幹充任。在軍訓中,男生練習戰鬥,女生練習救護,並通令每月至少舉行野外戰鬥演習一次。1949年1月,徵集各縣中等學校教職員320餘名,施以兩個月的軍事政治訓練,派赴隴東,充任八十二軍連以下政治指導員。同年4月,又將西寧市中等學校學生1200餘人撥至樂家灣教導總隊受訓,有些也派至八十二軍擔任連、排級軍官。同年7月,命令西寧各中等學校學生,在樂家灣修飛機場,歷時50天之久。8月,又徵拔學生600餘人,在教導總隊受訓一週後,調往蘭州。各校經費,起先由省教育廳掌握,後由馬步芳直接控制,基本上都被移作軍費。有幾個大宗,如1937年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撥發青海各中等學校補助費14萬元,被移作河西阻擊紅軍之用。1947年教育部發給法幣1.5億元,被撥交湟中實業公司。1948年中央撥基本教育設備費法幣24.6億多元,其中15億元撥充了軍費。學校的開支,只好仰賴於教育基金。其基金來源則是:校產出租、附加教育經費、學生所繳學費和募捐等。但這些遠不敷支用,所以均窮困異常,教職員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水平。圖書儀器設備,十分簡陋。1947年,教育部曾撥發青海教學儀器10套,馬步芳發給崑崙中學和西寧女子師範學校各兩套,其餘6套,由全省各中等學校兩校合領1套,以致教學中難以應用。農村、牧區的學校更爲困窘,多數學校買不起日常必備的馬蹄表,甚至也沒有黑板,僅在牆壁塗黑以代用。教室中無桌凳,多是自築土臺。教師和學生以衣食所迫,不得不幫助家人兼事生產勞動,以致不少學校形成“春滿堂,夏一半,秋零落,冬不見”的現象,有的僅懸學校招牌,每值督學視察,教師纔回校召集學生,以應付於一時。

據不完全統計,1945年全省學齡兒童入學率,農區佔18.2%,牧區爲1.1%。每千人中,農區入學小學生爲34.4人,牧區爲1.7人。中學生人數更少,每千人中僅有0.71人。到1949年入學數字下降,學齡兒童入學率,農區佔14.1%,牧區僅佔2.4%。平均千人中,農區有小學生26.7人,牧區爲3.8人。

3.軍政教育

馬步芳對軍政人員的訓練教育,抓得很緊。1927年在化隆南臺成立教導連,成員100餘人。1930年在西寧成立青海軍官訓練班,教育方針及制式全仿國民軍,以劈刀、刺殺、翻槓爲主要課目,受訓軍官700餘人,平均年齡20歲左右,此即奠定其軍事骨幹的基礎。1936年舉辦省保安處軍官教育團,輪訓各縣保安團隊的軍官,共計1400餘人。這是馬步芳借保安團隊擴大實力,爲其獵取省政府主席寶座的措施之一。1937年又以馬麒原來提出的整頓吏治、實行開墾、推廣教育、訓練軍隊、設立工廠、注意交通、鞏固國防、籌備自治等八項施政方針爲主要課程,除了軍官訓練,又舉辦公務員訓練班。並派人到廣西學習李宗仁、白崇禧的人員訓練經驗,制定新的教育方針。1938年根據中央佈置,設立青海省地方行政幹部訓練團,以該團爲基地,大力宣傳和實踐,號召自衛、自治、自給,通令全省雷厲風行。省會各機關紛紛以藍底白字,在門前標寫六大中心工作的內容。幹部訓練團的組織相應擴大,先後設有黨務、行政、保甲、地政、會計、師資、工商、蒙藏語文、婦女、童子軍、警官、獸醫、活佛、阿訇等19個訓練班,將全省各部門骨幹,以及吸收的學員和活佛、阿訇等,分期分批訓練,6期共訓練6232人,馬步芳自任團長,陳顯榮爲教育長,各廳、局長任教員。1940年曾一度在一些縣設立行政幹部訓練所,但未幾因馬步芳急於“”,注意力集中於軍隊方面,省地方幹部訓練即告中止。馬步芳對軍隊骨幹的大規模訓練,起於1938年9月,時在樂家灣舉辦騎五軍、八十二軍軍官訓練班,馬步青任團長,馬步芳雖任副團長,實際卻總攬大權。1943年改爲第四十集團軍軍官訓練團,馬步芳任團長。集團軍撤銷後,又改爲整編八十二師軍官訓練班,馬繼援任主任,馬振武爲副主任。1945年以崑崙中學第三分校名義,在樂家灣招收青年學生近1000人進行培訓。1947年八十二師開往隴東,軍官訓練班改爲教導總隊,馬振武爲教育長。此外,從1930年到1937年,還選送大量學員進入中央軍官學校和警官、工兵等學校受訓,返回後大多擔任中層以上軍職。

總之,馬步芳家族集團以槍桿子爲第一,對武裝和軍事訓練十分重視。馬繼援曾撰有以戰術爲主要內容的小冊子,名爲《我的軍事思考》,其中有句話:“全國說起來,武士風是在青海最盛了。這是傳統精神,是我們先人留下來的鴻寶,比一切都難得。”看來,馬繼援不愧爲馬步芳的繼承人,他可謂已得馬家軍閥的真傳。

九、到處伸手

馬麒時期,採納黎丹“睦鄰敦交,定青拓邊”的建議,對蘭州、西藏和新疆,先後聯繫,保持比較和睦、穩定的局面。馬麟時期,標榜“保境安民”,專事搜刮,無暇外顧。馬步芳則不同,他野心大,手伸得長。統治青海全省意猶未盡,更大事向外擴張。窺伺於甘、新,竭力發展勢力。

1.佔據河西

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國民黨離開西北。馬步芳趁局勢混亂之機,藉口鞏固後方防務,剪除了涼州等處殘餘軍閥馬國禮,派原第九混成旅第一團馬訓部進駐涼州,同時令第二團馬爲良部進駐河州,與河西、青海形成掎角之勢。時馬麟爲甘肅全省保安司令,甘代省長王禎拱手聽命,馬步芳家族正在得勢。馬廷賢由天水進犯蘭州,馬麟令馬繼融部迎擊於定西一帶,將馬廷賢擊潰。馬步芳因利乘勢,率部進駐甘州、肅州,從而河西走廊全部爲其所有。直到1942年蔣介石嫡系軍隊進駐,馬家部隊方始撤回青海。

2.插足新疆

1931年,馬步芳追逼馬仲英西上星星峽,但實際雙方仍是藕斷絲連。馬步芳資助馬仲英二弟馬仲傑在北平軍分會軍官訓練團受訓,並將其三弟馬仲福置之左右。1934年馬仲英到蘇聯,馬虎山代領其衆,不久內部發生糾紛,馬虎山投奔馬步芳,陳述新疆軍政情況,更引起馬步芳插足新疆的野心,即委任馬虎山及馬仲英部旅長馬正虎、馬福元、鮮福海等爲新編第二軍參議,以爲爾後入新疆的準備。1938年,利用盛世才排擠哈密堯樂博斯的機會,幫助堯到南京倒盛,並約請堯到西寧。盛世才恐馬步芳部進入新疆,特派兵一連駐守星星峽,並派暗探至西寧,偵察馬步芳的動靜。盛世才倒臺後,蔣介石於1944年9月任命吳忠信爲新疆省政府主席。馬利用吳路過蘭州的機會,曲意奉承,取得吳的歡心。時在阿合買提江、賽福鼎·艾德茲領導下的伊犁、塔城、阿山三區革命爆發,全疆震動,蔣介石急電馬步芳派部隊增援。吳忠信也電請中央“派馬步芳軍隊入新,協助中央軍平靖局勢”。這一決定,正中馬步芳下懷,即於1945年派馬呈祥率騎五軍1萬餘人入新,行前大吹法螺,馬步芳授予“躍馬天山第一峰”錦旗。馬呈祥到新疆之後,凡重大事件,均向馬步芳請示、報告。時堯樂博斯任哈密警備司令。馬步芳聯絡堯樂博斯,支持麥斯武德擔任新疆監察使,1947年5月,麥斯武德任新疆省政府主席,馬步芳保薦馬呈祥兼任新疆省政府委員,又擁護迪化清真寺教長馬良駿爲新疆監察使。馬步芳給他們饋送汽車、馬車、武器,派遣衛兵侍從。還讓馬紹武出面,與在新疆的CC系艾沙互通聲氣。並與哈薩克女王哈德萬串聯,總之是極力擴大自己對新疆的影響。

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
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