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

保安司令部的編制,取消士兵超加的口糧(仍減至每日斤半),對雷中田、高振邦的兵額,也限制在原有數目上,不許增加。他的這個要求,起初尚能表面上執行,以後由於他自己實力不夠,收編了臨洮張彥明股匪,雷、高即以爲口實,大肆招兵買馬,增糧增餉。他又以親自批領條來控制,也行不通。只好眼睜睜任雷擴編三個師、高擴編幾個大隊。對於機關的裁員,當時因人設事,冗員甚多,但一經摸底,都有來頭,一個也動不得。又轉向中下層職員開刀,用考試辦法,裁汰了一大批,卻轉而造成他們生活無着,形成社會問題,爲輿論所不滿。所以“精兵簡政”,毫無所得。在澄清吏治、用人唯賢方面,他採取考試辦法,並親任主考,以廳長、知名人士“陪考”。他隨口提問,令應考者回答,內容庸俗,形同兒戲。他曾派出四人當縣長,其中二人是他的蒙師,一人是他部下的親戚,一人是馬麟推薦的,都沒經過考試,與“賢”字不相干,因而引起知識界的指責。在團結各族、庶政公開方面,他不僅沒有什麼具體措施,而且也做了些不合乎人情的事。如他就任之初,各坊寺、門宦、部落頭面人物,按少數民族風習前來道喜,他一律拒絕,給以“閉門羹”,結果這些人回去傳說“馬主席不認鄉親”。一次,五泉山東龍口八卦臺建成,馬麟遍請官紳頭面人物吃手抓羊肉,他不但不去參加,而且在給他的請柬上寫“應辦事情很多,哪有閒工夫作此無謂應酬”。馬麟認爲他有意奚落,更加離心離德。孫中山先生紀念週,每月在省政府中山堂舉行一次,這在當時是不可少的由最高長官主持的例會,他一次也沒有主持過。所以他的施政方針不僅形成泡影,而且開罪於人,得不償失。他來蘭時沒帶幹部班底,只帶一個親戚作“內秘書”,二兒馬敦信作內外聯絡員。讓各機關人員照舊工作,以示“大公無私”,但又不肯信任人家,使大部人員不安於位。他爲巴結上司曾向南京送馬,擬給蔣介石4匹,何應欽2匹,張學良2匹,邵力子1匹。派人送到南京,先請示馬福祥審閱致各要人的信件,馬認爲措辭不當,另行改寫。又看所送之馬,經長途跋涉,毛皮乾燥,膘體不肥,已成下駟,無法贈送。馬福祥遂對馬鴻賓大加申斥。馬鴻賓在宦海的波濤中,是一名劣等船工,船的危殆是可以想見的。斯時馮玉祥身在晉南,心存隴上。他爲了反蔣,要先恢復甘肅以至西北這塊根據地,讓雷中田除掉馬鴻賓,“在甘肅做一番轟轟烈烈的革命事業”,並要在漢中的王志遠、邠州的蘇雨生配合行動。他令李世軍到陝甘向雷中田、蘇雨生傳達他的計劃。雷中田有了這個背景,與馬鴻賓的矛盾就無法調和了。而且二人相處幾個月中,關係也越來越緊張。雷中田曾收編了通渭的董老二(惡霸地主)爲地方民團,遭到馬廷賢部的襲擊,雷認爲馬廷賢與馬鴻賓雖然表面上對立,但畢竟都是回軍,難免一個鼻孔出氣;設若兩馬合流,自己便很危險。8月7日南京政府發佈命令,任命馬鴻賓、楊思、譚克敏、馬文車、張維、李朝傑、賈纘緒、水梓、喇世俊爲甘肅省政府委員,以馬鴻賓爲甘肅省政府主席,楊思爲民政廳長,譚克敏爲財政廳長,張維爲建設廳長,水梓爲教育廳長。這一命令不僅使連個委員也沒撈到的雷中田更加不滿,也使馬文車醋意大發。原來馬文車一直垂涎財政廳長這個肥缺,而馬鴻賓則以貴州籍的譚克敏是何應欽的人,便於向中央要錢,將財政廳長一職給了譚克敏。於是,馬文車遂與雷中田勾結起來,共同進行倒馬活動。他們也曾向甘肅士紳間活動。有個說法:事變前夕,雷中田到甘肅士紳領袖人物楊思住處密談約一小時。事變後,雷中田生日,楊思贈聯雲:“龍泉太阿,氣味自合;渾金璞玉,福壽所基。”可見是相互默契的。雷中田曾派人與蘇雨生聯繫,商定由蘇雨生設法擺脫楊虎城,直撲寧夏,雷則在蘭州扣押馬鴻賓,一舉推翻馬福祥在甘、寧的統治。不久,蘇雨生因扣留青海購運的物資,抗不發還,楊虎城派兵進攻,蘇即乘機向寧夏轉進。雷中田於8月24日晚上對高振邦、潘振雲說:“蘇雨生撤離邠縣已20多天了,按時間計算,應該早到寧夏了。爲什麼還沒有消息?不要叫人家封鎖消息,讓蘇雨生吃了虧。”於是決定次日動手。25日下午,馬鴻賓進城到省政府辦公,雷得報告後,即下令關閉城門,派他的副官曹某率手槍隊20餘人去捉馬鴻賓,但馬已事先風聞,翻牆逃到城隍廟內隱藏,繼又逃到道升巷某職員家中。斯時蘭州全城戒嚴,崗卡林立,城外槍聲大作。26日中午,街道貼出雷中田的佈告,原文是:

爲佈告事,照得軍閥馬福祥、馬鴻賓夙蓄擴張地盤之陰謀,冀填自私自利之慾壑,矇蔽中央,把持甘政,蔑視全隴漢回蒙番,重興帝國主義,實與先總理革命宗旨大相違背。溯自馬鴻賓攫代甘肅省政府主席以還,所爲罪惡,罄竹難書,舉其大者如:(一)庇匪殃民,(二)把持財政,(三)私運槍械,(四)操縱金融,(五)侵吞公款。已屬罪無可逭,還復招收土匪,且外引馬廷賢率部北犯,擾亂治安。中田駐師是邦,除暴安良,自屬天職。茲遵從中央視察員馬心竹暨陝甘邊防督辦代表趙晚江之協商,重以全省黨政軍學農工各界大義之責請,不得不隨諸父老兄弟之後,先事預防,共維甘局。凡我漢回蒙番同胞,自當一視同仁,無分畛域。除呈報中央外,爲此佈告周知,其各安居樂業,無得自相驚擾,致貽伊戚,切切此布。

透過冠冕堂皇的言詞,我們從這張佈告中可以看出,雷中田此時反馬不公開反蔣;捉馬未經南京政府同意,有馬文車同謀,且有趙晚江(楊虎城的代表)插手。26日清晨,馬鴻賓爲了地方免遭糜爛,自己走上街頭,向警察說明身份,要求見高局長(振邦)。高振邦接到電話,從攻馬鴻賓部的前線趕來,親自將馬鴻賓帶走,安置在道升巷李朝傑廳長家中(後來怕不保險,又安置在警察局內)。而雷中田對馬鴻賓部隊的攻擊,先始於黃河北,經過8小時戰鬥,解除了馬部一個營的武裝,營長馬雲奇受傷被俘;並擊潰張彥明的騎兵部隊。後在小西湖一帶攻擊馬部軍隊,急切未下。馬鴻賓讓喇世俊持其親筆信進行調停,雙方停火,軍事行動暫告一段落。雷、馬即發出通電,改組省政府,推舉馬文車、雷中田、楊思、李朝傑、趙晚江、李克明、陳珪璋、魯大昌、王家曾、喇世俊、馬錫武、慕壽祺、裴建準等13人爲臨時省政府委員;由馬文車兼代省主席、楊思兼民政、李朝傑兼財政、馬文車兼教育、喇世俊兼建設、雷中田任全省保安總司令。其中楊思、李克明、喇世俊、裴建準、馬錫武、慕壽祺是甘肅士紳。陳珪璋、魯大昌是地方軍閥,均未來蘭。雷中田、李朝傑、王家曾是國民軍殘餘。趙晚江是楊虎城的代表,不久被人刺殺。雷乘機積極擴充部隊,以潘振云爲“中央陸軍新編第八師師長”。但蘇雨生部進入寧夏,被馬鴻賓部冶成章旅擊潰,失去聯絡,奪取寧夏計劃落空。

扣押馬鴻賓是一個政治信號,它引起各種勢力的反應和鬥爭。楊虎城提出派兵入甘“戡亂”的主張,在國民黨中央的陝人于右任極力促其實現;馬福祥堅決反對陝軍入甘,力主和平解決;馬鴻逵也從泰安致電雷中田主張和平解決,並說“什麼條件都可商量”。馬麟則帶騎兵兩千人撤離蘭州城區,駐紮河口,雖致函雷中田表示願作調人,雷亦覆信歡迎,但開始卻旁觀敷衍。劉鬱芬曾派代表到蘭,表示願回甘肅,但遭到雷中田的斷然拒絕,決斷地表示“他來我走”。雷意希望吉鴻昌來甘。甘肅本省各界上層人士都希望避免戰禍,和平解決。而雷中田、高振邦之間也存在很大矛盾,雷主殺馬,並已下令槍殺了馬部的張彥明。高則偏重於放馬,現雖將馬押在警察局內卻給以優待,他的兒子馬敦信常去探視。雷對此深表不滿,高亦有意避免與雷見面。蔣介石原來認爲馬福祥的力量可以爲他控制西北,至此已發生動搖。但爲制止楊虎城在西北的發展,又想楊、馬並存,互相牽制。馬福祥在南京積極活動,向蔣爲其侄辯誣。並且向報界發表談話,一方面表示聽候中央處理,一方面攻擊雷中田“原系馮玉祥舊部,月前石友三叛變,雷曾受委某軍軍長,此次事變之先與隴東之陳珪璋、魯大昌勾結”。還有挾勢威脅的口吻:“至政變後駐寧夏之馬福壽,肅州、涼州、甘州之馬步青,西寧之馬麟各部,亦不出兵向蘭州前進,惟有聽候中央辦理。”蔣介石於8月30日電雷中田轉馬文車,查詢事變真相,對扣押馬鴻賓斥爲“實屬反叛中央,目無法紀”。馬文車則篡改電報內容後,向省務會議報告。之後,蔣介石又給雷、高來電報說:

甘肅視察馬文車擅作威福,構成政變,將省政府主席馬鴻賓私自扣留,經中央嚴令立將馬主席恢復自由,行使職權,並未遵令辦理。似此壞法亂紀,非嚴懲禍首,何以肅法紀而遏亂萌。電到仰該師長等即將視察員馬文車拿解來京究辦,並遵令轉知馬鴻賓即日召集各委員行使職權。

這封電報其實是官樣文章,意在敷衍而已。以禍首雷中田“拿解”同案禍首馬文車,這不是很滑稽嗎?但蔣介石這時還不想換馬,儘管馬福祥家族爲他守西北守得不那麼好,但他還要用這股勢力挾制諸如楊虎城之類的勢力,不使西北出現一個擁有強力與他對峙的西北王。蔣的這個態度,使馬文車、雷中田慌了手腳,縛虎容易放虎難,自己已坐在熱火爐上,進退不得。

9月上旬,甘肅士紳劉爾炘,聯合千人發表《告雷中田利害書》,大意是:你們把馬鴻賓扣住,想做主席,恐難坐穩,若因此而挑起一場回漢之爭,你們有何能力以善其後?這一政治炸彈,更使雷中田等心神不安。高振邦已更快地轉向,進一步向馬鴻賓表示好感。這時,臨時省政府委員楊思、李朝傑及青海代表馬崑山等也出面調停,雷中田提出三個條件:(1)馬鴻賓私宅財物的損失,概不補賠;(2)下命令叫馬駐在靖遠、新城兩地的隊伍一律繳械;(3)馬自行電中央辭退委員、主席職務。馬回答得主動而乾脆:(1)不要補賠,只要蘭州和全省人民無損失,本人私產無甚關係;(2)所部繳械命令當由我下,服從與否,不能保證;(3)辭職一層,何用他提,本人從來未嘗如此厚顏。但雷接到此一答覆,也無表示,調停擱淺。馬麟又到新城調停。馬鴻賓的第七師提出:“要臨時省政府的負責人和馬鴻賓主席同時辭職,馬鴻賓恢復自由後,省政府主席由第三者擔任。”雷中田雖表示同意,但“第三者”一時很難選出來。最後馬麟以其名義向南京發電報,請把馬鴻賓調回寧夏。但電文發出後,未見答覆。

誰也沒想到,這時卻跳出來一隻復甦的死虎!蟄居四川的北洋軍閥吳佩孚,大概看到變亂中的甘肅有機可乘。忽然以遊覽爲名,攜帶妻子兒女,以及殘部200多人,打起“興總司令”的招牌,由川入甘,經過文縣、武都、成縣,一路招搖撞騙,10月8日到天水,受到霸佔天水的馬廷賢的歡迎。吳佩孚委任馬廷賢爲“騎兵警衛軍總司令兼隴南護軍使”,還委了大批廉價的軍、師、旅長、顧問、參議之類。蘭州聽到吳要到來的消息,在對吳的態度上有分歧,據熟悉內幕的李世軍回憶:馮玉祥堅決主張殺馬驅吳,雷中田聽命,但高振邦卻相反。因高及其部下與吳有歷史關係,想利用吳這塊招牌緩和各方。而且甘肅地方軍閥陳珪璋、魯大昌和馬麟都不願馬文車、雷中田成功,又怕馮玉祥重來,所以要迎吳。雷中田等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得不迎吳,於是連忙籌備歡迎大典,撥款2萬元,爲之設“吳上將軍行轅”。11月7日,吳抵蘭州,文武軍警列隊歡迎,紛紛送上名片,將吳接入“行轅”,稍事休息,即以一輛東洋車將馬鴻賓接來。馬向吳提出要回防地安頓部隊,吳滿口答應,並且說:“在走以前,我打算讓你和雷見見面,甘肅的事還得你來主持才成。”據在場隨行人員說,順手也給了馬一個委任狀,但馬並沒有看。並嘆息說:“這時候還搞這種名堂!”第二天,馬、雷在吳處會面,雷連連說:“很對不起主席。”吳則和稀泥,說什麼不打不成交,說什麼“將相和”。最後調停的具體辦法是:放馬鴻賓出蘭州,其部隊回寧夏;由吳擔保,對雷不作軍事行動。吳於9日下午歡宴各界要人,特邀馬鴻賓參加,宴席上馬鴻賓說了幾句譏諷的話:“馬進士的後人是良民,沒有反過,今後仍不做非法的事。”雷中田當場神色不安,但對釋馬又有悔意。有人向馬通了消息,當晚馬向高振邦提出出走的安全問題,高以此去西關一帶都是他的人,絕對保證。午夜3時多,馬鴻賓乘1輛轎車出西門,直奔新城,到了他的部隊裡,纔算脫險,被扣總計77天。之後報上發表了馬鴻賓的公開啓示,檢討了自己主甘以來及此次事變中的揪心六事之後說:“至於以後甘政,惟望蘭波(雷中田)與心竹(馬文車)兩兄,視民事爲家事,愛民身如己身,則賓之退讓,庶有代價。”

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
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